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玛曲:精准扶贫奔富路

25.11.2015  13:10

  原标题:玛曲:精准扶贫奔富路

  记者 苏琳喜 李鹏飞 李虹雨

  近年来,玛曲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任务,把精准扶贫作为主攻方向,积极主动,齐心协力,找准“穷根子”,开对“药方子”,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变“输血”为“造血”,将扶贫资源精确集中到村、到户,真扶贫、扶真贫,让贫困群众得到实惠。

  基础扶贫拔穷根

  扶贫先扶谁?怎么扶?近年来,玛曲县始终坚持把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放在首位,从最难啃的“硬骨头”啃起,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有力抓手。把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多渠道整合各类涉牧资金1.49亿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4个,已完成项目投资340万元,完成率76.4%;计划投资1690.5万元,改造危旧房1470户,其中精准扶贫户1100户,目前已完成投资483万元,完成率28.6%;投资1562万元,解决0.3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投资2938.2万元完成332户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完善牧村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目前已完成投资2650万元,完成率90%;投资8665万元,新修通村沥青(水泥)路173公里,已完成投资3052万元,完成率35.2%。

  产业扶贫摘穷帽

  精准扶贫,最终的目标是增强农牧村“造血”功能。贫困群众要增收,必须有产业支撑,要搞开发式扶贫。玛曲县把发展生态畜牧业作为增加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壮大牦牛、藏羊、河曲马、藏獒四大优势产业带,加快品种选育和提纯复壮步伐,转变生产经营发展方式,大力实施暖棚建设、饲草料基地、牧家乐、僧家乐等产业,确保畜牧业增产增效,牧民群众增收增资。今年,全县牧业增加值计划达到4.7亿元,新、扩建规模养殖场15个,引进良种畜牦牛30头、藏羊100只。培育发展和壮大专业合作社,引导专业合作社走合作社总社+联社+联户牧场+企业的发展模式,推动畜牧产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目前共注册成立村级扶贫互助社33家,成立牦牛、藏羊、河曲马、畜产品加工等专业合作社450家。

  摸清底数定对象

  为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玛曲县从找到真正的扶贫对象入手,通过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告公示、抽查检验等手段,“地毯式”组织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开展调查摸底,了解掌握扶贫对象基本情况,并对所有贫困户进行全面核查公示。按照“总数不变、动态管理”的原则,以2014年牧民人均纯收入为基数,对全县42个村采取倒排序的办法,重新调整确定了15个贫困村和27个非贫困村。目前,已完成2015年减贫900人的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包括符合条件的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并及时将相关信息数据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薄、县有档案。

  细化措施准发力

  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推进会召开后,各乡镇(场)、各部门、各单位认真学习传达会议精神,明确脱贫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全面抓好与省州相关政策的衔接对接,研究提出可操作、可执行的《玛曲县“1+17+1”精准扶贫方案》。县委、县政府与各乡镇、各成员单位分别签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责任书,明确目标任务,靠实工作责任。整合双联干部、包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挂职村干部等帮扶力量121名,在全县15个贫困村组成驻村帮扶工作队,专门负责双联和扶贫攻坚行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切实助推扶贫攻坚行动。充分发挥双联平台在加快推进精准扶贫、维护牧村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实行联村单位、联户干部和贫困村、户的动态调整机制,确保让最强的力量联系贫困村,最有能力的干部帮联最贫困的户。

  智力扶贫激活力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抓住解决贫困问题的根结所在,让贫困牧民用现代科技知识武装头脑,提升他们的科学种养能力和创业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困难群众摆脱贫困。

  玛曲县全面推行技术到户机制,筹资86.3万元举办6门技术的5期培训班,完成1435名牧民技能培训,重点开展了牛羊养殖、饲草种植、暖棚育肥、疫病防治等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促进牧民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稳定一人,脱贫一户”,逐步实现所有牧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