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土湖“归来”

04.06.2018  20:20
  编者按:
  在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交汇处,“青土湖”、“石羊河”、“民勤”、“红崖山水库”这四个名词紧紧地交织一起,讲述着这片绿洲的兴与衰,演绎着人类活动与自然力此消彼长的规律。
  历史上,石羊河的汩汩清流汇集在民勤县北端,形成了一个水草丰美的内陆淡水湖———“青土湖”。青土湖的顽强存在,使民勤在千百年的开发进程中免于被滚滚黄沙所吞噬。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石羊河上游用水量急剧增加,青土湖完全干涸,水干风起,流沙肆虐,形成了长达13公里的风沙线,成为民勤绿洲北部最大的风沙口。2004年夏天,石羊河断流,红崖山水库彻底干涸,库底朝天。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步步紧逼形成合拢之势。
  这一事件为我国生态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当时,我国发展进程中积累的生态环保问题集中显现,全社会开始反思经济社会发展决策的得失,探讨资源的分配与管理机制、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民勤”成为了一个绝好的样本。
  如今,记者故地重访,青土湖再现水草丰美的景象,其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案例同样可成为一个值得称道的范例。
 
  中国环境报记者 吴玉萍
  时隔14年,沿民武公路再寻青土湖,脑海里反复交替着当年深烙脑海的画面:公路边一座一座的半固定沙丘,农田依靠着水渠在沙丘的边缘艰难地生存着。
  然而,车窗外,尼龙网、芨芨草、土工编织袋等大片的网格式沙障将流沙牢牢地束缚住,红柳、索索、毛条、白榆在网格里顽强地生长着。继续前行,眼前出现了成片的海子和芦苇荡,不时有水鸟掠过。青土湖“归来”了!
  湖区随处可见“湖区水深禁止戏水”的警示牌,民勤县水务局局长刘光前告诉记者一组数据,青土湖的地下水位埋深由2007年的4.02米上升为2017年底的2.94米、上升1.08米。湖区水域面积不断扩大,2017年达到了26.6平方公里。
  眼前这片水草丰美的景象凝聚着民勤人民防沙治沙、注水节水、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互促共赢的智慧和汗水。
 
  防沙治沙 民勤与“罗布泊”渐行渐远
  民勤县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总面积1.59万平方公里,绿洲沿线有长达408公里的风沙线。习近平总书记曾批示“特别要实施好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和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项目,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2010年以来,按照生态建设长效机制,民勤把绿洲北线、西线的青土湖、老虎口、西大河、昌宁西沙窝等沙患严重区域作为防沙治沙的重点区域,大规模开展治沙造林活动,全县每年完成压沙、造林4万亩以上,有效阻隔了两大沙漠合拢,县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民勤县委书记黄霓介绍,截止目前,全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229.86万亩,压沙造林面积达55.3万亩,封育天然沙生植被325万亩,封育成林78万亩,全县荒漠化面积由2009年的2254万亩减少到2154万亩,荒漠化占比由2009年的94.5%降到90.34%,森林覆盖率由2009年的11.21%提高到17.91%。同时,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2010年以来,完成治沙生态林承包治理经营40万亩,示范推广梭梭接种肉苁蓉6万亩。
  秋季压沙春季造林是民勤县干部职工必须承担的义务,为进一步遏制沙患,阻隔两大沙漠合拢,民勤县坚持造管并举、封造结合的原则,采取干部群众义务投工投劳和重点生态项目支撑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治理行动。近年来在压设沙障固定流沙的基础上,通过与科研单位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对治沙新技术、新材料进行试验示范,建成防沙治沙核心示范区1000亩。对植被生长较好的地段采取人工围栏封育,促进植被自然修复,增加植被盖度,目前已完成围栏封育12万亩。
  据国家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2014年民勤县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较2009年分别减少6.26万亩、6.76万亩,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呈逐年减少、减轻趋势,整体处于遏制、逆转趋势,民勤与“罗布泊”渐行渐远。2015年4月,民勤县被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委列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注水节水 生态用水得以保障
  石羊河由8条山水河流汇集而成,其中6条支流进入民勤后经蔡旗断面流入红崖山水库。民勤县所有的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全部依赖蔡旗断面的地表水注入。上世纪五十年代进入民勤的径流年均为5.42亿方,占流域总径流的30%。九十年代减少到1.31亿方,2005年为0.61亿方,不足总径流的7%。
  为遏制进入民勤来水量不断减少的局面,尽快改善全流域尤其是民勤县生态环境,《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确定了2010年蔡旗断面过水总量达到2.5亿方以上的约束性指标。2010年蔡旗断面总径流达到了2.61亿方,其中向青土湖下泄水量1290万方。去年蔡旗断面总径流达到3.9242亿方,向青土湖下泄生态水量3830万方。
  单靠外来注水,不精简节约,仍然无法保障生态用水。
  民勤县按照“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要求,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解决水资源问题和缓解水环境压力,水资源配置体系不断完善,水资源保障能力不断加强,用水效率和效益逐年提高,各行业用水得到有效保障, 2017年被省水利厅确定为全省10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评价县之一。
  在青土湖地下水位自动监测井,刘光前向记者演示了自动监测数据的读取方法。据介绍,在全县布设着这样的自动监测井133眼,极大提高水资源监控能力,为正确评价水资源动态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民勤推行智能化管理,建立起了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把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让“红线”变成刚性约束,压减农业用水,节约生活用水,增加生态用水,保证工业用水,努力破解结构性缺水命题。特别是传统高耗水农业生产方面,坚持工程、农艺、管理等多种节水措施并举,示范推广了垄膜沟灌、一膜两用、干播湿出等多种农田节水技术模式,2017年,全县共落实推广各类节水技术36万亩,完成水肥一体化4万亩。累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6万亩,其中,管灌面积9.45万亩、大田滴灌面积38.34万亩、日光温室滴灌面积2.81万亩,全县农业节水措施达到全覆盖。2017年核定用水总量3.5912亿方,实际用水3.5806亿方,全县各行业用水总量控制在规划确定的指标以内。
  在农业用水效益不断提高的同时,将节约的农业用水补充到生态用水上。蔡旗断面过水量和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两大约束性指标提前8年实现,重点治理生态目标提前6年实现,重点治理任务全面完成。
 
  绿色发展 实现生态和经济双赢
  生产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的矛盾,促使民勤不断探索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
  民勤县按照“以水定产业、以水定规模、以水布局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依据县域自然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在苏武镇羊路村,节水高效喷灌系统“滋润”着2000亩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叶菜,细密的水珠在落日的余晖中折射出彩虹的颜色。地头筐里摆放整齐的日本芥蓝、菜心、上海青、春菜等有机绿色蔬菜即将销往香港、广东等地区。
  羊路村书记张新红介绍,喷灌蔬菜每年可种植4—5茬,亩用水380—410方,纯收入可达3600元,单方水效益是传统作物玉米小麦的3—5倍,实现节水高效的目的,年可实现利润500多万元。同时种植陆地无公害蔬菜400亩,主要种植品种以西兰花和香菜为主,预期效益每亩可达4000元左右。
  园区里还有120座占地680亩的三代全钢屋架日光温室。种植品种包括有机彩椒、树茄、西红柿、人参果、特色果树、甜瓜等蔬菜和瓜果,主要销往新疆、兰州、哈萨克斯坦等城市和国家,日光温室全部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推行水肥一体化,节水效果明显,每座日光温室年产值达8—15万元左右,相对种植传统作物效益显著,目前已吸引100多农户参与到日光温室产业经营当中。
  黄霓介绍,以日光温室和暖棚养殖为主的设施农业和葡萄、红枣、枸杞为主的林果业作为配水面积减少后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并辅以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配套支持,促进全县农业经济走上良性循环和持续快速发展轨道,全县累计设施农牧业14.37万亩,发展特色林果业49.7万亩。至2017年底,全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到配水面积的62.53万亩的81%,全县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8提高到0.637,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符合民勤水资源实际的高效节水农业结构逐步形成,全县现代农业雏形初步显现。与此同时,民勤把发展地方工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举措,壮大非农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引导更多农民“脱农”致富,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效益。
  201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5.19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13.24亿元。农田灌溉定额由每亩663方降低到目前的410方,农业用水比重由83.74%下降到2017年的61.19%。农业单方水效益由2.86元提高到20.49元。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民勤人民切切实实尝到了绿色发展的甜头。青土湖“归来”了,腰包也鼓起来了。(来源:中国环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