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救灾精神 重建美好家园 ——岷县“7·2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一周年纪实
一年前的7月22日,6.6级地震突如其来,美丽的岷州大地变得满目疮痍,伤痕累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危急关头迎难而上,岷县广大干部群众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在人民群众最困难、最需要的时候,同甘苦、共患难,同呼吸、共命运,同冷暖、共休戚,用铮铮铁骨,同灾难进行顽强的抗争,谱写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岷县形象”“岷县精神”。
一年来,岷县县委、县政府把群众冷暖置于首位,抱着“一切为了群众”的共同信念,锻造自强不息的意志,凝聚团结奋进的力量,用双手重建家园,用双手开创未来,用重建的丰硕成果,创造出“岷县速度”,唱响了一曲众志成城、重建家园的时代壮歌,书写出从悲壮走向豪迈、从满目疮痍到满目生机、从废墟到新生的壮丽史诗,奏响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山摇地动、房屋倒塌、人员被埋……2013年7月22日上午7时45分,随着轰隆隆的巨响和剧烈的颤抖,一场6.6级地震猝然而至,袭击了千年药乡岷县。一瞬间,许多美丽的村庄失去了往日的安详与宁静,家园瞬间满目疮痍……洮河恸哭,岷山悲号。
灾害发生后,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和各方面救援队伍的全力帮助下,岷县县委、县政府把抗震救灾作为压倒一切的紧迫任务,快速反应、科学施救、以人为本,举全县之力搜救失踪人员、救治伤病员、安置受灾群众、抢修基础设施、防范次生灾害。全县各级干部日夜奋战,灾区群众顽强拼搏,抗震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顺利从应急抢险转入救灾过渡期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准备阶段,抗震救灾取得重大胜利,得到了中央和省市的充分肯定。
震后百废待兴,重建迫在眉睫。一年来,岷县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48万群众,在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协调领导小组及相关厅局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一系列安排部署,把灾后重建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战场,坚持“争当先锋抓重建,领导干部上一线,包乡抓点带头干,改进作风做示范”,发扬“三苦”精神,争当重建先锋,一手抓灾后恢复重建,一手抓经济社会建设,灾后重建有序推进,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做到了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灾后重建工作呈现出领导全力推动,指导务实有效,保障逐步到位,重建氛围浓厚,进度明显加快的良好局面。近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在岷县实地调研后,对岷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科学重建 齐抓共管
统筹兼顾,科学重建;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这是岷县灾后恢复重建的主旨。
“举全县之力,集全民智慧,一定要按期保质保量完成灾后恢复重建各项任务。”岷县县委书记郭世杰充满信心。
对这场破坏性强、受灾人口多的地震,岷县县委、政府科学决策,有力指挥,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坚持科学重建、开放重建、务实重建、和谐重建。
按照省政府《岷县漳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共纳入岷县灾后重建项目391项,国家投资39.6亿元(不包括交通专项)。目前,省市共下达由岷县实施的居民住房、教育、卫生、基础设施、文化、社会保障、基层政权、社会福利、生态环境、特色产业10大类339项,总投资61.22亿元,其中国家投资35.79亿元。截至7月16日,已开工建设183项。
为了切实抓好灾后重建落实,岷县县委、政府大抓责任落实,成立了岷县灾后重建规划设计评审监督指导委员会,对全县所有重建项目规划设计进行全面把关定向;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岷县“7·2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9个工作组,专门负责灾后重建的协调指挥、组织实施工作;成立了梅川、茶埠、寺沟、麻子川、岷阳5个小城镇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分别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主要负责同志和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协调推进工作落实;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10个重灾村重建工作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协调推进重灾村重建工作;成立了由县上分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的27个集中安置点重建工作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协调推进集中安置点重建工作。同时,县上建立了集中安置点、重灾村建设县级领导责任制,对每个集中安置点和重灾村都确定了县级领导进行联系指导,协调帮助安置点和重灾村推进灾后重建工作。为了进一步明确乡村两级主体责任,落实了住房重建乡镇领导包村、一般干部包户责任制,靠实了乡村干部工作责任。县上还分行业、分项目靠实县直部门责任,着力抓各行业项目和小城镇、集中安置点、重灾村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的落实。为了确保教育卫生项目按期保质保量完工,县上协调施工企业省建投集团、八冶建设集团、金川集团、省建设监理等大型国有企业,设立前方指挥部,调度精兵强将,集中力量实施教育卫生项目。为了帮助重灾村群众尽快完成建房任务,对梅川镇永光村等4个重灾村的961户分散建房户确定了25个责任单位,靠实了责任干部,实行单位包村、干部包户责任制,开展结对帮建工作。
面对繁重的灾后重建任务,岷县县委、县政府就灾后重建工作数十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灾后重建领导小组会和推进会。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时常深入重建现场,带头一线指导,一线督查,一线解决问题。县委书记郭世杰、县长梁德铭不论是在应急抢险最艰难的时期,还是灾后重建最艰巨的时刻,坚持一线靠前指挥,靠前决策,靠前解决问题,为受灾群众解决了大量的实际困难,为广大干部群众树立起了典范,凝聚起了强大力量,引领了灾后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加快了灾后重建步伐。
一项项符合科学发展的重建规划在实施;一系列与重建配套的政策在落实;一条条着力于家园重建的措施在完善。主要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各个部门责任明确,协调有力;前方后方有效配合,全力以赴;全县上下万众一心,各界众志成城,岷县灾后重建迅速形成了并肩携手、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科学规划 确保质量
灾后恢复重建,科学规划是前提,工程建设质量是“生命线”。
按照“科学性、前瞻性、适用性、全面性、有效性”的原则,岷县及时组织编制了35个《行业专项规划》和《总体规划》。县上把梅川镇、茶埠镇定位为县城经济文化发展次中心,委托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等6家甲级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按照“方便生活、确保安全、节约资源、突出特色、生态宜居”的原则,对梅川、茶埠及寺沟三个重点小城镇,集中安置点,重灾村进行了规划设计。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编制思路,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讨论,征求县、乡、村三级干部和群众意见,邀请专家“把脉会诊”,对规划反复修改完善,确保规划科学合理,为科学有序地推进灾后重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确保重建质量,早在去年入冬前,岷县就组织专家对全县2200多名工匠和县乡村技术骨干进行了集中培训;动员县内13家建筑企业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对群众进行建筑技能培训,共举办培训班120期,累计培训群众4万多人,实现了重建户建筑实用技能培训深入到户;岷县又先后组织5批灾后重建考察团,赴四川省北川、汶川、青川、都江堰等地考察学习灾后重建经验及做法,部分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也分批次组织干部赴陇南、舟曲等重建市县学习取经,使得将学习借鉴到的先进经验融入到了岷县灾后重建的实践过程中。
大抓技术培训,强化专家指导、推进企业技术支撑是岷县保证质量的又一有效措施。灾后重建启动伊始,岷县就对全县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乡镇质量监督员、技术指导员、安全生产员、现场负责人、乡村干部、乡土人才共3800多人进行了基本技术规范、职业技能、建筑质量安全标准和工程监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成立了9个群众建房技术指导小组,分片包干,并在18个乡镇310个村(社区)都确定现场负责人、技术指导员、安全监管员、质量监督员、建材检测员,现场全程指导群众建房,并成立了灾后恢复重建技术质量安全监管小组,下设技术指导、质量监管、安全检查等3个小组,对重建全过程进行巡回检查,加快了建设进度。
分类指导 高效推进
仲夏时节,行走在岷县灾后重建的工地,每到一处,都是机声隆隆,一幢幢农村新建的、维修的崭新住宅拔地而起,一所所漂亮的学校红旗猎猎,田野里禾苗青翠碧绿,油菜花散发着阵阵芳香……与地震发生后满目墙倒屋塌、断壁残垣、让人心寒的情景形成了强烈反差。
一年来,为了让灾区群众早日住进新居,学童早日告别帐篷,县上坚持把城乡居民住房重建作为灾后重建的重中之重,按照科学统筹、分类指导的原则,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结合不同区域、气候特征、地理条件,压茬进行,统规自建,有序推进。全县45758户住房重建和35950户住房维修户于6月15日前全部开工建设。截至7月16日,重建户已完成主体38428户,占81.3%。维修户已全部竣工。10个重灾村和27个集中安置点正快速推进;梅川新区、茶埠新区、寺沟乡3个小城镇已全部开工建设;107项教育项目和23项卫生院重建项目已于6月底全部开工建设,进展顺利,都能按《规划》要求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农村人饮工程、河道治理方面、水库及水文设施、水土保持及社会福利、基层政权、生态环境、特色产业等项目正在按《规划》要求有序推进。
根据中央及省市领导对重建工作的要求,岷县的灾后恢复重建将是一个集科技、环保、生态与科学发展理念融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工程。梅川新区、茶埠新区的建设,在市政规划上设计了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城市净水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电力、通讯、给排水、燃气管线将全部进入地下。
在所有的恢复重建项目中,城乡居民住房、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项目被确定为优先位置。学校、医院、老百姓住房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也成为整个灾后重建中开工最早、进展最快、建成最多的项目。
梅川镇文斗村二社低保户杨军虎告诉记者,“7·22”地震中他家的4间土坯房全部坍塌,家具被砸坏,粮食和药材被压埋。当他蹲在废墟上欲哭无泪的时候,市县干部来到了他的身边,抢挖被压家具和粮食,发来救灾帐篷和应急食品,后来多方协调灾后整村重建场地和建筑施工队以及贷款业务,花费了他们大量的心血。今年开春开始建新房,不到百天,两室一厅,面积近60平方米的新房已经封顶,抗震、保温、环保的建筑材料,“对房子有一千个放心!”杨军虎说。
建材保障 满足需求
岷县灾后重建时间紧、任务重,民房重建又是当务之急。据估算,今年全县灾后重建约需机砖10.8亿块,钢材40.7万吨,水泥70.6万吨,砂石料864.4万方。
面对巨大的需求和交通运输、原料生产、质量要求之间的矛盾,在省市相关部门的协调和指导下,县上与祁连山水泥公司、酒钢集团等多家建材企业签订了重建物资供销协议,对县内机砖、砂石料生产企业进行了规范管理,全力组织生产,确保了水泥、钢材、机砖等大宗建材物资的供应。
同时,根据灾后重建的统一风貌,多方征集筛选、广泛征求意见,确定了与色卡相一致的瓦、瓷砖、涂料等建材的色泽。为了方便群众采购建材,在18个乡镇建立建材直销点106个。目前,各直销点建材储备充裕,能够满足灾后重建需求,所有重建户建材也基本全部备齐。
据了解,灾后重建中岷县积极汇报争取省工信委、交通厅、公安厅等部门出台优惠政策,降低了建材运输成本和销售价格。并及时启动了灾后重建物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加大市场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维护了建材价格的稳定。
金融支持 措施到位
“7·22”地震造成岷县18个乡镇全部受灾,近9万户群众住房受到不同程度损毁,要使受灾群众早日建好家园,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和参与。
“重建贷款利息低,最高能贷5万元,信用社的工作人员还主动上门办理手续,方便及时,真是解了咱老百姓的燃眉之急!”岷县寺沟乡八步川村村民李虎生高兴地说。
李虎生家在去年地震中8间瓦房全部损毁,一家人一直为建房资金短缺而发愁。开春以来,岷县信用社组织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为有资金需求的重建户办理小额信贷,让他家渡过了难关。
灾后重建启动以来,岷县制定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大灾后住房重建信贷支持工作的实施意见》,协调全县金融机构千方百计筹措信贷资金,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并制作宣传横幅、标语、传单等,对灾后重建贷款的金额、利率、期限、贷款方式及条件进行广泛宣传,做到上门服务、方便群众。
岷县辖区内金融机构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投身于灾后重建工作,积极“让利于民”,对贷款下调利率、期限适当延长,采取信用、联保、农村房屋及宅基地承诺抵押等方式灵活发放,尽最大力量帮助受灾农户重建家园。截至6月底,全县涉农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农房重建贷款4.4亿元,分别占全县符合条件灾后重建贷款需求户数和需求金额的46.1%和55.1%。房屋重建和恢复生产经营性贷款的适时发放,有效缓解了灾区农民灾后重建资金短缺的压力,有力助推了灾区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
强化监督 确保安全
岷县地震灾后重建涉及项目多,资金量大,建立有效的监督保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岷县成立了“7·2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巡视指导组、监督检查组、资金监管组、审计监督组、群众监督组等5个工作小组,实行“五位一体”监管模式,定期对项目质量、进度、安全、资金进行监督检查;同时,严格落实项目监理制、招投标制、质量终身制、合同管理制、法人责任制“五制”,强化施工安全管理,确保项目程序合规、质量达标、施工安全。各项目建设单位还对每个开工项目抽调并固定1至2名工作人员,加强施工全程监管和监理人员履职情况监督,以协调加快建设进度。
为确保重建资金使用安全,岷县进一步加快了项目审(报)批进度,制定出台了《岷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岷县“7·2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集中支付管理办法(试行)》,严格按照程序审批、拨付项目资金,全程跟踪监管重建资金,确保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使资金使用更加规范安全。
防灾减灾 警钟长鸣
岷县地处甘南高原与陇中高原、陇南山地丘陵交汇过渡地带,境内海拔高、山势陡,气候变化异常,自然灾害频发,防灾减灾任务繁重。
去年以来,县上进一步完善预警预报系统,落实群测群防监测责任,并加强了预警员队伍建设。在原有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县财政筹资100万元,新增自动雨量站6个、简易雨量站144个、无线预警广播站23个、预警铜锣261面、手摇报警器53套,使山洪灾害预警预报系统进一步完善,实现了18个乡镇、310个行政村(社区)和危险村落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全覆盖。县上建设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30个,对全县47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落实了群测群防监测预警责任。目前,一支由1350人组成的预警信息员队伍,覆盖了全县所有村落。今年县上还将投资416万元,建设覆盖全县所有乡镇、村的气象防灾减灾“村村响”工程。
干部争先锋 教育在一线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基层组织,就是一座战斗堡垒。从抢险救灾到灾后重建,岷县基层党组织、共产党员、双联干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是灾区群众心中的主心骨和中流砥柱。
为了如期完成重建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迅速从废墟中挺起,以顽强的毅力和艰辛的汗水重建家园。他们深入灾区重建联系点、联系户,一线走访、一线实践、一线解困,一支支“党员突击队”“党员先锋队”“党员志愿服务队”在灾后重建中发挥着显著作用。
灾后重建中,来自全县各条战线的双联干部克服工作、生活等方面的诸多困难,深入条件艰苦、矛盾复杂的建设一线,研究问题,破解难题,在服务群众中转作风、树形象,急群众所急,挑战面前不徘徊、困境面前不后退、压力面前不松劲,把灾后重建作为施展才华的舞台,竭力彰显自己的风采和价值。包抓的领导和抽调干部坚持任务完不成不撤离,项目不竣工不脱手,有效加快了建设进度。
三百多个日夜风雨兼程,干部们瘦了,脸黑了,手皴了,但干部们和群众的心却贴近了……
“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争当先锋抓重建,领导干部上一线!”
“包乡抓点带头干,改进作风做示范!”
这些在灾区广泛张贴的标语,成为灾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的生动写照。
“灾后重建现场,就是岷县党员干部实践群众路线的‘大考场’。”岷县县委书记郭世杰说,在这场大考中,岷县各级组织、干部和帮扶部门、帮扶队员交出了三张满意的答卷:一张村社干部打的作风卷,一张群众打的民心卷,一张组织部门打的实绩卷,真正收到了“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效果。
不等不靠,顽强拼搏——这就是48万岷州儿女奋起不屈的真实写照!
从我做起,重建家园——这就是岷县党员干部勇扛重担的坚定信念!
将个人的利益置之度外,始终奋斗在灾后重建的最前沿,这是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至深情怀!
岷山见证,洮河铭记。一年来,岷县各族儿女万众一心、重建家园,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在岷州大地延续,在重建中闪现。
一年之后的今天,希望正在这里升腾。一座座崭新的住房和校园正拔地而起,一个个漂亮的村落已现雏形,一条条宽阔的道路通向远方,一个个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灾区群众的幸福新生活正在全面起航……
定西市委书记张令平说:“当前灾后重建工作是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时间紧、任务重,要紧盯目标不放松,进一步靠实工作责任,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各项重建任务,努力把灾后恢复重建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亮点工程!”
在顽强中奋力拚博,在灾难中奋力崛起。我们相信,岷州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灾后重建、奋起赶超的奋斗中,一定会会用勤劳的双手,续写出新的奇迹,早日让一幅新生的美丽画卷铺展在人们的眼前。(记者 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