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穷根 铺富路 结硕果——平凉崆峒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侧记

18.08.2015  12:33

  原标题:挖穷根铺富路结硕果——平凉崆峒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侧记

   中国甘肃网8月18日讯 据平凉日报报道 (记者 赵育娴) 40岁的崆峒区大秦乡大秦村秦东升并不知道啥叫“精准扶贫”,一个多月前,他在五社修起了新宅子,如今宅子的主体已经建成,配套的牛棚也在加紧赶着进度。牛棚修成后,他能比现在再多养三四头牛。他知道每只成年牛在当地可卖到近万元,一笔不小的收入。

  从沟底搬到塬面上,往后再不用担心雨天山体滑坡,秦东升和38户乡邻享受到了大秦村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2012年以来,整个崆峒区1072户6018人完成了易地扶贫搬迁,畅通了水、电、路,得益于此,村民的收入进一步提高,生活过得一年比一年好。

  虽然是平凉的中心城区所在地,但崆峒区的贫困户绝对数量却不少。2012年前,崆峒区有7.35万贫困人口,贫困面达22.54%,扶贫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

  谁不想过上好日子?崆峒,不能靠后。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小康,崆峒,不想拖后腿!

  可是,怎样才能啃下“贫困”这块“硬骨头”呢?

  紧抓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政策机遇,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状况,坚持按需规划、因户施策,全力推进扶贫攻坚由传统粗放型向精准滴灌型转变。如今,崆峒区贫困人口下降至3.38万,贫困面已降为10.3%,正在逐步交出令人满意的反贫困“成绩单”。

   精准扶贫“挖穷根”

  正在加紧修建的小康屋、道路硬化和安全饮水项目启动、合理的扶贫规划……今年年初,崆峒区白庙乡贾洼村村民们收到了一份“大礼”。作为崆峒区今年确定的脱贫村,贾洼村得到了资金、政策上的大力扶持,有望一举脱贫。

  “只有最大限度地挖掘好、整合好、运用好各方面资源和力量,针对贫困突出问题,准确用力,攻坚克难,才能实现脱贫摘帽。”崆峒区区委书记陈铎表示。

  翻开崆峒区扶贫办全区贫困户档案卡片,贫困人口的家庭成员、致贫原因、生产条件、劳动能力、收入来源等一系列指标一一在册。

  为了搞清贫困现状,做到扶贫工作精准化,去年,崆峒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调查摸底工作,为全区105个贫困村3.38万贫困人口建立了“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薄、区有档”四级管理台账,实现了挂图作战、精细管理。

  通过精准摸底,崆峒区“号”准了群众脱贫致富的“脉”,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分类实施,群众缺什么、盼什么,政府就帮什么,解决什么。

  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崆峒区积极实施“一算二看三核实”的精准识别方式,从最边远、最贫困、开发难度最大的村部着手,“啃”最难“啃”的“硬骨头”,2012年以来,共建成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52个,新植果树经济林7万亩,易地扶贫搬迁1072户6018人,新修乡村道路294.4公里,建成人饮工程28处,改扩建农村中小学167所,培训贫困户“两后生”、农民技术员、产业大户3.64万人次。

   产业扶贫铺富路

  8月12日,崆峒区柳湖镇新李村,400多亩绿油油的设施蔬菜种植园里,五六名菜农正在修枝剪藤。

  “蔬菜成了我们增收的主要产业,农民没想到靠种菜也能致富,积极性都很高。”柳湖镇副镇长张晓燕说。

  采取向上争取一点、乡村筹一点、农民拿一点的办法,新李村积极鼓励动员农户修建大棚种植蔬菜,把蔬菜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蔬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36.5%。今年年内还将完成投资1080万元,新建拱棚300座、日光温室60座,新增设施蔬菜面积420亩。

  新李村只是崆峒区实施富民产业培育工作的一个缩影。在扶贫开发过程中,崆峒区坚持把产业开发作为贫困户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充分利用产业扶贫项目和信贷贴息资金,全力加快牛果菜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要用改革创新的思维和办法破解精准扶贫中面临的体制瓶颈、机制障碍和深层矛盾,充分激发扶贫开发的内生动力。”崆峒区区长赵小林这样说。

  按照“塬果川菜全区牛”的思路,崆峒区今年新植果树经济林2万亩,种植油用牡丹4000亩,新增蔬菜面积3000亩,新建改建标准化规模肉牛养殖场11个,力争特色产业收入占到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

   基础扶贫结“硕果”

  峡门乡颉岭村是出了名的贫困村。村子位于土谷堆林场林缘区。交通不便,群众出行困难;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农业灌溉用水困难;农业产业化程度低,老百姓致富增收难;农民收入低,住房条件差……一系列问题阻碍着村子的发展。

  要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村的落后面貌,还得首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于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颉岭村实施扶贫攻坚工作的首选。

  今年,依托整村推进和移民搬迁项目,颉岭村计划新建村部、文化广场、小康屋和硬化道路,同时配套建设饮水工程。

  “过去因为村里太落后,想出去一趟要大半天。现在路修好了,坐车不到一个小时就出去了。”8月12日下午,借着空闲时间,村主任马文成和10多位村民代表在新修成的文化广场讨论着村里下一步的建设。

  如今,除了1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颉岭村已修成了180平方米村部和卫生所,规划的76户小康屋已动工68户,牛棚动工56栋,建成52栋。

  将来,我们所有的村民都会告别瓦房、泥土房,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马文成说。

  记者了解到,年内,崆峒区将建成行政村通畅工程308公里,砂化村组道路2472公里,开通93个行政村客运班车,实现所有贫困村通硬化路,村组道路砂化率和客运班车通达率达到100%,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