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实施意见

15.03.2016  18:12
 

  甘政发〔2016〕26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快我省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步伐,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充分发挥生活性服务业在推动全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中的支撑作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85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部署要求,把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作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重要途径、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以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金融、信息消费、保健养生等生活性服务业重点领域为突破口,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把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与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紧密结合,推进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个性化、高品质发展,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经济新常态下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支撑和不竭动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消费引领,强化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规划、政策引导和市场监管作用,挖掘消费潜力,激发市场活力,努力适应居民消费升级的新要求。

  坚持突出重点,带动全面发展。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突破口,加强分类指导、示范带动,引导生活性服务业快速发展。以城带乡,着力改变农村生活性服务业落后面貌,促进城乡生活性服务业协调发展。

  坚持创新供给,推动新型消费。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模式创新、管理制度创新、服务内容创新,开发适合高中低不同收入群体的多样化、个性化潜在服务需求。

  坚持质量为本,提升品质水平。进一步建立健全生活性服务业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监督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坚持质量第一、诚信经营,打造服务品牌。

  坚持绿色发展,转变消费方式。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服务过程和消费方式绿色化、环保化。科学合理利用各类资源,积极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消费结构升级。

   二、主要任务

  以居民和家庭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旅游服务、文化服务、体育服务、法律服务、批发零售服务、住宿餐饮服务、教育培训服务等贴近人民群众生活、需求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生活性服务领域为重点,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促进传统生活消费方式向现代型、服务型转变。

   (一)居民和家庭服务。 健全城乡居民家庭服务体系,推动家庭服务市场多层次、多形式发展。引导家庭服务企业多渠道、多业态提供专业化服务,实现规模化经营、网络化服务,创建一批知名家庭服务品牌。整合、充实、升级家庭服务业公共平台,健全服务网络,实现一网多能、跨区域服务。完善社区服务网点,鼓励发展集婴幼儿看护、养老、家政服务、洗衣、家电维修、美容美发、快递服务等于一体的社区生活综合服务中心。促进房地产中介、房屋租赁经营、物业管理、搬家保洁、家用车辆保养维修等生活性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加快城镇生活性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在有条件的乡村建立综合性服务网点,提高农村居民生活便利化水平。支持有办学能力的机构开设家政培训专业,实现分级持证上岗服务,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能力。(省商务厅、省人社厅,各市州政府)

   (二)健康服务。 加快建设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医养融合健康服务体系。鼓励发展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文化、健康旅游、体育健身等多样化健康服务。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进社会办医,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全面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尽快出台《甘肃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积极发展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家庭护理等适应不同人群需要的护理服务。积极推广社区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以医院为支撑、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提高对长期卧床患者、晚期姑息治疗患者、老年慢性病患者等人群提供的康复、健康教育、临终关怀等服务质量。积极发展健康保险,开发长期护理商业险以及与健康管理等服务相关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发展多样化健康保险服务。(省卫生计生委、甘肃保监局,各市州政府)

   (三)养老服务。 认真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4〕50号),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为重点,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进一步健全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以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工作。鼓励养老健康家政消费,探索建立产业基金等发展养老服务。统筹发展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养老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积极探索政府投资、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医养融合发展模式,推动以老年健康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为主的健康养老服务全面发展。加快推进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在做大做强陇药产业同时,积极发展特色保健养生产业,将定西、张掖等地建设成为全国中医药养生保健和健康养老服务基地,加快平凉“中华崆峒养生地”和陇东南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建设。打造天水麦积、张掖甘州全国综合养老示范基地,完善服务设施,规范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积极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服务平台,发展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健康管理、紧急救援等适合居家老年人的便捷服务项目。积极开发符合农村实际需求的养老服务方式。(省民政厅、省卫生计生委,各市州政府)

   (四)旅游服务。 以提升旅游服务能力为重点,推进旅游设施完备化、旅游产品多元化、旅游线路贯通化、旅游推介整体化、旅游效益综合化。加快20个大景区、30个精品景区、50个特色景区建设步伐,构建“235”布局的100个重点旅游景区体系。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大力培育旅游产业要素,壮大旅游产业规模,开发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互动性旅游产品,延伸旅游消费产业链条。进一步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科技、养生养老等相关产业、相关行业融合发展,依托各地丰富的旅游资源,策划推出戈壁自驾游、寻根访祖游、民族风情游、中医养生游、高原避暑游、朝觐礼佛游、探险励志游、冬春冰雪游、摄影创作游、艺术采风游等特色主题产品,增强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吸引力。推进河西走廊丝绸之路精品旅游区、黄河风情旅游区、陇东南寻根访祖及养生保健旅游区建设,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绿色旅游示范基地、人文旅游示范基地、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和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加快国家级重点红色旅游区、重点宗教旅游区、原生态民俗文化体验和自然观光旅游区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推进康养旅游,积极开展研学旅游,创新发展“互联网+旅游”,着力培育自驾、低空、户外、探险、演艺等新型旅游业态,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旅游商品购物店和购物街,引导鼓励旅游商品在线销售,加快建设兰州、敦煌国际口岸旅游商品退(免)税店。进一步加强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完善旅游集散换乘、食宿、购物、信息咨询、票务、金融等服务功能。加快连通景区道路和景区停车场建设,合理布局建设服务区、观景台、停车场及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加大旅游厕所建设力度,全省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3000座,星级农家乐厕所全部达到卫生厕所建设要求。实施旅游床位工程,大力发展经济性快捷酒店、商务酒店,加快发展农家客栈、城乡民宿等设施,提升旅游住宿接待能力。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将带薪休假与地方特色活动、民族传统节日相结合,安排错峰休假,鼓励弹性作息,刺激旅游消费。(省旅游局、省文化厅、省体育局,各市州政府)

   (五)文化服务。 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兴办文化实体,不断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加快“乡村舞台”与“农家乐”等村级旅游示范点的融合发展及城市街道(社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满足广大群众多元化文化需求。积极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鼓励民族原创出版产品、优秀原创文学作品、网络视听节目精品等创作生产,推进文溯阁《四库全书》影印出版和数字化处理精品出版工程。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打造“书香陇原”阅读品牌。以国家级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为平台,推进文化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创意设计、数字出版、网络传媒、动漫游戏等新文化业态实施文化数字化、精细化、网络化服务工程,引导文化企业利用淘宝网、腾讯网、京东商城等开设文化产品网络旗舰店、专卖店,大力发展网络营销。实施“宽带广电”战略和“新闻出版广电+”行动计划,推动广播、电视、图书、报刊、网络等媒体融合发展。利用数字电影、3D电影等高新技术,推行在线选票、电商销售和网上营销。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和中国崆峒养生文化旅游节,推动我省特色民俗民间文化产业走出去,提升文化产业国际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各市州政府)

   (六)体育服务。 推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加速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体育服务体系。加快“甘肃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建设,创新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在兰州和河西地区、中部地区、陇东南地区打造一批集体育训练、竞赛表演、健身休闲、场馆服务、中介培训、体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户外体育营地、汽车露营地、徒步骑行营地、冰雪运动场地、航空飞行营地、船艇码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表演场所等体育产业基地。支持兰州、白银、陇东及河西五市建立综合性冬季体育活动中心。加快嘉峪关、酒泉、张掖滑翔基地建设,发展航空体育运动。大力发展群众参与度高、市场空间大、带动能力强的体育项目,以足球、篮球项目为重点,抓好“三大球”运动的普及与提高,结合我省实际组建“三大球”专业队,鼓励高校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健全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注册制度,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健身活动。继续办好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甘肃段)、“丝绸之路”中国越野拉力赛等精品赛事,探索完善市场开发和运作模式,形成一批有较大影响、参与面广、延续性强的体育赛事。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体育旅游精品线路。鼓励企业加强产品开发和服务创新,促进体育旅游、体育物业、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广告、体育影视、体育文学创作、体育衍生产品等新型业态发展。积极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开放利用,结合城市化发展统筹规划体育设施建设,在城市社区全面建设10—15分钟体育健身圈,合理布点布局,建设、改造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笼式足球场、户外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广场)、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促进文体教育行政管理和学科建设法制化、规范化,加强文体教育大纲、教材等基本建设工作,形成完整的学科教育体系。鼓励高校、社会组织等开展体育培训和健身服务咨询。(省体育局,各市州政府)

   (七)法律服务。 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法律服务需求。健全法律服务网络,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方式,深化“双联法律服务直通车”活动,提升面向基层、农村和普通百姓的法律服务能力。强化法律援助工作,落实省委省政府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市县两级全面建立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扩大法律服务覆盖面,积极为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加快发展公职律师、公司律师队伍,构建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等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律师队伍。规范司法鉴定,健全完善司法鉴定管理和使用相衔接的运行机制。推动法律服务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提升法律服务机构为大众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方式,深化服务内容,主动投送订单式、个人法律顾问等个性化法律服务,让法律服务成为大众消费品。做好涉外公证业务,为对外民、商事交往提供优质公证法律服务。加快培养通晓国际法律规则、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律师人才。建设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法律服务机构。制定支持法律服务业发展的改革措施,优化法律服务发展环境。(省司法厅,各市州政府)

   (八)批发零售服务。 实施城乡市场体系建设工程,积极发展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公益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农产品一级交易市场和县乡便民市场。健全农产品流通网络,打造基地建设、收购加工、仓储保鲜、交易配送系列化的流通服务链。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配送机制,确保特色农产品进城,工业品、生产资料下乡。加快培育电子商务平台,积极推进流通企业借助“苏宁云商”属地化结算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支持“三维商城”、“秀宝网”等地方优势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壮大。积极发展社区商业,加强线下和社区便利店建设,促进展示体验和服务互动,推广“网订店取、网订店送、上门服务、社区配送”等各类服务的新兴快递配送模式,打造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在节假日市场推进“刷银行卡享优惠”促消费新模式。抢抓国家鼓励汽车消费和推进成品油价格形成新机制的政策机遇,深入开展成品油市场专项清理整顿。(省商务厅、省工商局、省邮政管理局,各市州政府)

   (九)住宿餐饮服务。 积极发展绿色饭店、主题饭店、有机餐饮、特色餐饮、农家乐等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细分业态。鼓励建设和发展小吃城、美食街、夜市等,举办具有地方特色和影响力的餐饮住宿业展销展会,开展促销活动。鼓励餐饮住宿业与旅游、文化、养老等相互融合,发展特色服务项目,拓展新的消费增长点。发挥敦煌菜系、清真菜系、兰州牛肉拉面等具有甘肃特色的美食资源优势,鼓励有条件的餐饮企业开展连锁经营。积极引导住宿餐饮行业创新营销模式和服务方式,运用电子商务等平台拓展市场,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发展。通过网络团购、微博打折、微信促销、刷二维码等新型营销方式,吸引年轻消费群体。鼓励发展预订平台、中央厨房、餐饮配送、食品安全等支持传统餐饮业升级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积极开展餐饮行业服务技能培训,落实从业人员健康管理、食品安全质量过程监管等制度,实现食品从农产品市场准入到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来源可溯、问题可查,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省商务厅、省工商局、省卫生计生委、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各市州政府)

   (十)教育培训服务。 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鼓励高等职业院校特色办学。打通中高职到应用型本科的通道,构建从中等教育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依托企业、高校和职教集团,建立一批开放式综合性共享型实训基地和职教园区。积极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培训,为社区居民提供人文艺术、科学技术、幼儿教育、养老保健、生活休闲、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服务。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以职业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为主体、企业全面参与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围绕深入实施“一带一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战略,探索职业院校与“走出去”企业联合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加快职业教育国际化步伐。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以职业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为主体、企业全面参与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科技厅,各市州政府)

   三、政策措施

  (一)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 建立有效的市场准入机制,切实破除行政垄断、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清理并废除生活性服务业中妨碍形成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取消、调整和下放一批涉及生活性服务业的行政审批事项,除国家明确由省级政府负责和跨市州核准事项外,一律下放市州,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切实做到放管结合。大力推进“先照后证”改革,认真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的实施意见》(甘政办发〔2015〕72号),将生活性服务业市场主体的设立、变更、备案、注销等登记事项统一纳入“一照三号”登记范围,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积极探索适合生活性服务业特点的个体工商户、未开业企业、无债权债务企业简易注销程序规定,建立有序的市场退出机制。(省工商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

   (二)扩大有效供给。 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要素集聚优势,以商贸物流、信息技术、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培育服务业发展新动力,形成新的增长点。鼓励利用“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服务、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等,提升服务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推动国家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等建设。鼓励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在生活性服务业领域的推广应用,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提升商贸物流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积极发展新型商业模式和业态。总结推广酒泉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积极争取更多市州纳入新一轮试点示范。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区建设,紧紧围绕电商扶贫计划,合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扩大农产品、特色产品网上销售,促进农村物流、金融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工信委)

   (三)改善消费环境。 营造全社会齐抓共管改善消费环境的有利氛围,拓展服务领域,创新发展模式,丰富服务供给,畅通投诉渠道,促进消费需求释放。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质量服务体系,完善商会、行业协会、征信机构、保险金融机构等专门机构和中介服务组织以及消费者、消费者组织、新闻媒体参与的产品及服务质量监督机制,形成企业规范、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多元共治格局。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企业信用信息共建共享,整合部门和行业现有信用系统,加快建立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强化失信联合惩戒,逐步形成以诚信为核心的生活性服务业监管制度。严厉打击居民消费领域乱涨价、乱收费、消费欺诈、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计量作弊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查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规范服务市场秩序。完善网络商品和服务的质量担保、损害赔偿、风险监控、网上抽查、源头追溯、属地查处、信用管理等制度,落实经营者首问和赔偿先付制度。引入第三方检测认证等机制,加强商品质量监管,有效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

   (四)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改造提升城市和农村生活性服务基础设施,以健全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支撑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和结构升级。完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公共停车场等服务设施,优化充电站(桩)、公共自行车等交通服务设施布局,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推进综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加大农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力度,重点加强贫困乡村饮水、动力电、通信、交通、电商、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贫困乡村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强农村新型社区集中供热、污水处理、物业管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村民自我管理、业主自治,补齐农村生活性服务基础设施短板。依托兰州、敦煌和嘉峪关三大国际空港和兰州、天水、武威三大国际陆港建设,促进区域内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实现铁路、公路、机场无缝对接。实施快递下乡工程,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现代邮政快递物流体系。强化网络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统筹提高城乡有线和移动宽带网络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完善市县基础网络,实施光纤宽带和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村村通”工程,促进服务信息的开放与共享。围绕旅游休闲、教育文化体育和健康养老家政等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大景区、精品景区、特色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文化、住宿等为一体的城市现代化综合体。支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大中城市停车场、立体停车库建设。(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旅游局、省文化厅)

   (五)健全质量标准体系。 加强认证认可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业、有机食品、良好农业规范、绿色农家乐、现代旅游、文化产业园等认证工作,大力开展生活性服务业品牌创建。加快实施服务质量提升工程,推动重点生活性服务业质量升级试点工作。全面推动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建立诚信计量管理制度,规范集贸市场、餐饮行业、商品超市等领域计量行为。健全执法打假联动机制,畅通网络、通信等投诉渠道,积极受理举报投诉和质量争议,严厉查处质量违法行为,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严厉打击生产、经销不合格产品和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建立健全与国家、行业配套的服务业标准体系,抓紧制定家政、养老、健康、文化、体育、旅游、餐饮、社区服务等重点服务领域关键标准。推进国家和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及时总结推广经验,探索服务业标准化工作新路子、新方法。加强服务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实施监督力度。鼓励支持服务业企业开展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加强标准宣传贯彻培训,积极培育生活性服务业标准化工作技术队伍。(省质监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建设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商务厅)

   (六)加快对外开放。 推进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领域有序开放。依托兰洽会、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临夏清真食品和民族用品展销会、中国·马铃薯大会等平台,积极发展会展和节会经济,支持具备条件的生活性服务业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服务品牌。提升境外投资环境、投资项目评估等服务水平,为境外投资企业提供法律、会计、税务、信息、金融、管理等专业化服务。(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旅游局、省文化厅)

   (七)加大财税、金融、价格、土地政策引导支持。

  财税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运用股权投资、产业基金等市场化融资手段支持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积极落实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的公共体育设施税收优惠政策。推进政府购买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购买养老、健康、体育、文化、社区等服务,扩大市场需求。紧盯国家政策导向,加快推进“营改增”改革。(省财政厅、省政府金融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地税局)

  融资政策:建立健全与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与政策环境,丰富金融产品种类,创新投融资渠道,推进融资租赁等新型服务业态发展。鼓励引导符合条件的生活性服务业企业上市融资和通过发行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私募债、集合债券(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实现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和甘肃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鼓励金融机构从组织架构、信贷资源配置、考核机制等方面加大对生活性服务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鼓励商业银行在商业自愿、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拓展抵(质)押担保物范围,专业化开展知识产权质押、仓单质押、股权质押、保理等多种方式的金融服务。发展融资担保机构,通过增信等方式放大资金使用效益,增强生活性服务业企业融资能力。鼓励保险机构开展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加大农村地区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布设力度,推广甘肃省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业务管理信息系统,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布放ATM、POS机、转账电话等,提升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便利性。(省政府金融办、省财政厅、人行兰州中心支行、甘肃银监局)

  价格政策:深化景区门票价格改革,完善现行定价机制,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实施旅游淡旺季差别价格机制,鼓励错峰休假旅游。对商业、仓储等不适宜错峰运营的生活性服务行业,研究实行电价支持政策。对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的公共体育设施给予财政补贴以促进健康发展。清理不合理收费,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取消异地取款、购物、餐饮等行业刷卡手续费。(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旅游局、人行兰州中心支行)

  土地政策:发挥规划引导作用,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中充分考虑生活性服务业设施建设用地,予以优先安排。继续加大养老、健康、家庭、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用地政策落实力度。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的前提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依法使用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共同举办住宿、餐饮、停车场等旅游接待服务企业。(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

   (八)推动职业化发展。 鼓励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家庭、养老、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相关专业,扩大人才培养规模。鼓励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采取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等方式,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探索职业教育和培训服务新方式。依托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实施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病患服务员等家庭服务从业人员专项培训。鼓励从业人员参加依法设立的职业技能鉴定或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对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相应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鼓励和规范家政服务企业以员工制方式提供管理和服务,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培训、统一管理。完善政府、用人单位和社会互为补充的多层次人才奖励体系,对与生活性服务业相关的文化创意与设计、自主研发、经营管理等人才进行奖励和资助。(省教育厅、省人社厅)

   (九)建立健全地方性法规和统计制度。 完善与生活性服务业相关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工作,贯彻落实《专利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专利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加大重点领域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在民生、重大项目和优势产业等重点领域,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研究制定我省文化产业促进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省知识产权局、省工商局、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抓紧研究制定生活性服务业及其重点领域统计分类,完善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明确有关部门统计任务,着力抓好生活性服务业法人单位注册落地工作。建立健全部门间名录库和数据共享机制,逐步建立生活性服务业信息定期发布制度。(省统计局、省发展改革委)

  省直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的重大意义,按照职责分工认真抓好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加强政策引导、监督检查和资金支持力度,做到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切实把服务业打造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各市州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尽快研究制定本地区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的实施方案。

  

                                                                                      甘肃省人民政府
                                                                                        2016年3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庆阳市检察机关支持7位贫困户起诉讨回了欠薪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检察
庆阳市院为贫困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
    近日,庆阳市院干警前往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对正在住院治疗的国家司法救助申请人李某某现场发放救助金1.检察
甘肃检察机关2020年度聘用制书记员示范培训班圆满举办
    为提高全省检察机关聘用制书记员业务能力和综检察
省院开展刑检业务专题调研督导活动
    为认真贯彻全省检察长会议精神,检察
兰州市院召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专题学习会议
    为了进一步提高青年干警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理论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