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最具发展活力魅力新城七里河力争打造未来五年

25.01.2016  12:52

  “十二五”完美收官。过去的五年,七里河全区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区委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按照“123356”总体发展思路,全力以赴谋发展、促改革、保稳定,持之以恒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效。春节临近,岁末盘点,刚刚过去的一年,七里河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扎实开展“工作落实年”行动,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0.9亿元,增长7.4%。

  站在新的起点,描绘新的蓝图。从当下正在召开的七里河“两会”上传来声音,“十三五”期间,该区将始终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123456”总体发展思路,努力把七里河区打造成现代都市中央商务区、总部经济融合聚集区、城市空间再造新城区、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区、特色生态旅游休闲区、百合知名品牌示范区、创新创业工作引领区和社会管理服务创新区。

  力争宏伟蓝图良好开局,2016年,七里河区将坚持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的工作总基调,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形势,以结构调整和城乡统筹为主攻方向,在园区建设、产业发展、城市建管、改革创新、公共服务和自身建设上持续用力,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起好步、开好头。

  A

  回顾“十二五”辉煌: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良好

  “十二五”期间,七里河全区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区委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按照“123356”总体发展思路,全力以赴谋发展、促改革、保稳定,持之以恒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效。

  五年来,七里河坚持稳中求进,经济发展实现大跨越。主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调结构,扩规模,增后劲,经济发展呈现出总量明显扩充、实力不断增强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收入实现翻番,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达到54%。

  五年来,七里河坚持项目为先,招商引资实现大飞跃。累计签约项目470个,是“十一五”期间的2.2倍。引进到位资金865.63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6.7倍。项目开工率达97%,招商引资工作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

  五年来,七里河坚持建管并举,城市面貌实现大改变。投资119亿元,完成棚户区改造19562户、95万平方米。打通S129号、B144号2条断头路,完成B113号(一期)道路提升改造。配合完成西津西路西客站道路下穿工程,建成秀川、金港城等5座人行过街天桥。南山路、西客站、宝兰客专、轨道交通、兰新二线等省市重大项目的征地拆迁全面完成,南山路、高铁兰新线全线开通,西客站投入运营。投资近亿元,强化了环卫、执法力量,改善了环卫设施和硬件配备,城区环卫机械化作业率达到85%,环卫作业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积极稳妥处置存量违法建设,累计拆除违章建筑82.54万平方米。率先在全市建立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模式,为全市“蓝天工程”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年来,七里河坚持城乡统筹,扶贫攻坚实现大突破。投资2.44亿元,深入推进“1236”扶贫攻坚和“双联”行动,改造农村危房1402户,建设乡村道路76条、204公里,实施水利项目51个,建成省级美丽乡村4个、市级美丽乡村3个。全面完成21个市级贫困村和18个区级涉贫村脱贫工作,减少贫困人口1.42万人,贫困发生率控制在1%以内。扶贫工作连续两年在全市排名第一。

  五年来,七里河坚持普惠民生,社会事业实现大发展。完成104所学校排危改造和15所幼儿园改扩建工程,区域内中小学校实现100%标准化,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新建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65家社区文化服务站、120条全民健身路径和22个贫困村文化活动室。改造提升6个乡镇卫生院,新建17个村卫生所。七里河区被命名为“全国阳光计生行动示范单位”。城乡低保标准逐年提高。“五险合一”全面完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连续两年名列全市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4595元和13650元。为民兴办56件实事。累计用于民生实事方面的资金是“十一五”时期的2.4倍。

  五年来,七里河坚持依法治区,社会治理实现大转变。建立全市首家县区诉前调解室,成立政府法律专家咨询委员会,健全县级领导接访包案制度,全区信访积案由2010年的232件下降到31件,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积极开展“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民族宗教事业和谐发展。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五城联创”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平安七里河”建设深入推进。

  B

  岁末盘点2015: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0.9亿元,增长7.4%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一年来,七里河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区委中心工作,扎实开展“工作落实年”行动,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0.9亿元,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5.18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79.18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16.54亿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8.77亿元,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0.77亿元,增长11.8%。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4.37亿元,增长37.99%。

  项目建设成效明显

  全年实施各类项目296个,完成投资222亿元,30个区列重点项目已开工25个,完成投资60.8亿元。执行招商引资项目197项,引进到位资金339.5亿元,其中,第21届兰洽会签约项目43个,总投资270.9亿元。加大项目资金争跑力度,全年向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5.3亿元。

  主导产业加速发展

  在现代农业方面,投资1.86亿元,新建百合组培扩繁中心、兰州百合文化博览园,完成高原夏菜保鲜速冻项目、5000吨蔬菜保鲜库改扩建项目主体工程,建成1个省级新特菜种植示范基地和3个省级蔬菜标准园。百合荣获“2015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优质特产奖”。在商贸服务业方面,投资100.06亿元,建成10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和兰州百合电商配送中心,万辉国际广场全面投入运营,兰州中心、金茂广场主体完工,建兰路步行街提升改造工程接近尾声。在文化旅游业方面,投资13.88亿元,建成兰州极地海洋世界并投入运营,实施石佛沟景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兰州老街、都市文化休闲公园、真如博物馆开工建设,大敦煌文化产业园等4个项目有序推进。全年旅游总收入达到44.54亿元,增长27%,文化产业增加值完成5.62亿元,增长45.64%。在非公经济方面,新登记注册非公企业2170户,扶持小微企业600户,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240亿元,同比增长25.5%。

  园区建设日新月异

  园区完成拆迁22.34万平方米,新收储土地614.96亩。园区路网建设全面铺开,S202号、S206号等8条道路建成通车,S212号、S229号等6条道路正在加紧建设,水、电、气等配套设施与路网建设同步推进。在建的20个产业项目中,兰州留学人员创业园、万华国际学校、三维数字产业联盟推广中心等6个项目基本完工,联通甘肃总部、苏宁电器兰州区域总部等14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拟建的14个产业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园区产业的聚集效应持续增强,已成为全区招商引资新洼地和经济增长新引擎。

  精准扶贫扎实推进

  投资7740万元,硬化农村道路47.1公里,改造农村危房100户,实施人畜饮水和节灌配套工程8个。黄峪安置小区一期搬迁工作有序开展,二期主体建设已经完工。全区百合留床面积保持在5.26万亩,新增蔬菜面积5000亩、设施农业600亩,规模养殖户达501户,特色产业收入占后山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农村劳务输转2.25万人(次),创劳务收入3.99亿元。全年减少贫困人口3048人,全区实现整体脱贫。

  人居环境大力改善

  投资1.77亿元,改造小街巷10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8.06万平方米、未供暖楼院供热改造4.28万平方米、“三不管”楼院改造15处;深入实施城乡结合部、南出口、铁路沿线、黄河风情线、河洪道“五大”环境治理工程。拆除新生违法建设26.8万平方米。改造燃煤锅炉12台,拆除燃煤茶浴炉111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额完成市定目标任务。投资2亿元,实施马滩湿地公园。新增农村造林面积1885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7.95%。

  社会事业全面推进

  投资1150万元,建成全国科普惠农兴村示范基地2个、省级科技创新基地2个。投资1800万元,完成14所薄弱学校改造项目。投资424万元,完成1个乡镇卫生院和8个村级卫生室改造。投资774万元,建成20个乡村舞台、23条全民健身路径。发放小额贷款1.14亿元,带动就业5118人,城镇新增就业2.3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98%以内。2009年5月以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工作提前一年完成市定目标。全年发放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大病救助等社保救助资金1.39亿元。建成4家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及1家农村老人互助幸福院。投资55亿元,新建棚改房6344套,建成保障房3480套。全面完成政府为民兴办实事。

  社会治理不断创新

  “六五”普法全面完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深入推进。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690件、信访积案13件。查处治安案件5251件、毒品案件264起。加强市场监管,取缔非法食品加工窝点24处,查处食品药品违法违规案件130起、产品质量案件17起。切实强化安全生产工作,持续开展打非治违、安全隐患排查等专项整治行动,全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民族宗教事业和谐发展。

  行政服务更加高效

  全力推进依法行政,不断健全重大事项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报备机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全

  面实施,“三单一网”编制工作全面完成,区电子政务外网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工作不断得到加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4件、政协提案42件、网民留言及网络舆情338件,办复率为100%。

  人口、统计、地震、区志、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事业、人民武装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的成绩,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C

  望“十三五”蓝图:“123456”思路谋篇,努力打造“八区”七里河

  “十三五”时期,是七里河区深化改革创新的关键期,是加快经济转型跨越的阵痛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攻坚期,也是抓住机遇实施城市再造的黄金期,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期。如何为今后五年的发展定调把脉、谋篇布局至关重要。根据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研究制定了《兰州市七里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未来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提出“123456”思路

  始终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聚焦一个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强化两个发展引擎(园区建设引擎、改革创新引擎),优化三个产业带(南滨河路文化休闲产业带、西津路和南山路现代服务业产业带、南部山区生态旅游产业带),发展四大支柱产业(商贸物流业、文化旅游业、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实现五个整体突破(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培育突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突破、文化传承创新突破、城市建设管理服务突破、民生社会事业保障突破),加快六大经济板块开发(西站中央商务区经济板块、三滩文化商贸经济板块、彭家坪科技生态经济板块、阿干八里镇生态旅游经济板块、西果园仓储物流经济板块、黄峪扶贫开发综合经济板块)的“123456”总体发展思路,努力把七里河区打造成现代都市中央商务区、总部经济融合聚集区、城市空间再造新城区、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区、特色生态旅游休闲区、百合知名品牌示范区、创新创业工作引领区和社会管理服务创新区。

  明确发展“七大目标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力争达到600亿元。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第三产业比重超过60%,达到360亿元以上。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农村脱贫人口实现“八个全覆盖”。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达到23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力争达到40000元。农村户籍城镇化率超过80%。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公

  共文体服务标准化。实现人人享有安全有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就业、养老、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五城联创”取得重大突破。

  ——城乡基础不断完善。着力加快城市路桥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大力推进水、电、气、热等管(线)网建设。实施农村公路提升改造和安全饮水全覆盖计划,村道四级以上标准里程达到400公里,安全饮水率保持在100%。完成辖区河洪道综合治理和公共服务场馆建设。

  ——改革创新不断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体制机制创新迈出新步伐,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对内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绿色、低碳水平上升,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75天,达标率达到7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工业废水、废气排放达标率达到9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森林覆盖率达到30%。

  ——社会治理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切实加强,责任制普遍落实,事故预防机制更加健全。食品药品安全战略深入推进,可追溯制度有效落实。防灾

  减灾救灾制度进一步健全,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和谐局面不断巩固,“平安七里河”建设取得新的进步。

  发展突出“六大任务

  ——加快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立足产业转型和经济增长这个主攻方向,破解土地转性这个瓶颈难题,利用城区再造和园区建设带来的土地空间,发挥产业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培育现代商贸物流、电子商务、先进制造、现代农业及新兴产业,推动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集群集约发展的现代都市产业体系。

  ——开发优势资源,培育都市文化旅游新亮点。按照“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养生”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一街一楼一基地、五园三水二遗存”文化旅游景点,着力完善公共文化及旅游配套设施,打造旅游服务品牌,延伸旅游产业链,培育我区都市文化产业新亮点。

  ——优化空间布局,开创城乡一体发展新局面。按照“城区强化服务功能,农村强化特色功能”的思路,科学规划,深入推进农村“三线”治理和“四镇”建设。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依托特色旅游资源,建设集古镇韵味、田园风光、时代风尚与原生态景观各具特色的名镇名村。按照“地企联合、连片开发、整体改造、提升功能”的原则,加快旧城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坚持“五大统筹”,

  将基础设施与城乡发展、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紧密结合,将建设与管理紧密结合,提高城乡综合承载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

  ——突出民生共享,提升社会保障能力新水平。坚持民生为本,加大财政对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投入力度,通过深入推进精准扶贫、不断完善就业体系、推动优质教育服务、提高基层医疗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城乡居住条件、健全公共文体服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扩大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均等化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城乡居民。

  ——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创新之源,把扩大开放作为破茧之路,进一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公共服务社会化改革,鼓励全民创新创业,建立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增强“一带一路”中心节点城区跨越发展的活力和开放度。

  ——强化生态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环境。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融入到经济、文化、社会等建设的全过程。强化环境保护,提高绿化水平,发展循环经济,节约利用资源。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D

  良好开局2016:

  结构调整和城乡统筹为主攻方向,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七里河区将坚持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的工作总基调,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形势,以结构调整和城乡统筹为主攻方向,在园区建设、产业发展、城市建管、改革创新、公共服务和自身建设上持续用力,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起好步、开好头。

  主要目标是: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其中,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5%和10.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8%;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均控制在市上下达的目标以内。围绕目标,将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在园区建设上持续用力,强化区域经济发展支撑

  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彭家坪S207号、S225号、S229号和马滩S183号、S185号、S186号等11条道路建设,年内使园区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彭家坪与西津路、南山路衔接道路实现畅通。同步推进水、电、气、暖等市政管网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彭家坪110KV变电站、天然气调压站、供热调峰站和马滩110KV变电站、天然气调压站、供热中继泵站建设。

  全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完善园区控详规划。强化融资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公司化融资和PPP融资模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投资和建设。完成拆迁10万平方米,收储土地1400亩。有计划地推进园区土地出让,为园区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创造有利条件。

  全力加快落地项目实施。进一步健全园区管理机构,完善项目服务流程,强化精准服务举措,加快推进恒大翡翠华庭、苏宁电器兰州区域总部、国药控股甘肃总部及物流中心、金茂广场、天正城市综合体、正威集团兰州结算中心、兰州鸿森商业广场等重大项目建设。

  ·在城乡统筹上持续用力,强化小康建设基础支撑

  多元培育富民产业。新增现代设施农业500亩,发展高原夏菜5000亩、林果业3000亩,建成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突出兰州百合唯一性,加快推进百合标准化建设,不断壮大百合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使百合品牌示范区效应更加惠及广大农户。借助互联网优势,加快电商孵化园项目建设,建成“村邮点”和“电商服务站”25个,培育有实力的农业“龙头”电商企业4家。加快农产品市场建设,大力发展百合等农产品物流配送和连锁经营,健全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积极发展农村旅游业,全区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主的星级农家乐达到150家。

  精准发力扶贫攻坚。建立乡镇精准脱贫工作站,建档立卡户大数据平台建设准确率达到100%。出台更多优惠政策,扶持贫困农民稳定脱贫。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和创业技能培训,实施农村劳动技能培训1500人(次),实现劳务输转18000人(次)。按照贫困户户均输转1人的原则,稳定脱贫户劳务收入。完成10条村组道路硬化,改造50户农村危房。抓好已脱贫21个市级贫困村和18个区级涉贫村的巩固提升,确保贫困发生率控制在1%以内。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六大方面、23项指标,完成20个小康村建设任务。

  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建设。积极推进黄峪乡总体规划的实施,尽快完善阿干镇发展规划,编制西果园镇、八里镇总体规划,启动雷坛河、狸子沟、大滩南河道治理工程,建成1个省级美丽乡村和2个市级美丽乡村。积极探索八里镇、西果园镇既有小区住房搬迁利用途径。按照有规划、有计划的原则,有序推进小城镇建设。结合石佛沟景区开发,加快推进阿干镇历史文化名镇建设。实施西果园(二期)、周家山、韩家河旧村庄改造和黄峪移民安置小区二期建设工程。·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持续用力,强化产业结构调整支撑

  突出现代都市中央商务区建设。科学合理编制西客站周边3至8平方公里区域产业规划。加快工业企业出城入园和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在保留原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的基础上,重点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入驻,把老工业区改造成总部经济融合聚集区和外来经济承接区。加快西客站北广场、兰州中心、兰石豪布斯卡等项目建设。借助西客站中央商务区总部大楼建设,引进一批以采购中心、结算中心、研发中心和电子商务、通信信息、中介咨询等为主的总部经济。

  突出都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围绕黄河文化、古镇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加快文化、旅游、创意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推进兰州老街、都市文化休闲公园、黄河楼、小西湖公园提升改造、真如博物馆、大敦煌文化产业园、华夏文明收藏博览园等项目建设。

  突出商贸物流提升转移。完善产业业态规划,着力打造建兰路步行街、金港城商品一条街、小西湖民族风味小吃一条街等3条特色商业街区。规划建设地铁商业,打造7条个性化商业街区。尽快审定设计方案,加快天畅汽车城建设。着力解决“三滩”地区汽车4S店的搬迁问题,稳定汽车销售业态。加快柴家河土地转性报批,力争在西果园地区启动建设以汽车、医药、建材为主的现代大型商贸物流园区,有效承接中心城区物流产业转移,不断拓展现代物流发展空间。

  突出“互联网+”新兴产业培育。抢抓全省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和“宽带中国”战略机遇,协调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与各领域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发挥互联网在产业转型中的支撑平台作用,推动互联网与创新创业、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旅游、普惠金融、居家养老、精准扶贫等行业的广泛应用,促进网络经济蓬勃发展,切实把高新七里河园区打造成以大数据、三维数字、创业咖啡、智能服务、O2O、P2P等为重点的创新创业基地。

  ·在城市建管上持续用力,强化人居环境改善支撑

  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全力配合做好南绕城高速、中通道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完成S260号、T112号道路建设,改造2座洪道桥、5条小街巷,建成5座人行过街天桥和2处地下人行通道,抓好马滩地区综合管廊建设。完成五星坪(二期)等8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南出口、铁路沿线和黄河风情线综合整治任务,实施西津坪垃圾场综合整治工程。

  强化城市精细管理。深入开展城市管理集中攻坚行动,全面实施《“1+6”城市建设管理方案》,下大力整治城市管理乱象。完善环境卫生考核评价机制,提高环境卫生清扫保洁水平。始终保持对违法建设的高压态势,适时开展集中拆除行动。开展“环卫及城管等执法队伍建设年”活动,提升执法队伍素质,做到从严文明执法。

  狠抓生态文明建设。巩固深化大气污染防治成果,突出抓好二次扬尘和“三废”排放源头治理,加大偏远高坪地区燃煤小锅炉改造治理力度,实施餐饮单位燃煤炉灶清洁能源改造,确保全市优良天数目标按期完成。开展河洪道沿线清查治理专项行动,积极协调争取,尽早完成污水统一收集。抓好两山绿化、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森林“三防”等重点工程,实施城区绿化提升改造工程,建成马滩湿地公园(一期)。

  ·在改革开放上持续用力,强化综合竞争实力支撑

  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推进政府机构和公务用车改革。全面实行财政集中支付和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卡支付制度,增强财政预算透明度。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承接落实好省市政府下放的审批事项,及时清理公布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实现行政审批等网上办理。探索推行环卫、绿化等购买社会化服务模式。改革政府目标考核方式,加大督查问责力度。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

  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充分依托“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发挥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特色资源优势,加大与沿线地区在人才、技术、信息、产业等方面的交流合作。配合做好“兰洽会”、“兰马赛”等全市重大节会活动,组织好“兰州百合文化旅游节”,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升七里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进一步打造发展平台。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建设,推进区城投公司、兰州东翔投资公司、兰州益源投资公司、兰州益欣投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调整和运营制度改革,争取国家预算内资金和国债扶持项目,破解融资难题。积极做好农村土地、规划、建设授权争取工作,做足做好土地文章,破解用地瓶颈难题。

  ·在公共服务上持续用力,强化民计民生保障支撑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完成14所学校品质提升试点工作,创建4所特色学校,建成18所校园足球布点校。加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百合公园体育广场提升改造,建成10条全民健身路径和6个乡村舞台。加大区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力度,推行卫生计生健康服务网格化管理,实现卫生计生公共服务全覆盖。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追溯体系,加强食品生产、流通和药品销售安全监管。

  全力改善民计民生。加快培育“三大创新创业平台”,鼓励辖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大型企业建设创新创业基地,全力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推行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建立“救急难”制度和主动救助长效机制。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和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规定,推行低保备案制度。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民兴办10件实事。

  深化“平安七里河”建设。建立完善安全监管责任制,加强安全执法队伍建设,强化重大危险源监控,消除重大事故隐患。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完善城市管理应急演练和应急响应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完善“大调解”和诉访分离机制,落实群体性事件联合指挥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切实抓好“两法”衔接,及时依法处置非法上访行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大防控体系,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此外,在自身建设上持续用力,全面推进实干政府建设,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努力创造风清气正、勤政廉洁的政务服务环境,强化人民政府形象支撑。

庆阳市检察机关支持7位贫困户起诉讨回了欠薪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检察
庆阳市院为贫困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
    近日,庆阳市院干警前往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对正在住院治疗的国家司法救助申请人李某某现场发放救助金1.检察
甘肃检察机关2020年度聘用制书记员示范培训班圆满举办
    为提高全省检察机关聘用制书记员业务能力和综检察
省院开展刑检业务专题调研督导活动
    为认真贯彻全省检察长会议精神,检察
兰州市院召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专题学习会议
    为了进一步提高青年干警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理论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