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常态 贯彻新理念 改革供给侧

17.02.2016  10:30

   用绿色理念培育发展新优势   

  临夏州委书记杨元忠认为,在“十三五”发展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紧密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开展集中学习研讨,非常重要,非常有必要。

  杨元忠在讨论时说,聆听王三运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受教育、深受启发、收获很大。王三运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深邃的思维、开阔的视野和深厚的理论,系统阐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在我省的具体表现和深刻内涵,阐述了甘肃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论述了甘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依据和实践要求,同时对领导干部的作风和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结合临夏实际,杨元忠说,临夏正处在政策叠加、机遇交汇的黄金发展时期,我们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推动临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同时,还将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贯穿全州“十三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灵魂和主线,用绿色理念培育发展新优势,探索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路子,着力建设山水临夏、绿色临夏、美丽临夏,努力在全州上下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发展的生动局面。

   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参加这样的研讨,既是知识结构的一次优化更新,更是一次非常及时的思想备耕。”2月16日下午,定西市委副书记、市长唐晓明在小组讨论时说。

  唐晓明说,王三运书记从认识新常态、理解新理念、优配新结构、锤炼新作风和彰显新作为五个方面,对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了全面的甘肃式解读,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阐述,也有很接地气的现实思考;既有对全省发展现状的清醒把握,也有对未来发展形势的理性考量;既有翔实的数据和实例举证,也有最新理论的深刻阐释;既有思想层面的理论指引,也有工作层面的具体部署,为全面学习领会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就我个人理解,“五个新”中认识新常态是前提,理解新理念是核心,优配新结构是关键,锤炼新作风是保障,彰显新作为是目标。

  唐晓明说,刘伟平省长的报告,重点从全省工业经济和新型城镇化领域切入,通过大量翔实的实例举证,深入、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如何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着力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站位高、立意新、落点实,涉及的领域非常广阔,涵盖多个层面,信息量非常大,操作性和针对性都很强,对更好地推动创新发展,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将五大发展理念与甘南实际结合起来

  在聆听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在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的讲话后,甘南州委副书记、州长赵凌云表示,王三运书记讲话的思想性、理论性、指导性都很强,是对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再解读和今年工作的再部署,为我们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结合甘南实际,赵凌云表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今年的工作:一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把王三运书记的讲话精神学深学透,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能动性,为甘南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共识、增添动力。二是将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主线,贯穿到甘南发展的方方面面,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实践中去,推进甘南实现绿色发展、和谐发展。三是严守生态红线,把生态保护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抓实抓好,认真解决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推动甘南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四是做好“十三五”开局之年各项工作,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同时结合甘南的特色优势,完成好“自选动作”。五是坚守稳定底线,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促进甘南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注重创新发展 提高质量效益

  “甘肃在‘十三五’的发展中,需要特别重视的,就是要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分组讨论时,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范鹏说。

  创新居于什么位置?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些年,我省创新发展纵向成绩不小,但横向比差距很大。创新发展已成为制约甘肃发展深层次问题之一。”范鹏说。去年,全省科技研发投入仅占生产总值的1.1%。

  “必须在思想上真正重视创新的‘牛鼻子’地位,在工作中真正发挥创新的龙头拉动作用。”范鹏对王三运书记、刘伟平省长强调的这一点深表赞同。

  他给记者算了笔账,“‘十三五’我省的目标是让科技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2%。而2020年,我省GDP总量要突破1万亿元。如果这一目标得以实现,那就意味着科技研发投入达到200亿元以上,必将产生非常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

  “这就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应用为目的的区域创新体系。其中关键一条,就是一定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真正把2%的研发支出落实到企业创新中来。如果一味依赖政府拨钱,这种研发不会产生很大效益。”范鹏建议,对高校、科研院所“就地转化”要以奖代补,大力支持。

   甘肃农业供给侧改革瞄准四大目标

  省农牧厅厅长康国玺提出,此次研讨班上王三运书记对供给侧改革进行了深入阐释,科学务实,内涵丰富。就我省这样一个农业大省,如何进行农业供给侧改革?将达到怎样的目标?给全省农业转型升级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

  康国玺在发言中指出,甘肃农业供给侧改革要聚焦增加农村居民收入这个核心,把握稳粮增效这个原则,紧扣结构调整这条主线,突出富民产业培育这个重点,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做好农业供给侧改革。一是要提高全省农产品质量,发展绿色、高效、优质、环保的农产品,庆阳苹果、甘南牦牛肉、兰州高原夏菜等特色农产品,市场价格在2015年后季及今年初都非常高,说明只要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是不愁卖不出好价钱的。二是要把甘肃特色优质农产品宣传出去。地处西北的甘肃,生态环境洁净,几乎没有化工污染、重金属污染等,甘肃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三是要注重建立甘肃农产品的外销平台,大力发展“互联网+”,让地处深山老林里的一些特色农产品走出去,走向全省、全国,走出国门。四是要保证农产品的品牌,着力强化全过程监管,建立健全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保护好优质农产品的精品牌子。

   抓住最大机遇 创新思维谋划工作

  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武认为,刘伟平省长所作的辅导报告紧密结合我省发展实际,准确阐述了我省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完全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抓创新抓发展总体思路。报告对经济新常态下,我省如何更好地实现创新发展,如何通过创新培育支柱产业,解决好发展的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杨志武说,报告把创新发展的理念贯穿到全省工作大局的各方面、全过程,确确实实抓住了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这个关键。在一些重大问题的落实过程中,令人切身感受到本届省委班子抓工作落实的扎实作风。就对外开放来说,2013年之前,甘肃没有一个海关特殊监管区、没有一个开放口岸、没有一趟国际货运专列,我们的开放在全国是靠后的,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省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和商埠重地,抢抓发展机遇,从偏远和内陆省份一跃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和重要门户,广阔的亚欧市场连通了,对外开放的空间打开了,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要抓住这个最大机遇,用创新思维来谋划工作,在商务工作中深入实施“13685”发展战略,着力建设向西开放大门户和物流集散大枢纽,不断释放黄金段的吸附效应和带动效应。

   把创新贯穿于交通运输各项工作中

  “刘伟平省长结合大量的事例,为我们作了一次生动的辅导报告,强调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破解发展难题、转换发展动力、拓展发展空间、创造新常态下的新优势,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对我们加快交通运输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启发很大。”2月16日下午,在参加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分组讨论时,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康军如是说。

  康军说,首先,理念创新是根本前提。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新业态层出不穷,需要我们不断地用新理念指引发展、解决问题。其次,体制创新是有力保障。近两年,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有效破解了交通运输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再次,改革创新是不竭动力。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行业改革创新,为加快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增加了动力。另外,科技创新是有效手段。今年全省交通运输行业提出,要全力办好惠及民生的十件实事,其中之一就是全省所有县区实现道路客运联网售票全覆盖。今后,我们还将建设交通运输出行服务体系,向社会开放交通运输服务数据资源等。

  康军表示,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将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贯穿于交通运输各项工作,不断提高交通运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努力把各项工作融入新常态

  在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分组学习讨论中,省环保厅厅长王建中表示,聆听了王三运书记在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和刘伟平省长的辅导报告后,深受教育和启发。王三运书记对什么是新常态,怎样认识新常态进行了精辟的阐述,对“五个新”提出了全面的要求。刘伟平省长的报告以“创新”为题,对我省的发展进行了透彻分析。讲话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方向性、指导性,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指南。

  王建中认为,当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改善环境质量的复杂性不断加大。环境保护的新常态,就是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提高,社会公众的重视程度也在提高,但环保工作还存在一些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要解决“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就要真正认识和理解新常态,把各项工作融入新常态中。要不断深化环保体制机制改革,破解环保工作难题,增强环保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动力。要有效防范环境安全风险,做好环境隐患排查,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要持续夯实环境保护工作基础,推动环保各项措施落实。要切实增强环保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问题导向,努力转理念、调思路,让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成为环保工作的“大逻辑”。

   拿出新举措 服务新发展

  机构编制部门作为省委、省政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职能部门,如何在新常态下有新作为?这是这几天省编办主任赵含栋在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一直思考的问题。

  赵含栋说,王三运书记的重要讲话,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出了“五个新”的工作要求,充分体现了统筹兼顾的政治智慧、迎难而上的历史担当和以人为本的为民情怀。刘伟平省长结合省情实际,谈了对创新发展的新认识、新实践、新要求,分析形势全面深刻、准确透彻,部署工作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聆听了王三运书记和刘伟平省长的讲话后,赵含栋更加明确了工作方向。他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王三运书记和刘伟平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机构编制工作实际,立足新起点,理清新思路,拿出新举措,服务新发展。一是聚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升机构编制工作站位;二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增强机构编制工作服务大局的自觉性;三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以新理念引领推动机构编制工作;四是着眼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找准机构编制工作的发力点;五是强化看齐的意识,打造一支廉洁干事的机构编制队伍。

   进行动力转换 推动供给侧改革

  省社科院院长王福生说,王三运书记的辅导报告为在新常态下推进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对策,提出了要求,是一个系统性、方向性的讲话。刘伟平省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就我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方针,作了极具针对性的工作部署。

  王福生认为,我省在供给侧改革中的关键,是解决动力转换问题。他说,目前发展动力和经济支柱“青黄不接”,作为老动力的传统支柱产业石化、有色、冶金、煤炭都面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的任务;新兴产业包括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都未成长为新支柱。下一步老支柱不能倒,新支柱需要尽快培育。一是以建设敦煌国际空港为抓手做大旅游业。抓住国家继续搞“铁公机”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永久会址放在敦煌的机遇,解决游客可入可出的问题,推动旅游业尽快成为全省支柱产业。二是将中川机场打造成为西北的国际货运空港。抓住国家将东川铁路国际物流中心列入规划机遇,以兰州新区为依托,构造货运空港、新区、东川中欧货运编组站三位一体格局,使兰州真正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中心,带动第二产业集聚。三是做广做特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文化企业。文化企业做大很难,但做广、做特,多培育一些小巨人企业相对好操作。

   用市场化手段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王三运书记的讲话完全契合甘肃发展实际,不啻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动员令。”省农科院党委书记魏胜文坦言,在新常态下,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完全可以大有作为。

  魏胜文认为,从总体上来说,当前主要农产品价格较国外同类产品偏高,处于下降趋势中。特别是去年羊肉价格降幅较大,影响了我省农民收入增长。因此,各地在注重农产品规模化发展的同时,应当遵循农业产业的边际效应,特别是在推进土地流转、农民合作社等过程中,不应单纯追求规模最大化,而是要着眼于增收,着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当前,消费日趋多元化,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中,要更加注重发展“名优特”农产品。魏胜文认为,各级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对“名优特”农产品的培育。要对好的农产品进行梳理、标识,要让消费者明白好在哪里。比如甘肃的高原夏菜、牛羊肉和小杂粮等。各级政府要从农产品生产过程、产业发展环境,以及宣传引导等各环节加大力度,既要提高质量,还要提升知名度。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培育主导优势特色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协同融合发展,真正让农民富起来。

   争做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先行者”

  “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在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重点提及的内容。说起“创新”,兰州市委常委、兰州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睿有着很多的想法。

  李睿说,刘伟平省长的辅导报告结合甘肃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对我们实施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兰州新区来说,创新是今后发展的核心,如何把国家级新区建设好,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考验。我们将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优势,将创新作为推动新区发展的关键,重点在理念、制度、产业、科技等方面进行创新,争做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者”。

  李睿说,兰州新区将加快产业孵化器建设,打造创新基地,推动创新企业成长;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现有企业成为创新主力军,支持鼓励大学、研究院在兰州新区创办创新型企业和研究团队,并对引进的产业进行全产业链培育。兰州新区还将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质量立区,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兰州新区将在服务方面进行创新,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精简企业和项目的审批环节。此外,还将进一步创新建设模式,引入社会和民间资本参与新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兰州新区建设能力。  (记者伏润之 左玉丽 严存义 宋振峰 王朝霞 朱婕 牛彦君 陈泳 张倩 李峰 卢吉平 李欣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