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鹭”高飞翱蓝天 ——白银公司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26.05.2016  10:03

  

  20万吨高纯阴极铜项目一期工程新电解厂房

  

  硫酸系统技改工程 资料图片

  白银公司这个中国有色工业的长子,曾创造了铜硫产量、产值和利税连续18年雄踞全国第一的辉煌。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因市场转轨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白银公司一度陷入困境,无奈壮士断腕,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

  面对艰难困苦,白银公司大胆转变观念,真刀真枪地全面推进改革,生产经营浴火重生。2011年公司重返中国企业500强,生产经营实现了年年有提高、年年有进步的目标,2015年,公司在中国500强排名中上升至273位,在中国100大跨国公司中位列74位。

  “红鹭寓意美好与吉祥。白银公司将‘红鹭’作为公司的主打品牌和名片,我们期冀的不仅仅是美好与吉祥,更期冀的是秉承敢于高飞的精神,因为只有这种精神,才会使我们在变幻莫测的天空勇于搏击、展翅翱翔!”白银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廖明意味深长地说。

   高目标引领·转变思想更新理念

  这是一段难以忘却的记忆。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因市场转轨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白银公司未能踏上企业改革的节拍一度陷入困境。其原因纵然很多,但观念的落后则是致命所在。

  白银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张锦林说:“只有解开思想‘扣子’,才能迈开改革步子。”于是,白银公司针对广大干部职工存在的思想观念保守、理念滞后等影响和制约改革的“瓶颈”,广泛开展“公司生存靠什么、公司发展要什么”大讨论。

  通过一系列讨论思考,白银公司作出了转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转型升级唯一途径的判断,提出了“以提质增效为核心要义、深化改革为动力源泉、创新驱动为重要抓手”的高目标引领发展理念。

  2014年1月,白银集团领导班子审时度势,以敢于担当的勇气和魄力,从顶层设计上勾绘出从“高目标引领转型发展、公司化改革规范治理、战略性合作抢占机遇、结构性改革调整增效”四个方面强力推进改革的《实施意见》,真刀真枪全面推进改革。

  改革是块试金石,最终影响企业发展动力的障碍不仅销声匿迹,而且目标引领促进观念转变和工作提升,向理念要效益,已成为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高层次提升·创新激活传统产业

  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有色金属市场价格的持续大幅下跌,有色行业进入“微利”乃至“负利”时代,“严冬”的到来,让白银公司深切感受到了阵阵寒意。一时间,怎样挺过“严冬”将白银公司推到了风口浪尖。

  把职工利益放在首位的白银公司最终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新常态下,只有加快传统产业的创新,注入新元素,才能使昨日的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长期以来,55%的氧浓度是“白银炉”富氧熔炼的“禁区”,从来无人敢越雷池半步。铜业公司担起“探雷”的责任,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实施“白银炉”提高氧浓度与产能提升的攻关实验。调查、论证、实践……经过几轮反复的探索,终于“白银炉”将氧浓度逐步提高到60%、65%、70%,使单台“白银炉”日处理量达到2350吨,打破了单台炉产能到15万吨这一不可挑战的神话,创出了新型“白银炉”生产的历史最高水平。

  “吃干榨尽”有价金属,使中间物料“变废为宝”得到高效利用,是冶炼企业梦寐以求的事。第三冶炼厂干部员工建成了废渣提铜、废渣提锌、铅锌渣提铟、达标水回用等12条综合利用生产线,综合回收铜、金、银、铟、镉等有价金属,使传统电铅产品每吨升值2000元-3000元。

  改造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白银公司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为契机,整合内部研发资源,组建10个专业研究所和1个理化检测中心,构建“两院十所一中心”的创新平台。目前,公司通过实施“510100”创新人才工程,“212”技能人才工程,引进紧缺人才和大中专毕业生1000多人,初步构建起了数量和知识结构相对合理的创新人才梯队,成为引领公司技术创新的核心团队和中坚力量。

  近年来,白银公司通过开展“产学研”“企校研”合作,研发科技项目30多项、申请并授权专利30件、获得各类科技进步奖29项,通过省部级鉴定、验收的项目20项。其中,产学研合作的“新型白银铜熔池熔炼炉集成技术研究及应用”“锌精矿流态化焙烧工艺节能高效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等重大产业技术创新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高起点谋划·革新发展模式

  跳出传统的产业模式,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延伸一体化产业链条,构建多元化发展格局,这注定是白银公司在转型征程中突出重围的又一场“遭遇战”。

  在客观分析自身条件,科学判断市场环境的基础上,公司毅然决定:改革是实现多元发展的唯一选择,转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公司要发展绝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于是,一场举改革旗、走转型路的多元发展帷幕悄然拉开。

  资源枯竭是制约公司发展的不争事实。怎样突破矿产资源这一有色企业的根基和命脉,抢占资源“制高点”?公司按照立足周边、辐射国内、放眼全球的战略布局,大力开展资源项目开发并购。目前,在国内已形成了以甘肃为中心,辐射新疆、陕西、西藏、内蒙古、云南5个省区的资源开发格局,使资源自给率成倍增长。

  为延伸产业链条,公司并购重组甘肃长通电缆公司,使铜冶炼产业与电线电缆制造业实现了互补对接。投资组建锌铝型材公司,研发生产有色金属加工产品,抢占了省内乃至西北地区锌铝型材加工产业的市场份额。

  在多元产业发展上,公司不仅注重产业链的纵向延伸,而且还注重资本运营上的横向拓展。公司依托自身产业实体优势,整合优势营销资源,建立起采购、销售、贸易协同一体的营销体系。积极拓展跨境、跨币种融资及期货套保、换汇套利业务,促进了产业、贸易与金融的融合。

  为推动多元化产业落地,公司探索多元化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依托股东资源及平台优势实施“抱团取暖”,引入非公资本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造,使公司顺利进军大数据、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功迈进基金、信托、保险等金融领域。

  多元化发展的大胆探索和成功实践,不仅使白银公司得到了长足发展,也从资金、技术、人才、金融等方面获得了广泛支持;而且使发展的平台不断扩展,企业规模、实力、经营范围及行业影响力迅速提升。

   高标准推进·精细管理要效益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精打细算。白银公司在管理上又坚持以精细化管理抓住效率的“关键点”、止住成本的“失血点”、突破指标的“瓶颈点”上用力。

  公司坚持问题倒逼,推行“资金审批权、物资采购权、一定份额投资决策权”等7个方面的权力下放,使传统国企“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弊病得到了有效治理。

  只有让懂经营、会算账、善管理的人去管理,才能管出效益、管出利润。白银公司把精细化管理作为全面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一把利器,导入全面预算管理、单元成本分析法、对标管理等先进管理工具,使管理“红利”得到了充分释放。

  遍地开花“扫浮财”、瞪大眼睛“捡芝麻”,全价值链挖掘利润的“增长点”、堵住成本的“失血点”,又不失为白银公司的一招妙棋。

  ——强化运营管理,使铜铅锌等主产品比市场平均价高卖了9亿元;

  ——强化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唤醒“沉睡”资金,盘活“节流”资金。据不完全统计,年可实现理财收益1亿多元;

  ——强化采购管理,让生产需求直接面向市场,采购计划合理性、过程合规性达到“双百”。据测算,2015年采购费用较上年降低3403万元。

  ……

  白银公司坚持把管理理念向全方位渗透,围绕加强目标管理等内容,优化整合内部资源,建立完善经济责任制考核体系、绩效分配制度……使企业管理逐步向制度化、规范化转变,最大程度上激发了企业整体活力、提高了效能、调动了积极性。

   高站位布局·国际合作拓展发展空间

  如果说,全面深化改革让白银公司绽放新枝,那么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则让他们根繁叶茂。

  “‘走出去’不仅是国家战略,更是企业战略。要想摆脱资源束缚,必须有效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方能平抑风险,加快发展。”董事长廖明掷地有声。

  白银公司采取“借船出海”的办法加强战略合作。2011年1月,白银公司借助中信平台与首钢合作,在秘鲁控股设立合资公司,合作开发建设多金属尾矿选铜项目,搭建了公司境外资源合作的平台,迈出了“走出去”的第一步。

  为推动公司从有色金属向有色金属与贵金属并重的转型,提高资源保障能力,2011年11月,白银公司经过对境外50多个资源项目的研判,最终与中非发展基金等组成中方联合体,分阶段完成了对南非第一黄金公司的整体并购。在此基础上,通过资本运作成为全球排名第八、中国和南非均排名第一的黄金优势企业。

  “走出去”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15年3月27日,白银公司又与哈萨克斯坦矿业公司签署了铜冶炼项目初步合作协议。2016年2月,白银公司将眼光再次瞄准了矿业、贸易和金融的有效嫁接上,设立收入流基金的方式,实施一揽子“组合式”投资项目,开了国内开展境外收入流业务的先河。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助推下,如今的白银公司犹如一只展翅腾飞的红鹭,必将飞得更高更远。(通讯员吴安林 柳景武 王禹皓)

庆阳市检察机关支持7位贫困户起诉讨回了欠薪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检察
庆阳市院为贫困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
    近日,庆阳市院干警前往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对正在住院治疗的国家司法救助申请人李某某现场发放救助金1.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