读懂甘肃

28.05.2014  21:54

  

    若要说说甘肃,一千个人心目中会有一千个甘肃。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中心地带,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总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人口2600多万,辖14个市(州)、86个县(区)。

  自古以来,这里就有拱卫中原、护翼宁青、保疆援藏的战略地位和独特的文化通道区位优势,在政治、经济、军事特别是文化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闻名于世的古丝绸之路横贯甘肃全境,东西方文明借助这条通道在这里交融汇聚,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播撒了文明交汇的火种。

  漫漫黄沙古道上,仿佛可闻阳关故人驼铃声。丝绸之路让甘肃成为中西陆路交通的通道和门路,成为中原王朝经略西域的前沿阵地。

  古老和现代,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甘肃贫瘠,发展是第一要务。基于这个认识,近年来,甘肃省围绕“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的战略目标,扎实推进“3341”项目工程:

  着力打造经济、文化、生态三大战略平台;加强交通、信息和城镇化三大基础设施建设;把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富民多元产业、区域首位产业作为四大产业方向,确保到2016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

  同时,全力推进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实现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新能源和战略性新型产业,2013年,甘肃全省生产总值达到6300亿元,粮食生产实现“十连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39亿元,进出口总额跃上100亿美元大关,省外、境外招商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达到4500亿元。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今度玉门关。

  今日的甘肃,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甘肃正处在最好的历史机遇期。

  国家政策叠加的历史机遇让甘肃迎来发展的黄金期。省内经济、文化、生态三大战略平台——兰州新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生态安全综合屏障综合试验区全部上升为国家战略。

  兰州新区位于兰州北部秦王川盆地,地处兰州、西宁、银川三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是国家规划建设的综合交通枢纽,也是甘肃与国内、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和门户,是国务院批复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

  2013年,兰州新区完成生产总值162亿元、同比增长40%,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60个、到位资金600亿元,正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甘肃将以兰州新区战略平台为重点,将兰州新区建成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按照甘肃省委省政府日前印发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未来甘肃将加快兰州、白银核心经济区扩大开放,加快兰州和白银重要支点城市发展,推进定西、临夏、甘南等节点城市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打造以石化有色冶金为核心的中部产业群、以黄河文化为重点的文化产业旅游区、以兰州为枢纽辐射带动周边的物流集散基地,形成向东承接产业转移、向西扩大开放合作的新格局。

  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第一个地区性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规划提出,在全省范围内构建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社会三大体系,建设七大循环经济基地,培育16条产业链,实施七十二大类循环经济项目。

  按照这个目标,到2015年,甘肃省将建成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使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处于全国前列。

  你要是来甘肃走一走,必然会惊讶于这里丰富的资源和物产。甘肃是中国“有色金属之乡”, 镍、钴和铂族等12个矿种的储量居全国第一,32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五,拥有一批规模、资质排行国家前列、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的炼油、化工、钢铁等国家骨干企业。

  雄厚的重工业基础,加上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的政策平台,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有色金属新材料循环经济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石油化工—特色精细化工一体化循环产业链等,共同推动资源能源的循环有效利用,为甘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着坚实的基础。

  甘肃,纵跨长江、黄河、内陆河三大流域,是黄河、长江上游的重要水源补给区,也是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南移和库姆塔格沙漠东进的阻挡区。甘肃就像一面挡风墙,为身后的祖国大好河山“遮风挡雨”。

  今年年初,《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这个综合实验区旨在通过探索一条恢复和优化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之路,为构筑西北和全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做出更大贡献。甘肃,正在探索一条恢复和优化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之路。

  说到甘肃,一定要说说文化。

  丝绸之路三千里,中华文明五千年。

  中西文明在纵横千余里的甘肃交流碰撞,为甘肃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千百年来,人文始祖伏羲从这里诞生,东西方文化在这里融合,儒家、佛教、伊斯兰等多元文化共同繁荣。

  这里,有着以石窟寺、古文化遗址和长城及古城遗址为代表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点1.8万多处。全省共普查整理出410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环县道情皮影戏”被列入世界非遗项目。

  去逛逛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敦煌莫高窟,置身于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宝地,你会领略到东西方文明中最璀璨的一面,在开放和融合中,在交流和碰撞中,这里将文化的包容开放和兼收并蓄体现得淋漓尽致。

  逛完莫高窟,再来一碗牛肉面。兰州牛肉拉面,最初源自民族同胞的创举,有“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之说:清汤白萝卜,浇上火红的辣椒油,佐以翠绿的葱段和香菜末,配以黄亮的面条。现在的兰州市民,每天要吃掉100多万碗牛肉面!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就在这篇贫瘠的土地上,居然诞生了发行量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读者》杂志;诞生了《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感动了无数中外人士的著名剧目。

  这植根于陇原大地的华夏文明,如细雨润物无声,不经意间,已是流淌在了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里,成为绵延不绝的文化基因。

  如今,甘肃正在构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国家级战略平台,这是全国唯一以文化为主题的发展战略平台。其宗旨是将华夏文明的保护、传承、展示、创新、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围绕“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建设“三区”,打造“十三板块”。

  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文化“”中,甘肃将依托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构建文化交流合作战略平台;重点打造以始祖文化为重点的历史文化旅游区、以敦煌文化为主重点的生态文化旅游区等。全面推进莫高窟、嘉峪关、张掖丹霞等大景区建设,并举办一系列旅游、文化、体育类活动,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交流。

  说了这许多,你是否会对甘肃有了更多的了解呢?

  多彩的,现代的,古老的,厚重的,坚忍的,阳春白雪的,下里巴人的……

  这就是甘肃。

      《 人民日报 》( 2014年05月28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