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四个结合”实施“六个到村到户”---七里河力争年内基本消除农村贫困人口

18.08.2015  12:27

  精准扶贫与区域经济发展、全面深化改革、联村联户行动、基层党建工作相结合,富民产业、技能培训、危房改造、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六个到村到户”……记者日前从七里河区召开的全区精准扶贫双联行动督查培训工作会议获悉,今年该区将继续投入专项资金2000万元,全力推进黄峪乡王官营村等10个涉贫村的脱贫工作,力争使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达到8500元以上,返贫率控制在5%以内,确保年内基本消除农村贫困人口。

  近年来,七里河区积极抢抓“1236”扶贫攻坚行动机遇,以培育富民产业、增加群众收入为核心,以“联村联户”“三级联包联带”行动为抓手,全力谋项目、争资金,抓产业、促增收,强基础、惠民生,高标准完成了21个市定重点贫困村整村脱贫任务,全区减少贫困人口15473人,贫困村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的不足4000元增长到了2014年底的7200元以上,贫困发生率控制在了6%以内。可以说,近几年是该区减少贫困人口最多、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增收致富最快的时期。不过,全区扶贫开发工作与精准扶贫的新理念、新要求、新任务相比,还存在诸多差距和不足。

  今年来,贯彻省、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关精神,七里河全区上下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和担当,以精准的视角审视扶贫开发、以精准的思维谋划扶贫开发、以精准的举措推进扶贫开发,全力以赴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据悉,今年七里河区将继续投入专项资金2000万元,全力推进阿干镇阿干村、大水子村,魏岭乡白家岘村、柳树湾村、绿化村、小山口村,西果园镇柴家河村、西津村、周家山村,黄峪乡王官营村10个涉贫村的脱贫工作,力争使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达到8500元以上,返贫率控制在5%以内,确保年内基本消除农村贫困人口。

  为实现目标,七里河区确定,下一步,坚持精准扶贫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全力抓好特色优势产业、多元富民产业、区域首位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积极培育各类产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面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坚持精准扶贫与全面深化改革相结合。加快推进贫困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土地依法规范、合理有序流转;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评估、不动产评估、财产公证等办法,为贫困群众通过不动产资源抵押贷款创造条件;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大力推广“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模式,广辟集体经济增收渠道,逐步解决“空壳村”问题;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坚持把电商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探索把贫困户变“网商”、把贫困村变“货仓”的路子。同时,坚持精准扶贫与联村联户行动相结合,坚持精准扶贫与基层党建工作相结合。

  该区还确定,要实施“六个到村到户”。富民产业到村到户。坚持把造血作为脱贫的根本,“因户施策”“一户一策”,让每一户扶贫对象都有一项增收技能和增收项目;进一步规范完善“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运行机制,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技能培训到村到户。整合培训资源,开展订单、订岗、定向、菜单式培训,推进培训、鉴定、输转一体化,鼓励扶持农民自主创业,使劳务输转和就业创业真正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危房改造到村到户。重点对贫困村长期患重病、重度残疾、年老体弱的低保户、贫困户开展摸底调查,登记造册,每年改造农村贫困户危房100户,争取利用两年时间基本消除全区农村贫困户的危房。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加快完善黄峪乡整村移民搬迁方案,完成后山5个行政村移民搬迁。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依托省市“6783”交通突破行动,加大建制村通畅工程、“美丽乡村”示范村道路建设和农村路网改善工程等项目实施力度,加快推进18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修改造和8处农村安全饮水、5处水源地保护、5处农村抗旱防汛以及西津、沈家岭灌区更新改造维修项目,大力整治偏远村、贫困村的环境卫生,进一步美化乡村环境。社会事业到村到户。要统筹推进教育扶贫、卫生扶贫、文化扶贫、科技扶贫以及社会救助保障,尽快填补贫困乡村在公共保障服务方面的“空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