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调研陇南西和县精准扶贫等工作

17.09.2015  16:37

  原标题:陈青调研西和县精准扶贫等工作

   中国甘肃网9月17日讯  据陇南日报报道 (记者 许成儿) 9月14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青深入西和县,就精准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安全生产等工作进行调研。市政府秘书长、市扶贫办负责人等一同调研。

  西和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开发的进展和成效,关系着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小康社会建设全局。陈青先后深入西和县六巷乡杜台村和卢河乡草关村,就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进行实地调研。

  在杜台村杜柏林家,陈青详细询问他家家庭状况、收入来源及扶贫小额贷款等情况。得知该村扶贫小额贷款工作进展良好时,陈青指出,要抢抓政策机遇,加大扶贫小额贷款政策宣传力度,结合实际合理确定贷款对象,让有贷款意愿、积极性高、有产业支撑的群众都能获得贷款,发挥扶贫小额贷款在群众脱贫致富中的带动作用。

  在调研点,陈青进村入户,详细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期盼,并走进村组织活动室,查看精准扶贫工作相关资料,和村干部交谈,了解产业发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的想法和措施。陈青指出,扶贫工作是当前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研究运用好扶贫政策,因地制宜加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程。要结合地方实际加快发展特色产业。乡、村干部要切实履行好职责,村级组织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对看准的产业,要持之以恒、下大力气抓好,先发展起来的村子要积累经验、探索路子,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要组织相关部门和能人大户去外地学习发展特色产业的经验,学习好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更好地帮助和指导群众发展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要加快小康互助组建设,通过互助组织、能人大户的帮助和带动,使更多的群众早日实现脱贫致富。要进一步做好扶贫小额贷款发放工作,指导群众用好贷款,引导群众以扶贫小额贷款入股不同合作社和互助组织,提高贷款的使用效益,为群众发展产业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要探索形成互助组织带动群众发展的良好机制,既要解决好群众两三年增收和脱贫的问题,更要解决好群众长久增收、持续脱贫的问题。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脱贫致富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近年来,我市整合资金,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取得了良好成效,但还有一些贫困乡村的群众需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这些群众有什么困难和需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进展如何,陈青十分关心。在六巷乡上巷村和洛峪镇袁坝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陈青查看工程建设进度,向县、乡干部了解群众搬迁意愿和需求等情况。陈青指出,要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利用好政策,整合项目资金,采取集中安置、分散安置和货币化安置等多种方式,加快易地扶贫搬迁进度,努力做到应搬尽搬。要把易地扶贫搬迁和美丽乡村建设、退耕还林等结合起来,让搬迁群众优先享受退耕还林政策,扶持搬迁群众发展好产业,有效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调研中,陈青详细了解西和县安全生产工作情况。陈青指出,政府、部门和企业要严守安全生产底线和红线,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要切实抓好矿山安全工作,加强矿山和尾矿库隐患治理,切实消除安全隐患;企业要强化安全生产意识,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加强管理,规范生产经营活动,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要认真抓好整改落实。相关部门要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安全监管、检查和整顿,确保生产安全。同时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把好企业准入关和环评关,对影响生态环境的企业,该关停的关停,该整顿的整顿,做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在石峡镇高河村,洛峪镇袁坝村、上铜村等地,陈青实地调研了整村推进精准扶贫示范点建设情况。这些村都是典型的贫困村,目前,危房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陈青在调研中指出,实施整村推进,要把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群众投工投劳,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要创新工作方式,通过银行贷款等办法,加快整村推进项目建设进度。要引导群众制定村规民约,加强村内环境卫生整治,提高乡村和谐文明程度。

  陈青还实地调研了卢河乡至六巷乡道路现状和西和县政务服务中心运行情况,对政务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行政审批事项入驻等相关工作提出具体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