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快餐的“先进单位”供货商何以成为“问题企业”?
7月20日晚,麦当劳供货商上海福喜被曝用过期肉引发关注。记者调查后发现,上海福喜隶属于美国福喜(OSI)集团公司,为美国独资企业,自1996年起即在上海注册登记。而就在今年,嘉定区政府公开信息显示,上海福喜食品公司还获得了嘉定区的表彰,被评为“嘉定新城(马路镇)食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A级)”。(7月21日《新民晚报》)
“黑幕”一经媒体曝光,上海市食药监部门便迅速介入。食品企业被查封停产,“问题产品”被下架。相关部门对涉事企业的查处行动,可谓雷厉风行,这当然值得称道。但同以往的食品安全事件无异,政府的行动并不是“主动出击”,而都是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问题食品”被曝光之后。从这一点来看,在惩处涉事企业的同时,也不能少了对监管部门的追责问效。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福喜公司在此前获得了“食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的称号。围绕这个名头,看点颇多。比如,该公司使用过期肉的行为是从何时开始?在获得这个名头之前还是之后?如果是之前,那说明相关部门对这家企业的的考核评估根本是在走过场,毫无严格性可言;而如果是在之后,那为何一家获评先进的企业能做出这般自毁家门的行径?相关部门是否在授予了先进称号过后,就放松了监管,做起了“甩手掌柜”?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规定,对经其认证合格的食品生产企业与食品经营企业进行认证后的跟踪检查。在这里,对食品的跟踪检查,不仅是监管部门的权力,更是其责任与义务。然而,不管是这次的上海福喜公司,还是此前的诸多问题企业,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便是,只要企业拿到了生产许可证,通过了相关的认证,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而对于类似上海福喜这种获得先进称号的企业,监管部门似乎更是不闻不问。若是监管力量哪怕能严格的介入一点点,企业大肆使用过期肉这种现象,能存在吗?
重审批,轻监管,这是诸多监管领域的通病。不管是在食品、药品,还是在金融、教育等领域,监管部门成“甩手掌柜”的现象有很多。比如医院腐败、教育寻租、矿难不止等。对许多问题企业监督,媒体总是跑在最前面,作为专职监管的监管部门,着实应该感到尴尬。
监管是权力,需要监管人员尽职尽责。同时,监管也是责任,不履行责任便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市场经济下,如果监管部门不能做到严格执法、透明执法,那么市场经济秩序就难以得到规范,公众的利益便可能受到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