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宣传部“行进陇原·精彩故事”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第三批推荐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展一
26.11.2015 12:26
本文来源: 卫生厅
(一) 马秀芬说自己半生与乳腺科一同成长,事实的确如此。1986年,25岁的马秀芬被分配至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这是一个建院70年的老科室,一辈辈专家呕心沥血,将技艺一代代传承下来,科室发展势头良好。在这里,这个勤奋的年轻人如鱼得水。 进入上世纪90年代,甘肃与全国一样,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态势。然而,由于我省肿瘤防治工作相对薄弱,看病难、看专科难问题很突出。乳腺专业更是如此,虽然乳腺病人持续上升,成为甘肃女性恶性肿瘤首位,但当时医院的乳腺专业只是普外科的一个小分支。为此,医院决定着手学习建立乳腺学科,当时在全院青年医生的考察中“手下利索”的妇产科医生马秀芬在众多优秀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被抽调出专门学习乳腺科知识。 1993年,马秀芬开始正式拜师全省乳腺专业前辈、兰大一院肿瘤科主任武国祥教授,此后的几年中,她每星期都跟随武国祥上两次门诊,手把手教摸肿块,一起手术,逐渐掌握了乳腺疾病的基础知识。 1996年,马秀芬赴天津肿瘤医院学习。当时天津肿瘤医院是在上世纪40年代成立的,在全国最早建立了乳腺科,被学界视为全国乳腺肿瘤的鼻祖。在这里,马秀芬惊叹于这所医院乳腺科专业的深厚积淀,当时这所医院的病历全是外文资料。1年中,她孜孜不倦的学习乳腺学的病理、手术知识,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学成归来后,原来只敢做小瘤体摘除的她也开始了乳腺根治手术。 1998年,马秀芬被正式要求担当起筹建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科的重任。初建科时,这个全院最小的临床科室只有15张床,由于群众普遍对乳腺疾病的认识不清,挂号的病人屈指可数。轮到马秀芬上门诊的时候,一上午大多只挂出去了5、6个号。住院部也一样很冷清,最“惨”的时候,病区只有2个住院病人。科室在抽调医生时更是遇到了困难,有的人不愿来,害怕在新科室“没饭吃”,没有发展前途,最终健科时,科室只有3名医生。 可是马秀芬并不急躁,面对患者充满期待的双眼,她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下决心要整合资源,让自己的科室成为全省乳腺专业的“金字招牌”。 2000年医院正式开设乳腺科,科室5名医生。此后在医院的支持下,科室注入了新力量,科室从从小到大逐渐发展壮大,从单一的临床诊治发展为一个集乳腺保健与疾病预防、乳腺肿瘤、乳腺微创、乳腺整形四个临床中心组成的集保健、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为一体的临床学科。 就在甘肃的一隅,马秀芬苦心钻研乳腺专业知识时,国内的乳腺科发展如火如荼。此时国内的乳腺专科已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以天津肿瘤医院为代表,“南派”代表则首推上海肿瘤医院。2002年,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她再赴上海学习。上海的手术以精细、细微见长,当亲眼看到这里的医生做电刀一点不出血,她的心里暗自叹服,下决心认真学艺。学习中的她更深感受到乳腺专业的吸引力,她体会到了医学的内核是技术发展带来智力的愉悦,更有为病人重拾健康所产生的生命之美。 肖伯纳说“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凭着勤奋的钻研和极高的悟性,马秀芬掌握了丰富的乳腺疾病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科室的门诊量、住院病人数开始突飞猛进。至2005年底,科室25张床的床位使用率已达120%,日门诊量达到50-60人次。 一个人对自己原有能力的突破必须建立在拓展自己视野的基础上。2005年--2006年,在马秀芬的建议下,医院为科室投入300万元,在西北创先开展乳腔镜技术、乳管镜、麦默彤,填补了空白,此时全国在同家医院同时开展3项技术的医院也寥寥无几,这些领先的技术也奠定了科室日后被评为甘肃省重点学科的基础。
(二) 一个团队要不断向前走,有赖于始终能有一种追赶力量在层层推动,这种追赶的力量必须来自新的因素,保证它持久不断的进步。 医院在全省最早准备开展乳腔镜手术时就外派人员学习,但手术要造人造腔系困难很大,加之当时全国只有极个别的医院能够开展,学习空间小、信息量小,这一技术在开展初期并不顺利,一度停滞不前。此前没有亲自学习的马秀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开始外请专家来医院开展手术,通过实地观察,看录像,硬是凭借超强的个人动手能力啃下了这个“硬骨头”。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性格好强,想着既然学了,就要学出个眉目来”。 这一经历更让她下决心把科室打造成学习型科室。此后,她先后去瑞士、新加坡、台湾、西班牙、美国等地学习进行的技术、理念,遇到国内外的一些医学会议,只要有机会,她更是积极为科室医护人员争取。就这样科室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每周三进行全科疑难病讨论,各级医生既是参与者,又是主讲者。周四早上全科组织集体学习专业知识,每次的讲座内容都很前沿。马秀芬说,医学知识需要反复学习。医院是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形势;只有长期坚持,才能有所收获。 科室的同事们说起马秀芬主任都翘起拇指,“我们主任心直口快,热心肠,和大家都能打成一片。没有疏远、没有架子,有事互相商量,彼此尊重。”她们说,现在科室的床位已达到82张,大家的工作量很大,可以说是以前的十倍,但是非常有效率,团队合作也很和谐。如果有人要外出学习,别的医生就会帮助顶班,回来实在没有时间还班,大家也不会太计较。 “这个团队是马主任精心打造的,大家多年来合作一直很愉快。因为有完善的制度保障,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很默契,也很到位。”隆建萍说。一旁的护士长补充道:“我们这里的护士和大夫,无论谁遇到事情,都会相互提醒,弥补对方没有看到的漏洞。 目前科室分为两个科,由13名医生组成,其中正高2人、副高2人,科室更趋重科研、重基础。随着科室规模的扩大,她带领团队于2006年在省内率先开展乳腺微创技术,成立了甘肃省首家乳腺微创中心,填补了我省该领域的空白,使乳腺诊治技术更加完善。2007年,医院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马秀芬以此为契机,带领科室人员开展了扩大科室规模、改善服务态度、规范医疗行为、促进科研发展等一系列工作,经过严格训练,科学化管理,艰苦的磨炼,乳腺科脱颖而出,成为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最佳科室,业务量迅速增长。合理、科学的人才梯队、老中青 “帮扶带”的良性发展趋势,促使科室不断提高业务和规范服务,为全省人民提供最专业、最高端的乳腺诊疗服务。 (三) 在病人眼中,马秀芬是一位好人、好医生,在同事眼中,她更是一名淡泊名利、值得尊敬与学习的师长。下过乡的马秀芬,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每当看到农村来的病人,她都感到特别亲切,总要尽快为他们解除病痛。知道很多农村患者就诊困难,她就利用双休日下乡义诊,当遇到贫困家庭的患者有困难时,她常常慷慨解囊,倾情相助。岷县地震时,她关心自己病人的近况,“人怎么样?安全吗?”听说有人的房子塌了,她二话不说为这个病人捐助了1500元…… 当医生28年如一日,除了出差,她的门诊从未间断。每天出门,查房,不是出门诊,就是上手术。这单一枯燥而又刻板的三点一线岗位,带给她的是生活的贫乏,以及更多的是身心疲惫。但是,只要是病人和病情需要,随叫随到是雷打不动,加班加点更是成为习惯。 长期高负荷的工作下,马秀芬患上了脊背病、高血压,但为了科室的发展,但她甚至没有休过公休假,她真正担心的是病人等待时间长,“远些的病人都是做8、9个小时的车来的,不能停门诊,我对病人交交待病情可能只说了几分钟的话,但可能解除她积压很久的艰辛、焦虑。” 2002年,科室副主任隆建萍被分配至省妇幼保健院。她清楚记得自己的老师马秀芬对她说的第一句话“想让病人来找你看病,首先要建立别人对你的信任。认真面对病人,因为无论是谁患上了疾病对个人、家庭都是很重要的事。作为医生的一个诊断对一个家庭都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她以随时奉献的全方位竭诚付出,潜心研究医疗服务的艺术,多层次、多角度深化人性化服务理念,提倡尊重患者人格更关注患者心理。 因为乳腺癌,一些女性的人生突然转向,曾经恐惧过,曾经痛苦过,曾经绝望过。直至今日,马秀芬还记得曾有一名40多岁的基层妇保人员被检查出患上乳癌,手术后她仍不能面对自己的境况引发精神分裂。家人来院带她复查后,马秀芬痛心极了“精神崩溃了,治好了乳腺又能怎样?”…… 一位淋巴结转移的乳癌患者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住院期间在亲友面对强颜欢笑,入院回家刚刚一天却挡住了敲门来探望的儿子“你找谁?”…… 从2008年4月,每遇春花浪漫时马秀芬都会带领着“粉红丝带志愿者”在徐家山开辟一片“生命林”。其实,“生命林”只是她发起的“舒妍俱乐部”的系列活动之一。 “舒妍”取得就是开心的含义。“爱乳房就是爱自己”--是“舒妍俱乐部”粉红丝带志愿者招募活动的口号。是年,一个名为“舒妍俱乐部”的病友联谊组织在省妇幼保健院正式“开张”。从此,俱乐部的聚会在每个春天如约而至。在俱乐部患者们主动客串主持人,当起演员与病友们共同交流。同病相怜,粉红的丝带将她们挽在一起;同样的渴望,让她们携手同行。 一位年纪尚不足50的女性在丈夫患胃癌离世1年后确诊为乳房恶性肿瘤,远在外地的女儿急忙请假回来照顾她手术。就在她做完切乳手术不多时,女儿接到了准夫婿退婚的口信。原来,男方家人害怕女儿有不好的家族病遗传史,闻听此言后,母亲哀声连连寻死觅活“不如我死了,这样也不会连累到女儿。”闻者莫不唏嘘伤悲。经历了痛苦,所以懂得了爱;直面死亡,所以寻找生命的意义,在“舒妍俱乐部”的活动中,面对这样一个心碎的母亲,马秀芬专门找来了俱乐部的化疗病人以自己的体会去“以身说法”,引导她克服困难。“你不在了,女儿会失去在世上唯一的亲人,她会更痛苦。你现在的生命已经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了,更没有权利不好好活下去!”这样的交流后,病人终于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在“舒妍俱乐部”成立后,这一群患者,有了非凡的人生。她们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经受住了乳腺癌生死考验,成为了一群值得敬佩的生命强者。
(四) 靠一己之力,靠一个团队不能解除所有病人的痛苦。我省地处西北,经济欠发达,群众自我保健意识淡漠,基层乳腺专科技术人员缺乏,技术力量薄弱,导致乳腺疾病普查普治工作进展缓慢。在多年工作中,马秀芬发现甘肃的患者体检意识差,很多病人来时已经是中晚期。 有的病人说,乳房肿块不疼不痒不用管。临床上常发现年龄小的孩子也有增生、肿块。一个11岁的女孩来院时发现一侧瘤体已有10公分以上,而另一侧的正常乳房只发育了6公分。看到这样的情景,她有些懊恼问着孩子的母亲“你知道孩子的瘤体如果再压迫腺体的话会影响今后的发育吗?” 可这种现象成为目前我省乳腺疾病防治工作中的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临床上摸爬滚打多年的她,深切地感受到,很多乳腺病疾病本来是可以预防的,很多悲剧本来是不会发生的。她站在普通患者的立场上考虑:“如果每个基层医生都能马上看出身体的问题,让女性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体,掌控生活的方向,不再受无谓的伤害,不是实现了‘大医治未病’的理想了吗?”因此,她带领团队始终坚持妇幼保健公共卫生职能,以面向群体、面向基层为服务宗旨,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改进和创新服务方法和模式,使广大妇女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妇女能够享受基本的乳腺保健服务。 2011年在马秀芬的主持下科室开始举办全省早癌筛查论坛,举办继教班,送医下乡,让基层同志掌握技术,手把手带教,完成早癌筛查。近年来,她组织相关专业的专家先后对全省14个市、州,86个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乳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乳腺疾病诊治专项培训,培养了一批服务于广大基层妇女的乳腺技术专业人员将先进的诊疗理念和技术在全省范围推广,建立并完善了乳腺三级网路建设,初步形成了辐射全省的疑难病例远程会诊、转诊、培训网络及乳腺癌筛查流程,并长期下乡指导县、乡级乳腺保健工作的开展,进行乳腺疾病的普查,对促进全省乳腺疾病的早防早治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她深知科技创新在学科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努力开展科研工作,撰写科研论文,近年来,带领全科共完成科研项目7项,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发表国家级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0余篇。科研课题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兰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科研项目《乳腺导管内视镜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乳头溢液患者筛查中的应用研究》在乳腺导管内视镜提高乳头溢液的诊断水平基础上,结合液基细胞学检查,提高了乳腺癌和其他相关乳腺病的诊断准确率,并为早期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提供了依据。目前的在研项目《适应农村妇女乳腺癌筛查的最佳临床方案探讨》,将探索一条适合农村妇女乳腺癌早期筛查的路径,其成果的广泛应用将提高农村妇女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改善我省在该领域落后的状况。 多年如一日的兢兢业业工作中,马秀芬不仅赢得了病友的信赖,也赢得了同行界的高度赞誉和社会的认可。她先后被评为2009年“全省妇幼保健先进个人”;2010、2011年度“全省医德医风先进个人”;2013年“全省医德医风标兵”。 人的心里都有杆秤,对医生的耐心和爱心,患者心里都有数,感激之情也会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出来。马秀芬经常外出讲课,传播女性乳房保健方面的知识,“舒妍”俱乐部的会员就会自发跟过去。听讲座是说辞,不少俱乐部的会员其实是去做义工,帮忙布置会场,向基层的姐妹讲述自己的治疗经历等。 想起这些,马秀芬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试想,如果因我们的努力而使他人的生命得以延续时,心中会是什么样的感受。这幸福的笑容,就是人生的光华。如果我们将保障人民健康作为自己的使命,一定能够从付出中不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人生的幸福。她一定是想到这里,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本文来源: 卫生厅
26.11.2015 12:26
庆阳市检察机关支持7位贫困户起诉讨回了欠薪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检察
定西市院通过公开答复化解一起信访案件
5月20日,检察
兰铁分院检察长深入东河村开展帮扶工作
5月19日至21日,检察
天水市院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
5月21日,检察
庆阳市院为贫困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
近日,庆阳市院干警前往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对正在住院治疗的国家司法救助申请人李某某现场发放救助金1.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