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先扶教 拔掉穷根奔富路 ——陇南市强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04.07.2016  20:17

  学前教育向行政村延伸、义务教育全面均衡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引领未来、乡村教师队伍稳步提高……初夏时节,山花烂漫、蝶飞蜂舞。记者深入山大沟深的陇南采访,处处看到的不仅是山青水秀的景色,更深深感受到了教育精准扶贫给贫困山乡带来的巨大变化。

  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橡胶防滑的体育场、干净整洁的食堂……过去,这些只能在电视中看到的画面,如今在陇南偏僻的学校变成了现实。在文县采访,一位多年从事教育一线工作的老师向记者感叹:随着教育行业精准扶贫和双联行动在陇南的稳步实施和扎实推进,不仅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育差距逐步缩小,而且苦苦坚守在最基层的老师们,也深切感受到了精准扶贫给他们带来的温暖。

全面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学校过去是土操场、小平房、泥土路。条件简陋不说,尤其是下雨天,因为山路陡峭,道远路滑,学生基本就都请假了。通过教育精准扶贫、双联帮扶和各类项目资金的支持,现在的校园是三层小洋楼,宽敞明亮的教室及塑胶操场,校园环境堪称省内一流。学校通往每个村的都是柏油马路。”基础设施的改善,让陇南市文县石坊镇柳邓小学校长杨慧明一脸的自豪和幸福。

  杨慧明的话,说出了陇南市山区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心声。

  陇南市位于甘肃东南部,整体属于秦巴特困片区。多年来,教育发展滞后、受教育程度偏低是大多数县区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要补上贫困地区的短板,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掌握一技之长,是拔掉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和项目做好教育精准扶贫,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面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2012年12月,陇南市召开了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会议,可以说,这是一次关系陇南全市教育振兴的重要会议。会议对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市政府和各县(区)政府签订了《陇南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书》。各县(区)成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文件,明确了目标任务,建立了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

  随后,徽县、成县、武都区、两当县、文县等9县区,相继召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启动会,安排部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徽县、成县坚持教育工作专题会议制度,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县长办公会研究均衡发展有关工作,解决了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实行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学校制度,县上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基层学校调研,县人大、政协每年对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开展专题视察、调研,针对学校管理、校园安全、周边环境治理等提出改进意见建议,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徽县近三年教育经费全部达到“三个增长”和“一个比例”的要求。成县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弥补教育资金缺口,县财政在2015年6月前补缺9266.41万元教育经费的基础上,筹措补缺资金1000万元,超额补齐了省级督导评估通报的623.59万元资金缺口,为推进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其他县区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并配套相应的项目和资金,全力支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市城乡办学差距明显缩小,办学实力显著增强,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

  目前,全市509个“全面改薄”校舍建设项目已全部开工,其中整体完成475个,设备购置项目共64个,已经全部完成供货安装并投入使用。

  采访得知,这几年陇南义务教育的重点主要以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为中心,缩小城乡学校差距;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全市一区八县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和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实现标准化,办学经费较为充裕,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师资水平整体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普遍较高;县域内学校差距明显减小,异地择校现象和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偏远乡村群众能够享有和城镇群众一样的受教育机会,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以上,基本实现县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地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今年,陇南市武都区、成县、两当县3个县区将接受国家和省上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为了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管理水平,迎接国家的评估认定,陇南市在省上督导评估结束之后,及时召开了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工作培训会,邀请省教育厅、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负责人和陕西省汉中市等市县分管县长、教育局负责人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辅导报告和专题讲座,全市9县区政府分管领导、教育局长、督导室主任,成县、武都、两当县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共170多人参加了培训。

精准实施教育扶贫
学前教育成效显著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无论何种说法,不无鉴照和反映出了学前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和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过去只有城里的孩子才能上幼儿园,乡下的孩子想都不敢想,直到六七岁上小学时,还大字不识一个。而城里同样年龄的小孩,不仅能认识简单的识字课本,还掌握了许多英文单词。”在陇南市宕昌县南河乡一所新开办的幼儿园门口,一位接送孩子的家长这样告诉记者。“起点不一样,对娃娃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当然有影响。过去,由于大部分行政村没有幼儿园,家长们对孩子是否接受幼儿教育并不抱什么希望。现在,村上有了幼儿园,娃娃们享受的学前教育不比城里孩子差。”

  过去多年,对山大沟深、经济落后的陇南来说,学前教育不仅是个新事物,更是农村教育发展“短板”。为改善学前教育办学条件,近年来,陇南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政府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各项政策措施,紧盯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整合各级各类资源,实施学前教育精准扶贫工程,大力推进学前教育向乡镇和行政村延伸,全市学前教育规模与内涵发展双轮驱动,增量提质成效显著。

  2014年至2016年,陇南市累计投资3.3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项目269个,学前教育资源空前扩大,尤其是农村公办幼儿园大幅度增加,办园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实现了乡镇中心幼儿园和2000人以上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大批农村孩子得以就近入园。截至2016年5月,全市有各级各类幼儿机构1053所,其中幼儿园467所(公办幼儿园295所,已审批民办幼儿园172所),583所小学附设了学前班,全市在园幼儿达到了12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3.2%,超出“十二五”规划目标33个百分点。其中农村三年毛入园率达到了61.8%,超出了省政府对贫困县幼儿入园率55%的要求。

  今年年初,陇南市积极响应实施了省委、省政府学前教育幼儿免除保教费(补助)惠民政策。而这项惠民政策的实施,对进一步解决“入园难”问题、促进教育与社会公平、扶智脱贫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陇南市要求各级各类幼儿园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同时,市教育局对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加强资金管理,并对免保教费人数、资助标准和发放情况进行了动态监控,加强了监督检查,坚决杜绝了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补助资金的行为,确保了全市12万名在园幼儿的补助资金足额发放到位。

稳步推进高中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对贫困农村孩子来说,通过刻苦读书走出大山、融入城市、实现人生梦想,是一条最有效、最可行的途径。就这个意义而言,教育扶贫工程是一项能从根本上解决深山区贫困群众脱贫的战略性工程,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重大民生工程。

  “原来我的家庭情况很不好,像我们这样的家庭经济状况,根本就没有机会出来学习。来工程技术学校学习一年以后,我对未来又有了新的想法。我学到一技之长后,不仅能解决就业,还能为家乡的建设作贡献。”这是杨骞的肺腑之言。

  杨骞的家在礼县盐官镇排头村。排头村是陇南市招办的双联点。2014年杨骞高中毕业后,由于家庭贫困,准备回乡务农。陇南市招办得知情况后,通过多方协调沟通,将贫困户学子杨骞推荐到新疆石河子工程技术学校学习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并免除了所有学杂费用,对其往返车费给予了补助。

  李奎奎是成县小川镇祁坝村人,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外打工,进过工厂、当过建筑工人。去年回家,看到家乡电子商务发展如火如荼,让他深切感受到了成县电商发展的大好机遇。家乡良好的电商创业环境和电商广阔的发展前景让他决定留下来,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创业。2015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祁坝村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隆重开业了。作为小川镇祁坝村农村淘宝合伙人的李奎奎,脸上洋溢着笑容,内心充满了喜悦与憧憬。

  受益的不仅是李奎奎一个人。至目前,在成县像这样的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达41个,累计交易额646万余元。农村淘宝在为当地群众带来实惠和便利的同时,农村淘宝合伙人也收获了创业带来的丰厚回报。

  据了解,以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旨的“电子商务学院”在陇南师专成立以来,不仅成为全省唯一一所电子商务学院的高校,而且借助陇南及成县电子商务的生态优势,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工作。学院自成立以来,积极参与和助力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先后承担了“全省电商扶贫试点工作培训”“全省万名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工程省级示范培训”“天水市农村电商人才示范培训”等高规格、大规模培训,共培训学员3000多名,成为全省农村电商人才培训的重要基地。

  实践证明,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不仅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而且在全省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陇南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崔景瑜说:“互联网时代给年轻人提供了创新创业的广阔平台。西部贫困地区的青年更应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参与到电子商务中来,放飞梦想,帮助家乡的父老摆脱贫困。”

  对接在外务工人员,开展电商创业仅是陇南通过职业技术教育精准扶贫众多方法中的一种举措。为全面贯彻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精神,把市委市政府精准扶贫各项部署落实到实处,陇南市教育局根据各县职业学校的办学实际情况,整合职业教育资源,积极配合人社、扶贫、农牧、妇联等部门,全力开展面向贫困家庭初中未升学毕业生、高中未升学毕业生、高校未就业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失业人员、企业职工等群众的劳动力技能培训、外出务工人员创业培训、劳务品牌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工作,使其真正掌握一技之长,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记者走访调查得知,各县区教育局统筹职业学校的职业培训资源,广泛开展外出农民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和围绕农民致富增收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将县区职业中专建成全县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基地。仅2015年全市职业学校共培训1.65万人,完成城乡“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6022人。截至2016年4月,全市职业学校已开展培训1737人次。在此基础上,市教育局积极配合市扶贫办,扎实做好贫困家庭职业教育“两后生”全覆盖。按照国家规定,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和中等职业教育资助政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结合陇南市职业学校发展实际情况,制定了《陇南市精准扶贫职业教育专项支持计划(2015年—2020年)》。按照定点、定向原则,对接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依托县区职业学校实施精准扶贫。到2017年,完成“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培训1.8万人、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6万人次、培训中职专业课教师150人次;到2020年,完成“两后生”培养3.6万人、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12万人次、培训中职专业课教师300人次、培训“双师型”教师180人次。努力实现两个100%的总体目标,即确保贫困户初中、高中毕业后未升学学生100%接受职业教育;确保对贫困人口中的青壮年100%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其真正掌握一技之长,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不少贫困户家庭的孩子,初中毕业就进入社会,如果后续培训教育跟不上,他们没有一技之长,年龄大了,有可能再沦为贫困人口。如果让他们接受职业教育,通过学习汽车修理、驾驶技术、电子商务、种植养殖等技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就会实现就业,并实现增收致富。”武都区桔柑乡一位多年从事基层教育工作的教师说。

完善制度扶贫创新
确保扶贫管理精准

  “教育精准扶贫不仅要‘精’,更重要的是要‘准’。既要避免‘撒胡椒面’式的简单扶贫方式,也要防止资助标准的‘一刀切’,以免分散扶贫资金,使真正的好处难以精准落实到贫困农户手中。”陇南市分管教育的副市长佘东鹏如此说。

  为确保精准扶贫工作不走样,陇南市制定了严格的考核督查方案,把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纳入部门实绩进行考核,实现了上下联动沟通调度,推动精准扶贫有序推进。

  自去年3月份以来,市、县区教育部门紧紧围绕《关于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和《陇南市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专项支持计划》,扎实开展教育精准扶贫学前幼儿、普通高中、高职专科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仔细梳理他们的工作模式,发现如下几个特点:一是摸底工作扎实有序。各县区教育局结合各自实际,整合人力,按照数据库名单,对贫困户家庭的学生基本信息进行调查摸底和分类统计,做到确保数据真实、准确。该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样做虽然有些繁琐和艰巨,但这样的摸底既完善了学生信息,又为省级决策提供了坚实的依据,还为省级财政下拨精准扶贫教育资金提供了人数依据。二是资金发放及时准确。记者了解到,该中心除了及时转发文件、下拨资金外,还多次以函件形式对各县区的发放工作提出要求、明确任务、解释政策。同时又积极了解汇总各县区发放进展情况和发放中出现的问题,对发放中反映出的矛盾和问题及时向省教育厅进行了专题报告。截至目前,陇南市为民办实事专项资金发放工作基本完成,学前教育幼儿免保教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学生和省内高职院校学生免除学杂费和书本费均已按有关程序发放和办理。

  如果说,摸底调查核实是基础工作的话,那么,保障措施得当有力,才算真正让精准扶贫资金有了可靠的保障。首先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了工作职责的同时,积极协调财政及时下拨资金,确保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不仅如此,陇南市教育部门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强化宣传,让这一惠民政策真正深入人心。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16年4月5日上午,陇南市教育局在武都区幼儿园隆重举行了全市学前教育幼儿免保教费(补助)资金发放启动仪式。

  除此之外,坚持公开透明,强化资金监管,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和相关管理办法的规定,对为民办实事资金发放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及时跟进监督检查,坚决杜绝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补助资金的行为,保证了各项教育惠民政策的落实。通过以上扎实有效的工作流程和机制,让精准不再成为一句空话,让教育扶贫真正成为贫困学子的福音。

多措并举夯实基础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宕昌县新城子乡大河坝小学是一所藏族小学。藏族学生占百分之五十,杨斌是这所学校的校长。他告诉记者:“以前学校条件差,学生转往其它学校就读,教师流失严重。在2009年只有42名学生、5名老师。自双联开展以来,学校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质量也大幅度提高,学生陆续转回来了。现有学生141名,吸引了周边4个村的学生来就读。”

  为了稳定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立和完善了新补充教师必须在农村中小学至少任教5年的服务期制度。全面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全市20159名农村教师享受生活补贴,占全市教师总数的76%,人均月生活补助210元。加强中小学教师动态管理,对人口居住分散的农村偏远地区和山区必须保留的村学和教学点,在核定教职工编制时给予倾斜,满足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需求,保障农村教师队伍的基本稳定。各县(区)建立了校长教师交流机制,要求校长和教师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交流,缓解了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状况。

  甘肃教育厅曾在全省开展过一次大调研,通过走访乡村学校、访谈一线乡村教师,总结了乡村教师工资水平不高、职称晋升难、外出培训机会少、住宿无保障等“痛点”。此后,《甘肃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年—2020年)实施办法》出台,为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发放了一份大礼。他们开始享受在补充招录、职称评聘、培训进修、评优提职等方面的倾斜性优惠政策。

  以此为契机,陇南市结合当地实际,多渠道、多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严格把控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的同时,每年都通过公开招考补充教师,而且市县(区)制定教师培训计划,采取“走出去”或“请进来”,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培训,课堂教学技能大赛等多种方式,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数据表明,2015年,陇南市积极实施全省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幼儿园任教项目、特岗计划等,为全市农村中小学、幼儿园补充教师1382名,其中中小学教师492名,幼儿教师890名。2016年,市、县区教育系统已完成教师需求摸底统计工作,待省上相关政策出台后将实施2016年农村教师补充工作。

  除了做好农村教师补充工作外,他们还强化乡村教师培训。近年来,陇南市着力提高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实施好国家、省级培训及各类社会培训项目,加大市级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市级校长教师培训体系,并向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校长倾斜。仅2015年通过市级以上培训项目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共12384人,其中“国培计划”培训教师3735人,省培项目培训教师2714人,网络远程培训教师2530人,外援基金会培训项目培训教师2899人,市级自主培训项目培训教师506人。2016年,“国培计划”将重心下移,重点面向农村教师。省上已确定武都区、成县、两当县为国培计划项目县,国培计划和省培项目将马上开始实施;市级培训项目农村学校富裕学科教师向紧缺学科转科培训第一期已在陇南师专举行,41名教师参加了培训。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可谓任重道远。在全省强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道路上,陇南市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齐心协力,通过调查研究、精心谋划,并发扬以干克难、勇于创新的精神,探索出了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新路子,带动困难群众拔掉“穷根”,朝着“人人受教育、个个有技能、家家能致富”的目标迈进。(记者杨春祎 周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