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利 为流域治理插上现代化翅膀——省疏勒河管理局全力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纪实
灌区里的哪片地需要灌溉了,自个可以“发号施令”,提醒工作人员根据需求量进行供水;
一部手机,就可以实时查看千里之外水渠的流量情况;
……
这一幕幕听起来像未来世界一样的场景,正是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建设“智慧水利”带来的神奇之功。
近年来,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借助探索“智慧水利”建设、推进水权改革等,全力实施《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不断提升流域水资源管理水平。力争到2020年,敦煌的生态屏障——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新获得疏勒河3500万立方米生态用水的补给,缓解持续恶化的生态危机,从而谱写出一部全新的生态文明建设答卷。
探索“智慧水利”,推动科技创新
鼠标轻轻一点,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信息中心的大屏幕上,疏勒河总干渠各沿线和分水口的水位水量逐一显现,灌区134万亩的近2000眼机井地下水位情况一目了然。屏幕上的红线,是地下水位实际观测的数据,而蓝线,则显示的是地下水位变化的预测数值。通过对地下水位的监测与分析,为灌区地下水变化趋势分析和水资源决策提供了直观依据。
这套智能系统不仅仿佛长着“千里眼”,而且好像有着看不见的长臂。坐在信息中心这个“中军帐”中,便能完成相隔一两百公里远的昌马、双塔、赤金峡三大水库闸门的启闭,实现三大水库联合调度。同时,还能实现洪水预报与仿真,为水利防灾减灾、降低水利灾害损失提供了信息预警。
这只是疏勒河管理局探索“智慧水利”建设的一个缩影。
在水利改革的时代浪潮中,如何实现流域管理模式的转型突破?近年来,疏勒河管理局针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大力开展水利科研和技术工作,通过新型技术与水利信息系统的结合,有效提升水利工程运用和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他们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兰州大学、中科院寒旱所、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国内外机构合作,建立了教学实践基地,开展了“水联网多水源实时调度与过程控制技术”“疏勒河中游绿洲水—经济—生态系统耦合技术”“疏勒河流域规模化集约高效农业过程控制技术”等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并对昌马总干渠渠首减缓泥沙入渠运行模式等进行了试验研究。
为了使灌区的水资源得到科学、高效使用,现在,在玉门市黄闸湾乡梁子沟村一个不起眼的地方,管理局与清华大学联袂建立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他们不仅研究在管灌、滴灌等不同灌溉方式下,灌区内地下水位的变化,还研究大汽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相互作用与转化的规律。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对区域内地下水的补给与蒸发提供数据,从而为整个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乃至祁连山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把澳大利亚的先进水利技术和管理手段引进到疏勒河流域来,为科学配置流域水资源、完善水权制度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今年9月,疏勒河管理局与澳大利亚潞碧垦公司合作,在玉门市玉门镇下西号乡代家滩村建起了节水灌溉示范核心区。与人们常见的节水措施不同,这里的地装的是土壤水分传感器。该浇水了,他们会自动发送信息到控制中心,开启闸门。水浇够了,又能自动关闭闸门。
按需灌溉,精准灌溉。疏勒河管理局现已在昌马南干渠管理所建起了5.8万亩的节水示范区。这一示范区集新型闸门系统、自动化控制、多种节水措施、田间不同种类作物种植灌溉示范等为一体,从不同模式探索节水灌溉。
通过科技水平的逐步提升,疏勒河管理局完善了灌区信息化设备及系统功能,加强节水灌溉及新技术推广应用,提高水资源利用和流域综合管理水平,流域节水型灌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开展“阳光水务”,提升管理水平
科技创新,有力地拓展了疏勒河管理局的发展思路。
现在,在疏勒河灌区的支渠斗口,逐步安装上了水位流量监测计。一个个水位自动记录仪,像电子秤般,每隔5分钟观测一次,并实时将信息发送到水管人员、农民用水者协会会长、村民小组用水小组长的手机上。
“这真正做到了精确公正计量。”在灌区玉门市下西号乡下西号村,村里农民用水者协会副主席李广军高兴地对记者说。以往人工目测水位,每天早、中、晚,水管人员、农民用水者协会会长、村民小组长,三人集中到斗口,根据水尺采集一个量,很难计量准确。加之水管员和农户关系亲疏不一,“人情水”不可避免,掺杂了人为因素,使得测量中漏洞不少。
不仅是供水计量透明,疏勒河管理局在用水水量、水费价格、水费账目也全部公开。他们还通过建立水务公开栏,发放用水缴费明白卡,聘请用水监督员,实行“十日会”民主管理制度,加强用水计量管理,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建立起一套健全完善的“阳光水务”公开体系,让灌区群众交上了“放心钱”、用上了“明白水”。
同时,疏勒河管理局还以行政村为单位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104个,实现了灌区内农业用水户全覆盖。并健全完善了协会管理制度,实行以协会自我管理为主,乡镇、水管单位监督指导,村级组织协调的参与式灌溉管理服务体系,让支渠以下的用水管理、工程维护完全由农民自己说了算,推动农民积极参与明白用水、节约用水。
为了使灌区的水资源得到科学、高效的使用,管理局还坚持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他们始终把落实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纳污限制“三条红线”作为强化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来抓,形成了独特的从源头到地头的“一条龙”水资源管理模式。
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高,其中农业灌溉用水占较大比重,达到86%。近年来,管理局在保证现有农业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前提下,严格执行酒泉市严禁乱开荒、乱打井、乱移民的“三禁”政策,农业灌溉面积多年保持稳定。同时,他们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审批制度,不断强化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和水源地保护工作,加强河道治理、采砂管理等,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不断加强。
实施敦煌规划,构筑生态屏障
管好水,用好水。疏勒河管理局一系列的努力,正是因为他们深知,疏勒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日渐脆弱,对水利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和新的要求。
疏勒河,是甘肃三大内陆河之一。在蒙古语中,疏勒系水草丰茂之意。
自古以来,疏勒河流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它将两岸星罗棋布的绿洲串联起来,孕育出举世闻名的敦煌文化。
与中国大部分河流不同的是,疏勒河流向自东向西。它的水系由白杨河、石油河、疏勒河干流、榆林河、党河、敦煌南湖4条泉水沟以及安南坝河等组成。新中国成立以来,分别修建了双塔水库、党河水库和榆林河水库。
随着几个水库的拦截,疏勒河各支流大部分河水引入水库用于灌溉,流入疏勒河干流水量锐减,导致疏勒河内陆水系解体。除季节性洪水外,无多余的水供给敦煌周边的生态,这导致敦煌绿洲边缘的西湖等保护区生态恶化,大量湖泊干涸。
为了治理疏勒河流域,1996年,疏勒河农业灌溉暨移民安置综合开发项目(简称疏勒河项目)被国务院批准,正式开始实施。
1997年,昌马水库枢纽工程开始建设,拉开了疏勒河项目建设的序幕。昌马水库的建成,与下游的双塔水库、赤金峡水库联合调度,彻底扭转了灌区夏季“卡脖子旱”现象,充分发挥了防洪调蓄、农业灌溉、水力发电、工业供水和生态用水等综合效益。
现在,疏勒河流域内辖昌马、双塔、花海三大灌区,在地图上呈倒“品”字形,各据一方形成三角之势。它“滋养”着酒泉市的玉门、瓜州及周边6个国有农场的134万亩耕地,是甘肃最大的自流灌区。
但是,随着区域耕地和人口的数量增多,项目开发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加剧了用水矛盾。加上,受气候变化、祁连山冰川退缩、水源涵养功能退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给下游敦煌所需的生态水补给减少。
“决不能让敦煌成为第二个楼兰。”2011年,国务院审批通过了总投资47.22亿元的《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按照这一规划,疏勒河干流灌区作为项目关联区,将在流域内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干流河道治理工程和水权制度建设等工作。到2015年,将实现双塔水库下泄生态水量7800万立方米,使疏勒河干流河水流经双墩子断面水量达到2700万立方米,最终流入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到2020年,到达双墩子断面水量达到3500万立方米,从而解决敦煌的生态保护问题。
截至今年9月30日,疏勒河管理局已实施完成敦煌规划、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三大项28个子项工程,完成投资7.2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着流域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同时,作为水利部确定的全国7个水权试点单位之一,管理局目前正在稳步推进水价改革和水权试点工作。
除此之外,他们每年还有计划地向下游河道、玉门干海子鸟类生态自然保护区、瓜州极旱荒漠生态保护区、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免费提供生态用水达5000万立方米以上,疏勒河下游大片的胡杨林、红柳等天然植被得到有效保护,干涸多年的干海子自然保护区又恢复了生机,重现了千亩水面,鹅喉羚、红隼、天鹅等国家一、二级野生动物和候鸟又开始在保护区内迁徙、繁衍,河道沿线的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
随着治理和保护力度加大,疏勒河乃至敦煌必将重现生机,疏勒河流域必将走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道路。(记者宋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