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模式”3年减少27万贫困人口
□资料照片
■阅读提示自全省开展“双联”行动以来,兰州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如何打好“双联帮扶”和“扶贫攻坚”两个战役中,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自觉地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扶贫攻坚上。这种“精力集中”,也集中体现在了组织领导上、时间安排上、决策部署上、脱贫效果上。各级帮扶单位和联户干部,与当地党委政府紧密联系,围绕落实“六大任务”、打造“三大工程”,聚集合力抓产业、夯基础,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惠民生,集中精力谋发展、帮民富,使全市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行动相得益彰,形成了目标任务、识别管理、发力重点、资源力量、考核问责和责任担当六个深度融合的“兰州模式”,使双联行动真正成了扶贫攻坚的“助燃剂”,取得了广大干部转作风、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多元综合效应。3年来,在双联行动的助推下,全市有209个贫困村实现了整村脱贫,减少贫困人口27万人!
3年前的春天,万物复苏、花蕾争放时刻,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启动。从此,“双联”行动恰似一缕和煦的春风吹拂着金城大地,在兰州市这片广袤田野上播下了充满希望的种子,并迅速生根、开花、结果。
3年来,兰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把双联行动作为最大的发展机遇,作为转变干部作风最重要的平台,作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最得力抓手,2012年2月开始,全市组织开展了万名干部下基层开展联系帮扶工作,号召动员1517个单位和4万多名干部结对帮扶731个行政村、36252户贫困户,全力推进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六大任务,着力打造形象提升、能力锻造、德政民心三大工程。
双联行动伊始,兰州市全面贯彻落实全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紧紧围绕“3年脱贫,提前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真联实扶,真抓实干,按照“不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不脱钩”的要求,以扶贫攻坚为主战场,在全省首次实现了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高度融合、协调推进。
特别是从2013年开始,兰州市把扶贫攻坚作为双联工作的核心任务,提出了“每年实现100个、3年完成30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的目标任务。
目标任务深度融合力促扶贫攻坚目标精准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坚持把双联行动作为扶贫攻坚的有效载体平台,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共同推进。
一是紧盯目标同向,明确工作任务。市委、市政府根据当前我市实际情况,研究提出了“2015年实现全市整体脱贫、2020年与全国、全省一道进入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不脱贫不脱钩、不小康不罢休”的总体要求,为推进双联行动、实现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各级双联单位按照这一目标要求,从2013年起,把每年实现100个村整村脱贫作为双联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准把脉、对症下药、逐年销号、梯次推进。二是紧盯行动同步,共同研究部署。坚持把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同研究、同谋划、同安排、同部署。今年,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虞海燕先后主持召开5次常委会、2次专题会,并多次深入贫困地区实地调研指导,研究部署深入落实全省双联行动大会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会精神,以及省委“六个精准”要求的具体意见措施,出台了关于双联帮扶和精准扶贫一系列政策文件。相关县区、各双联单位按照市上的统一要求,因村、因户施策,制定精准脱贫方案、台账,完善贫困村、贫困户档案,把扶贫措施细化到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三是紧盯小康同建,制定脱贫标准。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兰州市30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标准》,把扶贫攻坚作为双联行动考核的重要指标,坚持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结果共用,奖罚分明,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任务扎实推进、落地见效。
识别管理深度融合力促扶贫攻坚对象精准
从今年4月份以来,全市双联单位始终坚持把精准确定贫困户、贫困村作为双联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基础工作。一是突出精准识别,合理确定贫困对象。坚持把双联行动和扶贫攻坚对象锁定在四大贫困片区、300个贫困村。实行扶贫开发政策和最低生活保障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由双联干部、镇村干部协同配合,重点从耕地、住房、收入、饮水、行路以及需求信息等方面,分析汇总,逐村摸底,逐户核实,按照农户自查、入户调查、村级评议、公示公告等方式,确定贫困对象,对贫困户进行分类帮扶,摸清贫困底数,规范建档立卡,做到了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二是突出精准作业,科学制定帮扶计划。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分析因灾、因病等致贫原因,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修改完善了“四规划一计划一方案”一系列方案,明确扶贫对象、扶持项目、脱贫时间、责任人员。三是突出精准管理,建立健全帮扶台账。按照“一村一档、一户一表、一事一记”的管理形式,实行实名制、图表式管理,认真梳理贫困村、贫困户需求清单,建立农民增收台账,绘制精准脱贫“作战图”。
发力重点深度融合力促扶贫攻坚内容精准
紧盯“1236”扶贫攻坚行动“六大突破”,坚持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输血和造血、鼓脑袋与鼓钱袋“三个相结合”的思路是今年以来双联工作不断加快精准脱贫、全面小康进程的重中之重。一是抓配套,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针对我市“大城市、“大农村”并存和城乡面貌反差大、基础设施欠账多的现状,把完善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作为双联行动的关键来抓,组织实施“八个全覆盖”、“五件实事”,加快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3年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0多亿元,解决了20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建成通村公路1126公里,改造农村危旧房1.8万户,建成10个省级、20个市级示范村和85个环境整洁村,贫困地区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二是抓覆盖,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按照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积极帮助建设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项目,已整村脱贫的209个村实现了标准化卫生室、满足工作需要的村级办公场所、文化活动室和文体活动广场全覆盖,贫困村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3年来,新建维修村委会256个、标准化卫生室224个、村文化广场146个、村文化活动室244个、村级商贸综合服务社300个。三是抓特色,着力培育富民主导产业。始终把培育富民产业作为双联行动促进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开展“培育产业增收年”活动。加快推进高原夏菜、百合、玫瑰、中药材、养殖、苗木等六大特色富民增收产业和劳务经济发展。目前,四大贫困片区的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农业产业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占36%以上,劳务收入占50%以上。2014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67元,实现整村脱贫的108个贫困村中,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万元以上的村占88.89%,比2013年增加了39%。
资源力量深度融合力促扶贫攻坚方式精准
双联工作已经开展了3年多了,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怎么扶”作为双联行动的关键,坚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合力攻坚,逐步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撒胡椒面”的粗放式扶贫,实现“精准滴灌”、“剑有所指”的精细化扶贫。一是项目资金统筹使用。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能、各记其功”的原则,坚持把双联和扶贫资金打捆预算、全面整合,市级财政每年按每个贫困村50万元补助资金安排预算;县区财政按照1:1比列进行配套。按照每村50万元的标准,在120个贫困村开展“支部+协会”村级互助资金试点,缓解贷款难、贷款周期长以及群众生产、生活临时需要资金得不到解决的矛盾。二是帮扶力量统筹安排。围绕年度脱贫任务要求,根据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实际,适时调整优化帮扶力量。2013年把市级双联单位和市、县级领导全部调整联系300个贫困村;今年把完成脱贫任务的29个市直综合部门调整加强到30个贫困村,在每个贫困村建立了3—5人的驻村帮扶工作队,在贫困乡镇设立扶贫与双联合一的工作机构,专门负责双联扶贫的组织协调。建立了干部挂职锻炼和轮流驻村相结合的驻村工作制度,探索出了“固定+轮流”的模式,做到干部长期带班驻村,确保驻村干部人人有任务、天天有事干、事事有落实。建立内引外联和社会力量参与双联行动的激励机制,深入开展了“百企帮百村、共建新农村”、“先富帮后富、共同奔小康”、“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助推双联”等社会扶贫活动,先后有206家省内外企事业单位及个人与170个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为农村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和活力。三是造血提升统筹实施。积极整合教育、人社、农业、扶贫等培训资源,抓务工技能和实用技术两个培训重点,大规模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和创业培训,培养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仅去年一年,全市劳务输转26.96万人,创收45.67亿元。
聚焦考核问责深度融合力促扶贫攻坚考评精准
始终把扶贫成效作为双联行动考核的重要内容和标准,以严的标准考核问责,有力地促进了双联和扶贫任务双落实、双促进。一是严格督查考核。把双联行动和扶贫攻坚作为市委“工作落实年”的重点内容,健全完善定期督查、专项督查、行业督查、明察暗访等督查制度,促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对全市双联和扶贫工作同步考核,结果共享,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把考评结果与单位评先选优、干部选拔任用直接挂钩。二是严厉追责问责。把扶贫攻坚考核验收结果作为县区、乡镇和双联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领导班子年度考评及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据悉,2013年以来,先后对2个乡镇、1个市级组长单位、7个双联单位进行了问责,特别是对2个乡镇的党政主要领导给予免职处理;今年,对2014年度双联行动综合考评为较差等次的19家双联单位进行了工作约谈。三是落实“逢提必下”。把双联工作作为锻炼培养干部的重要一线,明确要求凡是提拔的干部,必须有双联和扶贫一线工作经历。3年来,各级双联单位和干部共入户126万次,累计住村263万天,选派26名中层干部到重点贫困乡镇挂任乡镇党委副书记、132名年轻骨干到村挂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60名县级干部脱岗到双联一线锻炼,将1959名致富带头人选进村两委班子,帮办各类实事593万件。今年,已安排78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挂职锻炼,实现了91个贫困村挂职干部全覆盖。将选派免职脱岗培训的20名县级领导干部到双联行动和扶贫攻坚一线开展工作8个月。
聚焦责任担当深度融合力促扶贫攻坚保障精准
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制度,把扶贫攻坚任务落实作为检验双联行动的“试金石”,在组织、责任、作风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建立了县区主体主推双联行动的机制,加强对双联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特别是永登、榆中、皋兰、七里河三县一区党委政府和各级双联单位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放在双联行动和扶贫攻坚上,县区委书记把亲自研究部署、亲自汇报衔接、亲自督查过问等7项职责牢牢扛在肩上,把双联扶贫各项任务紧紧抓在手里。同时对市委双联工作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和成员进行了调整充实,对市委双联办规格进行了提升,进一步强化了协调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力量,提升了统筹指导双联各项工作的能力。二是强化责任保障。市委双联协调领导小组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将工作部署的主动权下放到各县区,由县区委书记统筹安排本县区双联工作。明确了各级领导在双联行动和扶贫攻坚中的职责,要求县级包抓领导对所包贫困村工作负总责,实现了91个贫困村县级领导包抓全覆盖。三是强化作风保障。各级双联单位把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推进双联工作的重要平台,着力解决了一批群众急盼解决的突出问题,并结合当前“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查找在双联行动、扶贫攻坚工作上“不严不实”的问题,制定措施,整改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