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加快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链(集群)实施方案的通知

23.01.2017  15:09

 

甘工信发〔2017〕35号

各市州工信委,兰州新区经发局,省属和中央在甘有关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优势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甘发〔2016〕20号)和《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甘政发〔2015〕90号)精神,加快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链(集群),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壮大,推动工业提质增效升级,省工信委研究制定《加快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链(集群)实施方案》,现予印发,请认真抓好落实。请各市州将每年落实情况于次年1月底前报告省工信委。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7年1月23日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加快

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链(集群)实施方案

 

为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优势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甘发〔2016〕20号)和《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甘政发〔2015〕90号)精神,加快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链(集群),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壮大,推动工业提质增效升级,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培育发展石油化工及合成材料产业链。 壮大石油化工产业基础优势,积极发展PX和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基本化工原料,建设以兰州、庆阳为重点的国家战略性石化产业基地。到2020年,力争形成2000亿元石油化工及合成材料产业链。

1 、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按照装置大型化、产业园区化、产品多元化和发展循环化的要求,统筹考虑环境容量、水资源供给、节能减排潜力等因素,积极推进兰州石化环保技改搬迁、庆阳石化600万吨改扩建等重点工程,加快兰州新区石化产业园、庆阳长庆桥石油化工产业集中区建设,争取国家布局建设百万吨级PX(对二甲苯)项目,积极谋划布局百万吨级芳烃项目,加快建设兰州、庆阳为重点的国家战略性石化产业基地。

2 、促进炼化产业结构升级。 推进兰州石化、庆阳石化、玉门油田优化装置结构和产品结构,支持庆阳石化向化工型炼厂转变,在催化裂化、加氢、氧化、异构化、自由基聚合等关键技术和产品方面实现突破,加快汽柴油国Ⅵ质量升级,提高油品质量。提高加氢能力占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比例和轻油收率,扩大特种润滑产品生产规模,显著降低新鲜水耗、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强度等指标,提升安全环保水平。

3 、夯实初级化工原料基础。 依托兰州石化、庆阳石化等企业及其重大工程,扩大石脑油制烯烃规模,拓展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烃类牌号,提升高档石油树脂等高端牌号合成树脂产品比例,加强乙烯副产碳四、碳五、碳九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烯烃系列产品升级换代。完善以原油为原料的乙烯及深加工、丙烯及深加工、芳烃及深加工、副产碳四/碳五综合利用、PX及深加工等石化深加工产品链,发展乙二醇、苯乙烯、丙烯腈等进口依存度高的产品,延伸生产高附加值、功能性、专用产品。发展石油化工催化剂、过氧化物系列引发剂等各种不同用途的高活性、高收率催化剂和助剂,提高原油及有机原料保障能力。

4 、延伸发展高性能橡胶。 依托兰州石化资源优势,突破原料瓶颈,改进传统大宗橡胶胶种质量,提升异戊橡胶等高端合成橡胶产品比例。重点发展丁基橡胶、乙丙橡胶、丁腈橡胶等国内紧缺橡胶及橡胶制品,积极开发和引进氟硅橡胶、丙烯酸橡胶、异戊橡胶等高性能橡胶,通过发展复合橡胶提高橡胶材料性价比。依托兰州知豆新能源汽车公司等企业,加大高端化、定制化车用橡胶的研发生产力度。

专栏1:石油化工及合成材料产业链主要形态和重大项目

——原油→石油炼制→成品油、润滑油、芳烃、丙烯、丁烯产品链

——对二甲苯(PX)→对苯二甲酸(PT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装备、化纤、包装、工程塑料、电子电器、医疗卫生产品等产业链

——天然气、石脑油→乙烯、丙烯→聚烯烃、乙丙橡胶→农膜、管材等橡塑产品加工链

——乙烯→聚乙烯、乙苯、环氧乙烷、醋酸乙烯、氯乙烷→乙二醇→聚酯、特种纤维、聚苯乙烯塑料、ABS塑料→纺织服装、板材、型材等产品链

——丙烯→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碳纤维、胶合剂、涂料等产品链

——丙烯→异丙苯→苯酚、丙酮→双酚A→聚碳酸酯→汽车工业、电子电器、机械零件、医疗器械、包装、光学透镜、光盘等产品链

——丁烯→甲基叔丁基醚(MTBE)→丁基橡胶→轮胎、密封垫圈、医用瓶塞、绝缘材料、密封材料等产品链

——碳五→树脂、异戊二烯→异戊橡胶→轮胎、粘合剂、增粘剂等产品链

——芳烃→有机原料→合成材料→纺织材料、有机玻璃、洗涤剂、染料、涂料、包装等产品链

依托的重大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兰州石化环保技改搬迁、庆阳石化600万吨改扩建、北京神雾集团年产40万吨PE、甘肃华盛精细化工有限公司45万吨/年新工艺芳烃、庆阳裕陇能化有限公司混合轻烃分离、庆阳永欣石油化工有限公司3万吨氢化石油树脂、甘肃恒业材料新科技有限公司3D打印新型树脂材料、崇信工业集中区半钢子午线轮胎生产、庆阳瑞华能源公司天然气综合利用及调峰、甘肃金川恒信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30000吨/年氯化聚乙烯、长庆桥300万吨/年煤—油共炼制清洁燃料建设、甘肃俐源橡胶有限责任公司年产7万吨精细丁基再生胶(粉)生产等,积极谋划布局百万吨级PX(对二甲苯)和芳烃项目。

(兰州市工信委、庆阳市工信委、酒泉市工信委、兰州新区经发局等牵头,省工信委原材料产业处指导,规划发展处、技术创新处和省石化工业协会配合)

(二)新型化工材料产业链。 延伸发展特种橡胶、工程塑料、聚酯纤维、特种涂料等新型化工材料,提升发展氯碱化工、盐硝化工、氟化工、硫化工等产业,建设以兰州和白银为重点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化示范基地、以白银为重点的氟化工产业基地、以金昌和白银为重点的氯碱、硫化工产业基地,以武威天祝为重点的碳基新材料产业基地、以敦煌为重点的聚芳硫醚产业基地。到2020年,力争形成1000亿元新型化工材料产业链。

1 、发展工程塑料。 结合兰州石化环保搬迁改造,依托丙烯资源延伸发展苯酚丙酮—双酚A—聚碳酸酯产业链,布局建设百万吨级芳烃项目,延伸发展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等工程塑料。发挥甘肃银光公司光气资源和现有技术优势,研发特种聚碳酸酯产品生产技术,加快高端聚氨酯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发展聚醚(酯)多元醇、合成革基布、水性聚氨酯树脂、脂肪族异氰酸酯等产品,延伸发展海绵、涂料、胶黏剂、弹性体和塑胶跑道等聚氨酯产品。

2 、发展高性能纤维。 依托兰州蓝星纤维、白银郝氏碳纤维、平凉康博斯特等企业,提高碳纤维原丝低成本工程化运营水平,扩大高强型碳纤维原丝生产能力。加快碳纤维下游复合材料制品研发,发展碳纤维基础材料、复合材料制品和新型无机纤维材料,发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苯硫醚纤维、PTT纤维等高端产品,加大碳纤维在航天航空等军工领域和碳纤维增强汽车零部件、碳纤维体育休闲用品等高端民用市场的推广应用。

3 、水性高分子材料。 围绕水性树脂、水性合成革、水性建筑涂料、水性装修材料、水性家具材料以及水性高分子材料功能化、智能化产品等领域,依托兰州新区科天集团,发展水性超纤合成革、水性智能膜、水性智能化模块式多功能墙体材料、绿色水性聚氨酯及其应用等系列化环保产品,形成水性高分子材料、水性合成革制品、环保家居、水性树脂功能化、智能化产品产业链,打造兰州新区水性科技产业园。

4 、发展高性能氟材料 。利用白银氟化盐、碳酸锂等产业技术优势,以白银中天化工等企业为重点,发展氟化锂、六氟磷酸锂等高性能、锂电材料等高性能氟材料,形成氟材料、锂电材料等氟化工产业链,推动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电子氟化工转变,建设无机氟化工和有机氟化工生产基地。

5 、发展碳基新材料。 依托天祝县碳化硅新材料产能优势,大力发展碳化硅超微粉、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材料和碳化硅精细陶瓷等精深加工产品,延伸发展电子陶瓷、发热元件、节能多孔陶瓷等功能材料,进一步推进国家火炬天祝高性能碳基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6 、发展聚芳硫醚新材料。 依托敦煌西域特种新材料股份公司技术优势,培育组建省级聚芳硫醚创新中心,构建聚芳硫醚从原料开发、合成、改性到最终产品等完整的技术创新链,开发芒硝、元明粉、硫化钠、聚苯硫醚等基本产品,延伸发展注塑级聚苯硫醚树脂、聚苯硫醚改性注塑件材料等聚苯硫醚多级产品,培育工程塑料、电子封装和机械密封材料等产业。

7 、发展特种环保涂料 。提高水性涂料、粉末涂料、高固体份涂料、辐射固化涂料等环保型产品比例,重点发展建筑涂料、新能源涂料(包括风电涂料和太阳能涂料)、高性能石化防腐涂料、功能型粉末涂料及固沙种草剂等专用产品,支持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特种涂料的研发及产业化。

专栏2:新型化工材料产业链主要形态和重大项目

——天然气→合成氨-尿素/浓硝酸→二硝基甲苯→TDI产业链

——聚醚/聚酯多元醇→水性聚氨酯→水性树脂、水性合成革、水性建筑涂料、水性装修材料、水性家具材料以及水性高分子材料功能化、智能化产品

——碳纤维原丝→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苯硫醚纤维、PTT纤维→碳纤维下游复合材料制品→高铁、船舶、汽车和工业真空炉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普及应用

——芒硝开发→元明粉→硫化纳→聚苯硫醚→聚苯硫醚(PPS)纤维(注塑件、薄膜、涂料)→石油化工、电子电器、仪器仪表、航空航天、交通、环保、包装印刷等行业应用

——芒硝开发→元明粉→硫化纳→聚苯硫醚→聚芳硫醚→聚芳硫醚酮、聚芳硫醚砜→石油化工、电子电器、仪器仪表、航空航天、军工等行业应用

——多异氰酸酯→高端聚氨酯材料→海绵、涂料、胶黏剂、弹性体和塑胶跑道等聚氨酯产品

——氯碱→电石→PVC

——氟化盐、碳酸锂→氢氟酸、氟橡胶、氟涂料、二氟乙烷、含氟医药、含氟农药及 医药中间体 →氟化锂、六氟磷酸锂等高性能锂电材料

——电石→石灰氮→单氰胺/双氰胺→氨基胍/硝基胍/盐酸胍→医药中间体(磺胺嘧啶/草酸等)

——碳化硅冶炼→碳化硅超微粉→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材料→碳化硅精细陶瓷→电子陶瓷、发热元件、节能多孔陶瓷等功能材料

依托的重大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兰州科天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科天化工水性科技产业园、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兰州新区化工新材料科研及工程转化中心建设、甘肃郝氏碳纤维有限公司刘川工业集中区碳纤维产业园、敦煌西域特种新材料股份公司聚芳硫醚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二期)、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8万吨/年TDI生产线建设、白银中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000吨电子级超纯氟化锂、金川集团4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及30万吨/年PVC、金泥集团40万吨/年电石及16万吨/年乙炔、甘肃圆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碳化硅新材料粉体加工和高性能精细陶瓷生产线、中钢玉通公司碳化硅耐火材料生产线等。

(兰州市工信委、白银市工信委、金昌市工信委、酒泉市工信委、平凉市工信委、庆阳市工信委、武威市工信委、兰州新区经发局等牵头,省工信委原材料产业处指导,规划发展处、技术创新处和省石化工业协会配合)

      (三)煤炭高效清洁利用产业链。 充分利用省内外两种资源,发展煤炭分质利用和煤炭高效清洁转化产业,建设以平庆和酒嘉为重点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转化基地、以武威为重点的加氢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到2020年,力争形成1000亿元的煤炭高效清洁利用产业链。

1 、建设陇东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基地。 发挥陇东丰富的煤炭资源,依托华煤集团、平凉华泓汇金等骨干企业和先进的煤制甲醇、甲醇制烯烃技术,发展煤制乙烯、煤制丙烯、煤制乙二醇产品,开发甲醛系列、醋酸系列、二甲醚系列等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推进油煤共炼。利用靖煤集团资源,推动刘化集团白银工业园建设以煤气化技术为龙头的煤化工项目。

2 、建设河西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基地。 充分利用新疆哈密和内蒙煤炭资源,依托酒钢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酒泉循环经济产业园、酒泉瓜州县柳沟煤化工产业园和张掖煤化工产业园,通过煤干馏、焦油加氢、甲烷化、煤气化、F-T合成等新型煤化工技术耦合,促进产业纵向延伸和与冶金、电力等传统产业横向融合,提高煤炭利用附加值,构筑河西地区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模式。

3 、建设武威加氢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以航天科技集团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先进的粉煤气化制氢技术和武威常青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氰胺化工为依托,重点发展以医药、染料、农药中间体为重点的精细化工产业链,发展氢气、合成氨、尿素、烯烃、芳烃等基础化工原料,延伸发展聚碳酸酯、ABS树脂、高吸水树脂(SAP)、乙烯-乙烯醇树脂(EVOH)、硝基胍、咪唑烷等精细化工产品,着力打造集煤制氢、煤化工、电石深加工产业于一体的智慧化工产业园。

专栏3:煤炭高效清洁利用产业链主要形态和重大项目

——原煤→合成气→甲醇-烯烃或芳烃及下游精深加工

——原煤→煤干馏→焦炉气→综合利用

——原煤→煤气化→合成氨及下游精深加工

——原煤→合成气→合成氨→甲醇和精细化工系列产品

——高硫煤→合成气(氢气、一氧化碳)→精细化工产品(甲醇、双氧水等)/合成氨-尿素→苯胺、烯烃、芳烃→医药中间体(多菌灵、CCMP、咪唑烷等)/EVOH、ABS、SAP产业链;

依托的重大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平凉华泓汇金煤化有限公司70万吨/年烯烃、华亭煤业集团2×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改扩建及烯烃转化、华亭煤业集团聚丙烯无纺布、甘肃宏汇能源化工有限公司1000万吨/年煤炭分质利用及煤焦油加氢精制综合利用项目(一期)、甘肃陇能公司甘肃陇能660万吨煤基新能源、庆阳长庆桥产业集中区40亿方/年煤制天然气、酒泉市浩海煤化有限公司200万吨煤化工及资源综合利用、张掖市晋昌源煤业有限公司20万吨/年中温焦油加氢处理、武威民勤红砂岗加氢暨电石精细化工智慧产业园、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武威民勤红砂岗高硫煤制氢循环利用示范、武威常青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4000万吨硝基胍和2000吨甲基硝基胍生产线、民勤县太西煤有限公司2×500万吨/年低阶煤提质资源综合利用、刘化集团硝基复合肥暨尿素原料路线改造综合利用等。

(平凉市工信委、庆阳市工信委、白银市工信委、酒泉市工信委、嘉峪关市工信委、武威市工信委、张掖市工信委等牵头,省工信委原材料产业处指导,规划发展处、技术创新处和省石化工业协会配合)

(四)铜铝合金及深加工产业链。 重点发展铜及铜合金、铜基多元合金、铝基和铝合金等有色金属新材料,积极向轨道交通用铝、建筑铝型材、汽车轮毂、铝制车厢及集装箱、铝膜板、铝制换热器等终端产品延伸,建设金昌、白银、兰州、嘉峪关等为重点的有色金属新材料基地。到2020年,力争铜材加工量达到80万吨,铝材加工量达到300万吨,铜、铝初加工率达到100%,深加工率达到60%,形成1500亿元铜铝合金及深加工产业链。

1 、加快 建设有色金属加工产业基地。 兰州市连海地区加快延伸铝加工产业链条,尽快形成200万吨铝材加工能力,构建千亿级火电—电解铝—铝精深加工全产业链。 兰州新区 延伸发展铜精细加工、铜基电子信息材料,打造铜基电子信息材料产业链。 嘉峪关市 依托酒钢集团135万吨电解铝项目引进和培育一批铝材及精深加工企业,开发生产节能建筑铝材、铸轧卷、围护板、幕墙板、铝箔坯料、铝制脱氧产品和高端铝合金电缆等,打造光伏发电-电解铝-铝制品加工千亿元产业链。 白银市 加快发展铜铝、钛铜复合材料、新型微晶铜铬电工材料及高性能铜铬锆合金棒材、高温超导电缆、特种电缆产品等高端产品,进一步延展铝型材深加工产业链,铝合金加工新增产能15万吨。 金昌市 发展高精度铜板带、电解铜箔、新型高性能冷凝管、精密铜管、电工专用铜杆、高温超导电缆、特种电缆等产品,提高铜材就地转化率。

2 、延伸 铜合金及深加工产业链。 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金川公司、白银公司等企业,突破铜及铜合金材加工关键技术,发展高纯铜、白铜系列产品、高性能铜合金及其加工材;加快发展大口径白铜成品管、矿物绝缘电缆护套管、电力行业异型管、超微细电磁线等高端产品,开发建设新型微晶铜铬电工材料、刚性接触网用铜铝接触线、柔性接触网用铜包碳纤维接触线、铜铝导体新型材料超导电缆、超导电磁线、微型电子电器、碳纤维复合芯架空导线、高铁机车电缆等产品,逐步向附加值较高的异型管、无氧铜管、无氧铜棒产品过渡;发展精密铜镍合金管棒材、铜铅锌合金材料、铜铝钛铜复合材料、新型微晶铜铬电工材料及高性能铜铬锆合金棒材、高精度铜板带、高品质铜杆线、磷铜阳极等铜加工产品,加快引线框架铜带、高档铜箔、铜钛合金板、高速列车及电气化铁路所需高性能专用铜材等高端产品开发和产业化。

3 、延伸铝合金及深加工产业链。 积极开发生产铝合金锻件、厚板、型材、薄板等产品,带动嘉峪关、白银、兰州连海地区铝加工产业基地建设。民用铝型材重点围绕钢结构建筑和绿色建筑用铝需求,积极发展建筑铝型材、建筑铝模板,培育区域铝型材知名品牌。工业铝型材重点依托中车兰州机车公司轨道交通基地、兰州知豆年产6万辆纯电动汽车扩能改造、510所兰州航天科技产业园电推进研试基地、白银神龙航空公司无人机及轻型通用飞机生产基地等高端装备制造项目,积极引进大型铝材加工企业与酒钢集团、华鹭铝业、中瑞铝业、中大铝型材等企业合作,推进高强度高精度挤压材和板材、热轧板材、高质量铝合金箔材、轻量化轨道交通用铝合金材发展,加快研发高强高韧系列铝合金冶炼加工技术和石油钻探管、核工业配套用型管、海水淡化工程、船舶关键材料散热器用型材,积极向航空航天、汽车轮毂、铝膜板、铝制换热器等新型铝合金材料及深加工终端产品延伸。

4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培育组建省相变抑制传热创新中心等制造业创新中心、行业技术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产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以流程制造为主的有色金属加工企业推广应用智能数控设备、传感识别技术、制造执行系统等先进装备与管控技术和大规模DCS或自动化成套控制系统,实现全流程的分布式控制和信息化运转。鼓励两化融合基础较好的骨干企业综合运用制造执行系统、企业资源计划、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智能平行生产管控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研发、设计、工艺、制造、质控、物流、服务、管理、决策等全过程的集成优化。

5 、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加快建设兰州新区西北有色金属期货交割仓库,支持全省有色金属加工产业基地建设。加大省内成矿区带地质找矿力度,充分利用周边省份矿产资源,扩大国外及周边国家铜、铝矿产资源的拥有量。支持企业回收利用废旧金属资源,建立废旧有色金属回收利用和资源化管理体系。

专栏4:铜铝合金及深加工产业链主要形态和重大项目

——电解铝→铝合金及铝加工材→铝深加工制品

——铜→铜合金→精密零部件

——电解铜→高性能铜箔→高密度层积板→印制电路板

——电解铜→高端电子铜带→集成电路引线框

——单晶铜→铜杆→特种线束线缆→铜合金材料→电子电器元器件

依托的重大补链延链强链项目:金川集团精密铜材有限公司3000t/a新型高精度超大规格铜合金管材、金川公司15000t/a高品质磷铜球(角)、白银公司铜冶炼技术改造提升、正威(甘肃)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威电子信息产业园、酒钢天成彩铝有限责任公司绿色短流程铸轧铝深加工、甘肃华鹭铝业有限公司出城入园10万吨工业型材、甘肃中威斯铝业有限公司高精冶金新材料加工(二、三期)等。

(兰州市工信委、白银市工信委、嘉峪关市工信委、金昌市工信委、定西市工信委、武威市工信委、兰州新区经发局等牵头,省工信委原材料产业处指导,规划发展处、技术创新处、装备产业处和省冶金有色工业协会配合)

(五) 镍钴新材料及电池材料产业链。 重点发展镍及镍基合金、钴基合金、镍钴铜粉体材料、镍钴铜金属盐化工材料等有色金属新材料,积极发展系列四氧化三钴、系列三元前驱体、电池正极材料,带动电池负极材料、电解液材料和隔膜材料发展,加快推进金昌国家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到2020年,力争形成1000亿元的镍钴新材料及电池材料产业链。

1 创建国家级镍钴新材料创新中心。依托金川集团公司国家镍钴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研究平台,由金川集团公司牵头,联合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集团、中国兵器集团、中国航天集团、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集团、湖南瑞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相关重点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采用市场化机制组建甘肃省镍钴新材料创新中心。2025年前,力争升级为国家级镍钴新材料创新中心,构建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业化开发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体系,不断开发技术领先、综合竞争力强、面向高端领域的镍钴新材料、冶金技术及装备,引领我国镍钴新材料产业、红土镍矿及硫化镍矿冶炼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变革。

2 、优化镍钴新材料产品结构。 依托金川公司镍、钴粉体材料产业基础,延伸加工磁性材料、金刚石工具、电碳、催化剂、汽车摩托车零部件、饰品、特种有色玻璃、人造宝石、硬质合金、感光剂、电子浆料、医用过滤器及相关配套产品和服务。扩大电子工业用电热合金、可控膨胀合金、软磁合金等精密合金和个别牌号的民用市场高温耐蚀合金,开发应用于精密铸造、叶片生产、航空航天和核电等高端市场的高温耐蚀合金,争取2018年实现一般民用高温耐蚀合金小批量试生产,2019年实现民用高温耐蚀合金规模化生产,2020年生产核电用高温耐蚀合金。

3 、打造电池材料产业链。 依托金川公司电池材料原材料资源优势和兰州金川科技园科研优势,引入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制造和产品配套企业,重点发展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镍氢电池正极材料,推进系列四氧化三钴、系列三元前驱体、高品质球镍、纯相球镍、覆钴球镍等产品提升和扩能,适当引入电池负极、隔膜、电解液等产业,通过配套其他相关产业,促进甘肃省二次电池及电池材料产业的发展。以金川公司已经形成的电池及电池材料产业为核心,以甘肃现有的电池及电池材料生产企业、电池及电池材料研发力量为补充,建设金川电池材料产业园,以锂离子二次电池、镍氢二次电池、车载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以及二次电池关键材料镍钴锰三元系、镍钴二元系、磷酸铁锂、储氢合金、电池级碳酸锂等为重点发展方向,以锂离子电池材料及镍氢电池材料为主,适当补充电池制造产业,推进与汽车制造企业、电动汽车能源包、储能电池包企业合作,实现下游产业带动上游产业发展。

专栏5:镍钴新材料及电池材料产业链主要形态和重大项目

——镍冶炼→镍合金加工材→轨道交通、石化、核电、海洋工程、航空等领域用品或器件

——镍、钴粉体材料→粉末冶金制品产业链(磁性材料、金刚石工具、电碳、催化剂、汽车摩托车零部件、硬质合金等相关配套产品)

——镍钴→锂离子电池材料前驱体、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池级碳酸锂→锂离子电池

——镍钴→新型储氢合金材料→镍氢电池正极材料、镍氢电池负极材料→镍氢电池

依托的重大补链延链强链项目: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镍合金板带生产线配套完善及高温合金产业化、金川公司羰基镍及铂族金属原料制备技术改造、金昌宇恒镍网有限公司四期扩建、金川电池材料产业园、兰州金川科技园100kt/a动力锂离子电池用三元前驱体、金川公司50kt/a硫酸镍、金川集团3000吨/年多规格电池级四氧化三钴项目、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公司镍氢动力电池生产线、金昌北方国能锂业有限公司10000t/a高纯度锂盐提取生产线(一期)、白银扎布耶锂业有限公司年产2000吨电子级超纯氟化锂、甘肃大象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500吨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建设、白银中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4万吨无水氟化铝、年产6万吨无水氢氟酸和10000吨高性能锂电正级材料等。

(兰州市工信委、金昌市工信委、白银市工信委等牵头,省工信委原材料产业处指导,规划发展处、技术创新处、电子信息与软件服务业和省冶金有色工业协会配合)

      (六) 稀土功能材料产业链。 加大高端稀土功能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拓展稀土新材料应用领域,实现由稀土分离产品生产向高端稀土应用材料、功能材料生产转变,建设白银稀土新材料产业园。到2020年,力争形成100亿元的稀土功能材料及其应用产业链。

1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加快建设甘肃稀土集团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完成甘肃稀土集团稀土加工分离一体化改造工程,保持稀土加工分离技术在国际国内领先的比较优势。加大新产品和技术装备研发力度,推进超细稀土氧化物粉体材料、超材料等纳米功能材料制备、氧化钇透明陶瓷制备研发和高端白抛光粉生产工艺、LED氮化物荧光粉、稀土催化材料、形状记忆合金、自修复材料等智能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到2020年,北方矿分离总收率达到92%以上、南方矿分离总收率达到98%以上,轻稀土产品50%以上高纯化产出,重稀土产品100%高纯化产出。

2 、做大稀土材料产业规模。 依托甘肃稀土集团、甘肃金阳高科技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推动钕铁硼磁性材料向稀土永磁电机延伸,稀土贮氢合金粉向镍氢动力电池延伸,镧铈类化合物产品向稀土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延伸,高纯铈类化合物产品向纳米氧化铈、高端液晶抛光粉延伸,稀土发光材料和荧光材料向稀土LED 荧光粉、稀土节能灯照明延伸,稀土化合物产品向稀土镁合金、稀土铝合金、记忆合金等高端材料延伸。

3 加大资源保障力度。 推进甘肃稀土集团与北方稀土集团合作,确保一定稀土资源供应量。加快推进天祝稀土矿开发,加大与资源地企业战略合作,逐步加大原料自主采购比重。

专栏6:稀土功能材料产业链主要形态和重大项目

——稀土精矿→氯化稀土→稀土抛光粉、抛光液→玻璃、玻壳等行业应用

——稀土精矿→氯化稀土→大面积透明陶瓷、汽车尾气催化剂等→稀土催化剂→分子筛催化剂、军工产业应用

——稀土精矿→氯化稀土→稀土氧化物→稀土发光材料→节能灯具

——稀土精矿→氯化稀土→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属及合金→贮氢合金粉→镍氢动力电池→混合动力电池

——稀土精矿→氯化稀土→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属及合金→特种稀土合金→特种合金加工

——稀土精矿→氯化稀土→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属及合金→钕铁硼磁性材料→风力发电、永磁电机

依托的重大补链延链强链项目:白银市稀土新材料产业园、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公司高端材料用超细稀土氧化物粉体、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LED照明应用组装生产线、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1亿支高性能稀土三基色紧凑型荧光灯生产线、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公司高纯稀土金属及特种合金生产线项目、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公司高效稀土催化剂生产线、甘肃大河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1000吨/年高性能稀土发光材料生产线等。

(白银市工信委、金昌市工信委等牵头,省工信委原材料产业处指导,规划发展处、技术创新处、装备产业处和省冶金有色协会配合)

(七)新能源及其装备制造产业链。加快 全国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和光热发电示范工程建设,推进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光热、核燃料及核技术应用等新能源装备集成化发展,推动电子级、太阳能级晶体硅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建设河西地区全国重要的风光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国家核燃料循环基地。到2020年,力争形成1000亿元的新能源及其装备制造产业链。

1 、发展风力发电装备。 围绕全国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以资源换市场,以市场换装备,发展发电机组、高速齿轮箱、轴承、控制系统、分布式风电装备等风电装备,建设大型风机研发平台,构建电机、齿轮箱、叶片、发电控制系统、塔架等主要零部件和整机集成的产业体系,实现大型风电技术装备成套化、集成化、规模化。

2 、发展太阳能光伏光热装备。 围绕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和光热发电示范工程建设,以酒泉、武威、兰州等为重点,依托酒泉正泰、兰州大成等骨干企业,发展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核心技术、大型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关键技术和装备产品、高性能太阳能选择性吸收真空镀膜成套设备,推动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装备的研制和产业化。努力建设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基地,形成从硅材料、太阳能电池与组件、光伏逆变器等部件到光伏光热电站成套设备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3 、推进核燃料及核技术应用。 依托核工业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进一步提高核燃料转化分离生产能力,扩大核燃料生产和储备能力,建设大型商用核乏燃料后处理项目,建成中核甘肃核技术产业园。积极推动核电装备研制和产业化,发展高温气冷堆用炭/石墨堆内构件,推动民用核技术成套关键设备产业化。

专栏7:新能源及其装备产业链主要形态和重大项目

——叶片、轮毂、发电机、齿轮箱、轴承、偏航系统、塔架、电控系统、法兰、机舱罩和其他配件生产→风力发电装备总装→风力发电→相关配套产业

——硅矿→工业硅→多晶硅→单晶/多晶电池→薄膜电池→电池组件封装→系统集成应用→光伏应用产品制造

依托的重大补链延链强链项目:中核甘肃核技术产业园、白银中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6000吨电子级及太阳能级多晶硅、甘肃越众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0MW光伏组件生产、酒泉润科新能源有限公司(万银)大功率逆变器制造、上海电气集团风电装备和微电网、太原重工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年产600台(套)风力发电机组、甘肃宇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MW级风电叶片生产线二期工程、兰州兰石换热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核电用焊接式板式热交换器研制、天水长城开关厂有限公司核电1E级开关设备产业化、兰石能源装备工程研究院生物制造(能源)实验室建设等。

(兰州市工信委、白银市工信委、酒泉市工信委、武威市工信委、天水市工信委、兰州新区经发局等牵头,省工信委装备产业处指导,技术创新处、电子信息与软件服务业处、两化融合推进处、军民结合推进处配合)

(八)高端装备和智能装备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石油钻采、炼油化工、海洋石油工程、高档数控机床、智能电工电器、现代农机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新型真空设备、轨道交通装备等高端装备和智能装备,加快形成支撑智能制造发展的工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符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兰州西部石化通用装备产业基地、天水电工电器装备制造基地和酒泉、武威、兰州旱作农业农机装备产业聚集区。到2020年,力争建成35个智能工厂/车间,制造业大数据云服务平台覆盖全省60%的重点制造业企业,形成1000亿元的高端装备和智能装备产业集群。

1 、新型大型装备。 依托兰石集团、兰通厂等研发高端智能钻采、炼化装备,重点发展15000米陆地钻机、12000—15000米浮式海洋平台钻井包产品、6000马力压裂设备、大型高压超常温加氢反应器、催化裂化装置、高压换热器、大型反应器、智能钻机、大型智能压裂车等。依托天水星火机床、天水锻压机床发展大型机床、高档数控金切机床、成形高档数控机床、精密高速数控机床及功能部件,力争在数控技术、智能控制等方面取得突破。依托兰石集团、兰州海默等开发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平台配套设备、海洋工程高端智能化仪表监测设备等产品。

2 、电工电器装备。 依托长城电工集团、兰州众邦集团、金川集团电线电缆公司等骨干企业,加大研发和产业化力度,发展新一代智能化输配电装备,在252kV气体绝缘开关设备、核电1E级开关设备、轨道交通及船用开关设备及智能低压电器、1000kV直流大截面架空裸导线、220kV高压交联电缆等领域实现突破。加快发展超导电缆、环保电线电缆、通用橡套软电缆、矿用橡套软电缆、船用电线电缆、高导电架空导线、大功率变流器和智能化控制器、无功补偿装置、有源滤波装置、可控串联补偿器、大功率变频装置、智能钻采电控系统、大型矿山开采装备交流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城市综合管廊电气控制系统、城市供热自动化系统、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及运营平台等核心系统装置,开发基于智能电网管理的数字变压器、数字互感器、数字电抗器、开关设备等在内的110kV及以上智能变电站系统,以及用于智能电网的光纤复合架空导线和光纤复合低压电力电缆以及轨道交通用、核电站用环保型电线电缆。

3 、现代农业装备。 依托兰石兰驼、酒泉奥凯、大禹节水等骨干企业,以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相结合,大力发展面向地域特点及中亚国家市场需求的农机装备,重点发展制种装备、大型农用牵引装备、高效节水灌溉装备、农作物干燥装备、耕种和收获装备、旱作农业农机装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及中药材加工机械等,实现农业装备的振兴和突破。

4 、轨道交通装备。 依托中车集团、中铁建公司、甘肃建投装备公司等大型企业,围绕铁路机车运维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重点发展铁路机车维修再造、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制造、盾构机装配制造、现代智能化有轨电车,建设西北地区最大的机车、客车、货车修造生产平台,打造中车西北高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服务基地、西北区域总部基地和向西开放开发战略基地。

5 、新能源汽车。 依托兰州知豆新能源汽车公司、兰州金川科技园、兰石兰驼等骨干企业和园区,加快发展新能源乘用车、公交车、旅游房车、专用汽车和低速汽车,推进珠海银隆新能源公司新能源汽车生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突破新能源汽车储能、驱动、控制、充电、试验、检测等关键技术以及整车集成技术,构建动力电池、汽车零部件、整车制造及充电设施一体化的产业链。

6 、通用航空装备。 依托五一○所、神龙航空、兰飞公司、万里机电等企业开发关键航天技术及配套产品、航空电作动系统、航空电机和照明系统,支持民用雷达、真空高频电子管、电子测量仪器、微波波导元器件和其他关键元器件产品,推动产品升级及批量制造能力建设。积极引进发达国家成熟小型航空器生产线,推动神龙公司无人机及轻型载人飞机、武威通用航空整机制造等项目建设,带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

7 、新型专用装备。 依托中科院兰州近物所加快重离子加速器医用装备产业化,推进武威科近新发技术有限公司重离子产业园装备制造等重离子应用装备产业发展。依托金川公司等企业发展冶金炉窑、有色冶金专用设备、矿山无轨设备等矿业装备。依托兰州真空设备公司等发展真空获得、真空镀膜、真空炉等设备,拓展在生物医药、食品卫生、航空航天、核工业等领域应用。以奥凯种子为龙头,利用微波技术和太阳能脱水技术发展新型干燥装备,加大干燥技术在农业、化工、矿山、冶金等行业的应用。

专栏8:高端装备和智能装备产业集群重大项目

依托的重大项目: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整体搬迁工艺水平提升建设、兰州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入园新区搬迁、兰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智能制造建设、甘肃建投工业产业基地、长城电工天水电工电器产业园二期工程、武威科近新发技术有限公司重离子产业园装备制造、庆阳能源化工集团装备制造产业园等项目。

(兰州市工信委、白银市工信委、酒泉市工信委、金昌市工信委、武威市工信委、天水市工信委、兰州新区经发局等牵头,省工信委装备产业处指导,技术创新处、电子信息与软件服务业处、两化融合推进处、军民结合推进处配合)

(九) 陇药产业链。 落实《甘肃省“十三五”陇药产业发展规划》,打造当归、黄芪、甘草、党参和板蓝根等道地药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推进预防用疫苗、治疗用生物制品、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和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等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创建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兰州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定西国家中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到2020年,当归、黄芪、甘草、党参和板蓝根等道地药材基本实现全产业链开发,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和基因工程药物等生物制品实现产业化,力争形成500亿元陇药产业链。

1 、提升创新发展能力。 推动省内制药企业加强与国内外医药领域优势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跨区域、跨领域的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和协同创新,加快国家(兰州)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建设。重点突破细胞驯化、无血清培养基开发、病毒基因工程株构建、生物反应器工程和病毒分离纯化等疫苗生产关键技术,加快研发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新型生物医药材料等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新型诊断试剂盒、快速检测试剂盒、生物芯片等体外生物诊断检测新产品,预防动物重大疾病新型疫苗和动物类生物制药原料药提取技术。2020年,力争建设3—5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实验室)或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5—8个新药取得临床研究批件或生产批件,筛选10—20个临床疗效确切、质量安全药品开展技术升级和质量提升。

2 、加快道地中药材全产业链开发。 以当归、党参、黄芪、甘草等大宗药材为重点,打造从原料药材到药品、保健品等终端产品的示范产业链。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建设当归标准化生产基地20万亩、黄芪标准化生产基地25万亩、甘草标准化生产基地15万亩、党参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万亩,扶持当归腹痛宁滴丸、当归丸、当归养血口服液、贞芪扶正系列产品和甘帝欣、甘草酸铋散等品种做大做强。加大以当归、党参、黄芪、红芪、枸杞等甘肃道地药材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药膳、药妆、功能性日用品等系列产品开发及市场推广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

3 、着力培育大品种大品牌。 建立大品种大品牌培育机制,每年筛选5个左右疗效确切、质量安全、市场需求量大的特色优势产品实施定向精准培育,从工艺改进、质量标准提升、临床再评价、扩能技术改造、市场营销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扩大产品规模。2020年,力争培育2—3个单品种年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5—8个单品种年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以上,15—30个单品种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陇药大品种,提高品牌影响力。

4 、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加强中药饮片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积极发展小包装饮片、精制饮片等中药饮片,扶持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药饮片加工企业。落实中医药产业发展先行先试方案,加快中药提取物、配方颗粒产品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重点开发当归、党参、黄(红)芪、黄芩、大黄、甘草、柴胡、板蓝根等品种的中药提取物和配方颗粒产品。2020年,力争建成兰州高新区陇药综合产业园、兰州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岷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渭源工业园区中药产业园、天水生物医药产业园、酒泉生物医药产业园、重离子医学产业园、陇东南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等产业园,中药材加工率达到60%,培育1—2家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相互依托、配套协作的产业布局。

5 、优化生物医药产品结构。 人用生物制药重点推进重组药物和预防疾病的新型疫苗、活性蛋白与多肽类药物、抗肿瘤药物,推进伤寒vi结合疫苗、3价轮状病毒疫苗、13价肺炎多糖结合疫苗、流脑多糖结合疫苗等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进程,开展特异免疫球蛋白、因子类产品研发,推动A型肉毒毒素增加适应症临床研究和开发肉毒神经毒素产品,发展传染性疾病和肿瘤、流行疾病、遗传病产前诊断等领域新型诊断试剂盒、生物芯片等产品,加快无血清细胞培养基、动物血清等产品研发生产。兽用生物制品重点发展动物重要疫病的疫苗和诊断试剂,研发兽用预防类生物制剂和诊断类试剂,以及快速检测试剂盒、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用品、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用品,高效、低毒、低残留物、安全的新型兽药、标准质控产品、残留快速高灵敏度检测技术产品。

专栏9:陇药产业链主要形态和重大项目

——当归、黄芪、甘草、党参等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药保健食品、药膳、日化用品→中医药养生及文化旅游产业

——生物医药材料→血液制品/新型疫苗/基因工程药物/生物诊断试剂

依托的重大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兰州生物所新建13价肺炎结合疫苗和3价轮状病毒疫苗生产线、兰州高新区东部科技城中农威特生物医药基地、兰州西脉创新医疗器械应用示范、兰州佛慈制药科技工业园、陇西一方中药配方颗粒生产线及生物科技园、甘肃天水岐黄药业中医药产业园、甘肃兰药新区医药工业基地、甘肃扬子江中药材有限公司首阳饮片加工基地、康美西部中药城等。

(各市州工信委、兰州新区经发局牵头,省工信委消费品产业处指导,技术创新处配合)

(十)优质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 发挥各地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实施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着力打造肉制品深加工、马铃薯精深加工、清真食品民族用品等特色优势产业链,建设各具特色的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壮大富民多元产业规模,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地域特色鲜明的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到2020年,力争形成1000亿元的优质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

1 、建设特色肉制品及皮革精深加工基地。 以甘南、临夏、张掖、平凉、庆阳等为重点,加快培育发展肉制品加工产业链,重点建设肉牛、肉羊、生猪、家禽等标准化养殖基地,建立动物源食品安全质量监控体系,保障肉制品原料品质,提高工业化屠宰加工水平,发展速冻肉制品、冷鲜肉、中西式肉制品、预制食品等产品。建设皮革精深加工基地,重点培育鞋面革、服装革、包袋革、裘皮革、家具革和汽车坐垫革、真皮箱包、皮具皮件、皮鞋、皮革服装等皮革生产加工业。特色肉制品基地及皮革精深加工实现产值200亿元。

2 、建设马铃薯精深加工基地。 以定西、张掖为重点,加快培育发展马铃薯精深加工产业链,重点发展以马铃薯为主要原料的馒头、面条、方便面、糕点等主食化产品,薯片、薯条、薯丸、薯饼、薯泥等休闲食品,变性淀粉、食品添加剂、绿色环保工业助剂、生物材料等精深加工产品,实现产值100亿元。

3 、建设清真食品民族用品生产基地。 以临夏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区域,辐射甘南、兰州、平凉、天水等市县,培育发展清真牛羊肉、清真乳制品、清真副食品、清真农产品、清真饮品等清真食品加工业,地毯加工、民族服饰加工、宗教用品、旅游文化工艺品加工等民族用品加工业,在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乌鲁木齐、上海、深圳等地建设18个甘肃临夏清真食品民族用品展示展销中心,提供招商引资、市场营销、产品研发设计、项目推介、产品展示展销、跨境商务贸易等服务,全力打造国家清真食品和民族用品产业基地,实现产值100亿元。

4 、建设其它各具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以兰州、陇南、平凉、庆阳、天水、白银和河西地区等为重点,推进果蔬、乳品、葡萄酒、油橄榄、百合、小杂粮等地方特色产品开发,实现产值500亿元。

专栏10:优质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和重点项目

——马铃薯→专用薯→全粉→薯泥/复合薯条、薯片/复合面粉→馒头、面条等主食产品

——马铃薯→专用薯→精淀粉→变性淀粉/传统食品→涂料、壁纸胶、胶囊等工业产品/方便粉丝、糕点、火腿等食品配料→膳食纤维/食用蛋白/饲料蛋白/饲料→液态肥

——动物养殖→屠宰→速冻肉制品、冷鲜肉、预制食品、精深加工肉制品/动物内脏副产物综合利用→生化制品

——油橄榄种植→特级初榨橄榄油→橄榄油软胶囊、化妆品等

——优质葡萄种植→葡萄酒副产物的开发利用→葡萄皮、籽、渣的开发及综合利用→葡萄籽油及花青素等生物活性物质提取

依托的重大补链延链强链项目:甘肃莫高实业发展股份公司莫高•中国葡萄酒城、武威久石红葡萄酒产业发展公司葡萄酒庄园、甘肃烟草公司精品“兰州”卷烟专用生产线技术改造、临夏壹清清真食品公司年产10万吨低温酸奶及冰淇淋、甘肃安多清真绿色食品公司产业升级改造和肉食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甘肃清河源清真食品公司清真牛羊屠宰和肉制品精深加工、陇南丰海油橄榄公司陇南油橄榄产业基地、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公司年产 10 万吨马铃薯复合粉生产线、定西市清吉淀粉制品公司马铃薯主粮深加工等项目。

(各市州工信委、兰州新区经发局牵头,省工信委消费品产业处指导,技术创新处和省轻工业联合会配合)

二、保障措施

(一)落实市州牵头责任。各级工信部门要把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链作为产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统筹做好与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甘肃省“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等的衔接,细化分解《推进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分工,狠抓任务落实。指导和帮助企业积极谋划一批重大产业链项目,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坚持问题导向,落实领导包抓责任,按照事权范围和涉及领域,及时协调解决用地、用电、环保、安评、规划选址、动迁等核心问题,加快项目落地建设进程。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完善配套体系建设,加强部门统筹联动,形成有效工作合力,共同推进重点任务和项目建设。

(二)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企业是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链的主体力量,要将《推进方案》所列发展方向、重点任务与企业“十三五”发展目标有机融合,坚持市场导向,做好市场分析,瞄准市场需求,制定完善好企业发展战略,组织实施好一批重大项目。围绕发展重点,推进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形成各具特色、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合作效应。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健全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企业内生动力。

(三)履行部门指导责任。省工信委各责任处室要将《推进方案》所列的发展重点、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及时纳入到相关行业专项规划,指导各市州各企业加快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链。抓住国家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机遇,谋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的重大产业链改造提升项目,争取列入国家支持范围。利用省级工业转型升级专项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每年重点支持一批重大产业链项目,以点带面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链。搭建企业产销对接平台,结合“6873”交通突破行动和“6363”水利保障行动等基础设施建设,协调项目建设单位在同质同价前提下优先使用省内产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四)推动国企提质增效。坚持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心,推动国有资本布局加快向关键领域和行业、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稳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出一批符合产业政策、有利于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投资项目,提升优势产业链末端竞争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通过协商确定价格,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五)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试验验证、运行维护、产品质量等标准体系和质量认证、产品检验检测等认证认可体系,鼓励和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加快提升工业产品质量,实施重大装备技术和产品质量攻关工程。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健全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健全企业信用动态评价、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强品牌创建与培育。

(六)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找准优势产业链培育发展的关键和薄弱环节,通过精准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补链、延链、强链。采取资源整合、异地托管、项目共建、税收分成、利益共享等市场主体双方能接受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承接一批龙头型、产业链型、基地型大项目,提高产业协作配套能力。合理确定园区产业定位,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形成布局优化、产业集聚、用地集约、主导产业鲜明的园区体系。提高承接产业转移质量,严把产业政策关、环境评估关、投资强度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七)强化行业协调服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引导企业强化自律,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加强对行业关键、共性问题研究,推动行业交流与合作。支持省级工业协会组建专业性行业协会,加强行业引导,规范企业行为,对市场准入、名牌申报、行业统计、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进行统一协调和服务,推进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八)完善监测分析机制。完善统计监测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及时跟踪了解《推进方案》进展情况,分析实施过程重大问题并进行跟进研究。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及时准确地掌握产业链经济运行情况,深入分析研究运行中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及时向省政府报告。

 

附件: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链(集群)重点项目表(第一批)

 

附件: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链(集群)重点项目表(第一批).xls

 

庆阳市检察机关支持7位贫困户起诉讨回了欠薪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检察
庆阳市院为贫困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
    近日,庆阳市院干警前往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对正在住院治疗的国家司法救助申请人李某某现场发放救助金1.检察
甘肃检察机关2020年度聘用制书记员示范培训班圆满举办
    为提高全省检察机关聘用制书记员业务能力和综检察
省院开展刑检业务专题调研督导活动
    为认真贯彻全省检察长会议精神,检察
兰州市院召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专题学习会议
    为了进一步提高青年干警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理论检察
甘肃检察机关办理的涉野生动物典型案例
涉野生动物典型案例     目  录 案例1检察
甘肃省检察院“野生动物保护”专题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甘肃省检察院召开“野生动物保护”专题新闻发布会 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