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2014年度依法行政工作情况报告

18.03.2015  13:07


                                                                      陇南市人民政府
                                                                  (2015年1月10日)

      201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法制办的精心指导下,我市依法行政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甘肃省2014年依法行政考核标准及工作要点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强基固本、开拓创新,将依法行政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全市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机制不断创新,行政管理效能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法治政府建设有了新的进展,为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和谐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治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依法行政工作基础
      一年来,我市结合实际,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职能,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深入发展。一是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市、县区相继调整充实了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法制机构牵头,职能部门配合的工作运行机制。成立了陇南市法学研究会,推动法制理论研究,发挥专家学者在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建设中的作用。市、县区印发了2014年依法行政工作要点或安排意见,对依法行政工作层层安排部署。开展了依法行政中期督查和年终考核,做到了年初有安排,年中有督查,年底有考核,总结有上报,确保工作有序推进。二是严格评议考核。修改完善了依法行政工作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加大平时的日常动态考核分值,使依法行政工作考核更科学合理。依法行政责任书年初统一签订,年终统一考核,统一兑现奖惩。近两个年度,各县区根据市政府依法行政考核情况,对位次排名靠后的本县区法制机构负责人实行行政问责,有三个县区的法制局长被免职或作调整。三是加强法制机构建设。目前,市法制办为    市政府工作部门,内设4个职能科室,新增了2名编制,人员编制达到15名,公开招考了2名法律专业硕士研究生,充实到涉法业务岗位。依法行政经费保障力度逐年加大,财政预算得到了较好落实。市级39个一级行政执法部门均设置或明确了法制工作机构,配备了专职法制工作人员,建立了依法行政工作信息通联机制。有西和、康县等五个县的政府法制局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得到充实和加强。康县、成县在乡镇配备了法制员,法制工作组织架构进一步延伸。
      二、强化学习培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是高度重视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学习。市、县区政府及其部门认真落实会前学法制度,结合讨论事项,有针对性的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市政府每次常务会前,都在议题中选取热点、难点及复杂事项,由相应承办部门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主讲学习。市县区各部门、各单位及时参加省政府举办的依法行政专题报告会及全省“富民兴陇”系列讲座。市政府及各部门举办依法行政研讨班或法制讲座113场(次)。对人大任命的各级领导进行任前法律知识测试,将依法行政情况纳入拟任领导干部考察程序,促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意识和能力。二是积极开展公务员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学习培训。人社部门把依法行政知识纳入公务员培训内容,对全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全员轮训或岗前法律培训。司法行政部门坚持每年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进行法律知识学习和考试。市、县区以会议学法、专题培训、课题研讨、网上学习等各种形式,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培训工作,全市共478名行政执法人员和政府法制干部参加了外出学习培训。法制部门以第四轮持证执法培训换证工作为契机,强化行政执法人员专业法律知识和综合法律知识学习培训,市县区两级行政执法人员普遍接受了一次系统的学习培训,全市第四轮持证执法工作开展以来,全市举办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知识培训班38期,共培训7400人次。三是法制宣传取得明显实效。将法制宣传教育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市委“433”发展战略大宣讲相结合,市、县区组织宣讲组进机关、进乡镇、进村社,大力开展各类法律知识大宣讲,进行矛盾纠纷大排查,广大干部群众法制意识得到提升,依法维权观念明显增强,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基础。结合3·15消费者权益日、6·5环境日、6·26禁毒日,12·4法制宣传日等专题活动,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法制宣传,制作了5000余块学习宣传展板,散发了20多万张宣传资料。财政、交通、建设、国土、食药监管等重点执法部门,组织培训班进行岗位练兵和技能培训,大力提升行政执法水平。加强依法行政信息宣传报送工作,全市向省政府法制信息网报送依法行政工作信息1282条,积极宣传我市政府法制和依法行政工作动态。四是积极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市政府把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与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相结合,与全面深化改革相结合,与推动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相结合,对《说明》、《决定》进行原原本本地的深入学习,并及时下发文件,组织各部门、各单位通过多种形式,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市一级共成立了包括市法制办在内的九个宣讲组,分赴全市九县区、市直各部门、各单位,进行了组织严密、声势浩大、结合实际的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及理论对谈活动。及时着手起草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实施意见,目前正在全面征求意见。法制部门对四中全会精神高度关注,分别在公报和决定公布后,第一时间下载组织集中学习,先学先用,入脑入心,争作解读、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的排头兵。
      三、严格审查把关,切实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
      本届政府领导班子对依法行政工作高度重视,在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和监督管理方面,要求更高,工作更细,程序更为规范。一是严格合法性审查。认真落实规范性文件公开征求意见、由政府法制机构事前审查、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决定和公开发布制度。未经政府法制机构事前合法性审查的规范性文件草案,政府办公室一律不予提交政府常务会讨论审议。同时,规范性文件除按照普通公文送签程序外,还要由政府法制机构审签,否则,政府办公室一律不予登记、挂号和用印。一年来,市法制办共审查了《陇南市电子商务发展扶持奖励办法》、《陇南市城市规划公开公示实施细则》等17件规范性文件送审稿,提出修改意见62条,较好地防止了市政府“问题文件”的产生。各县区普遍落实了合法性审查机制,做到了未经法制部门审查的文件一律不上会,坚持源头把关,有件必审。二是及时报送备案。按照规范性文件管理的格式规范和文本数量,及时将正式公布后的规范性文件,向省政府和市人大报送备案,除3件违规退件和4件正在办理件外,全年共报备市政府规范性文件10件,省上全部予以备案登记。对各县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向市政府报备的规范性文件实施备案监督,一年来,市法制办共备案登记县区政府规范性文件25件。三是坚持公开公布制度。规范性文件除了向各县区、各单位印发外,还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或新闻媒体等公开渠道向社会公布,明确要求凡未经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2005年以来,我市坚持分年度整理印发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汇编,分送市、县区四大班子领导,免费发放各行政执法机关,强化了规范性文件的公开透明度和监督实效性。四是实行动态管理。制定下发了《关于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的通知》(陇政办发〔2014〕106号),在2010年全面清理的基础上,对现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集中整理清理。据统计,市县区共清理各类文件5240份,经法制部门审查,市级第一批规范性文件324件,提出拟保留250件(市政府139 件,市直部门 111 件),拟定失效57 件(市政府 15件,市直部门42 件),拟定废止 12 件(市政府10 件,市直部门 2件),拟定修改市政府文件5 件,上述文件将按程序报审并公布。凡未列入保留目录中的规范性文件一律无效,以后不再作为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的依据。五是认真做好省级立法征求意见工作。共办理省级地方性法规、省政府规章征求意见稿15件,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座谈讨论,收集意见并汇总上报。
      四、完善决策机制,加快转变优化政府职能
      一年来,我们积极抓落实、促创新,决策机制进一步优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一是健全行政决策机制。修订了《陇南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陇南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事规则》等有关规定,规范了会议制度、公文审批制度,从办文、办事、办会等方面对市政府各项活动程序进行了规范。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和重要工作内容,健全完善了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市法制办固定列席了全年所有的市政府常务会议9次,对市政府决策和出台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把关,切实担当起政府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作用。二是落实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制度。关系长远发展或者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一律事先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的意见,重要工作定期向市人大报告、向市政协通报,重大事项在陇南公众信息网、陇南日报、陇南电视台等媒体发布征集信息,广泛征求公众意见。三是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认真落实《陇南市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凡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除依法需要保密外,都进行公示和听证,吸收群众意见。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事先组织专家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特别在拆迁安置、土地征用、重大项目建设等重大事项上,市县区政府周密组织重大事项听证会,不仅保障了政府决策事项的顺利实施,而且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决策机制上,坚持做到没有调查研究不决策、没有专家咨询不决策、没有听取群众意见不决策、没有合法性审查论证不决策、没有集体讨论研究不决策等“五不决策”原则,努力提高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水平。四是进行风险评估和责任追究。把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对重大决策进行跟踪反馈,适时调整和完善有关决策。同时,认真落实《陇南市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对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导致重大决策失误的决策机关和责任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各县区制定了《重大决策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力求做到超前化解,规避风险,维护稳定。五是全面清理审核行政审批事项。本轮清理中,我市在认真做好省政府下放、取消的76项行政审批项目承接落实工作的同时,对56个市直单位的现行行政审批项目和备案管理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审核,以第六批、第七批决定形式,公布了确认保留行政审批项目234项(其中承接省政府部门下放到市政府部门行政审批项目68项);保留备案制管理项目24项;合并、调整实施机关减少26项;取消21项;下放65项;查出依据不充分或属审核转报、正常业务工作事项97项,减幅达44.9%。11月,又公布了第八批审批事项31项。通过多轮清理,做到了有取必取、能放则放、重心下移、方便办事,为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六是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了全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库集中支付会计体制改革和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建立健全政府系统公共资源管理体制,成立公共资源管理委员会、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机关事务管理局等,按照“三公”原则开展公共资源管理工作,成为政府依法行政的焦点和窗口。
      五、规范执法行为,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工作质量
      我市从规范行政执法主体、行政执法队伍和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管理着手,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全市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一是积极做好第四轮持证执法工作。全面组织开展市县区行政执法主体、行政执法和监督人员资格审查、学习培训、信息录入、考试考核和证件发放等工作。截止目前,市县区已办理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证690个,录入行政执法人员信息7620人,执法监督人员信息293个。2014年8月,全市除年龄在50岁以上且从事行政执法工作10年以上的免试人员外,分县区和市直部门依次进行了行政执法人员网上考试工作,并于12月初全市分三个考点,对补考及新增人员安排了补考。据统计,全市应参加考试人数6868人,考试成绩合格人数6421人,合格率为95.72%。目前考试合格人员的行政执法证件已经核发。二是规范行政执法机制。采取自查、抽查和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分阶段、分步骤开展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市级执法部门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21次/2189卷,促进行政执法案卷规范化管理水平。法制部门与财政部门协作联动,对于未经市政府确认公布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市直单位,市财政部门不予发放罚没收入票据,从机制上确保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的落实。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各级行政执法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确保了行政执法工作的健康规范发展。作为教育实践活动制度建设任务之一,制定了《陇南市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促进公正文明执法的实施意见》,经规范征求意见后,目前正在送审签发,即将下发执行。三是梳理部门行政执法依据。组织对行政执法部门、单位的行政执法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编制执法权力清单。目前,共确认市级部门(含垂直)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55个单位,共有行政执法依据(涵盖国家法律、部门规章、省人大法规和省政府规章)3106项。其中行政处罚2612项,行政强制37项,行政确认19项,行政征收31项,行政确认19项,其他具体行政行为共186项。目前初步完成了37个市直单位的执法依据汇编。四是组织开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量化工作。督促全市各执法单位参照省级对应部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原则、范围、基准和幅度,出台了市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及实施细则。目前共有50个单位对细化标准已修订成册,分解执法责任到岗到人,占执法单位总数的89%,并向社会进行了公布,规范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五是深入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组织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专项检查,启动了城管综合执法车辆外观制式统一工作。武都区、成县、徽县、西和县、宕昌县、康县、文县共七个县区的综合执法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批复并正式开展工作,礼县、两当县的方案正在履行审查上报程序。开展城管综合执法工作以来,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管理措施,一些县通过数字城管平台,在整顿占道经营和车辆乱停乱放,拆除违章建筑,清理户外广告等城市重点难点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治理城市脏、乱、差,维护市容市貌,取得了明显成效。六是开展综合性协同执法工作。为集中解决物价监管、交通秩序、市场管理、城乡环境卫生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了交通安全、市场流通、农业、环保等专项行政执法活动,深入实施乱收费、乱罚款专项整治和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为期4个月的交通秩序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在全省评比中,名列第三。
      六、推进政务公开,确保行政权力规范运行
      一年来,我市始终把优化政务环境作为建立高效廉洁政府的有力抓手,采取积极有力措施,切实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环境。一是政务服务中心规范发展。强化和完善政务大厅中心功能,按照“高起点建设、高标准管理”的要求,努力打造“政务超市”。市政务大厅有25个市直部门、单位381项审批服务和收费事项纳入政务大厅办理(其中咨询服务项目25项),全年市政务大厅办事窗口累计收件8384件,办结8381件,办结率达99%以上,群众满意率达100%,实现了政务服务零投诉。全市九县(区)都成立了政务服务中心,正科级建制。全市195个乡镇,有165个乡镇已建立惠农便民服务大厅,占乡镇总数的85%。为进一步搞好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由市级领导带队,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决定在武都区东江新行政中心建设面积为4000平方米的政务大厅,并确定市政务中心与武都区政务中心合建,统一地点,统一规划,统一筹资,统一设施,统一办公,同步建成投入运行,建立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审批联动机制,实现市区政务中心无缝高效衔接。目前,已完成95%的建设任务,今年春夏之际可望入驻新的政务大厅。二是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制定、修订了陇南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信息公开指南、评议、考核、追责等9项制度,对信息公开的内容、主体、程序、管理、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各县区、各部门结合实际,编制修订了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初步建立了重点突出、责任明确、查阅便捷的政务公开工作体系。各部门、单位通过公示栏、流程图、触摸屏、办事指南、网络媒体等各种形式,公开办事依据、条件、要求和办理人员、科室及负责人,方便了群众办事,坚持做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经费使用等较为固定的常规事项常年公开,对中小学收费、政府采购等阶段性事项定期公开,对临时发生或调整的事项及时公开。三是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不断完善政府门户网站,规范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建设,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充分发挥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第一平台作用,凡属于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的政府信息,及时予以公布。绝大多数市级部门相继开通了部门门户网站,为群众获取政务信息,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接受群众监督提供了便捷渠道。全市各级、各部门全部开通了微博、微信,微媒体和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全省电子商务现场会在我市成县召开。四健全信息公开监督机制。按照主管部门归口管理监督的原则,重点监督医院、学校、公交、供电等公益事业单位,公开重要岗位职责及服务承诺、收费项目、监督渠道等关键环节。宕昌县政府和市国土、建设等单位开展了公权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推行政务公开、加强行政监督的新方法和新举措,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试点经验已在市直机关推开。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和保障机制,坚持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评议考核。五是拓展信息公开的内容和形式。坚持政策公开,有针对性地把国家的法律法规、政府的重大决定、有关政策和服务事项等向广大人民群众公开。坚持结果公开,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有关事项的办理结果及时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坚持监督公开,运用民主测评、社会评议、人大质询、报刊、网络等方式对群众比较关心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公开,不仅使各级政府了解到群众的呼声、政府机关在群众心目中的位置,也促进了政府的政风建设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促进公平正义,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
      一年来,市政府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强化行政监督,促进全市各级行政机关依法办事。一是认真处理群众信访投诉问题。以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引导群众依法逐级上访为主要任务,突出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信访积案化解、推行“网上信访”、依法治理非访、体制机制创新等工作重点,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全年共接待信访上访群众达2159人次,办理涉法涉诉及信访复查复核案件296件,及时发现和纠正行政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二是畅通监督渠道。大力拓展监督检查渠道,通过打造乡镇“群众工作站”就近表达平台、县区接访大厅平台、信访网上办理平台,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和投诉。严格落实依法行政报告、法律法规规章执行情况报告制度,按时向省政府报告各类工作开展情况。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司法机关的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8件,政协委员提案241件,办结率100%。法制、监察、公安、食品药品监督等重点执法部门聘请了特邀监督员和政风行风评议员239人,组织参加行政执法检查和行分评议活动,强化了社会监督。对于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不回避、不推诿,认真调查核实,及时妥善解决,并将结果向群众进行反馈或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及责任追究。严格行政问责,结合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对党风、政风和工作纪律进行整治,对发现的违规行为通报曝光,追究责任,督促整改,市级先后下发6次通报,涉及人员101人。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与审计机关协作配合的意见》,强化执法监察和审计整改,建立了领导联席会议协调、工作协调、信息资源共享、案件线索移送、成果转化等五项机制。7月份,抽调市依法行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业务骨干混合编组,对全市各县区、各部门2014年依法行政工作进行了中期督查,并下发了督查情况通报。年底,按照《陇南市2014年依法行政考核办法》,正在组织开展市级依法行政年终考核。
      八、积极化解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着眼化解行政争议,维护社会稳定,我们依法认真应对当事人向市政府申请的行政复议案件和其他涉法涉诉案件。一是完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行政复议应诉与行政审判之间的衔接,召开了两次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席会议,分析行政执法办案情况,交流发现刑事案件线索的体会,学习了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探讨“两法衔接”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在全省率先出台了《陇南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多次召开现场会予以强力推动,有效从源头上减少了社会矛盾的发生,顺利完成了兰渝铁路、十天高速、兰海高速项目以及市县区城建项目涉及3万多亩、近1.5万户的土地房屋征收任务,特别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出的“五步工作法”(即:确定评估对象,全面掌握情况;缜密分析预测,准确评估分险;形成专家报告,提交政府审定;依据评估结论,落实维稳措施;强化风险调控,抓好督促协调),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预防社会矛盾的重要举措,得到了中央维稳办和省维稳办的高度肯定,在河南郑州召开的全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经验交流会上,介绍了工作经验。二是开展行政复议宣传。在全社会大力宣传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向咨询人、申请人讲解法律规定,发送行政复议宣传资料,市县区法制部门共发送行政复议宣传单3万余张,共接待复议咨询和复议当事人1200余人次(其中市法制办接待316人次),积极引导行政管理相对人通过行政复议渠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三是认真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市法制办共受理向市政府申请的行政复议案件22件,其中涉及征地拆迁16件,工商认定、土地纠纷等方面的6件,按时受理率、按时办结率均达到100%。坚持行政复议案件由2名以上复议人员办理,严格依法办案,公正做出行政复议决定。在多起武都区城市拆迁案件中,充分运用调解方式,达成了当事双方的和解,促进了社会和谐,增强了行政复议化解矛盾的实效性。四是积极参与政府法律决策事务。政府法制部门积极参与处理重大矛盾纠纷,为重大决策、重点项目及其他法律事务提供法律服务。对《陇南市区长江大道东西延伸工程施工合同》进行了审查,出具了法律审查意见书。向市政府提交了《关于陇南市科协“8.25”交通事故处理专项经费及法律意见的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法律支持。为了更好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充分发挥法律专家在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和涉法涉诉事务中的作用, 10月21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了市政府法律专家咨询委员会,目前,建立法律专家人才库及工作规则、专家遴选、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和制度正在积极落实和制定之中。五是化解社会矛盾取得明显实效。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维权意识的增强,行政争议案件在土地确权、房屋拆迁、劳动争议和权利保障等“热点”领域凸现,在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的同时,社会关注度和敏感性也越来越强。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按照法定程序,及时做好解答、疏导和审查、办理工作,坚持以周到、严谨、专业的态度对待每一起案件,处理决定均由专题会议集体讨论后作出,对申请人和行政机关做到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做到了行政层级监督、实施法律救济和保障群众权益相统一。
      九、强化工作措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示范创建活动
      坚持以点带面,大力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创建工作,全面提升我市依法行政工作整体水平。一是扎实安排,统筹组织。按照省上关于示范创建工作总体部署,市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及时制定下发了《陇南市依法行政示范点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做好依法行政示范点创建申报工作的通知》,对全市依法行政示范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并制定了《依法行政示范点创建标准及评分细则》,提出了8条25项创建标准和要求,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依法行政示范创建活动。在各单位认真创建的基础上,市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单位组成考评组,对依法行政工作基础较好单位进行了综合考评,并按程序上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确认了市建设局、食药监管局、地税局等9个市直单位和宕昌县作为市级依法行政示范创建单位,并以市政府名义为创建单位授予“陇南市依法行政工作示范单位”牌匾,初步形成了创先争优的工作局面。二是示范引导,纵深推进。筹备召开了全市县区依法行政示范创建现场会,观摩了示范点,进行了经验介绍,组织了交流发言,对全市示范创建活动及相关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现场会后,各县区全面启动依法行政示范创建工作,形成了市县乡三级联动、齐抓共建、争先进位的工作局面。同时,市直部门也在系统内组织开展了示范创建活动,市人口、国土、税务等部门组织基层单位,努力争创全国、全省的示范点,全市有4个乡镇获得全国人口计生依法行政示范乡镇称号。目前,全市共建立市县两级依法行政示范点88个,其中市级示范县1个,示范单位9个;县级示范乡镇34个,示范单位44个。被命名的示范单位都能做到执法依据明确,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执法程序合法,制度建设完善,执法文书案卷规范,矛盾化解及时有效,从而形成了我市依法行政工作的新格局、新亮点。三是监督检查,齐抓共管。7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依法行政示范创建工作进行了专项视察,共视察了宕昌县、礼县、西和县、康县、文县、武都区等6个县区,18个县直单位、10个乡镇、3个行政村和市食药监管局、地税局、国土局等3个市直部门。分层次召开了市、县区、乡镇、村组汇报座谈会,人大代表进行了评议。视察活动安排紧凑,组织周密,总结了依法行政工作成效,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年来,我们在依法行政方面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办事的意识、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监督还不够有力有效,监督渠道、监督力度有待于进一步拓宽和加强;个别县区和部门在规范性文件管理上还存在报备意识不强、文件质量不高以及事前不送审、事后不备案和迟报、漏报的现象;一些县区政府法制机构体制机制不顺,人员少,力量弱,影响了常规性工作的有序推进。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开拓创新,进一步推进解决。下一步,我们将以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创新工作方法,强化工作措施,全力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为我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