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理念 迈向新征程---为榆中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

17.11.2016  16:37

  亮点频频、硕果累累。初冬时节,走进榆中,城乡处处是火热的建设场面:交通网络、城市基础、棚户改造;梯田建设、药材收购、牛羊交易;环境整治、脱贫攻坚、危房翻修……一张充满活力的发展宏图正在全面展开。

  五年来,在党中央、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中共榆中县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开拓创新,顽强拼搏,胜利完成了县十五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谱写了榆中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

  ●成功实现“1235”发展战略向“15355”发展思路的创新过渡;

  ●成功引进186个项目,总投资逾500亿元,到位资金近464亿元;

  ●成功完成产业结构调整,三产比重由19比60比21调整为17比23比60;

  ●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城乡面貌脱胎换骨颤变;●多措并举推进脱贫攻坚,5年减少12万贫困人口;

  ●从严治党,坚决遏制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成效显著。

  五年来的成果展示

  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

  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努力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思路大创新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是榆中县委一班人不变的初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榆中县十五次党代会上,榆中县提出了“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富民’两大主体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强县、统筹城乡发展、提升民生质量、创新社会管理、夯实基层组织’五项重点工作”的总体思路。根据市委对榆中工作的新要求和榆中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县十五届十次全委会上,榆中县又提出了“一个目标,双极联动,三大定位,五大工程”的“1235”发展战略。围绕编制“十三五”规划,在县十五届十三次全委会上,榆中县继续创新思路,提出了建设兰州城市东扩的承载区、全省商贸物流的聚集区、生态旅游的富集区、新兴优势产业的示范区、人居环境理想的居住区五大定位和“牢牢扭住一个目标,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坚决打赢三大战役,全面实施五大工程,组织开展五大行动”的“15355”发展思路,有力地指导和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些发展战略一脉相承又创新拓展,为榆中加速发展注入了永续初心、创新发展的活力。

  发展抓项目,经济实力实现“鱼跃

  始终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大力开展“跑项目、争资金、树荣誉”活动,推行招商项目审批“代办式”服务,项目建设成果丰硕。五年来,榆中县共引进各类项目186个,总投资500.81亿元,累计到位资金463.79亿元。实施甘肃中医药大学和平校区、引洮榆中配套工程等重点项目167项,完成投资626.52亿元,为榆中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后劲。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生产总值、地区性财政收入、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突破性增长。预计到年底,全县生产总值将达到93.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将达到56.06亿元,地区性财政收入将达到10.0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将达到131.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37.5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1.6倍、4.67倍、1.78倍、2.94倍和2.93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9072元,较2011年净增549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15428元,较2011年净增5526元;存款余额将到260亿元,居全省65个县之首;贷款余额将达到110亿元,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

  “一二三”产联动齐抓,经济结构实现大调整

  五年来,榆中县突出“稳一产、保二产、强三产”举措,切实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三次产业比重由2011年的19比60比21调整为17比23比60。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大力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高原夏菜、中药材、百合、舍饲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取得长足发展,高原夏菜总面积达到39.8万亩,成功获批全国特色高原夏菜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坚持新型工业强县不动摇,加快培育电池材料、压力容器、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建成联合重工、京兰水泥等重大项目,庄园乳业在香港联交所H股成功上市。获批创建全国产城融合示范区。坚持“大三产”发展方向,陇鑫酒店、兴隆商贸步行街等项目投入使用,瑞鑫国际商贸城、和平家盛市场等一批重点商贸项目建成运营。引进建设了投资180亿元的兰州毅德商贸城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商贸物流基地。与常州龙控集团签约投资50亿元建设“兴隆小镇”,与陕旅集团达成投资19.5亿元对青城古镇进行全面保护性开发的协议,古镇文化游和乡村度假游等新兴旅游发展态势良好,成功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单位,第三产业实现井喷式发展,已成为全县经济的“半壁江山”。

  坚持基础先行,城乡面貌显著改善

  五年来,榆中县以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建设为契机,推进“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编制完成城市总体规划、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和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城乡规划体系趋于完善。

  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引进甘肃小额贷款投资担保公司在榆中设立分公司,成立县建投、农投、文旅投3家投融资平台,半年融资到位资金17亿元,并和第三方股权机构共同成立了兰银兴隆城市综合发展基金23亿元,争取国开行棚改长期贷款23亿元,在破解资金瓶颈、促进项目落地、节约成本、规范程序等方面成效显著。通过外引、内联、自筹等方式,全方位推进城市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实施夏官营污水处理厂、县城热源厂、一悟路和县城中心广场改造等重点工程,“节能暖房”工程创造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榆中模式”。建成兴隆山大道(一期)、环城路南延段工程,完成栖云北路北段改造、大成路中段贯通工程,启动实施县城北出口改造、市民公园、大剧院、迎宾馆、盛世阡陌院等重点项目,新一轮城市建设的大幕已经拉开。大力开展城市管理攻坚行动,实施环境卫生、城市风貌、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城市管理水平有所提升。着力推进农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造提升国省县乡道路186.6公里,建成农村通达通畅工程1693公里;实施引洮一期榆中配套工程,完成三电大型泵站更新改造15座;兴修高标准梯田13.72万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126平方公里。大力实施生态绿化造林工程,完成绿化造林51.88万亩,仅2016年完成造林30万亩,其中飞播造林10万亩,是全省首例飞播造林县和退耕还林面积最大县。全面打响美丽乡村提升战、村容村貌改造战,建成美丽乡村18个、环境整洁村67个。

  坚持破解难题,脱贫攻坚成效明显

  自2012年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榆中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民生工程来抓,深入实施“双联”、“1236”扶贫攻坚行动,全面落实省市“1+17”“1+21”精准扶贫方案,以贫困村为主战场,贫困户为主要对象,紧盯“六个精准”聚焦发力,着力推进智力、电商、光伏、生态、全域旅游扶贫,举全县之力推进脱贫攻坚。五年来,累计发放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11.94亿元,共争取各类扶贫资金9.65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富民产业、公共服务等方面扶贫开发项目1326个,实现159个贫困村整村脱贫,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12.93万人减少到0.39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99%,农村基础设施及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民生为本,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五年来,榆中县坚持科教兴县战略,筹措资金5.1亿元,对全县三分之二的校舍进行了新建,办学条件有力改善。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建成博雅小学,吸纳民资捐建朝阳学校,县城适龄儿童入学难问题将彻底解决。深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在全市率先推行“先住院后付费”服务模式及“一站式”保险救助模式,启动实施大病商业保险,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解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落实,参保23.58万人,参保率达到96.7%。全力抓好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关爱帮扶工作,继续加强社会救助、五保供养等工作,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着力推进“文化榆中”建设,县乡村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室实现全覆盖。健全完善县乡食品药品监督体系,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保障。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工业企业等领域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较为平稳。

  坚持依法治县,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

  深入推进“平安榆中”建设,健全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防控机制,全面开展社会治安大清查行动,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依法治县工作有序推进,“六五”普法全面完成。深入推进文明创建活动,在全市率先成立“道德银行”,广泛开展“最美家庭”“榆中好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举办“永远跟党走”演讲比赛、“伟大旗帜高高飘扬”合唱比赛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在全县营造了同心同德跟党走、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深入开展双拥创建工作,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县”八连冠荣誉称号。高度重视和加强统一战线、工商联、民族宗教、工青妇等工作,建立健全榆中籍在外人士联络机制,在全县上下形成了群策群力谋发展、团结一致促跨越的强大合力。

  坚持从严治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四风”问题和“不严不实”问题有效解决。建立健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任职培训等制度,认真组织开展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学习及理论宣讲,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各级干部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不断提高。不拘一格用人才,敢为事业用干部,对各级领导班子适时进行调整配备,结合乡镇换届选拔了一大批能力强、有担当的优秀干部,树立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鲜明导向,使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蔚然成风。深化拓展“双培双带”“三争一促”活动,全面推进“为民服务代理制”规范化建设,大力推行“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化人才管理改革试点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取得新突破。坚决落实中央及省市委关于改进作风、厉行节约一系列规定,大力开展干部作风锤炼行动,加大效能问责力度,机关作风明显好转。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严落实"3783"主体责任体系,在压力传导、廉政教育、案件查办等方面持续发力,有力推进“两个责任”落实到位。深入推进“保民生、促三农”“两查两保”、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与全国一道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全县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自信,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15355”发展思路,改革创新,真抓实干,促进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实现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7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10%,五年累计达到88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达到7.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达到5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和9%,分别达到24846元和13958元。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真正把我县建设成为兰州城市东扩的承载区、全省商贸物流的聚集区、生态旅游的富集区、新兴优势产业的示范区、人居环境理想的居住区。

  五年后的前景展望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今后五年重点要抓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着力打造活力迸发、要素涌流的实力“榆中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榆中县将以“创新”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着力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新型工业为支撑、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多元支柱产业体系,努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农业新活力

  坚持用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农业,全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让现代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以北山地区为重点,全面实施“52369”产业发展计划,新修高标准农田50万亩,发展高效粮经作物20万亩,发展中药材30万亩;中部川区重点发展高原夏菜等特色农业产业;南部山区培育壮大农耕体验、果蔬采摘等都市观光农业。

  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建设。推广榆兴和康源智慧农业、好玉育苗发展模式,积极探索“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高原夏菜、中药材、百合和商品洋芋等优势产业改造升级,提升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全力支持和新建100家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扶持“民心大厨房”等新型农业产加销业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推广三角城高效农业示范园等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农耕体验等农业新模式,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加快工业新腾飞

  加快建立优质高效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优化升级传统工业。以冶金、电池材料、水泥等传统产业为重点,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加快推动金川科技园、榆中钢厂、京兰水泥、金阳高科等企业延伸产业链、提质增效,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焕发新的生机。全力推进园区建设。注重发挥和平工业园区的引擎先导作用,加快推进和平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安防、家居、建材“一区四片”建设,实现产业园区集聚发展。充分发挥金川科技园三元电池及新材料省级创新创业示范平台优势和品牌影响力,积极吸引国内外相关企业入驻园区,把金川科技园打造成国内最大的产值规模超过110亿元的电池材料产业集群。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和竞争力。依托兰大、财大、民大、中医大和交大智力支撑,推进创新创业高地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在和平、夏官营大学城及县城南河景观区分别建立大学生“双创”基地,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打造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不断提升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培育经济新引擎

  立足于打造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商贸物流聚集区,积极承接市区生活资料市场东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仓储运输等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全力推进毅德商贸城、物流公路港、高原夏菜交易中心、甘肃快递电商产业园、甘肃盐业物流园、东部汽车城等项目建设,建设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加快“文化榆中”建设,培育创意设计、户外徒步休闲、自行车山地越野、房车营地等文化体育产业,做强西北印刷文化数字产业园,修建兴隆山——马啣山徒步马拉松赛道,打造亚高原训练基地,全面启动榆中县文化创意中心、青城民俗文化创意体验古镇、南河至兴隆山文化创意生态观光带建设。抢抓“旅游+”发展机遇,围绕“陇右名山,问道兴隆;黄河文化,拜水青城;黄土风情,都市花园”的旅游形象定位,全力打造兴隆山、青城古镇两大龙头品牌,三产融合,四区联动,创建以自然生态旅游为核心、历史人文体验为支撑、陇东南旅游组织者为职能的国家全域旅游重点示范县。建成投资52亿元贯通南部山区的旅游快速通道,连通官滩沟、石门沟、兴隆山、徐家峡、沿川湖景区,加快开发速度;配合建成兰州—什川—青城、榆中—什川—青城旅游专线,实现南山景区和黄河古镇的连通互动。积极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五年内鼎力重塑黄土高原森林风情、黄河古镇韵味、道家养生文化、康体教育示范功能为一体的都市花园,实现四季旅游全覆盖,走出一条具有西北特色的生态脆弱环境下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

  坚持“协调”发展理念,着力打造布局合理、城乡统筹的魅力榆中

  全面建成小康必须强化城乡统筹发展,以实施交通改造提升工程和小城镇建设工程为抓手,补足短板,打开通道,以长远的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和支撑长足的经济发展,努力打造配套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健全的城乡人居环境。

  ●构筑区域发展新格局

  抢抓政策机遇,加快“多规合一”,编制完善县城总体规划、风貌规划、天际线规划、色彩规划及重点乡镇城镇建设规划。着力发挥区域综合优势,突出区域协同合作,大力发展板块经济,深入

  实施小城镇建设工程,全力推进以县城中心城区为代表的公共服务带动型,以金崖、甘草为代表的工业带动型,以和平为代表的商贸带动型,以高崖、小康营、新营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带动型,以青城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带动型,以夏官营为代表的科教服务带动型等城镇化发展模式。根据川东、川西、南山、北山、中部川区五大区域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等,坚持各有侧重、错位发展,着力构建“南游、北药、东工、西商、中农”的区域发展格局。

  ●加快城乡基础建设

  挖掘历史积淀和文化渊源,按照秦汉风格、旅游城市的战略定位,依托兴隆山大景区拉开县城建设框架,大力实施交通改造提升工程,加快城市骨干路网建设,扩张区域框架,积极推动航空、铁路、轨道、公路“四路并进”,启动建设夏官营军民两用机场,修建夏官营机场—兰州市区专用快速路;扩建夏官营火车客运站,建成宝兰客专客运站;加快兰州—和平—定远—县城—夏官营的轨道交通4号线建设;改造榆三路、环城西路、纬八路、纬九路,建成榆定快速路、高铁站—县城—兴隆山、兴隆山大道二期三期、东环路、经八路、经九路等10条县城主干道,改造新建50条小街巷,建成县城客运和公交枢纽站,开通兰州至夏官营大学城公交线路;实施G309、横贯北山乡镇的S217、小康营—新营等9条国省县道改造提升,再新建农村公路1647公里,公路和路灯覆盖到社,大幅改善出行条件。全力推进总投资近100亿元的市民公园、文成广场、规划博览馆、迎宾馆、兴隆夜市与和平T732、S710路、和平至南山路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适时完成县行政中心及和平综合政务中心搬迁。加快盛世阡陌院小区、县城与和平城镇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新建住宅200万平方米以上,改善居住条件,让居者优其屋;实施兰州东出口和县城出入口整治改造,大规模开启县城建设新时代。完善和平、夏官营大学城及金崖基础配套,提高服务高校和企业的能力,建成引洮供水工程,彻底解决人饮缺水问题。完成三电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项目,启动实施中小型泵站更新改造和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工程,扩展灌溉面积。加快天然气进榆工程建设,实现县城和国道312沿线及金崖、青城等乡镇人口集中地区天然气供气。

  ●促进城乡低收入群体增收。坚持因户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拓宽城乡低收入群体增收渠道,着力补齐短板、共奔小康。探索实行城乡低收入群体教育补贴制度,提高困难群体医疗报销及大病救助标准,加大公租房建设力度,大幅缩减困难群体生活支出。建立健全特殊群体关爱服务救助体系,加大城市空巢老人、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及鳏寡孤独等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救助力度,实现困难群体兜底性保障;完善城乡低保动态管理,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实现城乡特殊困难群体应保尽保,切实增加政策性收入。加强城乡低收入群体就业指导服务,政府公益性岗位优先吸纳低收入家庭就业。关注行政事业干部住房、赡养老人、子女教育等支出需求及隐形困难户,千方百计有计划地提高工资性收入,让城乡低收入群体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打造天蓝地绿、宜居宜业的生态榆中

  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和“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环境承载能力。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让榆中的山更绿

  大力实施生态绿化造林工程,采取退耕还林、荒山造林、飞播造林和封山育林等综合措施,全力推进北山生态环境修复、南山生态屏障保护和中部川区特色经济林建设,新增绿化造林面积100万亩。着力实施50至70万亩造田流转种植工程,大力发展甘草、黄芪、百合等多年生中草药种植,绿山固土,控制水土流失。实施投资6.8亿元以甘草至和平面山为重点的13万亩生态景观绿化工程,全面启动道路沿线绿化造林和白虎山生态园、三角城农业生态示范园建设,构筑兰州东部绿色生态屏障,建成全国林业生态示范县。

  ●加大水资源保护,让榆中的水更清

  加强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完善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等领域合作机制,加大兴隆山饮用水源地保护,增建保护围栏,取缔水源保护区内未达标排放酒店等餐饮门店;控制南山冷凉型蔬菜种植面积,节约和保护地表水资源;有计划地关闭辖区所有取水井,涵养地下水资源。持续开展宛川河、南河等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投资22.3亿元的宛川河流域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南河风情线和夹沟河、后沟生态风情线,做美水景,打造“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城市风格。加快15个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改造,推进污水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农村环境污染对水源水质影响。

  ●加快循环改造步伐,让榆中的天更蓝

  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全面推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等重点工作。全面推进冶金、建材、塑编等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鼓励榆钢、二热等重点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淘汰落后产能,促进“污染排放”向“再生资源”转变。向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亮剑,有步

  骤的坚决关闭采矿权到期的矿山,加快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严厉打击各种超量超限开采行为,坚决关闭宛川河非法采砂。实施环境风险全过程管理,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全面实施光伏发电、光伏采暖进万家工程,普及太阳能、热水灶等清洁能源,促进农村用能结构转变。巩固大气污染防治成果,不再新上“冒烟”工业企业,以坚决的态度为“兰州蓝”做贡献。

  ●加大环境综合治理,让榆中的地更洁

  坚持疏堵结合,铁手腕、硬措施重拳整治“五乱”现象,加强交通标识标牌维护,加大力度整治占道经营,规范车辆停放,保障城市道路畅通。规范各类市场,加大城市净化美化亮化,强化对乱搭乱建、乱泼乱倒、乱摆乱放、城区无序燃放烟花爆竹行为的曝光和管控力度,建立市容市貌整洁有序的长效机制。加强公路、河道沿线及周边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对城镇背街小巷、城中村、集贸市场等重点部位的环境治理。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推广废旧农膜回收再利用,加强农作物秸秆和尾菜资源化处置利用,全面根治尾菜污染环境问题。

  坚持“开放”发展理念,着力打造融合包容、万商云集的富聚榆中

  牢固树立开放意识,全面实施项目强县战略,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引资、引技、引智并重,创新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环境,真正把榆中建成万商云集、财富聚集的“富地”。

  ●构建开放发展新境界。跳出兰州看榆中,跳出西北思考榆中,自觉把榆中放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大格局中来谋划定位。在寻找差距、深化县情认识中切实增强不进则退、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榆中发展、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敢闯敢试,敢想敢干。破除一切阻碍发展的思想禁锢和障碍,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放开一切民间资本可以进入的领域,引进一批解放生产力、加快跨越发展的理念、人才和项目,真正使榆中的发展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和跨越。

  ●促进竞争实力新提升。营造勤劳厚德淳朴的民风和热情文明的人文环境,大力推进公民道德、职业道德等建设活动,提高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使“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关系榆中形象”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塑造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营造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积极推行后置审批、并联审批、限时审批,大力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营造诚信规范的市场环境,以政府信用为关键,企业信用为重点,个人信用为基础,依法加强对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着眼于县内活跃盈实的民间资本、县外企业先进的理念与管理经营模式,大力倡导亲商、重商、富商、安商的新风尚,既鼓励和保护本籍民营企业家、民间资本在榆中大胆放心投资。

  ●以“跑争树”掀起经济发展新高潮

  着眼有限的经济总量和财力,招大引强与自我发展相辅,大力开展以“123、111、1+21”为主要内容的“跑项目、争资金、树荣誉”活动,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着力构建全员跑项目、全县争资金、全民招大商格局,扩大有效投资规模,开启全县经济新一轮大发展。

  紧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导向争取项目和资金,突出基础设施、民生保障及造田流转、生态造林、全域旅游等重点,精心谋划筛选储备一批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重大项目,争取列入国家省市投资计划。优先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树立大兰州观念,工业项目与兰州新区、高新区错位发展互为补充,依托金川科技园、和平工业园,集中引进新材料电池、新型建材、安防、物联、家居、文创等新兴产业集群;依托家盛市场、毅德城,集中引进酒店用品和五金、家饰产业集群,打造前店后厂新模式;依托榆钢、京兰水泥,改造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依托农业大县的农产品和中药材资源,大力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解决农产品和中药材卖难问题。争创荣誉外树形象。

  要立足已有荣誉称号,不遗余力地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休闲宜居城市、产城融合县、双拥模范县、文明县、投资环境百强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无公害食品标准示范县等。通过创建,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榆中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大企业、大项目到榆中投资和落地。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着力打造共建共享、安居乐业的幸福榆中

  始终把脱贫奔小康和改善民生放在城乡发展的第一位,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大民生投入,切实提高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

  ●全面推进脱贫攻坚

  坚持把实施精准脱贫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攻方向来抓,实现由整县脱贫向重点难点再精准转变、由输血式重点户扶贫向造血式普惠性扶贫转变、由重点扶持贫困村脱贫向整县改善生活水平奔小康转变。

  一方面,打好三大战役,彻底解决面貌贫困问题。坚决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严格按照省上“六个精准”的要求及“七个一批”的脱贫路径,抢抓政策机遇,整合项目资金,聚合扶贫力量,做大劳务输转和富民产业,做实互助资金和扶贫贷款,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夯实脱贫奔小康的基础。突出因学因病因残鳏寡独居致贫及五保户、无劳动能力户的帮扶,两年内完成全县农户C、D级危房改造,重点解决危房改造、贫困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全面打响村容村貌改造战。推动市容管理、环境执法等工作向农村延伸。争取国开行贷款资金5.55亿元,着力解决114个贫困村村容村貌差、硬件差的问题。坚持“先易后难、先川后山、先城郊后远郊”的原则,县财政分3年每村投资100万元,力争每年建成50个左右的小康达标村。全力开展美丽乡村提升战。强力推进“555”建设计划,加强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村庄道路、乱堆乱放、河道沟塘等“五大整治”,推动设施配套、饮水安全、农房风貌、绿化美化、乡风文明等“五大提升”,实施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基层组织等“五大建设”,五年内再新建35个省市级美丽乡村,不断提高全县美丽乡村整体水平。

  另一方面,打造五大品牌,全力加快脱贫攻坚奔小康步伐。打造智力扶贫品牌。以“两后生”、青壮年劳动力为重点,实施订单式培训、组织化输转,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贫困绝迹断代。坚持教育和惩戒并举,引导群众消除等靠要思想,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切实增强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打造电商扶贫品牌。大力推行“互联网+产品销售”扶贫方式,全部行政村实现“三有一能”目标,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电子商务体系,打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流通渠道,增收与节支并举,让农民两头受益,建成全国电商扶贫示范县。打造光伏扶贫品牌。依托我县充足的光热和土地资源,大力实施光伏扶贫项目,推动光伏产业成为我县精准脱贫的一项新兴产业。争取实现全县农户光伏发电、光伏采暖全覆盖,并在有条件的机关、学校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采暖)项目,使光伏项目收益成为农户稳定的收入来源。打造生态扶贫品牌。大力实施生态扶贫,把老百姓转移到春季秋季造林和日常护林工作中,稳定增加工资性收入,争取利用5至10年解决南北两山的生态问题。打造全域旅游扶贫品牌。依托全域旅游试点县建设,做足“假日经济”文章,全县建成旅游示范乡镇10个、旅游专业村20个、标准化农家乐300户,扶持发展乡村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20家,形成南部生态游、中部田园游、北部名胜古迹游的全域旅游格局,整体解决农村就业10万人,年实现乡村旅游创收30亿元以上。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

  坚持发展为民,统筹推进教科文卫等民生事业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大力实施教育惠民行动、办学条件改善行动、学校文化培育行动、教育信息化行动、校园安全保障行动等五大行动,稳步推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

  与北京示范大学联建朝阳学校和博雅小学,在县城再建4所幼儿园及初中、高中各1所,在和平新建1所九年制学校,实现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迈进。全面实施足球强县战略,五年内建成高标准、上档次的各类足球场97个,实现全县百人以上学校足球场全覆盖,足球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力争成为全省足球改革示范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争取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落户和平,完成县一院、三院、城关卫生院扩建工程,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全面实现城乡医保并轨,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加快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榆中大剧院,新建儒家文化博物馆、黄河水利博物馆、文革历史博物馆、兴隆山动植物科普馆、水烟博物馆和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在县体育场旧址新建占地1.8万平方米的万人半封闭体育场。

  全面从严治党,着力打造民心向党、团结奋进的实干榆中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核心在党,关键在人,根本在干。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硬的措施,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筑牢从严治党思想基础。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全面系统掌握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庆祝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讲话等系列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刻进脑海,融入灵魂,见诸行动,使党的理论成果真正成为党员干部改造思想的武器。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打造奋发有为的干事创业队伍。加强县乡两级领导班子配备,注重各级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发挥。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和好干部五条标准,进一步拓宽识人选人用人渠道,真正把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干部选进各级领导班子。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年轻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党管人才工作,通过“外引、内育、借智”等渠道,引进和培养各类优秀人才,努力造就高素质的党政人才队伍、经营管理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队伍和实用人才队伍,打造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为榆中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广泛智力支撑。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夯实党的战斗堡垒。以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聚焦党组织先锋引领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严格落实县委“5433”党建工作思路,广泛开展“创新、创优”观摩竞赛活动,结合村级换届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建立村干部工资稳定增长机制和困难党员帮扶制度,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职责,将基层党组织建成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

  ●切实推进作风建设,秉承榆中红色精神及优良传统。要大力开展干部作风锤炼行动,扎实开展“百千万”干部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深入到项目建设一线、服务群众一线、城市管理一线、扶贫攻坚一线,及时解决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坚持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委改进作风相关规定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铺张浪费、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等顶风违纪行为,挤压“四风”问题存在空间,持续保持严抓严管态势,真正以良好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政准则》《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党内监督条例》,全面落实“3783”主体责任体系和“866”衡量检验标尺,自觉履行好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和组织责任,不断将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引向深入。始终保持反腐败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提高纪律审查工作效率,坚决把存量减下来。坚持抓早抓小,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综合运用“四种形态”,把住第一道关口,把更多精力放到第一、第二种形态上,使每名党员、每个党组织都在纪律约束中,严厉惩治“极少数”和“极极少数”,坚决把增量遏制住。深入开展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绝不姑息、绝不手软,严肃追责、一追到底,真正做到严惩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切实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庆阳市检察机关支持7位贫困户起诉讨回了欠薪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检察
庆阳市院为贫困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
    近日,庆阳市院干警前往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对正在住院治疗的国家司法救助申请人李某某现场发放救助金1.检察
甘肃检察机关2020年度聘用制书记员示范培训班圆满举办
    为提高全省检察机关聘用制书记员业务能力和综检察
省院开展刑检业务专题调研督导活动
    为认真贯彻全省检察长会议精神,检察
兰州市院召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专题学习会议
    为了进一步提高青年干警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理论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