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绘制“线路图”按下扶贫开发“精准键”
甘肃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委会议23日在兰州举行,省委书记王三运作《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时利用较多篇幅谈及今年甘肃的“精准扶贫”,其中包括思路举措、工作推进方式等方面。(11月24日中新网)
目前,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到6年,扶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对于甘肃来说,面对如此艰巨的扶贫任务,首先要算好“脱贫账”。正如省委书记王三运披露,在脱贫时间上,立足本届任期自加压力,从今年起每年再脱贫100万人,到2017年减贫300万人,啃下大头和硬骨头。笔者认为,甘肃要啃下扶贫“硬骨头”,必须按下扶贫开发“精准键”,紧紧扭住省十二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通过《建议》中提出的目标任务来努力。
在产业选择上“面对面”。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真正把群众最急需、最企盼的产业项目放在优先位置。如对产业发展项目,要充分考虑当地优势、群众意愿和市场前景,避免产业跟风带来的同质化低效竞争,使发展的产业真正成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脱贫的产业。
在金融扶持上“手牵手”。必须精准到位确保扶贫资金直接用于扶贫对象,避免资金项目安排与实际需要脱节。比如,金融扶贫是甘肃的一大特色,其探索形成的“贫困户直贷模式、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合作社或能人带动模式和村内担保模式”的四种具体运作模式,就是解决贫困户“资金缺、贷款难”的一剂良方。
在教育发展上“一对一”。“着眼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重点抓义务教育向两头延伸。”省委书记王三运一语切中关键。因为,让贫困地区的下一代接受良好的教育尤为关键,也就说不光是选项目、输入资金,而是把发展下一代教育,作为一个更长久的扶贫的任务,这样才能够通过从根本上帮助当地发展,让贫困不再生长。
在责任落实上“点对点”,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强调要逐级立下军令状。可见,党员干部责任是否清晰、认识是否到位、作风是否扎实、方法是否得当,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扶贫的成效,影响着政府的形象。正因此,甘肃不仅整合“双联”干部、选派“第一书记”,还建立了正向激励和惩戒约束机制,确保扶贫政策措施精准“滴灌”到村户。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扶贫时曾指出,扶贫“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要作为一件实事摆在那里,哪怕一次改造量少点,但做一件是一件,让人看了确实觉得党和政府办得好”。基于此,推进“精准扶贫”,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