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教育扶贫拔穷根 精准脱贫惠民生

04.12.2015  13:19

自开展教育精准扶贫以来,高台县教体局严格按照“真扶贫、扶真贫”的工作理念,认真对接省、市、县精准扶贫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推行“挂图作战”,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主动作为、聚焦重点,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瞄准对象、精准发力,将落实精准扶贫政策与改善贫困村学校办学条件、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强化职业教育发展等工作有效衔接起来,不断提高教育扶贫富民、惠民能力。

一是在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上实现新突破。高台县教体局突出点面结合,精心组织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并在“改薄”项目的确定和实施上向贫困村倾斜,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改善贫困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紧紧抓住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短板”,重点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向贫困村延伸工作,加快贫困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力度,并结合贫困村幼儿园实际,进一步为贫困村幼儿园配齐玩具教具、保教和生活设施,真正使贫困村孩子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2015年实施的骆驼城镇新民小学教室建设项目和南华镇明水小学校舍建设项目现已完工;将红沙河村幼儿园建成了日托制幼儿园,并配备了12万元的电采暖设备、6万元的灶具、2.7万元的教学和生活设施;为贫困村幼儿园调剂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370余件,调剂图书290余册,配备电脑27台,调剂电视机13台。这些举措进一步推进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是在落实教育惠民政策上实现新突破。高台县教体局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育各项惠民和资助政策突出精准到人,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资助力度,在保证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都能享受高中国家助学金和中职国家助学金资助的基础上,在学前教育、甘肃省“万名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生”等资助项目上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倾斜。2015年,为全县16个贫困村113名学生发放了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为16名学生发放了中职国家助学金,为203名贫困幼儿发放了学前教育资助金,为130名学生办理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11名大学生进行了路费资助,1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考生享受了高考扶贫政策,确保了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在校学生都能得到资助。

三是在提升师资队伍素质上实现新突破。乡村教师强,则乡村教育强。县教体局认真落实国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和省教育厅实施细则,以提升教师精神待遇为支撑,对贫困乡镇的乡村教师在职称评聘、培训进修、评先树优等方面进行倾斜。加强师资配备,2015年,选派贫困村幼儿园教师到城区幼儿园进行跟班学习、跟岗实践18人次,参加专项培训、赴外培训13人次,并将县域内优秀师资力量和新毕业分配学生优先安排到贫困村小学、幼儿园任教,2015年计划招录的11名幼儿教师在分配时将向贫困村幼儿园倾斜;健全贫困村学校教师培训交流机制,在轮岗交流、教师培训中优先安排贫困村教师,科学规划、合理设置贫困村学校学科教师配备和教师培训内容,有效提升了贫困村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四是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依托县职业中专实训基地,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符合贫困地区产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步伐。加快全县职业教育发展,抢抓“互联网+”创新驱动战略之机,利用县职业中专现有师资、设施设备、场地等优势,确定了“一校一园一中心一基地”的建设思路,用好用活相关项目资金,积极创建职业培训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以县域内职业学校为主体、以其它培训机构为补充的劳动预备制技能培训,继续加大精准扶贫村中职学生在钳工、焊工、汽修工、电子电工等专业技能的实训力度,进一步提高技能操作水平,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努力实现“上学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目标。

五是在强化双联扶贫融合上实现新突破。县教体局把双联行动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有效平台,针对精准扶贫联系帮扶的贫困村新坝镇新沟村,狠抓项目建设,加大农田水利、交通道路、产业开发等项目建设力度。2015年,协助村上完成了二社0.5公里道路硬化、20户暖棚圈舍新建、17户居民点门面改建、9公里斗渠修建、1户危房改造、43户133.1万余元扶贫贷款、村级文化广场和乡村舞台修建等项目建设任务;帮扶现金2万元,帮扶农用物资折合金额0.5万元,慰问贫困户12户,发放慰问金3600元,并协调市教育局投资3万元建立了全省精准扶贫村第一个留守儿童之家,为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广场配套了价值2万元的健身器材;协调配合其他帮扶单位完成了村级新建养殖小区和4万立方米塘坝建设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切实做到了精准发力、有的放矢。

供稿:高台县教体局 刘天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