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严打非法集资活动 投资类公司数量限千家以内

07.11.2014  10:30

    原标题:猛药重典瞅准了病根治顽疾 我省将严打非法集资活动;提高准入门槛,明细监管,将投资类公司数量控制在1000家以内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世合投资案”的发生,爆出了监管的缺失、缺位,管理政策、管理权限的模糊,也引起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一场投融资市场的严打行动也因此在我省拉开序幕。

     火速出击

    我省严打

    非法集资

    西部商报记者了解到,11月3日,我省召开全省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决定将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清理整顿投资(咨询)公司、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严厉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活动。尤其是对各类投资(咨询)公司开展一次彻底清查,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不构成犯罪的,进行严厉的行政处罚,对构成犯罪的,移交公安部门立案查处。

    会议指出,当前非法集资领域已渗透到农业、房地产、商贸、建筑、金融等行业,形式由直接吸收存款发展到进行生产经营投资,由单一债权发展到股权甚至债权、股权相混合,由单人作案发展到组织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手段更加隐蔽,欺骗性更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今年,由省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对各类影子银行进行的风险排查和联合检查中,检查人员发现我省境内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吸收公众存款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投资公司,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在公共场所设立宣传点,向不特定人群散发宣传彩页传单,并在报纸等媒体发布非法广告,承诺高额回报。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规定,除了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可以发售理财产品外,投资(咨询)公司、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及各类金融服务公司一律不得吸收存款。

     明细监管

    四类投融资公司四部门分明监管根除乱象提高准入门槛 收缩数量

    四类投融资公司四部门分明监管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投资(咨询)公司、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及各类金融服务公司,不仅让老百姓分不清其“真实身份”,而且还存在多头监管的困局,并没有一个牵头的监管的主体,协调各部门在监管中形成合力,以致让类似“世合投资”的公司有机可乘,吸收公众存款甚至进行生产经营投资。

    记者日前走访省市工商局、省市工信委、省市商务部门以及省政府金融办后了解到,在“世合投资案”爆发后,我省在相关会议上也对各类投融资公司的监管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在属地管理的前提下,小额贷款公司由省政府金融办监管;融资担保公司由工信委监管;典当行由商务厅监管;投资类公司和非融资担保公司等无任何前置审批手续的由工商局监管。

     根除乱象

    提高准入门槛 收缩数量

    据省政府金融办相关人士介绍,从即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清理整顿行动。将全面清理整顿投资(咨询)公司、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严厉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活动行动,切实杜绝“只批不管”或“监管不严”现象,防止出现监管真空。各监管部门将对自己审批监管的公司进行全面清理整顿,重点是超范围经营和打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此外,我省决定提高准入门槛,“收缩数量,提高质量”,将投资类公司数量控制在1000家以内。

    据介绍,省工商局在清查时将进一步规范投资(咨询)、金融服务(咨询)、非融资担保公司的经营范围,对金融、类金融或带有金融属性类业务,不得纳入其经营范围。兰州、酒泉、庆阳、嘉峪关、白银等存在问题较多的市州,将立即开展全面清理整顿,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清理整顿的目的就是要让老百姓知道除了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可以发售理财产品外,投资(咨询)公司、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及各类金融服务公司一律不得吸收存款。”(记者 祁瑞龙 欧阳海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