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绿色屏障 保生态安全 ——民勤县防沙治沙生态建设纪实

05.05.2016  01:54

  暮春时节,记者来到民勤县青土湖。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在和煦春风的吹拂下吐绿生芽,清澈的湖水一湾连着一湾,引来成群的水鸟嬉戏,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青土湖,这个干涸了半个多世纪的沙漠湖泊,连续6年重现“芳容”,水域面积达到22.36平方公里,见证了民勤生态治理的巨大成就。

  民勤县地处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总面积2385万亩,其中荒漠化面积2142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89.8%,绿洲沿线共有408公里的风沙线。

  压沙播绿,人进沙退。近年来,民勤县坚定不移地将防沙治沙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全力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努力探索巩固“国家有投入、企业给赞助、科技作支撑、农民有收益”的生态建设长效机制,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持续推进防沙治沙,筑起了绿洲生态安全屏障。

  2010年以来,民勤县累计完成工程压沙26.2万亩、人工造林85.64万亩、封沙育林(草)63.1万亩、通道绿化1960公里。截至2015年底,全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229.86万亩以上,压沙造林面积51.3万亩以上,封育天然沙生植被325万亩以上,封育成林78万亩,在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长达30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11.52%提高到17.7%。2015年4月,民勤县被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委列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在防沙治沙工作中,该县坚持宣传先行,着力建立公众参与体系。每年利用“2·2世界湿地日”“3·12植树节”“6·17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宣传,采取建设防沙治沙展览馆、制作系列专题片、举办大型公益活动、开设政府网站林业专栏等形式开展生态文明价值观大宣传、大教育活动,全县上下形成了“干部谋治沙、人人懂治沙、群众齐治沙”的良好氛围,治沙造林、保护生态成为全民共识和自觉行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文汇报等国内知名媒体高度关注民勤生态建设,进行多层次、全方位、有深度、有力度的报道,大力宣传民勤县防沙治沙成效和先进典型;奇瑞汽车有限公司、甘肃省烟草公司及省委组织部、省绿化基金会、省政协澳门委员会等积极援助民勤生态治理,公众参与防沙治沙的体系逐步完善。

  结合荒漠化实际,民勤县突出“节水、造林、治沙、防污”重点,认真实施千里沙漠大林带、G569北仙高速公路通道绿化、万亩胡杨林等重点项目,切实加大工程压沙、人工造林、封禁保护力度,逐步实现治沙理念从由近及远的治标措施到由远及近的治本策略的转化。科学制定防沙治沙专项规划,确定“外围封育、边缘治理、内部发展”的林业生态建设体系,将防沙治沙的重点放在绿洲风沙沿线,对外围荒漠区实行封禁保护,实施封沙育林;沿边流沙区实施工程治沙,连片营造防风阻沙林带;绿洲边缘严重沙化区建设基干防护林带,内部配套农田林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形成点、线、面结合,带、片、网配套,结构合理、生态稳定、经济高效的绿洲生态防护屏障和林业产业体系。2010年以来,每年新增工程压沙4万亩以上、人工造林5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年均提高0.26个百分点,青土湖、老虎口、西大河等重点区域治理规模逐步扩大。

  民勤县把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作为保护生态的核心举措和长效机制,大力推行“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大力发展以酿酒葡萄、红枣、枸杞为主的特色林果业,示范推广以梭梭接种肉苁蓉为主的沙产业。目前,全县特色林果面积达到47.12万亩、人均2.01亩,培育发展沙产业5万亩,建成威龙公司苏武葡萄庄园、甘肃紫轩酒业民勤分公司、甘肃天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民勤成功农业开发公司、甘肃华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特色林果加工企业12家,年生产能力达到9万吨以上。

  民勤县不断创新机制,强化政策保障措施。制定了《压沙工程管理办法》《民勤县沙漠承包治理管理办法》,组建治沙协会和突击队等专业压沙造林队伍,规范工程运作管理程序,完成沙区及治沙生态林承包经营40万亩,积极探索建立集压沙修路、造林绿化、工业治沙、生态农业、扶贫开发“五位一体”沙产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建设沙漠光伏发电基地、沙漠沿线绿色养殖治沙基地。坚持机关干部职工义务压沙造林制度,每年组织开展大规模的义务压沙造林活动。注重多树种搭配,乔、灌、草与经济林结合,积极探索沙地、盐碱地等困难立地造林试验,建设民红一级路、红东路、千里沙漠大林带等多树种造林示范基地。采取承包更新、管护的方式,依托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的资源优势,打造民勤县万亩胡杨林培育基地。

  民勤县遵循“国家有投入、企业给赞助、科技作支撑、农民有收益”的生态建设长效机制,把生态立县和防沙治沙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纳入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范畴。通过与中科院寒旱所、中国林科院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形成了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科技服务体系,建成不同类型防沙治沙试验示范区4个,集中展示治沙新技术、新材料20多项、5000亩。推行最严格的项目管理、财经约束和审计监督制度,从政策、资金、科技等方面向林业建设倾斜。建立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严格落实禁止开荒、禁止打井、禁止放牧、禁止乱采滥伐、禁止野外放火“五禁”决定,全力巩固扩大重点治理成果。

  为持续推进防沙治沙工程,武威市启动实施千里沙漠大林带工程,规划利用6年(2015年-2020年)时间,在甘肃、内蒙古省界沙漠沿线营造一条长562公里(主线520.3公里,支线41.7公里)、宽1000米以上的生态林带,完成营造林160.6万亩,其中,治沙造林110.6万亩,封沙育林草50万亩;建设示范区7个,结合生态治沙造林发展梭梭接种肉苁蓉10万亩、黑枸杞10万亩。按照总体规划,千里沙漠大林带民勤段全长467公里,占全市大林带总长度的83.1%。2015年,千里沙漠大林带民勤段完成投资2.1亿元,修建治沙道路415公里,完成工程压沙5.61万亩、人工造林3.86万亩。

  今年,民勤县计划完成工程压沙4万亩以上,人工造林10.5万亩,实施封沙育林草5万亩,通道绿化300公里,义务植树225万株。截至4月22日,已完成人工造林10万亩。(记者马顺龙 通讯员侍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