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拍摄非遗图片四千余幅 拯救失传的民间艺术
中新网兰州6月12日电 (记者 丁思)甘肃省定西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心主任杜建君12日介绍,截至目前,该市已摸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线索308条,开展涉及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人生礼俗、岁时节令等项目调查253项,拍摄各类照片4608多幅,征集实物1150多件,文字记录91.2万字,录音292小时,摄像1750小时,以保护当地逐渐失传的民间艺术瑰宝。
6月12日,在第九个“全国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甘肃省定西市在该市安定区立交桥广场举办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主题宣传活动暨定西市首届非遗摄影图片展。
据悉,此次活动是甘肃定西市首届非遗大型摄影图片展,共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戏曲、民间曲艺、民间杂技、陇中民俗、民间医药等10个单元,展出摄影图片共300余张,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全市非遗项目的存续、传承、保护、成果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展示。
杜建君说,相对于其它文化,因为传承的特殊,保护的不易,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魁宝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特别是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农耕文化大背景,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在物质文明日益丰富的今天,与之相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消逝或者走出民众的视野。
杜建君介绍,为了搜集非遗图片,活动主办单位组织新闻媒体和该市摄影家协会相关人员先后8次深入各县区和一些民俗民间文化活动现场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采风采访活动。
杜建君说,希望通过此次举办非遗摄影图片展,提高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存续全市文化多样性,维护文化安全,带动全社会积极参与保护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一起来了解和关注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未来,唤醒民众的文化自觉和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据悉,定西市自2004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来,建立了市级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案》,组织开展了全市性的非遗普查,收集整理了一大批图片、文字、视频和图谱资料,奠定了全市非遗保护工作的基础。自2005年开始,该市政府先后公布了4批231项市级非遗名录,173名民间艺人成为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同时,该市共有34项非遗入选省级非遗名录,40人成为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4项非遗入选国家级名录,3人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花儿入选联合国非遗代表作名录。有300多项非遗进入市、县级名录,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构建起了较为完整的名录保护体系。
本次摄影展活动由定西市委宣传部、定西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定西市文联主办,定西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心、定西市摄影家协会承办,定西市志峰商贸有限公司协办。本次活动结束后,主办单位还将择期组织摄影图片展进学校、进军营、进农村进行巡回展览。
据悉,5月12日,甘肃省文化资源普查工作培训会暨文化资源普查平台上线仪式在兰州举行。甘肃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全面盘清甘肃文化资源家底,准确掌握甘肃文化资源状况,建立《甘肃省文化资源名录》和《甘肃省文化资源分类分级名录》,进一步做好甘肃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展示、传承创新和合理开发、科学利用,推进甘肃文化大省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完)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