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周年回眸】让笑容与花朵一起绽放

22.07.2014  11:00

   记者 王雨

  通讯员 朱红霞

  2013年7月22日,6.6级地震重创岷漳大地。

  今天,当记者来到岷漳采访时看到,在曾经的废墟上一座座白墙青瓦的新砖房、一个个整洁漂亮的新农村拔地而起,岷漳大地到处呈现出生机与活力,灾区人民正满怀信心,步入新生活……

  走出灾难,走向新生

  盛夏7月,骄阳似火。梅川、茶埠、大草滩、三岔……一个个工地上,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恢复重建正在如火如荼进行。

  “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争当先锋抓重建,领导干部上一线!”一年来,岷漳大地上走出黑色梦魇的人们,甩开膀子,自力更生,在废墟上重新描绘自己的梦想。

  地震让岷县梅川镇拉路村李正夫家的房屋岌岌可危。他不等不靠,春节前就开始为建新房作准备。为了节约运费,他借钱买了辆“三马子”自己运料,钱不够就贷点款,再向亲戚家借点。仅仅几个月时间,他就在自家原址上建起了宽敞漂亮的新瓦房。这个硬朗的农家汉子自信地说:“不能事事靠政府,我自己有脚有手,先把房子修起来,让家人有个安全的住处。

  “除了政府补助4万元,还可以在信用社贷款5万元。”梅川镇永光村村民宋文明高兴地说,“有了贷款,建房的事就不用发愁了。

  在岷县寺沟乡八步村集中安置点,村民徐刚正在为自己的二层楼封顶。徐刚这几年一直在内蒙古打工,木工、泥瓦、钢筋等活计都不在话下。“原来住在八步山底下,地震中房子裂了缝,一下雨就漏雨,只好拿塑料纸盖着凑合住。”正在搬砖的妻子陈四芳说:“徐刚回来就建房,亲戚邻居都来帮忙,几十号人呢。”除了给自己建房,徐刚还给四五家邻里帮着建好了房。“大家乡里乡亲的,我有手艺,帮大家一把是应该的。”徐刚憨厚地笑着说。徐刚70多岁的奶奶和丈人也在这里帮着做饭、烧水,“闲不住,过来给娃娃们长精神!

  在灾后重建中,漳县大草滩乡酒店村上社社长乔想才,成了村里一个个建房户的常客,他看完水泥看砂石,看了木梁看柱子,忙得不亦乐乎。“帮助修好每一座房子是社长的责任。再说,咱农村人修个房子真不容易,质量上不去,万一再有了地震怎么办?”说起建房质量,乔想才神情格外严肃。

  记者在漳县石川乡菜子川村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采访时,来自寨上社的搬迁户康喜仁说:“地震中,寨上社的房屋全部倒塌,全社人集体连夜转移。没有了家,我们的心像刀割。”但望着自家正在建设中的新房子时,他的眼里又充满希望的光彩,“现在我们全社28户人都整体搬迁到了这里,每户补助4万元,建房时大家相互帮忙,今年入冬前就能住进新家了!新房子可抗七级地震,以后再也不怕了。

  一个个新建的村庄已现雏形,一排排青砖大瓦房和二层小楼正逐步成形,自来水管道接进了千家万户,平展展的水泥路通村通镇通县城,太阳能路灯、健身广场、农贸市场、图书馆正从图纸走向现实。

  记者在这里明显感受到,灾区干部群众重建的不仅仅是新家园,更重要的是重建走向未来的自信与希望。

  重建产业,构筑致富梦

  漳县殪虎桥乡阳堡村在灾后重建中,不仅建设基础设施,同时还大力发展苗木、蚕豆、草畜、马铃薯等产业。记者看到,在1500亩的苗木基地里,小树苗长得郁郁葱葱,基地里打工的农民三五成群。乡党委书记焦志英说:“我们不仅要建好新农村,还要兴产业,让农民过上好日子!

  曾经一片破败的殪虎桥乡瓦房村,如今已是焕然一新,白墙青瓦的新民居错落有致,俨然一幅充满古典风韵的美丽乡村写意画。瓦房村东桥社的重建户张让让老人,将新盖起的220平方米两层新楼房,以每年3万元的价钱租出去了,“没想到盖了新房,还有了收入,这个事,以前我梦也梦不见啊!”老人的喜悦溢于言表。

  漳县新寺镇还规划在青瓦寺村建设占地2000多亩的苗木基地,“这里安置点的农民不仅可以就近打工,还可以凭借安置点位于通往贵清山景区主干道的优势,发展农家乐增加收入。”新寺镇镇长蔡清俊说。

  从3公里外的深山搬到这个安置点的张老大,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美好憧憬。他说:“安置点交通条件这么好,还临近贵清山旅游区,开个农家乐,今后在家门口就可致富。

  家园重建,产业兴起。这样的重建,孕育着未来,连接着梦想,老百姓的致富路,越走越宽敞。

  党员干部,展现新风采

  一年来,岷县漳县基层党组织、共产党员、双联干部深入灾区重建联系点、联系户,一线走访、一线实践、一线解困、一线重建,成为灾区群众心中的主心骨和中流砥柱。

  在岷县西江镇唐家川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村民李强感激地说:“现在的干部好得很!我盖房,他们跑前跑后讲样式、说政策、看质量。”院子里,他的三间新房正在紧张施工。

  “党员干部比亲人还要亲!”岷县梅川镇文斗村二社低保户杨军虎家的4间土坯房,在地震中全部坍塌,家具被砸坏,粮食和药材被埋,当他蹲在废墟上欲哭无泪的时候,党员干部来到了他的身边,抢挖家具和粮食,分发救灾帐篷和食品。重建新房时,党员干部又帮忙联系建筑队和贷款,拉来钢筋、水泥、砖瓦,不到百天,两室一厅、近60平方米的新房已经封顶。

  岷县中寨镇兴裕村身体残疾的五保户杨新俊说:“家里缺劳力也缺钱,拿啥盖新房呢?正在我着急的时候,党员志愿者和村里人来了,大家义务给我建房,连家里的一口饭都没吃过!

  “像杨新俊一样的许多‘三无三孤’户,都在乡亲们和志愿者帮助下建起了新房。”中寨镇政府工作人员郎佐民说。

  为了做好集中安置点宅基地置换工作,岷县永星村党支部书记包供同带领村委会、两委干部挨家挨户进行宣传动员,让群众自愿达成兑换宅基地协议,使纳入永星村集中安置点的150户受灾群众在20天内全部完成了土地兑换协议。永星村集中安置点内有坟地18处需要搬迁,这其中就包括包供同在地震中遇难的妻子。为了受灾群众和乡亲们,包供同含泪把妻子的灵柩搬出。他说:“这事情大家都在看我怎么做,我不带头谁带头,我相信在天上的妻子也会理解我的。”在包供同的带领下,坟地顺利搬迁,集中安置点土地平整项目顺利开展。

  岷县闾井学区校长王顶峰一头扎进了学校的灾后重建工作中,他将国家的重建政策和闾井学区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合理安置学区重建项目,出色地完成了灾后重建的各项前期工作。重建开始以来,他经常牺牲节假日,日夜奔波在施工现场,来往于施工方与监理方之间,详细了解工程进度、施工程序、混凝土配料比例,推进度、查安全、验质量。到6月中旬,学区10所学校不仅全面动工,他还和同事们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总计310间校舍的加固维修。

  如今,蓝图植入大地,智慧融进汗水,笑容和花朵一起绽放。岷漳大地,恢复重建正在有序推进,美丽的新农村和幸福新生活,正在携手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