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滴灌”+“动态管理”育开脱贫致富幸福花——全省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综述

31.03.2016  21:36

甘肃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至今,基础条件相对较好、扶贫难度较小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已逐步实现脱贫,剩下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对此,我省在贫困户精准识别的基础上,以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为载体进行动态管理,促使各类扶贫资源实现精准配置,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民主评选贫困户现场):“咱们的农户也申请了,小组也初评过了,现在大家再选一次,把咱们真正的贫困户评选出来。

这是两年前定西市陇西县渭阳乡渭阳村民主评选建档立卡户的一幕。同住一个村,谁家生活好,谁家生活困难,村民知根知底最有发言权。

(陇西县渭阳乡渭阳村贫困户 李双喜):“我的家里边因为贫困,老婆生病,困难,我就写了个申请书,到村部根据群众评选,就选成了贫困户。选了以后,村部贴了个公告,我看有我的名字呢。我觉的就评的公平、公正、合理着呢。

在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后,李双喜贷到了5万元扶贫款发展牛羊养殖,同时享受到低保、圈舍改造等多项精准脱贫政策。两年过来,李双喜家有了人均3000多元的稳定收入。经过驻村帮扶队的验收,他们家符合精准脱贫的指标,退出了建档立卡户。

该退出建档立卡户的要及时退,该进入建档立卡户的也要按时进。临洮县太石镇三益村村民龚军会本来有一个富裕的家庭。但2014年的一场车祸,使他失去了劳动能力,全家的生活也随之陷入困境。紧要关头,建档立卡救了他们的急。

(临洮县太石镇三益村上街社龚军会妻子 马艳红):“我给村里一说,村里就决定把我们纳入建档立卡的返贫户,再一个是2015年下半年,将(低保)从四类提到二类,每个人加了二百块钱,觉得负担一下子就减轻了很多。

识别贫困人口、实行动态管理解决了“扶持谁”的问题,然而“怎么扶”,还要根据不同群众的实际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精准滴灌”,让贫困户自主发展富民产业,激发内生动力。

在张掖市山丹县霍城镇西坡村,村民何鹏2014年因意外交通事故背负了沉重的债务,日子一度过得举步维艰。对此,驻村工作队积极与何鹏对接,鼓励他的儿子儿媳外出务工,并因地制宜流转本村土地60多亩,种植大麦、油菜等经济作物。

(山丹县霍城镇西坡村驻村工作队员 吴钰国):“政策上,粮食直补、退耕还林,最后的收入算下来,他们全家的人均收入达到4500多元。

尝到了甜头,何鹏计划扩大种植规模,并带头加入本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租赁村集体香菇大棚1座,拓宽增收门路。

(山丹县霍城镇西坡村村民 何鹏):“ (脱贫)这个事情也不能光靠政府,脱贫也得靠个人,你不靠个人,政府就算天天给你给钱也不行,你得自力更生。”

两年来,我省全面完成了6220个村,552万人口的建档立卡,实现了对扶贫对象精准进入”到“完全退出”脱贫轨迹的真实记录,为大数据平台有效发挥作用提供了保障。然而,如何应对复杂的动态管理,如何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还有很多事儿要做。

(甘肃省扶贫办主任 任燕顺):“下一步我们要进行核查、完善,定期开展“回头看”,对建档立卡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补充和完善,确保扶贫对象要准,扶贫贫困户脱贫的需求要清,贫困户帮扶的措施要实,对贫困户的收入统计要准,最后脱贫的人数要实,不断提高甘肃省建档立卡管理的水平。确保群众满意。”

甘肃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