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南强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04.07.2016  22:25

  中国兰州网7月4日消息 学前教育向行政村延伸、义务教育全面均衡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引领未来、乡村教师队伍稳步提高……初夏时节,山花烂漫、蝶飞蜂舞。记者深入山大沟深的陇南采访,处处看到的不仅是山青水秀的景色,更深深感受到了教育精准扶贫给贫困山乡带来的巨大变化。

  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橡胶防滑的体育场、干净整洁的食堂……过去,这些只能在电视中看到的画面,如今在陇南偏僻的学校变成了现实。在文县采访,一位多年从事教育一线工作的老师向记者感叹:随着教育行业精准扶贫和双联行动在陇南的稳步实施和扎实推进,不仅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育差距逐步缩小,而且苦苦坚守在最基层的老师们,也深切感受到了精准扶贫给他们带来的温暖。

  全面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学校过去是土操场、小平房、泥土路。条件简陋不说,尤其是下雨天,因为山路陡峭,道远路滑,学生基本就都请假了。通过教育精准扶贫、双联帮扶和各类项目资金的支持,现在的校园是三层小洋楼,宽敞明亮的教室及塑胶操场,校园环境堪称省内一流。学校通往每个村的都是柏油马路。”基础设施的改善,让陇南市文县石坊镇柳邓小学校长杨慧明一脸的自豪和幸福。

  杨慧明的话,说出了陇南市山区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心声。

  陇南市位于甘肃东南部,整体属于秦巴特困片区。多年来,教育发展滞后、受教育程度偏低是大多数县区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要补上贫困地区的短板,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掌握一技之长,是拔掉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和项目做好教育精准扶贫,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面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2012年12月,陇南市召开了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会议,可以说,这是一次关系陇南全市教育振兴的重要会议。会议对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市政府和各县(区)政府签订了《陇南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书》。各县(区)成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文件,明确了目标任务,建立了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

  随后,徽县、成县、武都区、两当县、文县等9县区,相继召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启动会,安排部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徽县、成县坚持教育工作专题会议制度,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县长办公会研究均衡发展有关工作,解决了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实行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学校制度,县上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基层学校调研,县人大、政协每年对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开展专题视察、调研,针对学校管理、校园安全、周边环境治理等提出改进意见建议,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徽县近三年教育经费全部达到“三个增长”和“一个比例”的要求。成县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弥补教育资金缺口,县财政在2015年6月前补缺9266.41万元教育经费的基础上,筹措补缺资金1000万元,超额补齐了省级督导评估通报的623.59万元资金缺口,为推进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其他县区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并配套相应的项目和资金,全力支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市城乡办学差距明显缩小,办学实力显著增强,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

  目前,全市509个“全面改薄”校舍建设项目已全部开工,其中整体完成475个,设备购置项目共64个,已经全部完成供货安装并投入使用。

  采访得知,这几年陇南义务教育的重点主要以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为中心,缩小城乡学校差距;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全市一区八县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和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实现标准化,办学经费较为充裕,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师资水平整体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普遍较高;县域内学校差距明显减小,异地择校现象和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偏远乡村群众能够享有和城镇群众一样的受教育机会,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以上,基本实现县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地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今年,陇南市武都区、成县、两当县3个县区将接受国家和省上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为了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管理水平,迎接国家的评估认定,陇南市在省上督导评估结束之后,及时召开了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工作培训会,邀请省教育厅、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负责人和陕西省汉中市等市县分管县长、教育局负责人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辅导报告和专题讲座,全市9县区政府分管领导、教育局长、督导室主任,成县、武都、两当县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共170多人参加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