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精准培训助力精准扶贫 ——省科协科技致富带头人精准扶贫培训工作纪实

24.11.2015  10:33

  今年以来,省科协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扶贫攻坚战略部署、推进双联行动的深入开展,在扶贫办支持下由省科协的省腐蚀与防护学会、省科技教育促进会、省科教文化促进会承接任务,在全省58个贫困县和17个插花贫困县的8790个贫困村中,选择40个县每个县确定一个贫困村实施了科技致富带头人“点对点”精准培训,在人才培养、产业培育、组织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创出了精准培训新路子,建立了培训工作新模式。基层群众普遍认为这项培训工作是群众得实惠、专家接地气、科协强基础的惠农兴业工程,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发挥科协人才资源优势和科技培训优势,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脱贫人才支撑。

   (一)认真调研,科学论证,找到精准培训新路

  为使培训工作真正达到精准、实效的目的,省科协多次组织学会一起组队深入基层调研,广泛征询群众和专家意见建议。经过科学论证,确定了以“五个精准”为主的《科技致富带头人精准扶贫培训实施方案》。五个精准是:每个村至少精准培训50名适龄劳动力,精准培训财务管理、养殖技术、种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农机使用维修、经营管理等6类人才;每村精准建立一处由科技致富带头人(土专家、田秀才)负责的科普服务站;精准培育一名电子商务服务员;精准建立一个特色产业为支撑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利用“银会合作(中国邮储银行和中国科协的合作)”资金精准扶持有条件的村发展一项特色产业项目。按照“就地取材,因市设专,以专促业”的思路,制定“缺什么补什么、急需什么培训什么”的扶贫培训计划,先期在庆阳环县、临夏东乡、广河县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在全省40个贫困村全面推开培训工作。

   (二)紧扣实际,贴心服务,取得精准培训实效

  1.在对每个贫困村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梳理群众的技术需求和产业发展中的制约技术难题,根据不同实际,制订“一对一”的精准培训计划,组织具备丰富实际指导经验的省内外知名专家186人,分期分别住在农户家中,深入田间地头、暖棚圈舍、协会基地,开展手把手、点对点、面对面的技术培训,截至目前40个村培训达5000多人次,真正将先进适用的种植、养殖、加工技术传授给了广大农民群众,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留得住、用得上、扎住根的科技致富带头人46人,培育农村特色产业达40个。秦安县黄湾村生产的苹果以质优味美闻名省内外,果农的常规种植技术水平普遍较高,培训专家就针对化肥使用量过大的实际现状,重点就无公害科学施肥进行了精准培训,群众纷纷停下忙碌的采摘,踊跃前来,认真听讲,认为专家是雪中送炭,强烈要求这种“一对一”的精准培训能经常性地开展。靖远县白塔村是典型的干旱半荒漠气候,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枸杞种植,但品种选择、田间管理技术、防病治病等成了制约产业化发展的难题。培训专家专题就枸杞育苗技术和根腐病防控技术进行了精准培训,在专家精心指导下,并将专利技术转化后,枸杞硬枝扦插育苗成活率由35%提高到83%,还现场为群众开具防治病虫害的药方,群众称专家为自己的“财神爷”。在广河县,省科协带来的专家教授,携带医疗器械、药品,深入牛棚羊舍,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演示传授喂药、注射方法,对现场无法治疗的疾病,专家开具浅显易懂实用价廉的治疗处方。养羊户马世全说:“这次的培训,通俗易懂,简单实用,专家抓着羊边操作边讲解,一说就明白,回去记得住,特别有收获,希望多举办像这样的培训活动。”

  2.省科协在每个培训村上建立了科普服务站,每站配备了电脑、投影仪、电子语音平台等多媒体科普设施,制订了科普站工作职责、管理制度和科普服务“十公约”,由科技致富带头人任站长,确定了驻站技术人员、省级专家和当地科协联系人,为精准培训搭建了平台,强化了基础,建立了长效机制。在科普站,专家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快捷的解决群众的问题,群众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看所需的技术资料和向科协及时反馈当地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精准培训的电商人员还利用这些条件,建成特色农产品销售网点16个,将当地的优质农产品打出品牌,推向市场,广泛拓宽销售渠道,显著增加农民群众的销售收入。甘谷县十甲坪村精准培训的电商技术人员,建立了网上销售平台,将当地特色的“全录王”辣椒成功销往各地,显著增加了群众收入。

  3.在开展精准培训过程中,紧紧围绕各贫困村的区位优势、地理条件、贫困现状,为特色扶贫产业的确立、培育和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论证和指导。培训专家为扶贫产业发展精准提出意见建议,并紧贴特色产业中的技术需求、技术瓶颈、技术难题,及时跟进,精准培训,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撑,帮助其发展壮大。截至目前,成立或恢复的40个农技协已有20个开始与邮储银行对接贷款。在渭源县绽坡村,省科协精准培训专家结合该村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实际,采用菜单式培训模式,实地讲解黄芪、党参的育苗特点、田间管理、规范化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并与成立的农技协一起,对当地药材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为开发新产品和经营服务体系制定了可行性运行方案。皋兰县平岘村因为缺水,已经发展起来的高原夏菜产业严重受制,群众受到了较大的损失,精准培训专家在实地调研、科学论证后,为该村提出了发展需水少的特色林果业,保护生态,依托区位优势兴办观光休闲农业的产业转型建议。

   (三)整合资源、承接职能,创立精准培训实功

  1.精准培训关键在“精”、在“准”。几年来各级科协组织将“滴灌”理念引入科技培训工作中,从以往“大水漫灌”式的大班培训向“滴灌”式的“一对一”培训转变。不搞大而全,广而泛,对“滴”入知识养分的种类和量精心设计,浸润式传输;做到了培训内容“精”;按照不同生产季节的不同技术需求,合理安排培训计划,做到了培训时间“精”;不以理论水平和身份高低为标准,把培训专家指导生产的实际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作为重点,做到了培训专家“精”。坚持受训群众为主体,做到发现问题“准”,培训对象“准”,培训方案“准”,培训措施“准”。因村而异,因产业而异,因农户而异,因农时而异,因作物、畜种而异,制定操作性、针对性强的培训方案。将培训对象精准到一个场、一个户、一个人,将培训载体精准到一棵树、一株苗、一头畜上,将培训形式精准到一次专题授课、一次手把手指导上、一次面对面交流上。

  2.建立精准培训长效机制,形成常态化。不断创新培训理念,转变工作方式,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群众欢迎的新模式、新举措,建立起精准培训的长效机制是近几年各级科协组织在培训工作中探索的目标。长期谋划,经常性抓,不随一项工作、一个项目、一次活动的结束而终止。充分发挥科协拥有的科技人才资源,建立精准培训科技专家库,不断研发的科普语音终端平台、互联网、多媒体技术,与群众建立常态链接渠道,让群众根据所需,及时、便捷的与专家取得联系,实时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做到专家进站、进村、进场、进户搞培训,才能有效保证培训的时间和效果。

  3.充分发挥好科普服务站的主阵地作用。通过精准培训的农民技术骨干担任科普站的组织管理人员。让真正留得住、用得上的土专家肩负起精准培训日常工作,每月至少一次组织群众在站内收看技术培训视频,向群众传授从生产中总结的宝贵经验,使科普站的门时时向农民群众敞开。通过“专家定期培训+土专家日常指导”的模式,使技术培训的力度更大、范围更广、效果更实。农技协为科普站申领农资经营等许可证,根据专家科学指导,为群众提供优质、安全、精准的农资产品服务窗口。避免假农资坑农,让群众放心使用,对销售的种子、农药、化肥还可以跟进服务,在使用方法、使用规程、种植技术方面提供配套指导。利用科普站资源,大力发展电商,建成特色农产品销售网站,为群众及时提供市场信息,足不出户拥有广阔的销售市场,显著增加特色农产品的市场份额,实现增收脱贫。

  4.合理整合培训资源,广泛开展精准培训。精准培训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培训资金作支持,单纯靠科协组织的力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今年在省扶贫办支持下的精准培训,为科协组织探索由政府支持,科协牵头,农、林、牧、科技等相关部门横向联动的精准培训新格局,整合人、财、物资源,形成了培训合力,推动精准培训工作向更深、更广、更精方向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扶贫办支持下,科协组织承接开展的精准扶贫培训,又一次为科协系统开展精准培训工作创出了新路,这种合作机制能够在更广、更深的范围内为基层科协系统和广大科技人员开展精准扶贫培训提供有力的条件支持,更好地为全省精准扶贫工作服务。

庆阳市检察机关支持7位贫困户起诉讨回了欠薪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检察
庆阳市院为贫困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
    近日,庆阳市院干警前往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对正在住院治疗的国家司法救助申请人李某某现场发放救助金1.检察
甘肃检察机关2020年度聘用制书记员示范培训班圆满举办
    为提高全省检察机关聘用制书记员业务能力和综检察
省院开展刑检业务专题调研督导活动
    为认真贯彻全省检察长会议精神,检察
兰州市院召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专题学习会议
    为了进一步提高青年干警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理论检察
甘肃检察机关办理的涉野生动物典型案例
涉野生动物典型案例     目  录 案例1检察
甘肃省检察院“野生动物保护”专题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甘肃省检察院召开“野生动物保护”专题新闻发布会 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