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击水,奋楫者进 ——2015年全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述评

04.02.2016  12:04

  日历刚刚翻过了2015。

  回首一年,陇原大地上发生的巨大变化,依旧激荡人心。

  一组组经济增长的数据,一件件为民所办的实事,一张张微笑着的脸庞,都在真实地展现着全省改革发展的成就,抒发着陇原儿女内心的喜悦。

  2015年,无论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还是人民群众期盼的目光,甘肃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给党中央和全省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都需要付出超常规的努力。

  2015年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强调,“落实今年改革任务的责任重、要求高,各地区各部门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及早部署,精心组织,提高改革方案质量,加大改革落实力度,深入开展改革督察,努力使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确保各项改革取得预期成效、真正解决问题”。

  甘肃和全国一样,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改革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改革放在首要位置,全力以赴推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以坚定的决心和担当、坚毅的勇气和智慧,始终坚持正确方向、问题导向、为民取向和破题指向,始终把狠抓改革举措落地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始终把鼓励基层探索实践作为重要工作方法,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难点,寻找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着力提高改革的含金量和群众的获得感。特别是创新精准扶贫机制、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立干部能上能下机制、综合治理兰州市大气污染、探索基层卫生计生融合发展等改革举措在全国反响较好,得到中央改革办等有关部委的肯定和推广。2015年,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6期专题刊发、15期综合刊发了我省的改革动态和经验。

  一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改革以破竹之势在全省各个领域遍地开花。

  一年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呈现出渐次展开、破浪前行的壮美景象。

  不停歇、不懈怠,改革劈波斩浪前行,正为助推陇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坚持正确方向

  ——坚决有力贯彻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

  改革,必须要有正确的方向。

  改革,就是要拿出更大的勇气和智慧。甘肃省委始终牢牢把握正确方向,驾驭和引领着全面深化改革的航程。

  特别是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改革大船风雨无阻、日夜兼程,继续向“深水区”挺进。这时,更要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要求,准确把握改革大局,统筹谋划改革任务。

  关键之年,必有关键之举;慎思笃行,方能高瞻远瞩。

  一年来,省委书记王三运先后8次主持召开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及时传达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一手抓审议具有标志性的重要改革方案,一手抓研究部署各领域改革的协调推进,有力推动各项改革工作全面展开,确保中央改革部署在我省不偏向、不走样、能落地。

  不仅在会议室里,更在一次次深入基层的调研时,在一轮轮的征求意见完善方案中……处处体现着省委省政府抓改革的决心。

  许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方案提上日程,前期出台的改革举措也进入落地阶段。

  一年来,省委改革领导小组先后研究确定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纪律检查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7个领域的重点改革任务。全年已有259项重点改革事项完成年度任务。

  为打通改革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省委改革领导小组立足县(市、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县(市、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明确了县(市、区)全面深化改革的50项重点任务,这使我省成为全国第一个专门针对县(市、区)改革工作作出具体部署的省份,正确的改革方向、清晰的改革思路、缜密的改革布局、有力的改革举措,为改革政策措施的落实提供了基础保障。

  有了科学的顶层设计,落实就成为最重要的环节,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当改革进入深水区,唯实,才能真正解决改革方案同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唯实,才能真正冲破利益调整中的阻力问题;唯实,才能体现推动改革落实的责任担当。

  在狠抓落实上,甘肃省委有决心。一年来,督察工作成为抓改革落地的“助推器”。

  按照省委“工作落实年”部署和要求,我省建立改革督察工作台账,采取全面督察、分类督察、重点督察等方式,定期对账盘点,跟踪督促落实。

  2015年初,在各地各部门全面自查的基础上,我省组织专门力量对4市8县(区)进行了重点督察,推动各地各部门加快工作进度、提高改革实效。

  年中,又先后3次对全省改革进展情况进行分类督察,配合中央改革办对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察,有效推动了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

  年末,根据中央改革办《关于扎实开展改革督察工作的通知》,提出贯彻落实意见,制定考核评价办法,对未按计划完成年度改革任务的继续跟踪督促和约谈提醒,起到了良好的督察效果。

  长期以来,社会上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优胜劣汰”、“不犯错误不下台”的思维定式,群众普遍认为“上去”的都是能人、优者,“下来”的全是庸人、劣者或者犯错误者,给下和出的干部造成了巨大的思想压力,乃至一些自愿下和出的干部也存在畏难情绪。

  针对干部队伍中为官不为的突出问题,健全干部管理监督机制。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细化领导干部“出”和“下”的情形,拓展干部“出”和“下”的渠道,提出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调整措施,建立工作责任、情况研判、调整处置、教育管理、督察反馈和责任追究等长效保障机制,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制定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出台选人用人问题举报《查核办法》,修改省管干部任职前听取省纪委意见《办法》,严格落实防止干部“带病提拔”《意见》、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和抽查核实制度,加强了重点岗位干部管理。制定省管干部《谈话办法》,落实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提醒、函询和诫勉的《实施细则》,加强了领导干部日常管理监督。

  全面深化改革,人才支撑至关重要。针对特需人才紧缺的突出问题,我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继续推广柔性引进金融人才的经验,引进20名科技人才,引进“两院”院士,作为特聘科技专家开展挂职帮扶,实现金融和科技人才14个市(州)、86个县(市、区)挂职全覆盖。实施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援藏服务,不断强化藏区基层人才队伍。实施千名干部挂职精准扶贫行动、副厅级及副厅级后备干部到贫困县挂职行动、引进金融和科技人才行动、专业技术人才对口帮扶行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开发行动等10项措施,全面落实人才扶贫支持计划。制定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和开展人才职称评定。制定省属企业财务总监、外部董事、人才库建设《实施方案》,储备一批企业管理人才。

  至此,甘肃省全面深化改革方案的“含金量”越来越足。

  人们已然看到,过去一年的改革,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方案出台和举措落地同时抓,使改革措施直透基层,最关键的是,改革成果直达百姓。

  坚持问题导向

  ——积极探索具有甘肃特色的改革举措

  “是兰州市再现的蓝天,发出的‘集结令’,让我重新回到这座丝路名城,得以再次近距离感受她迷人的魅力。”曾经参加环保部召开的14城市市长总结推广兰州大气污染治理经验座谈会的时任河北省邢台市市长孟祥伟高兴地说。

  孟祥伟曾经在兰州大学就读,这次回到兰州,令他最激动的是,金城兰州近些年翻天覆地的变化。

  兰州的天蓝了,“兰州蓝”成为黄河之滨金城兰州又一张响亮的“名片”。

  兰州的蓝,绝非一蹴而就。

  按照王三运书记关于“坚决打赢大气环境治理的整体战和攻坚战,还老百姓一片蓝天和清新空气”的指示精神,我省先后制定《2015年甘肃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兰州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兰州市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责任暂行规定》《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示范区管理规定》等地方性政策法规。

  一场省市联动,上下协同的兰州市大气污染治理的整体战攻坚战开始打响。兰州市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连续三年退出全国十大重污染城市行列,被环保部概括为“兰州经验”,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荣获“今日变革进步奖”。

  事不避难者进。

  改革的“硬骨头”再硬,也必须要“啃下来”。

  一年来,全省上下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和现实困难入手,推出了一批针对性强、特色鲜明、影响大、见效快的改革举措。

  面对农村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突出问题,省委明确提出了甘肃最大的任务是扶贫攻坚,要完成这个最大任务,首要的就是依靠改革。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一年来,省委着眼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所有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的最大任务,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谋划扶贫开发,全面深化改革优先考虑扶贫,制定改革举措重点倾斜扶贫,体制机制创新有效服务扶贫。

  ——先后研究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17个配套实施方案,形成了目标责任明确、各方协同推进、措施有力有效的大扶贫格局。制定了省级资金整合使用《管理办法》,对省级部门管理的投向类同、目标接近、可用于扶贫开发的440亿元涉农资金归集整合、合理匹配,直接切块下达到县,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省级和片区县按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20%、市级按10%、插花县按15%的标准增列财政扶贫资金,市县财政共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4.7亿元,比2014年增长102%。

  ——完善金融扶贫机制,为417万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量身打造总规模500亿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专属金融产品,设立10亿元的精准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为全省58个特困县贫困户每户提供5万元以内、3年以下、全贴息、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信贷支持,降低了银行放贷风险。

  ——探索资产收益性扶贫模式,对安排到没有生产能力贫困户的各类扶贫资金和银行贷款,允许入股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按股分红、负盈不负亏。实施互助资金全覆盖工程,每个贫困村和藏区有贫困人口的行政村互助资金规模不少于50万元。

  ——积极探索电商扶贫模式,鼓励和引导贫困地区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扩大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陇南市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全国电商扶贫试点市。

  改革就是要敢于向问题开刀,迈过深水区,方显英雄本色。

  针对政府管理越位、错位、缺位的突出问题,省政府先后5批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397项,除涉密事项外,保留的373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实行一个窗口服务、一站式审批,项目审批平均时限由2014年的30天缩短到2015年的20天。

  加快推进“三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已有38个省直部门(单位)的3711项行政权力、20202项责任事项、25514项追责情形在政务服务网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大力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实现工商登记、行政许可、行政审批等业务全部网上运行,有效激发了社会投资创业活力。2015年办理“三证合一”营业执照9.4万份,新增市场主体21.2万户,同比增长12.3%。

  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将购买服务预算与部门预算同步编制、审核和批复,初步形成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有效机制。

  这些实实在在的改革措施,使得群众切实感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

  甘南州祥顺建筑有限公司法人王临平是我省“三证合一”以来第一张营业执照的领取者,从提交手续到拿到“三证合一”,王临平办理这张新营业执照仅仅花了3天时间。他的话很具有代表性,“政府放权,群众受益。”

  正是以这种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省委在推动改革方案有序出台的同时,严把方案质量关,抓实问题、开实药方、提实举措,不断增强改革措施穿透力。

  国企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难题。我省针对国有企业发展活力不足的突出问题,强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按照中央部署,制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省属国有企业规范董事会建设《实施方案》及22项配套制度、25户省属企业“一企一策”改革总体《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方案措施,八冶集团等5户省属企业改革试点取得明显进展。出台全省电力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开展直购电交易试点,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交易电量近300亿千瓦时,位居全国前列。

  针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突出问题,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责任分解、对下约谈、督查检查、履责执行、年度考核等机制,制定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报告办法》,自上而下强化压力传导,推动“3783”主体责任体系向基层延伸。省委8个巡视组共开展3轮常规巡视、4轮专项巡视,对11个市(州)、44个县(市、区)、16个省属企事业单位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和解决了一批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各级党委(党组)、纪委(纪检组)共问责追究269起、432名领导干部,起到了有力的警示和震慑作用。

  这一年,我省全面深化改革走出“甘肃特色”,特别是创新精准扶贫机制、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立干部能上能下机制、综合治理兰州市大气污染等改革举措在全国都具有影响力,得到了中央改革办等有关部委的肯定和推广。

  坚持为民取向

  ——积极回应事关人民福祉的重大关切

  始终坚持改革为了人民、改革成果人民共享,从群众最期盼、社会最关注的现实问题入手,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和社会事业领域改革,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一年来,省委进一步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不断推出新政策新举措,为百姓送去改善民生、增进福祉的高含金量的改革举措。

  王治峰是高台县合黎乡村民,农忙时因劳累过度,引发腰椎间盘突出,他到高台县中医院办理了住院手续。

  “我2006年就参加合作医疗了,这还是第一次住院,没想到这么方便,住了12天,出院结算只交了800来元,其余的直接报销了。”王治峰算了一笔账,这次住院总花费3049元,除去起付线450元(比县医院低30%),个人只承担了350元。

  群众朴实的话语折射出曾经饱受诟病的“看病贵”问题正在逐渐缓解。我省卫生计生融合发展、分级诊疗、特色中医药参与医改等方面的许多创新举措,得到中央改革办的持续关注和肯定推广。其中,在69个县的133家医院实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在庆阳市、白银市的9家医院开展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落实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有3000名省市(州)级医院副高职称以上医师到县区级医院注册执业,有6000名县区级医院五年以上住院医师到乡镇卫生院注册执业。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全部实行市场调节价。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支持中医药参与医改,支持医保支付向中医药倾斜,调整中医诊疗服务收费,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推进中医药进基层,有效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这一年,有近90万人享受免费健康体检和健康指导,有效提升了基层健康水平。

  推进民主法制领域改革,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是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我省先后研究制定省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编制办法》,出台省人大常委会立法项目论证评估《细则》,制定省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协商《办法》、制定加强协商民主、加强政党协商、加强政协协商3个《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法规法则,促进“一府两院”及时听取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

  司法,一头连着国家政治体制,一头关乎社会公平正义。

  进入2015年,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在我省继续推进。

  制定司法体制改革4项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和若干配套方案,探索完善司法责任制,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

  改革,既要勇于触动奶酪,又要敢于向顽瘴开刀,让人民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制定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插手具体案件和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办法,给“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架上高压线。立案登记制改革有序推进后,当场立案登记率超过95%。作为全国13个试点省份之一,在8个地区开展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工作。深入推进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促进了司法民主和司法公正。

  公安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出台“1+4+10”一揽子工作方案,深化公安机关管理体制和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建立“五个网上公开告知”制度。

  打造过硬的软实力也需要改革。一年来,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先后出台省广电总台、甘肃网络广播电视台、《读者》杂志、甘肃广电网络等媒体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依托甘肃银行成立文化支行,促进文化金融融合发展。推动大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河西五市联动机制,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成为“中国期刊第一股”,广电网络实现省市县三级贯通。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资源普惠共享。实施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精准扶贫学前教育支持计划、革命老区教育跨越发展行动计划,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支持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制定农村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实施农村小学附设幼儿园建设工程,投资6.9亿元在58个贫困县2000人以上行政村建设939所幼儿园,投资5.7亿元在革命老区“两市一县”建设1072所行政村幼儿园,推进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向行政村覆盖延伸。刘伟平省长在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6年,在58个贫困县1500人以上的行政村和17个插花县有实际需求的行政村建设幼儿园”。

  对于普通家长而言,教育体制改革对他们最大的感触莫过于取消任何形式的小学入学测试,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就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制定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职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建立多元化的中考招生录取机制,试行高职推免录取制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高等教育制度改革,严格控制高考加分项目并降低加分分值,改进投档录取方式,本专科文理类各批次实施大平行志愿投档。以天水市为例,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等职业教育改革,推动了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这一年,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覆盖所有城乡居民参保(合)人群,住院费用大病保险报销比例从基本医保的48%提高到61.6%,人均报销费用达到3862.5元。城市低保、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分别达到328元、129元,农村五保年人均补助达到3514元,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年人均补助分别达到3300元、2808元,全省有136.4万农村一、二类低保对象和12.5万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实现政策性脱贫。

  改革,同时也是创新。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能够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出台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意见》、网格化服务管理《意见》,建立健全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立联通92个省直部门、1182个市直部门、8128个县直部门和乡镇街道的信访信息系统,大力推进“阳光信访”。临夏州建立基层社会治理的风险评估、问题排查、协调工作“三项机制”,有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甘南州创新藏区基层党建工作方式,选强配齐村“两委”班子,探索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加强教育引导,凝聚发展共识,有效解决了困扰尼巴、江车两村多年的“尼江纠纷”。

  ……

  这些成绩得来殊为不易。

  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在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攻坚克难,为实现共享发展提供了路径和保障,让改革红利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破题指向

  ——重点破解制约转型发展的体制障碍

  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着眼解决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障碍,从影响深远、切口小的关键环节入手,着力在精准发力、稳扎稳打、纵深推进、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取得了明显的改革成效。

  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环节,着力破解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障碍。出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意见》、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科技专利奖励《办法》、省级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实施意见》,激发了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和重点区域创新潜能,促进了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制定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发展规划》和技术创新驱动基金《使用办法》,设立20亿元的技术创新驱动基金,密切了与上海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合作,已争取和建设各类科技项目1301个,实施北大众志“中国芯”等重大高新技术产业项目42个。兰州新区获批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兰州高新区、白银高新区成为国家首批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张掖市成为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之一。

  牢牢抓住土地改革这个关键环节,着力破解制约协调发展的体制障碍。围绕规范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全面推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建立85个县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1136个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13156个村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点,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134.2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23.5%。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家庭农场达到5050个、农民合作社达到5.6万多家,分别同比增长39.2%和29.1%,农业龙头企业增加128家、达到2662家。

  牢牢抓住生态环保这个关键环节,着力破解制约绿色发展的体制障碍。一面是人民对碧水蓝天殷切期盼,一面是经济转型势在必行。面对既要“稳”又要“转”、更要“进”的三重挑战,绿色发展在关键之年又该如何破题?对此,我省态度坚决,围绕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制定全省林业生态红线落实方案,划定林地和森林、物种、湿地、沙区植被等四条林业生态红线,向各市(州)分解下达了林业生态红线指标。张掖市和甘南州国家级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统筹推进。制定取水许可动态管理《实施意见》,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控制指标体系和监测评价体系,全省70%以上的取水许可水量纳入了实时监控体系,民乐县等5个县(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全面完成,疏勒河流域水权改革试点和武都等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陇南市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全面推进。探索建立碳排放权制度,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和核查制度初步建立。强化排污许可管理,5家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排污许可证年审和9家企业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全面完成,兰州市排污权交易试点等资源环境领域改革试点顺利推进。武威市则创新沙产业发展模式,建立了“国家有投入、企业给赞助、科技作支撑、农民有收益”的生态建设长效机制。

  牢牢抓住向西开放这个关键环节,着力破解制约开放发展的体制障碍。抓住国家加快“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着力打造对外开放的战略平台、战略通道,加快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外向型对外开放格局。一年来,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验收并封关运行,武威保税物流中心与60多户省内外商贸企业签订入驻协议。开通16条国际和地区航线,“天马号”“兰州号”“嘉峪关号”国际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敦煌机场正式开通国际航线,兰州海关与青岛、济南、郑州等10个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区域实现通关一体化。

  牢牢抓住财税改革这个关键环节,着力破解制约共享发展的体制障碍。出台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省级和14个市(州)、86个县(市、区)全部公开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规范了财政资金的管理使用,强化了支出预算约束。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明确了省、市、县三级政府的保障责任,推进了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改革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对市县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提高到60%以上。建立专项资金清单制度,省级预算安排支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数量由227项压减到103项。探索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建立了PPP项目库,入库项目总数达到300个,总投资1394亿元的40个项目达成合作协议。营改增试点涉及企业3.9万户,减免税额10.3亿元,减税面达到98%。积极推进煤炭资源税改革,资源税税率确定为2.5%,同时停征涉煤企业矿补费和价格调节基金,2015年煤炭资源税入库税收2.8亿元,同比增长94%。调整资源税收入分成办法,从2015年1月1日起,将资源税作为省级与市(州)、省直管县共享收入,实行按比例分享。

  不可否认的是,过去一年,经济下行压力给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少困难。

  改革永无止境,攻坚克难进取。进入“十三五”开局之年,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正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聚焦,向制约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机制障碍聚焦,向基层实际困难和群众改革所盼聚焦。

  全面深化改革激荡磅礴伟力,甘肃改革蓄势再出发。 (记者 伏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