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研究

11.02.2015  20:37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

同步审计研究

 

 

 

边恺    张卫东    周济勤    樊具鹏    王海萍    高彦    周子皓

 

 

【摘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责任审计范围的不断扩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已成为新时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新方式和新要求。作为一种新的审计形式,必然带来许多新的问题。结合当前我省开展党政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实际,总结先进经验,从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路及特点入手,分析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异同、开展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优势和不足,提出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如何能更好地发挥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推动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提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经济责任    经济责任同步审计    研究

 

 

      一、绪论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是新时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新方式和新要求。大力推进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是贯彻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必然要求,对发挥国家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提升审计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深化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需要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确立“促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资源配置市场化和操作行为规范化”的审计新目标,进一步突出与“权力运行、资源配置和决策行为”紧密相关的审计重点内容,科学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履责情况,按照党委管重大决策、政府贯彻执行的原则,合理划分党委书记的决策责任和行政首长的执行责任,监督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绩效,加强问效问责制度建设,实现问效基础上的问责。作为这种新的审计形式,必然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鉴于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范畴比较宽泛,本文仅针对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且以地厅级市(州)委书记、市(州)长经济责任同步审计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文章以地厅级市委书记、市长为例,在综合阐述经济责任审计本质、特点的基础上,以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依据和目的为引导,通过分析当前审计实践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及经济责任审计在完善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的研究,提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产生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结合审计实践,从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异同,明确审计的内容重点、方式、方法、评价标准、操作规程以及开展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优势以及在完善国家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和存在的难点问题,提出促进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更好地发挥在国家治理中作用的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推动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提供有益探索。

      二、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概述

      (一)经济责任同步审计概念

      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特定的受托者履行财务责任或者绩效责任情况的监督活动,是依法评价有关经济责任人在其任职范围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一种独立的经济评价活动。监督职能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职能,对审计客体完成财务责任或绩效责任情况评价或鉴证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派生职能。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是指由同一审计机关、在同一时段、对同一行政区域或同一部门或同一单位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在相同任职期间,所做的决策、管理的主要经济活动取得的效果及个人廉政行为进行的鉴证和评价。按照我国现行的干部管理体制,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包括主持一个地区工作的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党政领导;对于在部门工作的党政领导干部,主要指那些党组书记与行政主管由不同人员来担任的行政部门;属于经济责任同步审计范畴的单位主要指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的高等院校。

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经济责任同步审计要复杂得多,实践上尚属探索阶段。因此,本文专门对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研究成果也能够对其他类型的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研究和实践起到重要的指导、借鉴和影响作用。

      (二)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思路、特点

      1、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思路。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一二三四”的审计工作思路(即“一”就是要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中心;“二”就是坚持审计工作“两个凡是”,即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原则的,就是正确的、科学的、合理的,就要大胆地鼓励和支持、大胆地探索和创新;凡是不符合“三个有利于”原则,中饱私囊,失职渎职,造成资金物资损失浪费、效益差的,就要一查到底,严肃处理,绝不手软;“三”就是要突出三个重点,就是要加强对重点项目、重点资金、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四”就是要做到四个始终坚持,即始终坚持依法、科学、文明、廉洁审计;始终坚持用“三个有利于”原则指导审计工作;始终坚持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生命线的理念;始终坚持提高人的素质是审计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的理念)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着力抓好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围绕科学,“以权定责,以责定评”,积极构建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新模式。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工作思路是以财政性资金收支为基础,以领导干部依法履行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经济政策执行权为主线,按照“突出重点、兼顾总体”的原则,合理确定党委书记、市长审计内容;以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为主线,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谁主持谁负责和谁签批谁负责”的原则,合理界定党委书记、市长应承担的责任;围绕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地方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审计发现问题为基础,根据权力的运用情况以及遵守廉政规定等情况客观公正的进行审计评价。

      2、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特点。一是同时实施,规范管理。将经济责任同步审计作为一个审计项目组织实施,即:出具一个通知书,审计实施结束后形成一份审计报告和两份审计结果报告。在对问题的定性处理方面,针对同一类型的问题以事实为依据,做到事实清楚、数据准确、标准一致,统一研究处理处罚意见,统一划分责任界定标准。二是联合进点,合力推进。坚持省纪委、省委组织部领导参加的联合进点制度,由省纪委、省委组织部领导从不同角度向被审计单位及相关部门领导、审计人员分别提出要求,增强了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审计实施过程中,对审计发现的异常问题、重大事项坚持共同研究,随时交流和通报工作情况,注重发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作用,合力推进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工作。三是审计  “三性”,提高效能。即:全面性、双重性、重要性。实行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同步审计,把重大经纪事项的决策、执行全部纳入审计范围,可以有效克服过去单纯进行政府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片面性,全面反映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实际是对两个被审计对象在相同经济事项的不同经济责任进行审计评价,如何合理划分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的经济责任,并采用适当的标准进行评价,是一项重大挑战。中央两办《规定》出台后经济责任审计已全面覆盖省部级领导干部,由于党委和政府领导有着较高的政治地位,对社会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重要性较高。

      三、开展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必要性

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已进入到不断深化、发展、完善、提高的时期,为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适时开展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不仅对促进党政领导干部监督管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又能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防止在监督过程中出现“缺位”的问题。

      (一)我国政治体制要求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同步进行

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体制,共产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委既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又要发挥这些组织中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在各级党委领导下依法行使行政职能,执行党委确定的大政方针,根据党委确定的宏观经济发展蓝图制定具体的实施规划和计划。这种政治体制决定各级党委与政府之间既有分工又要协作,在进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时,也应同步进行。

      (二)开展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可以全面评价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地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各项职责的履行。在现有的体制下,党委和政府“一把手”的职责有交叉,市委作为领导核心,对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负责,担负着全面领导的责任,通过把握政治方向、决定重大事项、安排重要人事、抓好思想工作等方面,依靠法定程序制定政策,并通过选人用人,实现对政权的把握。而政府作为党执政的重要载体,在市委的领导下,将市委的决策通过执行程序付诸实施。通过开展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围绕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有利于全面评价整个地区发展中党政领导干部的职责履行情况,促进权责分明,进一步完善干部监督评价制度,规范行政权力运行,防范和化解决策风险,防止出现权力监督的真空,促进领导干部科学决策、依法行政、提高政府执政能力。

      (三)开展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可以更好地划分责任,提升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开展经济责任同步审计,使得审计不再单纯的将两者的责任进行简单的划分,而应该以其所负的各项责任为主线对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评价,对党委书记和政府主要负责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才能综合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府为民屡责的总体情况,提升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质量。

      (四)提高审计效率要求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同步进行

由于地方党委、政府是在同一地域实现领导人民群众发展经济、管理社会的职能的,他们所管理支配的人力、财力和物质资源是共同的,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审计的客体范围是共同的,因此通过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可以大大减少分别审计时的很多重复劳动,只需审计一次就可以实现对两位相对人监督的需要,不但降低了审计成本,还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四、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异同及联系

从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看,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双方的工作虽有分工、有侧重,但更多的是协调配合、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的关系。针对这种特殊性,近年来,甘肃省审计厅积极探索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捆绑式”审计,试行了经济责任“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主要做法是:坚持“统分结合、同步实施”的原则,所谓“统”,就是将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个整体项目,统一方案、统一组织、统一实施、统一处理;所谓“分”,就是根据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职责范围和权限,区分各自的审计侧重点,针对领导干部在审计发现问题中各自所起的作用,合理界定和划分责任,分别进行审计评价。

      (一)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共同点

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对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审计的内容应以领导干部有关经济活动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为限。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工作职责融为一体、密不可分,对双方进行经济责任同步审计,要以本地区财政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作为切入点。同时,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行使着管理经济社会的重要职权,履行着推动本地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职责,为了更加全面地评价党政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经济责任审计不能仅仅局限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具体事项,而是要突出“三权一廉”,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经济政策执行权和个人廉政情况作为主要审计内容,更加关注党政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过程和效果。通过重点检查中央和上级党委重要经济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情况,以及有关地方重大管理和决策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情况,科学评价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如:对地方市委书记、市长经济责任同步审计时,我们根据目前区域经济管理中党委决策、政府执行的大格局,在“同步”审计中,主要审查市委书记、市长任期内决策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决策实施的效果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否体现“执政为民”的理念。同时,从财政、民生、环境、土地、重大项目等各个方面,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调查,检验总体发展思路的正确性和执行的有效性,促进市委、市政府建立健全“五个机制”,即: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的决策机制;畅通无阻、运转协调、规范有效的民意反映机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评估机制;中央、省惠民政策落实保障机制、权力分解和实时监控机制;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和纠错机制。

      (二)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不同点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双方的工作职责毕竟有分工、有侧重,因此,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双方,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内容、重点和审计评价都应依据其各自职责而有所侧重。

      1、审计范围与内容不同。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是由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决定的。从总体上看,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具有同一性,都涉及地方经济发展和管理的各个方面。但党委和政府的职责分工不同,在本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具体的审计内容各有侧重。

      2、审计重点的不同。如对地方党委书记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应以党委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的制定和执行为主线,以经济决策权为重点,侧重于检查出台的政策措施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中央的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检查本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情况、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情况、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和效果、个人遵守廉政规定情况等。对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应以全部政府性资金为主线,以经济政策执行权为重点,侧重于检查贯彻执行国家经济法律法规、党和国家关于经济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和地方党委制定的政策措施情况,检查重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政府债务管理情况、个人遵守廉政规定情况等。这样,审计重点中即关注了决策,又关注了执行,做到了衔接互补。

      3、审计评价的不同。责任的界定和审计评价是做好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关键结点。科学区分责任、客观作出评价既是对国家、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个人负责,也是对经济责任审计事业负责。《规定》已经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将归入被审计领导干部的个人档案,对领导干部个人及其所在在地区、部门和单位影响重大。

      (三)结合地方党委与政府二者的关系合理分析

      对地方党政领导实施经济责任同步审计是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成效的有效形式。党委和政府共同承担着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其责任具有广泛关联性和不可区分性。党委侧重管决策、管监督制度建设,政府侧重管实施、管具体事务管理,地方党政领导与经济活动相关的主要是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经济政策执行权和监督权,决策、管理、执行、监督是一个互相交叉的连续过程。在辞海中对“党委”  的解释是:“党委是中国共产党保证集体领导的组织体制,民主集中制在领导制度上的体现”,对“政府”的解释是:“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其基本职能为:指导职能、服务职能、协调职能、监督职能、控制职能和保卫职能”。现阶段在我国地方经济工作中,党委和政府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党领导一切”、“党政共抓经济工作”。

      党领导一切,党委对政府具有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权。党的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结合,因此,在制定一个市的发展规划及重大经济决策事项上,市委对政府具有领导权,在界定市委书记和市长共同决策的重大经纪事项责任时,就可以明确地确认市委书记具有决定权,应负有首要责任。

      党政共抓经济工作,党领导经济工作主要是总揽全局、把握方向、协调各方、提出战略、制定政策,而政府管理经济工作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党委和政府对经济工作的不同职能就决定了对于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对于城乡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人口和资源环境关系、社会收入分配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等问题,对于中央和地方、当前和长远关系等问题的决策都需要经常委集体讨论,书记就具有最终拍板的权力,在对市委书记的审计评价时就应关注上述内容。而对于涉及到具体的地方财政收支管理、部门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执行经济管理政策等日常性工作,则在市长审计评价时重点关注。对地方党政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采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方式适应了地方党政领导经济目标一致,重大决策统一,经济责任相关,权力监督相同的特点,对促进地方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深化,提高审计成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甘肃省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中所进行的探索

      (一)甘肃省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中的创新

      开展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同步审计本身就是源于弥补一般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寻在的缺陷。甘肃省审计厅在省委、省政府和审计署的领导下,在省委组织部等部门的支持下,以创新为动力,以服务干部监督管理、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目标,以多种审计相结合为组织方式,重点对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开展了经济责任同步审计。2012年,在对3个地州市6名地级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同步审计时在健全完善领导干部监督管理机制、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服务党委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1、在审计模式上,按照“同期进点、全面铺开、统分结合”的原则,将市委书记、市长同时纳入审计范围,作为一个整体项目,同时审计、同时报告,最终出具一个审计报告和两个结果报告。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谁主持谁负责、谁签批谁负责的原则,科学划分和评价市委书记、市长的经济责任,为组织部门监督和考察干部提供了重要依据。

      2、在审计内容上,以《甘肃省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提出的“三权一廉”、“五大责任”,进一步理清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工作思路,明确应该怎么审。牢牢把握“党委决策、政府执行”这一基本思路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确定审计的内容与审计重点。如对市委书记经济责任审计,更多的围绕执行国家和省委重大经济方针政策来展开,市委主要是作决策,因此对市委书记审计更多地关注决策制定等层面。对市长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围绕执行市委决策、履行经济管理职责来展开,并且更多地关注决策执行等层面。同时注重体制机制层面问题的调查分析,发现了一些深层系、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如建设项目超概算投资、建设项目未进行竣工决算、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应收未收国有土地出让金、土地出让收支尚未实施预决算、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引起当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3、在审计服务上,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主持审计结果通报会,召开审计整改落实专题会议,对审计查出问题逐一分解落实,并要求有关单位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所发现的问题,认真加以整改,深入查找原因,不断完善相关制度。这为审计整改工作全面铺开和审计结果的有效运用提供了重要保障。

      4、在履职绩效评价上,突出对履职绩效评价,对事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重大决策由书记负主要责任即直接责任,对政府管理和财务管理中以及执行党委重大决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市长负主要责任,将定性评价、定量评价以及其他评价方法结合起来,既看领导干部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时“对不对”,也看他们干得“好不好”,实现了“问效”与“问责”的有机统一。强化了对领导干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切实当好  “理财谋士”和“经济卫士”。

      5、更加注重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注重审计质量,既是对审计事业的负责,也是对被审计对象的负责,更是对审计干部自身的负责。如果审计质量有问题,审计的监督职能、建设性作用和“免疫系统”功能不但得不到充分发挥,而且还会给社会、组织和个人带来很大的危害和负面影响,这样审计就没有权威性,审计人就没有话语权,审计也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审计工作如同医院给人体检一样,通过体检来确定其是健康者,还是亚健康者,或者某个部位有严重的病灶,从而对症下药,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因此,开展审计一定要坚持依法、科学、文明、廉洁审计。对每一个项目,一定要审清、审透、查实,审得清清楚楚、查得明明白白,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作出评价,如实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注重从机制、体制和制度层面提出高质量的审计建议,决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乱开“通行证”。

      6、逐步建立以经济责任审计为统领的审计工作新格局。加强对资金运行和权力运行的监督。经济责任审计涵盖了对“权”和“钱”运行的依法监督,不仅要对地方、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计,还要对领导干部的决策及其实施、地方财政决算、依法行政等情况进行审计。为此,我省积极探索建立以经济责任审计为统领的审计工作新格局,坚持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专项审计的统筹结合(即与财政审计相结合、与政府投资审计相结合、与专项审计相结合、与任中审计相结合、与效益审计相结合),达到整合审计力量、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成本的目的。

      (二)目前开展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2012年以来,我省陆续开展了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形成了不少有效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过,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

      1、组织协调机制不够健全,审计计划性不够科学,联席会议制度效果不能够有效发挥。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是纪检、组织、监察、人事、审计等部门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共同完成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组织协调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联席会议制度的效果并不明显。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工作,实际上主要变成了审计机关一个部门的事。审计机关单打独斗较多,各部门协同配合较少。比如要开展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同步审计,首先就应做到审计项目安排的科学性和计划性。而实际工作中,审计项目分布不合理,常常突击安排众多项目,审计机关疲于应付,难于合理安排审计力量,达到审计效果。

      2、对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特点认识不足,责任划分不准,评价标准不当,审计风险较大。在审计过程中,各单位和人员常常对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特点认识研究不足,局限于传统审计模式,在审计内容和形式上都难于满足委托部门的需要。同时在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之间的责任划分上,含糊不清,评价标准不当,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难于采用。许多重要事项,限于手段有限和沟通不足,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查证,审计的风险较大。比如领导干部个人廉政情况,除了接受举报之外,审计机关常常忽略党的组织、纪检部门掌握的重要信息,以至审计承受较大的风险。

      3、审计结果运用不理想,没有与问责制、责任追究制衔接。  在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后,审计结果的运用最终体现了审计的监督评价职能。而在现实工作中,审计是审计,评价是评价,变成了两张皮。审计发现的问题,也没有及时启动问责制、责任追究制,审计机关费力不讨好,严重制约了审计作用的发挥。 

      4、审计人员素质需进一步提高、审计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广泛、覆盖面广,涵盖了财政、重大投资、国有企业、社保等各个领域,建设一支复合型的审计队伍是确保审计质量的关键。当前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复合型审计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审计质量提升的重要原因;高素质、复合型审计人才的培养对全面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审计质量不过关,直接影响了审计监督制约权力运行职能的发挥,影响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评价的客观性,影响经济责任审计服务国家治理作用的发挥。 

      (三)开展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优势和不足

      1、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优势。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具有常规审计无法比拟的优势,审计成效相比单个审计项目更显著。2012年以来,我省积极探索对地方市委书记、市长经济责任实施经济责任同步审计,这是贯彻落实中央两办新规定、我省两办实施办法的具体实践,是我省经济责任审计发展史上的又一新举措。采取这一形势有很多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提供全面真实的决策信息。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为省委、省政府考察、考核、选拔、任用干部提供依据。那么审计结果是否全面客观真实,决定着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利用程度。开展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将审计内容涵盖了全部性政府资金。不论市委书记、市长如何分工,他们的职责叠加在一起,必然包括了整个地州市管理的方方面面,不管是财政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还是重大经济事项等。这样有利于审计机关开展全面审计,了解掌握该市的全部情况。遇到情况和问题可以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调查,从而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作出全面、正确的评价,使审计结果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只有这样才能使经济责任审计为干部监督管理部门提供更加可信可靠可用的决策信息。(2)有利于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效率。开展市委书记、市长的经济责任同步审计最明显的优势是可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虽然市委书记和市长的任职时间可能不一致,但是,无论谁任职早或晚,他们必然有一阶段是共事的,因此对同一阶段的审计评价必然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补充。“书记决策,市长执行”,在现阶段这种管理模式下,很难区分哪个经纪事项仅是书记参与的,哪个经纪事项仅是市长参与的。市长的大部分重大事项,都是在书记和市长充分沟通和协商的基础上作出的决定,因此,决策正确与否以及决策的好坏,一般情况下都关系党政两位一把手,双方都有责任。市长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必然影响到对市委书记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评价。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审清楚一个事实,对两位领导干部的评价都有影响。尤其是市委书记和市长同时任职和离任的审计项目,这种作用更加明显。(3)有利于促进被审计单位整改意见的落实。开展市委书记、市长经济责任同步审计,能提高党政干部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两位党政一把手同时接受审计,也有利于审计问题的整改落实。只审计一位领导时,另一位领导往往会对审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事不关己,能躲即躲,免得影响彼此关系。对审计查出的问题也会采取不同的态度,面子上答应很好“马上改”,实际回访有时候就会反馈“领导没说”,造成审计部门还得再次找相关领导协调落实。经济责任同步审计能避免这种尴尬局面,能同时审计同时出结果,同时落实整改意见,有利于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的全面落实。

      2、开展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不足。开展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在逐步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市委书记和市长的经济责任界定有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当两位领导干部的审计结果报告同时提交时,审计评价责任界定不清成为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明显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市委书记和市长的工作交叉的时候的确很多,当同一事项两个人共同参与时,双方都有一定的责任,如何来界定成为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难题。

      (四)实施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主要方式方法

      1、计划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责任审计计划是保障经济责任审计顺利进行和保证审计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是增强审计效果的关键。科学制定经济责任同步审计计划,做到突出重点、应审尽审。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应遵循“集中管理、协商确定、突出重点、控制数量”的原则。(1)每年年底,由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有关单位部门依据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辞职、退休等情况,向党委、政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机构,提出下一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初步意见。(2)召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根据有关部门提出的下一年度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初步意见,在充分考虑审计机关的实际承担能力的基础上,围绕本级党委、政府工作重点、干部监督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要求统一协调,拟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3)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经本级党委、政府(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以会议文件的形式加以确定,列入审计机关的年度审计工作计划。(4)组织部门根据确定的审计工作计划,以书面形式委托审计机关实施经济责任审计。

      2、组织管理。在项目组织上注重统筹安排,有效整合审计资源,提高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工作效率。采取划片、划区域的形式,对同一地域被审计对象,可计划在一个年度内安排经济责任审计;对同一地区的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主要领导干部以及同一部门(单位)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原则上实行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切实抓好“五个结合”,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与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法定职责相结合,将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工作相结合,将监督领导干部权力运行与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相结合,将科学制定项目计划与扩大审计覆盖面相结合,将完善审计管理模式与创新审计技术方法相结合,以最大限度地节约审计资源。  

      项目管理。中办国办下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后,甘肃省审计厅以贯彻落实《规定》为契机,总结经验,查找差距,加强与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协调沟通,进一步强化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探索同一地方的党政“一把手”、检察院和法院主要领导同时开展审计的合并式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在计划安排上既突出重点,又兼顾一般,  近年来,甘肃省审计厅积极协调组织部门,在委托审计项目时,突出重点,提前谋划。在筛选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时,会同省委组织部,针对地方党委政府、法检两院经济运行、财政管理以及重大经济决策的共性和地域分布,结合《规定》要求,把职务高配的领导干部一并纳入经济责任审计范围,探索同一地方的党政“一把手”、检察院和法院主要领导同时开展审计的合并式经济责任审计模式。这既有利于节约审计成本,便于调配审计力量,也有利于减轻被审计地区和单位的负担。同时还力争在一届政府任期内对政府组成部门及重点领域、重点岗位的领导干部轮审一遍,积极防止出现决策责任、执行责任不清的现象,着力解决“上级监督不上、同级监督不了”的问题。这从制度上确保了审计机关有比较充足的力量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或重点企业领导人员实施经常性的审计监督,又适度改变了资产总量较少或资金规模较小、承担一般行政事务单位领导干部长期未能接受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

      协调机制。健全领导协调机制,形成相关成员单位齐抓共管的格局。联席会议由省纪委和省委组织部负责牵头,省审计厅负责联络协调相关工作。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监察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审计厅和省政府国资委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与省审计厅内设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机构合署办公,负责落实联席会议各项决定及其他日常工作,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提供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相关的服务。要进一步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机制,发挥领导小组的决策和协调职能。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协调,密切配合,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创新方法。积极探索创新经济责任审计方法。在审计实践中,我们对经济责任审计方法进行拓展和创新,逐步形成了经济责任审计、调查的特殊方法。(1)查阅了解法。审计人员通过查阅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与审计事项相关的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以及会议记录、纪要、决定、函件、通知等材料,了解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决策、经济活动等有关事项,从中确定具体的重点审计内容,找出审计突破口和关键点。(2)民主测评法。在被审计对象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述职后,审计组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被审计对象履行经济责任情况  民主测评。测评时机和参加人员由审计组根据情况具体把握,测评内容以被审计对象定性评价指标为主,主要包括:能力素质、制度建设、廉洁自律等情况。通过测评,掌握有关领导干部的相关情况,测评结果可作为对被审计领导干部评价的参考依据。(3)个别座谈法。审计组长适时安排与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班子成员、所属部门、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纪检负责人等人员,进行个别谈话。谈话的内容一般为:被审计领导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的重要经济决策和效果情况;本地区、部门(单位)存在的突出矛盾、主要问题、实际困难和意见建议;贯彻财经方针情况;监督管理财经工作情况;廉洁自律情况;任职期间主要成绩和不足等。同时获取了解人员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意见和看法,获取和掌握审计线索。(4)公示咨询法。审计组采取召开会议、公布举报电话等措施,收集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对署名举报的信件或电话必须认真对待,对提出的问题要详细核实,彻底落实后给予举报人明确答复,对于匿名举报信件或电话也要查清事实,对确实存在的问题要根据性质进行相关处理。(5)走访调查法。审计组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到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开户银行、合作单位、上级部门、下属单位等相关单位进行咨询了解,对一些外地单位可采用函调的形式收集审计资料。将了解情况与审计相关资料进行查阅核对,从中发现问题线索。对于要走访座谈的单位应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情况谨慎确定,既要查清事实,又不能给被审计对象及其所在单位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6)关联业务及资金调查法。审计组根据掌握的被审计领导干部及所在单位的重大经济情况,对被审计单位的一些重要业务进行关联调查审计,即对被审计单位与上下级之间、本级之间、业务关联单位之间的资金往来数进行核对,对资金往来与使用的合法、合理性进行相关检查,查看有无资金的使用及审批报告,资金批复数与使用数是否一致等情况。此外,对专项资金的使用,一般应注意关联业务的资金往来,对部分零星的专项拨款与使用情况,也要严格审计。(7)经济指标比较审计法。审计组通过对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实际指标或责任目标同计划(预算)完成指标比较,本期实际完成指标与上期(或上年同期)实际完成指标比较,实际指标与本行业(或同类型、同规模其他单位)一般水平指标、先进水平指标比较,对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以及经营决策、管理决策等进行全面的量化考核和综合分析比较,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客观全面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的业绩和不足。运用指标进行分析对比时,选用指标应以国家规定或社会公认的资产经、资产管理、资产收益等指标为主,以分项经济指标为辅。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行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指标具有权威性,审计选用时可以不进行核实,但应注明资料来源。(8)重大经济事项决策跟踪审计法。审计组对领导干部任期内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审计,可采用跟踪法、重点法、公示法等。对经济决策程序进行跟踪审计,查证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是否做到决策程序合法,决策过程民主,决策结果科学。对任期内具有重大影响的决策事项进行重点抽查,从最初的可行性调查开始,到决策过程、决策形成、决策实施、决策效益等情况进行审计或调查。另外,对一些特殊的经济决策事项可通过向社会公示的方法了解相关情况。(9)计算机辅助审计法。通过导入财务软件中最基本的记账凭证以及其他相关信息,自行生成审计所虚的电子资料,同被审计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检查其执行会计准则和规范情况,以及财务软件的合规性和适用性,从而实现财务软件、财务数据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审计。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即可以做到全面审计,又能方便快捷地获取有关信息,减少传统手工审计下的工作量,提高数据的准确度。通过星型结构小型局域办公协作网络,及时将在审计实施过程中有关的审计工作底稿、各种审计取证表格及资料录入到计算机中,便于审计组之间、审计人员之间共享审计资源,及时了解审计有关情况,提高审计工作效率。(10)点面结合审计法。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领导干部个人遵守廉政规定情况是审计重点也是难点。除了对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委托或关注的事项,以及有关部门和人员提供的反映领导干部经济问题的举报事项和线索进行重点审计核查外,判断或认定领导干部在公务活动中是否遵守廉政规定,有无利用职权谋取利益,还应注意看单位财务是否公开,领导干部是否遵守“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基建的制度规定;看单位购买活动的审批、付款、经办三个环节是否分置,财务支出和单位职能是否关联;配备车辆和住房分配是否符合规定;看固定资产购置(构建)决策程序是否规范,领导干部是否有报销应由个人支付费用或占用公款公务的行为;看执收、执罚程序是否公开透明,是否利用职权为他人经济担保;直系亲属是否在其管理范围内经商,是否有多拿工资、奖金、提成等个人非法所得的情况等。

      6、评价标准。在审计评价上注重“三权一廉”“五大责任”。突出对领导干部经济决策权、政策执行权、管理监督权以及廉洁从政(从业)情况即领导干部“三权一廉”情况的评价,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地界定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中的事业发展责任、依法行政责任、科学决策责任、经济管理责任、勤政廉政责任,强化对领导干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深化和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切实当好  “理财谋士”和“经济卫士”

      (五)审计业务流程及操作规范

      1、业务流程及审计程序。经济责任审计程序,是指经济责任审计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所实施的工作步骤和内容,是审计机关根据相关规定和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要求,必须认真做好的重要环节。在审计程序上,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既有共同之处又有明显区别。共同之处是,二者均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二者的明显区别,主要表现在审计任务的来源和审计结果的利用上。经济责任审计的任务来源是审计机关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指令或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委托,对职责权限管辖范围内的领导干部进行审计和评价,本级人民政府或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将审计结果作为对被审计领导干部调任、转任、晋升、辞职、免职、退休或者开除等提出审查处理意见时的参考依据科学地制定审计程序,合理地确定各个步骤的工作内容,采取切实有效的审计方法,既有利于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现阶段我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程序主要包括:审计委托、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终结五个阶段。

经济责任审计业务流程图

      2、审计文书管理及使用。文书管理是指按照一定程序处理文书的全部活动。通常包括按规定行文、收文管理、发文管理和文书保存等。文书管理是行政机关管理的组成部分,是提高行政效率和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审计文书是指 国家审计机关 、单位 内部审计机构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人员审计 工作中,依照必要的程序和手续,因业务需要而制作的并经领导签发的各类文书的总称。它是审计工作的记录和文字凭证。审计文书按照审计工作的具体进程可分为四大类,主要文书有16种。(1)审计通知。这是 审计机关 向被审计单位及有关部门,就审计的内容、范围、方式、时间、要求及审计人员名单等,专门发出的通知。分为: 审计通知书 、授权审计通知书、委托审计通知书、内部审计通知书。(2)审计管理文书。分为:审计业务文稿、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工作记录、调查记录、 审计工作底稿 、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3) 审计报告 。这是审计机关、机构或部门派出的审计组,完成审计工作后。提交的全面反映情况的报告。分为: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4)审计结论文书。这是审计机关专门就审计事项提出结论或作出处理决定的材料。分为:审计结论、审计处理决定、执行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回函。

      3、成果运用。审计成果运用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经济责任审计作用的发挥和目标的实现,关系到经济责任审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审计发现的问题,如果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负有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只有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对审计结果加以充分运用,奖罚分明,严肃问责,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才能保持其生命力。此外,在合理界定党政领导干部责任并依法问责基础上,对一些严重的违法违规问题,还要逐级延伸,一查到底。要分层认定责任,加大纵向责任追究力度,板子不仅要打在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身上,还要追究所有直接参与人员、具体承办人员的责任,最大限度地提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成果。

      六、如何进一步发挥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质量创新方法,深化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发展

      目前,县处级及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已经全面开展,市、厅级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已经实现常态化,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同步审计”也在有序推进。在审计的内容上,也从最初的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主,逐步转变为关注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遵守经济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以及遵守有关廉政规定情况。在近几年的地厅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近期开展的地方党政“一把手”联审中,将省委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相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以及地方政府性债务等问题作为审计的重点内容,促进了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意识,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突出了对领导干部经济决策权、政策执行权、管理监督权以及廉洁从政(从业)情况即领导干部“三权一廉”情况的评价,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地界定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中的事业发展责任、依法行政责任、科学决策责任、经济管理责任、勤政廉政责任。既客观评价了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及成绩,又注重揭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不仅促进了相关制度和机制的完善。还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

促进法规制度建设,提高规范化水平

      建立完善的经济责任法律规范体系,提升经济责任审计的规范化进程和法制化水平。一是从立法层面入手,完善国家审计法的相关条款,并制定高层次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法律地位,从立法的角度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依法独立履行。二是从法规规章入手,分层次出台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如各级政府应加快出台完善适用于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办法、审计对象分类管理办法、离任经济事项交接办法、审计计划滚动规划办法等,在各层级政府提升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三是从操作指南入手,尽快制定适用于全社会、分类型、分层级的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指南,从总体上和具体审计类型上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实践操作中的指导原则、审计程序、审计级别、重点内容、组织实施、成果运用等方面予以详细规范。如形成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指南,对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程序、责任区分、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审计途径、结果运用等进行具体规范。在共性规范的基础上,再针对省、市、县等不同级别领导人以及党、政等不同类型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根据不同的经济责任和权限,在审计程序、审计方法、责任认定、审计内容、审计评价等方面形成具有差异性操作规范。这项工作,应结合审计实践深入研究,边实践边制定、边试用边完善,以便在统一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审计重点,提升审计质量。

搭建有利平台,促进审计结果转化

      健全和完善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机制,研究制定结果运用办法,探索创新结果运用平台和载体,推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一是制定规范的审计结果运用方式。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应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各部门单位运用审计结果的方式、要求、承担的责任及考核办法等做出统一、明确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领导人所在地方部门单位应建立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档案,将其作为年度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组织人事部门应建立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档案,将其作为考察任用、教育管理和年度考评领导干部的依据;纪检监察机关应建立领导干部廉政考核档案,将其作为对领导干部追究党纪政纪责任和查办违法违纪案件的依据;审计部门应建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档案,根据其向上级党政及审计机关反映带倾向性问题、苗头性问题,提出具体的原因分析及决策参考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应将审计结果运用落实情况列入督查范围,促进审计结果切实运用到位。二是建立审计结果运用及审计整改反馈机制。通过审计结果运用反馈函、审计整改反馈函、审计回访、召开专题会等形式,定期检查审计结果的运用情况以及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监督、追踪情况,并将这些情况纳入各单位业绩考核指标。三是加大审计公告力度。定期对审计结果、审计结果运用、审计整改情况进行汇总,以发文通报形式向各级地方党政各部门公开,以公告方式向地方党政五大班子公开,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向社会公开,将审计结果、结果运用及审计整改等全过程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四是将干部离任或任前公示与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公示相结合。让群众更全面、更具体地了解拟离任、拟任用干部的履职情况,有效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和效果,提升经济责任审计的威信和地位。

强化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部门间合力

      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从党的建设和干部监督管理高度出发,主动协调、密切配合,深化审计结果运用,做到“三个结合”把审计结果运用与干部考察任用、教育培训、日常监督管理结合起来,促进完善干部监管机制;把审计结果运用于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结合起来,推动反腐倡廉惩防体系建设;把审计结果运用与促进健全体制机制结合起来,针对审计发现的经济社会运行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从体制机制层面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建议,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五)提高人员素质,打造专业化、多层次、高水平的审计队伍

      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特别是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除了财政财务政策及相关知识,宏观经济管理、领导科学知识也十分重要。具备了这个基础,审计评价和责任划分就能科学准确, 审计 分析也能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提出切中时弊的意见、建议,更好地为党委政府考评干部和决策服务。

      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治性、实务性都较强的工作,必须打造一支具有专业素养的多层次、高水平的审计队伍,培养较强的政治素质、政策水平、业务能力、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

      1、切实加强学习和培训,提升职业胜任能力。在思想意识上,应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增强审计工作服务国家地方治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领导干部能力提升、服务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识;加强经济理论、政策学习,综合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提升综合分析和把握政策的能力;加强理论研究和案例学习,综合掌握各行业审计技术与方法,实现专与博的有效结合;提升驾驭信息数据、尤其是跨行业综合信息数据的能力,根据各行业内在经济联系,运用综合数据分析方法,发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普遍性问题和案件线索。

      2、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发现和揭示影响地方科学发展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审计的最终目标不在于发现问题,而在于发挥“免疫系统”功能服务国家治理。因此,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应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展工作,运用各种信息、资源和手段,从整体面上发现一个地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突出矛盾以及实际问题和困难,深入透彻分析原因,并从体制机制、政策制度层面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向上报告或反映,使审计意见和建议进入各级党政的决策。

      3、准确把握审计的重点和深度,确保既深得入、又收得住。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一般时间紧、任务重,务必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把握深度和广度,做到收放自如。审计中,应认真开展审前调查,制定全面关注、重点突出、分工细致的实施方案,确保一一落实;应以领导人任期履职为主线,以财政收支及经济活动真实、合法和效益为基础,从执行中央和上级经济决策、制定和执行地方经济发展重大决策入手,检查履职情况;应立足于本级,以责任为目标,注意发现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突出问题。凡与领导人责任无关的问题,本级以外的问题,除非问题重大,一概不予深入。

      4、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认真开展责任认定和审计评价。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直接针对人。为此,审计人员应保持求真务实的态度,加强与领导人本人和地方各部门单位的沟通,充分听取意见,了解客观的、历史的、地方的原因,结合地方实际,按照“依法、客观、准确、求实”的要求,做好对领导人履职情况的审计评价,辩证、历史、全面地研究和揭示问题,清楚准确地界定领导人应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尤其应注意从领导人主持会议研究确定工作、批示、指示等入手,加强直接决策事项的审计。

      5、依法文明开展审计,不断提升审计质量。由于涉及到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审计实施更应注意依法审计,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不断提升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要按照“依法、程序、质量、文明”的要求,注重把握政策、加强调查研究、全面掌握情况、实事求是反映问题;要按照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做到取证扎实、定性准确、表述客观;要按照“实、高、新、严、细”的要求,审的出来、说的明白、写的清晰,定性准确、分析透彻、评价客观、建议科学;要严格执行廉政纪律、审计纪律和保密纪律的各项规定。

6、加强党建工作,创先争优。适应新形势下深化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强化临时党支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创先争优为目标,以工作为平台,提升队伍政治素养,增强审计组凝聚力、战斗力,推动“争当‘四手’奋发有为”活动的深入开展,实现党建工作和审计工作的有机结合和双向促进。

      七、结语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共同担负着某一个地区、单位、部门的经济社会发展或事业发展的责任,他们是一个不能完全分离的整体,在同一时期内也分别代表党委和行政行使权力,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研究,对于明确界定党委书记和行政首长的经济责任履行、科学评价领导干部、客观界定责任、规范权力运行、促进权力的监督、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节约审计资源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研究,对于在我省范围内深入开展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不但明确了今后开展工作的重点和方向,进一步规范了审计工作的方法和步骤,促进了今后在经济责任审计领域内的制度建设、规范化建设及工作思路的创新,对于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这项工作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敬琏.  2011(1).关键在于真正推进改革.《中华英才

2.刘家义.  2011(8).《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中国审计

3.丁媛媛,王  栋.  2011(1).开展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难点和对策分析.《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4.李叶,杨振宇.  2011.国家治理中的经济责任研究.审计署网站.

5.朱惠红等.  2011.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与国家地方治理思考研究.审计署网站

6.刘家义.  2010.《切实加强审计监督,促进领导干部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审计署网站

7.马凯.  2010(4).提高新形势下科学分析判断经济形势的能力.《学习与研究

8.尹平,刘世林.  2009.《政府经济责任审计》[M],西南大学财经出版社,

9.浙江省审计厅.  2009.浙江省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指南.   

10.张勇.  2009(3).经济责任审计理论研究评述----基于国内1987至2007年研究的分析[J].《审计研究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庆阳市检察机关支持7位贫困户起诉讨回了欠薪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检察
庆阳市院为贫困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
    近日,庆阳市院干警前往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对正在住院治疗的国家司法救助申请人李某某现场发放救助金1.检察
甘肃检察机关2020年度聘用制书记员示范培训班圆满举办
    为提高全省检察机关聘用制书记员业务能力和综检察
省院开展刑检业务专题调研督导活动
    为认真贯彻全省检察长会议精神,检察
兰州市院召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专题学习会议
    为了进一步提高青年干警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理论检察
甘肃检察机关办理的涉野生动物典型案例
涉野生动物典型案例     目  录 案例1检察
甘肃省检察院“野生动物保护”专题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甘肃省检察院召开“野生动物保护”专题新闻发布会 检察
抗击疫情 平凉检察在行动
---- 一份检察建议进一步规范执法部门依法履职确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