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一场必须打赢的世纪决战——来自基层的脱贫攻坚报告

25.11.2015  12:46

新华网北京11月24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23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增进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面向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世纪决战!

进村、入户、见人——以精准扶贫确保精准脱贫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截至2014年底,全国还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未来5年,在扶贫攻坚的决胜之际,扶贫方式必须从“大水漫灌”转向“精确滴灌”。

按照中央部署,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解决5000万人左右贫困人口脱贫,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2000多万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制度覆盖范围,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中央把脱贫攻坚的总账算得很细,这本身就传递了我们党打赢这场世纪之战的坚强决心,”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县长石茂彪说,“我们要把中央的要求落到实处,务必进村、入户、见人,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力强不强,四看有没有读书郎。摸清每一户贫困村民致贫的原因,找准办法,带领大家脱贫。

务川是名列全国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武陵山区64县之一。务川县涪洋镇前进村党总支书记邓天容随口就能说出该村45岁村民严茂刚的家庭档案——“2009年因为父亲重病致贫,妻子体弱多病,母亲需要赡养,小儿子在读高三”。

按家庭人均收入算,严茂刚家去年基本脱贫,今明两年处于巩固期。”邓天容说,“像他家这个情况一有风吹草动就可能返贫,居住地到外界交通不便是最突出的问题。因此,村里决心帮助他家易地搬迁。

青海省玉树市西北20公里处的甘达村是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对口扶贫点。在这里,精准扶贫体现为针对贫困原因开出精确药方、综合施治、持续发力。

2010年玉树地震后,中国扶贫基金会扶助村里组建了合作社,通过经营平价粮油盈利。甘达村合作社理事长更尕成林说,经过5年经营,他们已拥有超过150万元的积累,建立了平价惠民商店,还设立了低息贷款基金,为需要救急的牧民提供帮助。

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将甘达村的成功脱贫归结为精准到户、咬住不放、贴身指导的“追踪培养式扶贫”创新。

扶贫先扶志——把国家扶贫决心转化为个人脱贫信念

过去30多年,许多地方按照“先易后难”原则逐步推进扶贫工作,留给未来5年的扶贫任务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中央提出,要振奋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精神,坚定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必须拿出敢啃“硬骨头”的勇气和魄力,把扶贫攻坚的国家意志转化为脱贫致富的个人信念。

以往“穷帽子”下边的政策、资金、项目优惠,让一些贫困地区政府不愿“摘帽”,这不仅制约贫困地区脱贫,也在消磨这些地方干部进取、创新的斗志。

为打赢扶贫攻坚决胜之战,江西省修正对贫困县的干部考核体系,对25个贫困县重点考核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和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等指标。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县长肖凌秋说,考核导向发生变化,“摘帽”成为贫困县的重要工作目标,我们会更自觉主动地把精力和资金放到偏远山区的贫困群众身上。

扶贫先扶志。”务川县扶贫办主任申春雨说,“要实现脱贫致富,首先必须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当记者在务川县丰乐镇庙坝村见到40岁的土家族“女汉子”冯胜书时,完全被她的笑容打动了。

冯胜书的丈夫叫田波,是庙坝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007年全家因田波的母亲罹患胃癌致贫,2014年脱贫摘帽,今年还在巩固期。

2009年起,冯胜书家种了18亩茶叶和10亩辣椒,今年茶园纯收入20余万元,辣椒纯收入10万余元。农闲时,冯胜书和丈夫还到浙江余姚打工,一年收入十六七万元。冯胜书说:“之所以这么拼命挣钱,就是因为当初深切地感受到贫穷太可怕了!

冯胜书家今年盖了楼,买了车。谈到未来5年的家庭规划,她说:“我希望能把车换成‘四个圈圈’(奥迪)。

她家堂屋大门上贴着一副对联,是她拟好请人写的——“在家创业业兴旺,出门求财财到手”,横批是“幸福家园”……

务川县蕉坝乡沙湾村刚刚上任的党支部书记李金华是个不到30岁、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他说:“县里对我们第一个要求就是把村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干劲鼓起来。过去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现在是一方精神富一方人。

摘帽”不丢青山绿水——坚持扶贫攻坚的创新与绿色并举

坚持扶贫开发和生态保护并重,是中央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项重要要求。细数全国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不难看出,越是贫困的地方,对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依存度越高。在扶贫攻坚决胜阶段,如何保护自然资源、扩大生态红利、分享绿色福利,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关乎扶贫攻坚质量与效益的课题。

近年来,一些地方围绕“既摘掉贫困帽子,又不丢青山绿水”,走创新与绿色并举的扶贫之路,做了许多因地制宜的有益尝试。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属于武陵集中连片特困区。坚持环境友好型的扶贫开发,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坚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让那里的群众得到了实惠。

花垣县十八洞树苗汉子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石志刚原本经营一家小型锌矿。武陵山区生态植被优异,野菜资源丰富。2008年,石志刚开始转做生态农业,选中一种名叫红香椿野菜,尝试小面积人工种植。

目前石志刚通过承包租用农民土地已将红香椿种植面积扩大到400亩,每亩收益稳定在万元左右。他还创立了公司带动农户的合作社模式,鼓励当地农民以土地、劳力、资金、技术等多种方式参股,已经有108家农户与他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大多数是贫困户”。

从开山采矿到发展生态农业,石志刚说,他得到的最大收益不是金钱,而是一方不断升值的山水田园。

乍看是青山绿水,细看是金山银水”,贵州贵农建丰农牧集团首席执行官王建丰说,武陵山区的生态资源得天独厚,物产丰富,把这里独特的“山水经”念好了就是财富。

只要我把当地的有机食品信息接驳到高效的电商平台,这里的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脱贫致富啊!”王建丰说,他的理想就是给务川乃至整个武陵山区的农民当个“数字搬运工”。

行百里者半九十。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决胜阶段。找准“好路子”,汇聚“金点子”,摘掉“穷帽子”——在向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征程上,我们志在必得!(执笔记者:孙闻,参与采写:许晟、曹凯、刘景洋、高皓亮、李亚光)





甘肃敦煌15岁少年勇救落水祖孙 见义勇为成同学榜样
  中新网兰州5月23日电 (张晓亮 马飞莉)“我甘肃新闻
甘肃:为艰苦边远地区专业技术人才单列岗位
  甘肃鼓励人才下基层 为艰苦边远地区专业技术人才甘肃新闻
甘肃去年发放司法救助金逾1300万元 防止“因案致贫”
   甘肃去年发放司法救助金逾1300万元 防止当甘肃新闻
近期冷空气频袭甘肃:多种天气扎堆如“开盲盒”
  中新网兰州5月13日电 (记者 冯志军)从多地甘肃新闻
"80后"ICU护师:捕捉瞬间细微变化,可挽救一条生命
  中新网兰州5月13日电 (王牧雨)“很多人都说甘肃新闻
甘肃护士忆战疫:见过太多真诚笑脸,收获太多感动
   (抗击新冠肺炎)甘肃护士忆战疫:见过太多真诚甘肃新闻
甘肃升级辐射安全监管网络 保障区域辐射环境安全
  中新网兰州5月11日电 (记者 冯志军)甘肃省甘肃新闻
"应急使命·2022"现场:世界最大运输直升机参与演习
  中新网甘肃张掖5月11日电 (艾庆龙)5月11甘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