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8.03.2016  13:12

 

  ——2016年3月22日在兰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兰州市市长  袁占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与《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过去五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做大做强做美兰州的系列部署和要求,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在抓发展、治污染,拓空间、畅交通,强管理、提效能,保民生、促和谐等重点工作上进行突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约束性指标,基本实现预期性目标,开创了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特别是办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增信心的大事:

  ——大气污染治理取得历史性突破,打造了国内外瞩目的“兰州蓝”,成为全国重点监测城市中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下降最快的城市,稳定退出全国十大重污染城市行列,得到国家的充分肯定并总结推广了“兰州经验”,在巴黎世界气候大会上荣获“今日变革进步奖”。我市被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评为2015年度“中国十大幸福城市”第五名。

  ——获批建设国家级兰州新区,秦王川这片昔日的旱塬之地,正在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产业基地、向西开放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获批开建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加快建设,2号线一期项目启动实施,全市人民的地铁梦即将变成现实。

  ——开工建设新的水源地工程,将从黄河上游刘家峡水库自流引水,根本上解决广大群众喝上放心水的问题。

  ——建成运营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实现海关特殊监管区零的突破,成为兰州扩大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新平台。

  ——实现全市整体脱贫,减少贫困人口23.8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5%下降到4%以下。

  ——成功举办兰州国际马拉松赛,成为国内马拉松十大金牌赛事之一和“100强赛事”第四名,展示了城市形象,弘扬了城市精神,丰富了城市内涵,激发了全市人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五年来,我们聚焦中心带动,奋力加速发展,实现了综合经济实力的新跨越。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095.99亿元,比2010年接近翻一番,在全省的首位度由26.7%提升到30.86%。人均生产总值从4704美元提高到8738美元,增长85.7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6.76%,达到1803.75亿元,五年完成6841.78亿元,是“十一五”的3.0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14%,达到1152.15亿元,是2010年的2.11倍。地区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593.42亿元和185.19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95倍和2.55倍。非公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22.3%,达到1187亿元,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从40%提高到56.6%。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和住户存款余额达到7945.82亿元、7227.96亿元和2627.1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2.46倍、3.06倍和2.03倍,实现直接融资255.59亿元,是2010年的48倍。获批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红古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七里河区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试点、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等40多个国家和省级政策平台,五年向上争取各类资金181.51亿元。

  五年来,我们培育发展多元支柱产业,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跨越。坚持一手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一手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次产业结构由3.07∶48.09∶48.84调整为2.68∶37.34∶59.98,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1.14个百分点。制定实施《关于发展培育多元支柱产业的意见》和《产业布局与园区发展规划》,实施工业项目189个,新增工业产值326.7亿元,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535.04亿元,年均增长11.03%。启动107户工业企业“出城入园”,兰石集团、青岛啤酒等48户企业建成投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推进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制定出台“1+8”科技创新改革政策,建成兰州新区产业孵化大厦等科技企业孵化器27个,创办兰州科技成果交易会,运营兰州科技大市场,组建7个产业投资基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175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35%。制定“1+10”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培育船说创业咖啡、得力帮生物化工、“1898”等新型众创空间66家。调整优化城市商贸物流布局,规划建设瑞鑫、毅德、北龙口等大型物流园区。成功举办国际跨境电商物流大会,全市电商企业超过2000家,交易规模达到722亿元,实现跨境电商零的突破,成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编制实施《兰州都市文化产业区规划纲要》,加快打造“中国黄河文化体验之都、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名城”,推进创意文化产业园、青城古镇、河口古镇等重点项目建设,承办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6.08%,达到60.91亿元,是2010年的3.1倍。接待游客人数达到4121.2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34.56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4.6倍和5.3倍。中川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800万人次,国际地区旅客吞吐量突破20万人次,分别是2010年的2.22倍和20倍。

  五年来,我们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实现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魅力城市的新跨越。编制并获批实施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跳出河谷、拉开框架,东部科技城等片区融入城市建设范围。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乡镇总体规划实现全覆盖。城市规划展览馆建成开馆。西客站、兰新高铁和中川城际铁路建成运营,铁路交通跨入高铁时代。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完成投资109.37亿元,打通国内首条下穿黄河地铁隧道。构建城市“139”骨干路网体系,南山路建成通车,北环路加快建设,拓建和改造城市主次干道92条。建成“上跨下穿”工程4个。新建人行过街天桥45座。完成小街巷改造1022条。新建黄河大桥3座、在建2座。开通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和黄河水上公交。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3.91万套。全面整治黄河两岸违法建设、环境卫生和各种经营场所,建成健身步道20公里,黄河风情线环境面貌明显提升。改造提升五泉山、白塔山、兰山、雁滩和金城5大公园,新建马拉松主题公园、雁滩湿地公园、黄河湿地公园,新增城市绿地514公顷。完成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工程,污水处理率由60%提高到95%。统筹实施餐厨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处理等项目建设。改造“三不管”楼院289个。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由30%提高到90%。推进“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型。强化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建成15个应急避难场所。实施“凡煤必改、应改尽改”的“换血式”煤改气工程,改造主城区燃煤锅炉1901台、8240蒸吨,实现燃煤锅炉及其污染“双清零”。在全国率先开展政府环境审计试点工作,环境能源交易工作走在全国前列。2015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52天,比2013年增加59天,PM10、PM2.5年均浓度比2013年分别下降21.6%和22.4%。

  五年来,我们拓展城市空间,促进产城融合,实现了兰州新区开发建设的新跨越。兰州新区累计完成投资1447.67亿元,核心区120平方公里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基本形成,建成道路116条450公里,兰秦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围绕六大主导产业,累计引进产业项目281个,兰石重装、科天化工、四联光电、亚太伊士顿电梯、陇星热能等44个项目建成投产,绿地智慧金融城、正威电子信息产业园、长城梦世界旅游文创园、西部国际文商旅综合生态产业区等164个产业项目加快建设。“飞地经济”园区启动建设。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市体育学院、兰州新区舟曲中学、兰州十一中新区分校、兰炼一小新区分校、兰州实验幼儿园新区分园建成投用,兰州六十一中新区分校、省人民医院新区分院等加快建设。完成造林绿化18.5万亩,建成2号生态湖、百花公园、迎宾公园,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加快建设,初步形成生态新区景观体系。兰州新区生产总值达到125.53亿元,是获批建区时的2.23倍。高新区、经济区增容扩区取得重大突破,生产总值分别达到178.77亿元和225.98亿元,是五年前的2倍和2.41倍。

  五年来,我们坚持“双联”和扶贫攻坚深度融合,全力推进农村发展,实现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跨越。扎实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制定实施“1+21”精准脱贫方案,五年整合投入财政资金18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58%,达到9621元,比2010年翻一番,成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极大提高、农村面貌极大改善、农民生活极大提升的时期。农业特色富民产业明显提质增效,高原夏菜、中药材、玫瑰、百合和规模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兰州百合”荣获2015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优质特产奖和特色产业推广贡献奖。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3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518家。农村环境发生历史性变化,新建农村公路2346公里,建制村通畅率达到100%。连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50.5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39座大中型泵站改造。新建标准化卫生室47个、文化活动室205个、全民健身场地607个,实现全市行政村全覆盖。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1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0个。改造农村危房22440户。全市城镇化率由76.28%提高到80.95%。

  五年来,我们突出民生导向,顺应广大群众新期待,实现了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的新跨越。着力抓好就业、就学、就医、收入、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民生实事,累计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达到354.3亿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实现程度达到86.77%,提高12.35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50.1万人,实现劳务输转164.5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6%,达到27088元,比2010年接近翻一番。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分别提高90.9%,城乡低保补助分别提高85%和188%,城乡医保补助各提高90%。城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引进建成北京实验二小兰州分校,新建城乡公办幼儿园124所、寄宿制学校167所、标准化学校209所,全面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增医院床位3000张,县级以下医院、卫生院、卫生所全部实现标准化。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系统被确定为国家行业标准在全国推广。“虚拟养老院”服务模式被称为我国养老事业“破题之举”,服务人数达到24万人。建成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和托养就业康复中心。公益性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数字影院覆盖远郊三县一区。群众体育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建立“平价肉菜进社区”和冬春蔬菜储备制度。实施7939家餐饮单位“明厨亮灶”工程,建成九州“主食厨房”一期。树立了“兰州好人”等文明创建品牌,“凡人善举、和你一起”活动入选中宣部创新案例,永登县苦水镇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开展了海军“兰州舰”命名入列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民族宗教工作“三个共同、两个提升”活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四项控制指标持续下降。在全国率先建设环城反恐治安卡口检查站。八类严重暴力案件占刑事全案的比重从12.6%下降到3.6%,2014年、2015年命案侦破率达到100%。

  五年来,我们统筹向东承接和向西开放,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实现了对外开放的新跨越。制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全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节点城市。举办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兰州新区)发展高层论坛、丝绸之路经济带智库论坛、国际清真科技产业发展论坛等系列节会,营造了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浓厚氛围。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委员会。开辟首尔、曼谷、迪拜、第比利斯、圣彼得堡等国际航点16个。缔结友好合作交流城市8个。开通“兰州号”中亚国际货运班列和中欧国际货运往返班列,并实现常态化运营,累计开行26列、1140车。启动实施兰州国际港务区建设,东川铁路货运中心投入运营。全市进出口总额由18.79亿美元增长到51亿美元,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占到四分之一。五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022.11亿元,是“十一五”的8倍,引进“三个500强”企业42家。深入开展人文交流,组织群众文艺团队赴俄罗斯、英国参加国际民间交流艺术节,1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兰开展文化艺术交流展演活动,1100多名中西亚学生在兰留学。

  五年来,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实现了发展环境优化的新跨越。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55项,市级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到201项。市政务服务中心全面推行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和代办服务模式,提高了为民服务水平。建成政务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对行政审批、行政处罚、公共资源交易等事项全方位监控。全面推开“一照一码”商事制度改革,极大释放市场活力,全市市场主体累计达到27.92万户,比2010年翻一番。深化财政预算改革,全面推行预算内外收支统管和零基预算。金融体制不断完善,投融资市场发育程度明显提高,组建运营兰州农商银行,新引进金融机构8家,扶持6家企业上市融资,11家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组建兰州投资、交通、能源、工业、农业、文化等资本运营平台。建立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在全国省会城市率先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和发证工作。

  五年来,我们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大力转变工作作风,实现了行政效能提升的新跨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开展,解决了一批“四风”和不严不实的突出问题。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及时报告工作,认真执行决议决定,积极配合开展执法检查、代表视察、专项调研和专题询问,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70件。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积极采纳政协委员调研成果和协商建议,办理政协委员提案1960件。提请市人大审议地方性法规22部,制定政府规章45部、修订规范性文件83件。着力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编制运行“五张清单一张网”。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和网民诉求办理答复工作,人民网留言回复率排全国省会城市前列。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市级“三公经费”支出下降73.78%。配合开展了经济责任履行和机构编制等重大审计工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做到了“两手抓两手硬、双促进双落实”。

  刚刚过去的2015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我们突出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重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新、稳中有好。生产总值增长9.1%,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个和2.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5%和12.3%,明显高于经济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1.57%,排全国省会城市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22.85%;物价上涨1.3%,低于控制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6%;全面完成为民兴办的24件实事。

  各位代表,“十二五”是我市经济发展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空间拓展、创新活力增强、开放开发加快的五年,也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广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这五年所取得的成就,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政协委员和全市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兰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新闻媒体和广大网友,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兰州建设发展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任务繁重,新兴产业尚处在培育壮大之中,需要加快转方式、培育新动能;城市功能和管理还存在不少短板,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市整体环境与快速成为国家向西开放重要战略平台的地位不相适应;虽然在大气污染治理上取得显著成效,但生态环境依然脆弱,综合承载能力不强,走绿色发展之路任重道远;广大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收入、户籍、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问题较多,各类公共安全、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2014年、2015年连续发生自来水异味问题,教训极其深刻;政府职能转变和机关作风还不完全适应新常态的要求,行政效能和执行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政府工作人员发生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影响了政府形象。为此,我们将在工作中更加突出问题导向,努力破解难题、补上短板。

  二、“十三五”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根据《中共兰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在广泛征求意见、集中各方智慧、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编制了《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三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支撑。今后五年发展的重点是,充分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的综合优势,着力推动大都市、大产业、大枢纽、大物流、大市场、大平台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美兰州。

  一、关于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年均增长8%,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到2017年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2020年超过3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6000元左右。确定这一目标,充分兼顾了目前发展实际和长远发展需要,也力求体现在全省的中心带动作用,逐步缩小与全国的发展差距。省上确定“十三五”时期经济增长为年均7.5%,我市8%的年均增速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按照2015年生产总值2095.99亿元测算,实现2017年比2010年翻一番和2020年超过3000亿元的目标是完全可以的。

  二、关于创新驱动发展。《规划纲要》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到2020年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6%以上,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这既是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情况下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持续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的必然选择。兰州作为省会中心城市,各种创新资源和要素比较集中,特别是随着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步伐加快,兰州新区、高新区和经济区科技创新平台作用逐步放大,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会持续增强。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营造更加精准有效的创新政策制度环境,着力强化和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实现上述预期目标是有把握的。

  三、关于统筹协调发展。省委关于“十三五”发展的《建议》提出,“推动中部经济区率先突破发展,强化兰州在全省的辐射、带动和支撑作用”。根据这一要求,市委《建议》强调在“十三五”时期着力推进大都市建设,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市。为此,《规划纲要》突出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明确了加快“大兰州”经济区建设,促进“兰西城市群”互动开放,加强联合走西口的跨省域发展等重点工作,尤其要构建以兰州为中心的半小时和一小时经济圈,促进与周边城市、重点城镇的同城化发展,在全省的辐射、带动和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在城乡协调发展上,重点是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方向,优化空间布局结构,着力构建“主城区—兰州新区—县(区)—特色小城镇—美丽乡村”一体化发展的城乡体系,把更多的公共资源投向农村,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5%以上。

  四、关于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时期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用水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5%、50%、18%,地表水质量好于三类水体比例达到100%,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8%,城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基于以上目标,我们将全面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围绕2025年实现碳排放达峰的目标,积极促进能源结构调整,使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重保持在18%以上,煤炭消费比重降至60%以下;持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加快建立大气污染防治标准体系,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制度化、法治化、常态化,到2020年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超过80%,PM2.5浓度下降到40微克/立方米以下,力争好于全国平均水平;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强生态绿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五、关于城乡居民收入。《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时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和10.2%,城乡收入比缩小到2.8∶1以下。一是考虑了居民收入增长必须与经济增长同步或高于经济增速的政策要求。二是考虑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达标需求,只有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才能保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尽早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标准。三是考虑了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带来的增长带动,目前我市已转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随着扶贫攻坚力度不断加大、产业项目持续推进实施、基础设施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将有效带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

  六、关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今后五年建设9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景点景区,到2020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到生产总值的8%和5%以上,初步成为全市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这是适应新常态、构建“大三产”格局的需要,也是挖掘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兰州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商埠重镇和“黄河之都”,具有独特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十二五”以来,借助省上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有利契机,我市确定并正在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只要我们抓好项目这个支撑,推动文化与旅游、体育、农业等融合发展,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提升文化旅游价值链,就能够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柱产业。

  七、关于对外开放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今后五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其中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贸易额年均增长10%。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兰州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节点城市功能日益凸显,正在从传统的内陆城市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我们抓住这个最大机遇,在互联互通、人文交流、对外贸易、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十三五”时期,将通过建设国际港务区、打造综合交通枢纽、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建设丝路信息走廊、推动区域合作发展等一系列措施,构建与中西亚及欧洲商贸物流、产业合作、信息服务、人文交流的大平台,打造国家向西开放的新高地,使兰州“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开放水平得到新的提升。

  八、关于基本公共服务。《规划纲要》提出,在教育方面,将持续加大投入,促进均衡优质发展;在就业方面,将坚持创业带动就业,大力扶持和发展众创空间,进一步培植就业增量;在社会保障方面,将突出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建设5个以上上千张床位的医养结合养老基地,养老设施覆盖95%以上乡镇和70%以上行政村;在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方面,将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和体育场地全覆盖;在健康城市建设方面,市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市级专科医院全部达到三级专科医院标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三、2016年的重点工作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首战之年,是“十三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政府工作将按照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市委经济工作暨扶贫工作会议的部署,紧紧围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逻辑,深入贯彻省委王三运书记关于兰州工作“五个方面展示新作为”的要求,突出建设山水城市、宜居城市、活力城市的目标,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着力打造兰州新区新兴增长极,着力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着力建设绿色低碳新兰州,着力提升农村发展水平,着力增加广大群众获得感,着力打造向西开放新优势,着力抓好政府自身建设,确保“十三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国家和省上下达的目标任务。

  围绕实现以上目标,我们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展示新作为。

  在工作中更加崇尚创新,把创新贯穿于一切工作的全过程,以创新带动增长动力转换,积极鼓励和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催生一批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让创新之花在兰州大地盛开。

  在工作中更加注重协调,紧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统筹好稳增长与调结构、供给侧与需求侧、抓存量与抓增量、补短板与做长板、促发展与防风险的关系,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在工作中更加倡导绿色,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治理环境污染,强化生态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守护好青山绿水,建设更有特色、更具魅力的美丽兰州。

  在工作中更加厚植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统筹向西开放和向东承接,发挥好综合保税区和国际港务区的功能作用,在更大范围和更宽领域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在工作中更加推进共享,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切实做到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集中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力量,化解民怨、实现民愿,让全市人民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重要引擎,突出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加快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高标准打造兰州新区产业孵化中心,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产业孵化链条,力争入驻100家研发服务机构、100家在孵企业、100个大学生创业团队,从业人员超过4000人。培育壮大高新区、经济区等创业孵化产业园。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推广城关区“双创”试点经验,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平台。提升兰州科技成果交易会办会水平,运营好兰州科技大市场。启动兰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天使投资基金组建工作。组织企业申报兰白科技创新驱动基金。创建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户。鼓励支持企业、科研院所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积极探索与上海张江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人才、技术、信息、产业开发等方面合作的新模式。

  促进现代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制定出台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致力培育壮大新兴业态和新的消费热点。实施“电商增效工程”,支持三维商城、丝路电商等本土电商平台加快发展,建设100个以上三维商城线下便利店。积极发展跨境电商,继续办好国际跨境电商物流大会,引导企业搭建保税商品O2O直销平台和本地电商跨境支付结算平台,申报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着力构建仓储、运输、配送为一体的现代物流发展格局,建设以北龙口、毅德、瑞鑫等物流园区为支撑的大市场集散交易平台,以国际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为支撑的农副产品交易平台,以香都进口商品城为支撑的境外商品集散交易平台,以国际港务区、综合保税区和口岸建设为支撑的多式联运平台,以软通动力为支撑的跨境贸易电商物流平台,以大数据共建共享为支撑的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实施一批专业市场出城搬迁改造。推进兰州银行上市工作,鼓励发展新型金融业态。举办重点展会60多个,实现交易额80亿元以上。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着力促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公共安全等重点产业发展,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达到200亿元。搭建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增信平台,为100户企业融资4亿元以上。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新三板挂牌计划,重点培育50户,实现挂牌20户。落实国家“去产能”产业政策,整合重组一批“僵尸企业”。

  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5%,旅游收入增长30%。积极参与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开展“美丽兰州·2016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年”活动,继续办好黄河风情文化周等文化旅游品牌节会,举办首届黄河母亲节暨黄河母亲雕塑建成三十周年纪念活动。推动黄河风情线、兴隆山两大景区建设,完成两大景区管委会组建工作,编制实施两大景区规划。加快长城梦世界旅游文创园、西部国际文商旅综合生态产业区、黄河楼、兰州老街、金城公园二期、海洋游乐城、天斧沙宫等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建设西客站等游客集散中心。推进城关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创建市级旅游示范乡镇4个、旅游专业村8个,改造提升农家乐300户。实施连接景区道路工程。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105座。

  (二)着力打造兰州新区新兴增长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优化空间布局,加快产业集聚,扩大向西开放,促进融合、高端、集约发展,建设融生产、生活、生计、生态于一体的新区。

  提高产业集聚发展水平。优化一、二、三次产业空间布局,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创新驱动、绿色智能、服务共享、管理一流的九大园区。着力发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六大产业集群,延伸新能源汽车、水性高分子材料、蓝宝石材料、铜电子信息材料等产业链。加快香都进口商品城、武汉长飞、奥特莱斯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新引进重大产业项目40个。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运营好综合保税区,加快12个入区项目建设,推动21个签约项目尽快落地,打造内陆进出口集散中心和产业集聚地。推动综合保税区和航空港一体化发展,建成中川机场航空货运仓库,设立汽车整车、鲜活肉禽、药品等特殊功能口岸和金融结算中心、跨境电商平台。支持兰石集团、佛慈制药等企业在国外设立生产和销售基地。

  深化产城融合发展。加快中川至朱家窑铁路、第一给水厂二期、第四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实施一批特色主题商业、影视时尚文化、高端精品会展、星级品牌酒店、市民文体广场等城市功能性项目。抓好兰州六十一中新区分校、省人民医院新区分院、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开工建设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自建院校,职教园区初具规模。

  (三)着力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牢固树立以人为核心的城市观,坚持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全面实施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全力推进“五城联创”,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强化城市规划引领性。研究制定城乡规划、地下管线管理、地下空间管理等法规制度,增强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性。开展“大兰州城市群”规划研究,合理确定兰州在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功能定位。编制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实现专项规划全覆盖。开展城市交通承载力、城市特色等规划研究,制定城市设计导则,实现城市设计全覆盖。

  实施“兰州率先畅通工程”。按照“内畅外通、互联互通、率先畅通”的思路,重点实施7项建设内容,着力完善“139”城区道路网和“321”环城公路网,力争城区交通三年明显改善、五年有效解决。打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攻坚战,基本建成1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2号线一期工程。建成北环路,实施城区道路与二环路连通工程,抓好西行线等续建项目,启动建设北滨河路西延段。整治100条破损道路,打通一批“断头路”。建成雁白黄河大桥,启动建设雁青和古浪路黄河大桥。

  着力补上城市功能短板。制定实施停车场建设规划,出台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的政策措施,新建一批大型公共停车场(库),新增各类停车位2万个以上。加快地下管线三维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促进地下空间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和科学管理。制定实施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研究制定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实施一批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工程。推进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污水再生利用等项目。建成运营中铺子垃圾焚烧发电厂。加大高坪偏远地区供水设施建设力度,启动建设东部科技城供水工程。推进伏龙坪、华林坪整体开发。

  继续开展城市管理攻坚战。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刹住违法建设歪风。实施户外广告综合治理。规范完善渣土运输管理。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和“门前三包”制度,通过引进第三方评价机制,促进制度落实的常态化和实效性。实现城区物业服务全覆盖。深化“智慧兰州”建设,抓好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系统推广应用工作。按照中央顶层设计,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四)着力建设绿色低碳新兰州。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更大的力度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努力让兰州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让全市人民呼吸上更加清洁的空气、喝上更加放心的水。

  巩固扩大大气污染治理成果。建立大气污染防治标准体系,深化政府环境审计试点工作,构建治理大气污染长效机制。实施远郊三县一区燃煤锅炉“上大压小”提标改造。推进兰州石化公司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和范坪电厂、西固热电厂超低排放试点等工业治理项目。新建施工工地扬尘智能监控设施100台。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1万辆以上,新增新能源汽车2000辆。力争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54天,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PM10、PM2.5浓度控制目标。

  打造山水城市。全力推进“一号民生工程”水源地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建成。编制城市生态水系规划及实施方案,建成南北两山水系连通工程,启动河洪道整治和景观建设项目。整治7条城市黑臭水体。推进黄河兰州段防洪治理工程,完成4个标段的主体建设。延伸开展黄河风情线综合治理,统筹实施两岸建筑提升改造、慢行系统建设和夜景观打造。推进兰州至中川铁路沿线生态绿化和景观建设。完成南北两山面山“治秃除斑”生态景观提升改造2000亩。

  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按照2025年实现碳排放达峰的目标,制定碳排放达峰实施方案和低碳城市建设规划。启动低碳城市管理云平台建设。申报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扩大排污权交易试点范围。启动水权交易试点工作。实施一批低碳重点项目。

  深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5大类25个节能减排典型示范项目建设,确保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通过国家考核。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主攻方向,培育壮大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节能环保、再生资源利用等11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快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启动园区污水、固废处理项目,推进实施洁净钢等资源再利用项目。

  (五)着力提升农村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提升扶贫脱贫水平,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建设10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4个千亩蔬菜、2个千亩药材、1个千亩玫瑰、1个千亩百合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5个万只以上大型养殖基地、100个千只以上标准化养殖场项目。打造“互联网+农业”新模式,扶持建设4个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建成52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212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农村电子商务覆盖率达到80%以上。推动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新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2家,创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00个、示范性家庭农场30个、示范性专业大户10个。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新建农村公路300公里,重点养护600公里。更新改造7座大型泵站,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建成10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0个环境整洁村。开展农村厕所改造,省级示范村改厕率达到40%以上,市级示范村改厕率不低于20%。

  深化精准脱贫。对照中央和省上的新政策、新措施,修订完善“1+21”精准脱贫政策。抓好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实行“853”挂图作业,做到平台建设“八个准”、村级作战“五张图”、贫困农户“三本账”。实施“五个一批”工程,持续加大富民增收产业扶持力度,强化劳动力转移培训。打造“百片千村”工程,积极稳妥推进七里河黄峪村等易地扶贫搬迁。市级财政为每个村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建成150个小康达标村。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制定出台特色小城镇建设指导意见,重点推进西部片区西固河口、达川、永登苦水、武胜驿,东部片区皋兰什川、榆中青城6个特色小城镇建设,打造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辐射带动力强的魅力小城镇。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成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出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深化集体林权、水权水价等农村综合配套改革。

  (六)着力增加广大群众获得感。坚持把关心解决民生民向民怨问题作为工作的努力方向,更加关注民生、体贴民生、改善民生,进一步提高城乡群众生活水平,让我们的城市更加平安和谐。

  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加快城区学校扩容增量,科中、科小东城分校投入使用,建成三十三中东城分校。坚持办好每一所学校,集中实施城区薄弱中小学校改造,建设一批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加强住宅小区配建学校管理。建成59所行政村幼儿园,鼓励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学生免收学杂费和书本费。

  以“双创”带动就业创业。全面落实“1+10”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继续实施扶持创业带动就业“万企计划”,扶持小微企业、便利门店和在孵企业3100家,新建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80家。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培育和打造2-3个万人就地转移劳务基地,实现劳务输转30万人。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推进市一院、市二院、市三院、市中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扩建和异地新建。继续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完成18个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全面落实“两孩”政策和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优惠政策。加快“智慧医疗”建设步伐,完成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强化社会保障能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540元,参合率巩固在98%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提高5个百分点。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由5000元降到3000元,实际补偿比达到70%以上。做好城乡医保并轨准备工作。完善四级救助服务网络。探索建立医疗救助与慈善援助衔接机制和平台。

  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建成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养护中心,开工建设第二社会福利院和40个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新增床位2000张。统筹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互补发展,鼓励社会资本新建医养结合养老项目1个。加快推进榆中定远华龙证券养老产业项目建设。推广“互联网+养老”模式。抓好全国养老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推进文化体育惠民。创办“金城书香节”,建设50个“书香社区”,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快青城古民居一期修缮、鲁土司衙门旧址和金天观的文物维修工程。新建“乡村舞台”120个。继续办好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建成全民健身中心、20个社区健身房、16个五人制足球场。实施兰州体育中心、龙山冰雪世界项目。推进高等院校及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致力打造平安兰州。积极支持军队改革和国防建设,巩固军民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法治化、信息化建设,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继续打好食品药品安全攻坚战,健全安全责任、监管、诚信、风险防控、服务保障和社会共治等六大体系,力争建成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加快九州“主食厨房”二期项目建设。完善公共安全动态化、信息化管控机制,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命案侦破率保持100%。启动“七五”普法工作。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妇女、残疾人权益。全面推行依法逐级信访制度和“网上信访”模式,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继续实施惠民工程。投资79.3亿元,为民兴办八个方面24件实事。提高城市低保标准10%;提高农村低保标准21.71%,实现与扶贫线两线合一;提高农村五保集中供养补助标准33.67%、分散供养补助标准9.31%;建设50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3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淋浴设施;提升改造50所城区薄弱中小学;实施市第一、第二人民医院就医环境改善项目;建设200个全民健身场地;建设100个行政村邮站;实施农村宽带普遍服务建设项目;实施乡村道路生命防护工程;实施2.3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实现四城区道路节能亮化全覆盖;建设南滨河路健身步道6公里;实施2.1万户棚户区改造;整治改造40个“三不管”楼院;改造农村危旧房3500户;设立2亿元“双创”小微企业风险补偿担保基金;新增小额担保贷款4亿元;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安置困难群体就业5000人,培训各类劳动力3.4万人;完成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七期工程;实施信息惠民最后一公里工程;新建改造5个便民肉菜市场;创建50家“放心粮店”。

  (七)着力打造向西开放新优势。更加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围绕“”字做文章,深化沟通交流,拓展对外合作,建设向西开放的前沿高地。

  建设物流集散大枢纽。全力推进兰州国际港务区建设,基本贯通区内10条道路,加快国道309线港务区段建设,基本具备引进企业落地条件。建成保税物流中心(B型)、陆港联检中心和多式联运中心,争取设立兰州铁路口岸。完善中亚、中欧铁路货运班列运营机制,力争打通面向南亚的铁路货运班列,构建国际货运班列编组枢纽。

  强化国际产业对接合作。积极推动中哈产业园、中韩产业园建设,加快打造对外加工基地。鼓励和支持市内大企业向外拓展业务,通过跨区域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发挥兰州新区向西开放战略平台功能,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对接,引进与我市产业结构具有互补性的资源、能源、技术和关键设备,实现互利共赢发展。

  深化拓展人文交流。成立兰州丝绸之路经贸合作研究机构,深化向西开放对策研究。积极协调对接,争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建立3个友好城市关系。实施“文化西进”工程,在沿线国家举办“兰州文化周”,组织群众文艺团体赴外参加民间艺术节活动,提升兰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邀请沿线国家和城市在兰设立旅游代表处,促进旅游合作发展。

  拓展经济合作和对外贸易。参与办好兰洽会。争取新引进一批“三个500强”、上市公司等知名企业投资项目,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积极推广上海自贸区可复制改革经验,继续申报兰州自由贸易园区。建设国际口岸旅游商品免税店。壮大装备制造等出口主导产业,举办面向中亚、西亚和欧洲的特色产品推介会,力争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长5%,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占到30%以上。

  (八)着力抓好政府自身建设。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活动,努力构建学习型、法治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政府,增强干事创业的活力和实效。

  强化学习型政府建设。立足新常态、新理念,大兴学习之风,克服能力恐慌,增强工作本领。坚持学以致用、深学笃用,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提高谋发展、破难题、防风险的能力。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善于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举措,在工作中走出新路、打造亮点、创造实绩。

  强化法治型政府建设。不断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坚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严格执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加大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力度,推进西固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加强行政复议工作,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落实拟提请市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清单制度,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强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向基层,多倾听群众的呼声和意见,切实为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办更多实实在在的事。进一步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及时回应群众诉求,确保群众的反映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坚持重心下沉、服务下移,把工作着力点更多放到基层和企业一线,用工作实绩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更加注重发挥属地化服务管理职能,为在兰部队、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类市场主体搞好服务,调动共建共享积极性,共同提升兰州整体形象。

  强化效能型政府建设。以更加务实的精神抓落实,多做少说、真抓实干、注重实效。全面推行网上并联审批机制,最大限度精简办理程序、缩短审批时间。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及问责机制,逐步形成全方位、无漏洞的监管体系。完善“五张清单一张网”,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强化廉洁型政府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自觉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干净干事、清白做人。抓好“双审”整改工作,做到以审促改、以审促建。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和省委“双十条”、市委“十四条”规定,努力做到政治上坚定、思想上清醒、行动上自觉、律己上严格。

  各位代表,美好蓝图已经绘就,发展重任担当在肩。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宗旨,更加凝心聚力,更加奋发有为,更加高效实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有关词语解释

  【直接融资】即在一定时期内,资金盈余单位通过直接与资金需求单位协议,或在金融市场上购买资金需求单位所发行的有价证券,将货币资金提供给需求单位使用。商业信用、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以及企业之间、个人之间的直接借贷,均属于直接融资。

  【资源枯竭城市】即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

  【城市矿产】即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产生和蕴藏于废旧机电设备、电线电缆、通讯工具、汽车、家电、电子产品、金属和塑料包装物以及废料中,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贵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

  【“1+8”科技创新改革政策】“1”即《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8”即与之配套的科技创新改革政策,包括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企业园区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鼓励企业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第三方评估、科技计划项目事后补助、科技计划项目公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科技项目经费管理等八个方面。

  【7个产业投资基金】即兰州新区锦绣丝路产业投资基金、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发展基金、经济区生物医药创业投资基金、节能减排产业基金、城市创新发展基金、养老产业发展基金和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平台。

  【“1+10”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1”即《兰州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方案》,“10”即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创新创业、加快构建兰州创业资金保障平台、成立众创孵化联盟、扶持众创空间发展、实施深度创业培训工程、扶持创业孵化人才、支持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岗创业、实施大学生创业扶持工程、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等十个配套政策。

  【众创空间】即顺应网络时代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统称。发展众创空间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有效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有利条件,着力发挥政策集成效应,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飞地经济】即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1+21”精准脱贫方案】即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制定的《兰州市精准脱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方案》和21个配套文件,统称为《“1+21”精准脱贫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方案》,该方案具体涵盖了39项扶贫优惠措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实现程度】即2008年国家统计局按照当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要求,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由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和资源环境六大方面23项指标组成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2013年10月,国家统计局按照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重新修订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形成由经济发展、民主法制、文化建设、人民生活和资源环境五大方面39项指标组成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明厨亮灶”工程】即通过玻璃窗、高清摄像头与大厅显示屏相结合的方式,将餐饮服务单位的操作间、凉菜间、洗消间、食品库房等食品安全重点区域,通过直观形式或视频摄像展示给消费者,使后厨成为可视、可感、可知的“透明厨房”。

  【九州“主食厨房”】即为整体提升我市食品加工行业质量安全水平,彻底改变全市食品加工行业小、散、乱的不良状况,打造“放心消费城市”、保障全市人民安全食品供给,从而对全市范围内的食品加工行业实行“划行归市”,实施的最大的食品安全工程。

  【三个共同、两个提升】即在全省开展的民族宗教工作创建活动,主要内容包括把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作为共同目标,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共同责任,把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宗教和顺作为共同行动,全面提升宗教界人士整体素质,提升宗教工作科学化水平。

  【安全生产四项控制指标】即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起数、死亡人数、致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四项指标。

  【八类严重暴力案件】即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八类案件。

  【一照一码】即通过“一口受理、并联审批、信息共享、结果互认”,将由三个部门(工商、质检、税务)分别核发不同证照,改为通过“一窗受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由工商部门直接核发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并将办理时限由8天缩短至3天以内。

  【零基预算】即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而是以所有的预算支出为零作为出发点,一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法。

  【五张清单一张网】即市政府部门职责清单、责任清单、权力清单,兰州市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负面清单,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兰州市政务服务网。

  【低碳城市】即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碳排放达峰】即指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要在一定时间达到峰值,倒逼煤炭消费量下降,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向低碳经济转型。

  【兰西城市群】即国家重点引导培育的地区性城市群之一,以兰州市、西宁市为中心,主要包括甘肃省的兰州市、白银市、定西市、临夏州和青海省的西宁市、海东市等区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这种改革具体而言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个方面展示新作为】即省委书记王三运2016年1月16日在省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参加兰州代表团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兰州市要切实担当重大责任,在新常态的引领、供给侧的改革、城镇化的推进、惠民生的落细、反腐败的深入五个方面展示新作为。

  【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即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中确定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四种新模式支撑平台。众创,即汇众智搞创新,通过创业创新服务平台聚集全社会各类创新资源,大幅降低创业创新成本,使每一个具有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都可参与创新,形成大众创造、释放众智的新局面。众包,即汇众力增就业,借助互联网等手段,将传统由特定企业和机构完成的任务向自愿参与的所有企业和个人进行分工,最大限度利用大众力量,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满足生产及生活服务需求,促进生产方式变革,开拓集智创新、便捷创业、灵活就业的新途径。众扶,即汇众能助创业,通过政府和公益机构支持、企业帮扶援助、个人互助互扶等多种方式,共助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成长,构建创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众筹,即汇众资促发展,通过互联网平台向社会募集资金,更灵活高效满足产品开发、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的融资需求,有效增加传统金融体系服务小微企业和创业者的新功能,拓展创业创新投融资新渠道。

  【天使投资】即权益资本投资的一种形式,是指富有的个人出资协助具有专门技术或独特概念的原创项目或小型初创企业,进行一次性的前期投资。它是风险投资的一种形式,在根据天使投资人的投资数量以及对被投资企业可能提供的综合资源进行投资。

  【僵尸企业】即指那些无望恢复生气,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

  【全域旅游】即将特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综合统筹管理、一体化营销推广,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实现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发展模式。

  【“兰州率先畅通工程”7项建设内容】即交通枢纽建设、轨道交通建设、公交优先战略、公共停车场建设、人行过街设施建设、智慧交通建设和交通优化组织。

  【“139”城区道路网】即“一横三环九纵”的骨干路网体系。一横,即由西固路、西津路、庆阳路、东岗路构成东西大通道。三环,即由南、北滨河路构成城市一环路,南山路、北环路以及二者连接道路组成城市二环路,由南绕城、北绕城快速路构成城市三环路。九纵,即九条南北通向道路。

  【“321”环城公路网】即按照“环线+放射线”的布局模式,整合国省干线公路通道资源,加快构建和完善以兰州为中心、呈“轮辐状”的环城公路网。3环是指:高速内环线、高速北二环、普通国道绕城环线。21射是指:从兰州普通国道绕城环线上的6个普通国道出入口和兰州新区的普通国道出入口等7个主要出入口引出9条普通国道放射线;从兰州城市二环路上的5个普通省道出入口引出5条普通省道放射线;由规划的高速公路内环线上4个主要出入口方向引出7条高速公路放射线。

  【“853”挂图作业】即《甘肃省脱贫攻坚“853”挂图作业实施意见》提出的平台建设“八个准”、村级作战“五张图”、贫困农户“三本账”任务。平台建设“八个准”即做到脱贫对象识别认定准、家庭情况核实准、致贫原因分析准、计划措施制定准、扶贫政策落实准、人均收支核查准、对象进出录入准、台账进度记录准;村级作战“五张图”即制定贫困人口分布图、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图、贫困人口进出动态图、全村脱贫目标任务图、贫困户脱贫目标任务图等;贫困农户“三本账”即每个贫困户都要有脱贫计划进度账、帮扶措施办法账、帮扶责任工作账。

  【五个一批】即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确定,“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的“五个一批”工程,预计到2020年使7000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百片千村”工程】即重点围绕甘肃省58个片区和17个插花县的100个特困片带、1000个贫困村和当年减贫的100万人口实施精准扶贫的扶贫攻坚工程。

庆阳市检察机关支持7位贫困户起诉讨回了欠薪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检察
庆阳市院为贫困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
    近日,庆阳市院干警前往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对正在住院治疗的国家司法救助申请人李某某现场发放救助金1.检察
甘肃检察机关2020年度聘用制书记员示范培训班圆满举办
    为提高全省检察机关聘用制书记员业务能力和综检察
省院开展刑检业务专题调研督导活动
    为认真贯彻全省检察长会议精神,检察
兰州市院召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专题学习会议
    为了进一步提高青年干警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理论检察
甘肃检察机关办理的涉野生动物典型案例
涉野生动物典型案例     目  录 案例1检察
甘肃省检察院“野生动物保护”专题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甘肃省检察院召开“野生动物保护”专题新闻发布会 检察
抗击疫情 平凉检察在行动
---- 一份检察建议进一步规范执法部门依法履职确检察
张掖检察机关用爱心彰显社会责任 用行动凸显抗疫决心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依法防控新型冠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