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区巩固扩大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05.05.2016  01:54

  2016年以来,凉州区统筹抓好“防污、节水、治沙、造林”四个重点项目,健全完善“国家有投入、企业给赞助、科技作支撑、农民有收益”生态建设长效机制和压沙修路、造林绿化、工业治沙、生态农业、扶贫开发“五位一体”沙产业发展模式,加快建设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和生态文明示范区。

  凉州区实施以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为措施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严格落实两个25%配水措施。加快推进河西走廊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项目建设,配套完善节水灌溉工程体系,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不断优化用水结构,继续缩减高耗水作物,实行发展甜高粱产业优先供水、水价优惠制度,对特色林果业、重点生态林网单独配水,发展旱作农业42.7万亩。深入推进水权水价改革,健全完善水权分配、管理、保护和交易机制;积极争取实施南营水库除险加固、杂木河清水河段防洪治理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在此基础上,该区加快实施南部山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加大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建设,完成防沙治沙3万亩。积极争取将水源涵养区、下山入川移民搬迁迁出区、25度以上坡耕地、沙区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退耕还林还草7210亩,荒山荒地造林2000亩。计划实施北部沙区生态屏障建设与保护工程、祁连山贫困人口生态保护转移规划、下山入川工程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等重点生态项目。加快实施千里沙漠大林带工程凉州区段、新红路东侧和金荣沙漠生态公路沿线防风固沙屏障、荣华现代绿洲生态移民·农业产业化基地周边区域风沙治理工程。坚持机关干部义务压沙制度,开展大规模压沙造林,建设高标准绿洲防护林带,压沙造林3.5万亩,通道绿化250公里。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严格落实“五禁”决定,依法保护森林资源安全。

  在治沙模式上,凉州区大力开展工业治沙、生物治沙、机械治沙、产业治沙、养殖治沙和治沙新材料、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全力打造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按照“分沙到户、承包治理、开发经营、收益归己”的原则,采取个人、联户、企业承包经营的方式,推进治沙承包治理经营。积极发展梭梭接种肉苁蓉、黑枸杞、甘草、板蓝根、锁阳等沙生药用植物种植,促进沙区生态脱贫和产业致富。(记者马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