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发展理念
高台县工业经济发展正处在起步阶段,资源环境薄弱,现存企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经济效益不佳等问题优为突出,发展意识和发展理念较浮浅,因此在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是处理好“当前”和“长期”的关系。 实现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兼顾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既要抓好当前,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又要谋划长远,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切实做到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统一,实现当期增长目标和长期发展目标相衔接,促进当前经济增长的举措与促进科学发展的长远之策相结合,在继续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同时,着力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大的功夫,为长远发展夯实基础、创造条件。
二是处理好“大”和“小”的关系。 小企业具有投资少,规模小、成本低、新机制引入快、经营机制灵活等特点,适合小批量的产品生产模式和不稳定的市场环境。但小企业多数处于创业期和发展期,企业存在经营风险大、融资困难、经济实力与技术实力有限、产品品种单一、产品品牌形象差等问题。与此同时,大企业具有融资能力强、资金雄厚、市场与技术开发能力强、品牌形象好等竞争优势。但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了形成完整的产品生产链,有必要生产一些批量小、技术变化快、技术含量和经济附加值低以及市场不稳定的配套产品,依靠自身力量生产次要配套产品,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是不利的。因此,小企业可充分利用大企业融资能力强、资金雄厚、市场与技术开发能力强、生产成本低和品牌形象好的优势;大企业可利用小企业经营机制灵活、转型快、适于进行小批量产品生产的优势,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利用双方的差异化经营合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不仅有效降低了大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而且与小企业互相取长补短,形成整体优势,达到两者互利共赢的目的。
三是处理好“龙头”和“基地”的关系。 高台县龙头企业之所以发展缓慢,其主要原因在于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大农业链条尚未形成。龙头企业没有形成稳定的配套基地。一方面由于农户投入少、技术水平低、生产规模小、经营较分散,致使高标准基地难于建成;另一方面由于基地建设一次性投入大、土地流转困难、难以形成集约化生产的规模、企业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生产指导,导致龙头企业不愿或难以建成自己稳固的基地;第三是企业和农户之间,信用低、约束差,难以形成互赢互利互惠、风险共担的利益联接机制,导致龙头企业难以网络固定的基地。因此,政府要站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角度,立足高台县丰富的农业资源,通过外引内联,扶持壮大一批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农副产品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更好地辐射和带动基地建设,建成蔬菜、番茄、酿酒葡萄、制种、棉花、草畜等农副产品加工生产基地,形成“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有效完善农户、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产业化链条,走上一条互利共赢之路。
四是处理好“引”和“扶”的关系。 在引进企业方面,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主动出击,想法设法抓招商,千方百计引项目。如引进正泰、太科光伏发电项目和晋昌源煤业等一批能延伸产业链条的大企业,既填补了新型能源产业的空白,又带动了建材、供暖、肥料等行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新能源规模不断壮大和技术改造升级。在扶持企业方面,通过制定扶持政策、争取国家及省政策扶持、开拓市场、保障生产要素、资源优化重组、减轻企业负担、创造发展环境,提升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使中小微型企业得以健康发展。我县多年来经济实力不断成长壮大的经验表明,引进大企业与扶持中小企业具有相互促进的辩证发展关系,引进大企业可以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对中小企业的调整、改造、升级、重组、联合及上下游企业的协作配套,使产业链得以延伸,而中小企业本身的发展,对大企业的落地、升级、配套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五是处理好“银行”和“企业”的关系。 银行与企业的关系应是一种建立在相互依存基础上的竞争关系,银行与企业二者同作为市场的主体必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才可共同发展,银行选择效益好、信誉高、有发展前途的企业作为自己的客户,企业选择实力强劲、利率合理,服务周到的银行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银企双方就有了市场竞争的压力。同时,作为资金借贷的双方,它们是互利合作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而银行各项业务的开展也离不开企业的配合,企业从银行那里获得生产经营所需的运营资金,银行则获得利息收入和各种服务费收入,二者利益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如今,融资难、贷款难已成为制约企业长足发展的“瓶颈”。因此建议市一级政府成立推进企业融资工作议事机构,出台支持企业融资服务的相关政策,切实解决基层银行能贷、会贷、敢贷的问题。各商业银行积极推动动产抵押、股权质押、商标质押、专利质押等新型抵押方式,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实现银行和企业共同发展。
二、工作建议
(一)深化思想认识
“十二五”期间,高台县要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两个翻番的目标,毫无疑问,难点和突破口都在于工业。首先,工业项目建设是增强综合实力、提升未来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高台作为欠发达县,强化工业项目建设是当务之急,也是发展之要,更是推进“六县”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其次,工业项目建设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需要。工业可以上带一产,下促三产,推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其中最大的创造和产品供给是第二产业。不论是农业现代化,还是技术创新,工业都是基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要靠机械化和新技术支撑,这些都需要工业制造来推动。第三,工业项目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工业发展的第一效应是带动一产,推动技术进步,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要缩小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就必须抓好工业性能建设。第四,工业项目建设是充分发挥高台县资源优势的现实途径。高台县既有丰富的农畜产品资源,又有风能、太阳能等再生资源。目前,新能源已成为全县结构调整的主体和发展趋势,同时,我们又面临绝佳的发展机遇期,国办47条中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为我们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推动工业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机遇。只要我们抓住和用好机遇,进一步加快工业项目建设步伐,就能有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二)明确主攻方向
一是 大力发展新型能源。 在新能源开发上,要充分发挥与酒嘉地区临近的优势,主动融入河西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新型能源产业,力争在河西新能源基地建设中争取更多产业分工和合作份额。要紧紧抓住省上打造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和市上大力发展通道经济的机遇,将高崖子滩、碱洼滩、八坝滩、盐池滩光伏产业园作为新能源发展的突破口,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和引进以光伏、风电装备制造、太阳能利用等关联产业链项目,建设能源设备产业基地和以风电、光电、储能、节电、输变电、电力自动化设备制造产业集群,走出一条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发展之路。
二是 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 在对高台县农产品加工业的市场前景、资源条件、经济效益、产业规模的综合比较分析基础上,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加快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原料基地的建设步伐,把葡萄酒、番茄、甘草、马铃薯淀粉作为今后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重点。形成完整的农产品加工业体系,发展一批具有比较优势、具备较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
三是 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 发展装备制造业,是高台县实现工业突破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高工业化水平,对于增强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是 着力打造现代物流产业。 目前我县物流业处于萌芽阶段,要加强物流项目谋划,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不仅要把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而且作为未来支柱产业打造,促进物流业倍增式、裂变式发展。同时,加快开展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业招商引资等各项工作,积极推进重点物流业项目建设。
五是 培育发展煤炭洗选、矿产化工产业。 积极应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调整改造煤炭洗选、矿产化工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和要素配置,加快技术创新,通过煤炭、矿业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实现资源间、产业间、企业内部间的不同层次循环,真正实现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永续发展。
(三)强化工作重点
1 、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上出台的政策措施,全面实施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建立健全法规、技术、标准、政策等保障体系,加快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一是要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做大做强从番茄加工到番茄籽油保健品生产、葡萄深加工到葡萄籽油保健品生产等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从洗煤到新型节能建材生产为主的煤炭产业链、从盐硝加工到硫化碱生产为主的化工产业链;二是要以大项目、大企业为支撑,带动中小企业,完善产业链;三是要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产业链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手段,实现产业集聚。
2 、加大园区投入,实现集约化发展。 要按照“产业集聚、项目集中、资源集约、功能集成”的要求,加快“一园四区”和建设步伐,进一步明确工业园区产业定位,制定完善园区建设规划,理顺园区管理体制,促进园区建设上水平。一是把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作为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工业园区水、电、路、通讯、排污、绿化、防洪等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园区的聚集力和承载力。二是把园区工业建设与生态和人居环境相结合,按照生态经济理念规划建设,引导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优先发展生态经济项目,对入园企业提出土地、能源、水电气资源利用、废物排放等方面的综合控制要求,形成比较完整的循环工业系统,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园区,创造一个投资环境优越和人居环境和谐的氛围。
3 、工、农业结合,搭建互利平台。 依托蔬菜、酿酒葡萄、番茄、草畜等农副产品资源优势,把企业基地建设和农户增收作为推动以工促农和以农强企的重要举措,鼓励建成的金昱食品、祁连酒业、中化番茄、金康脱水蔬菜等企业与农户建立互惠合作关系,以“企业+基地+收购”的发展模式,搭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产业发展互利平台。
4 、加大招商引资,注入后续动力。 招商引资必须要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明确重点产业,主攻重点项目,推进项目落地。一是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拓展无限的效益空间,注重引进资源就地精深加工和产出高附加值的生产项目,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二是要把政策优势与区域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结合起来,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延伸产业链入手,充分利用高台县丰富的盐硝、土地、光热、风能、特色农产品、红色文化旅游等资源优势、市场条件和产业基础,以循环经济产业链和新型工业化发展为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生态效益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以新型工业发展为重点,发挥比较优势、展现后发优势,在自我发展、借势发展、合作发展中走出一条具有高台特色的通道经济发展道路。三是要坚持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的发展方向,把新型工业发展的主攻点放在农畜产品深加工和新能源开发上,在扩张延伸矿产化工、轻工轻纺、生物制品和建筑建材工业体系基础上,加快风电、水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新型能源开发,积极融入河西新能源基地建设,争取更多产业分工与合作份额。四是要切实把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到招商引资工作的全过程,沿着产业链条上项目,依托资源优势抓续接,壮大提升产业集群,努力构建以循环农业为基础、循环工业为主体、循环第三产业为补充的县域循环经济体系。
5 、搭建服务平台,力促两化融合。 一是引导企业将信息化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主要领域和环节。二是提升工业产品的智能化水平,推动信息技术在重点产品的渗透融合,推动产品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提高产品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产品向价值链高端跨越。三是推动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应用,提高企业网络采购和销售水平,扩大网络营销覆盖率。四是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培训资源,建立一批培训和实训基地,加强信息技术职业教育,培养各类信息化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