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创新思路合力推进精准扶贫

22.07.2015  10:43

  中坝村是徽县伏家镇的一个小村庄,这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如今已有“核益康”“春上垅”等3家皇冠级别淘宝店铺,被称为陇南“淘宝皇冠村”。

  刘亚飞是中坝村一位普通的农村青年,也是“核益康”网店店主,去年,他的网店销售额达400多万元,并带动村里的核桃、土蜂蜜、土鸡蛋等特产销到了全国各地,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与刘亚飞一样,陇南市一大批返乡青年争相创业,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这是陇南创新思路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陇南市把扶贫攻坚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扬长避短、创新思路,瞄准特困片区、聚焦特困群众精准发力,通过推进特色产业开发、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农村“三权”抵押贷款等工作,有效加快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2621元,增加到2014年的4023.7元;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130.46万人,下降到2014年的63.94万人。

  为提高扶贫项目、资金的效率,改变过去“大水漫灌”式的扶贫方式,陇南市锁定全市扶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和重中之重,把全市贫困村集中连片、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历史欠账大、攻坚任务重的区域划分为25个特困片区,集中实施水、电、路、房等综合配套设施建设,3年来硬化乡村道路5705.5公里,实施农村危房改造5.4万户,解决了7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同时,依托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资源,大力发展核桃、花椒、油橄榄等农业特色产业,目前,陇南核桃种植面积达到370万亩,产量达9.97万吨,位列全国第二;花椒种植面积212万亩,产量达3.2万吨,位列全国地级市首位;油橄榄种植面积达43.8万亩,鲜果产量达1.5万吨,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二,居全国首位。农业特色产业收入占到陇南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7.2%。

  为拓宽特色农产品销路,陇南市把“互联网+”思维运用到扶贫开发体系当中,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打破了销售上的时空阻隔。目前,全市开办网店6169家,农产品网上销售11.76亿元,直接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增收240元,促进就业1.9万人,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全国首个电商扶贫试点市。

  陇南生态环境良好,藏羌、白马、乞巧等民俗文化独特,立足这一优势,陇南高标准推进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品一韵、一家一特”要求,扶持完善旅游要素,促进了生态游、休闲游、观光游、保健养生游、特色农业和地域文化体验游等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一个个依山傍水的村庄,变成了游客呼吸新鲜空气、体验农家生活的特色景点,群众转变观念,开办农家乐800多户,带动了特色种养业和服务业配套发展,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近日来到清溪相伴、群山环绕的康县城关镇凤凰谷村,沿溪流而建的村庄像一幅山水画,到村里旅游的外地客人络绎不绝。

  “如今,村子越变越漂亮了,慕名而来的游客都是这儿看山水美景的。”村党支部书记史佐宏告诉记者,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来到青山绿水间的村庄,既能听得到鸡鸣狗吠,又能品尝农家特色美食,还能体验农耕乐趣,找回藏在心底的乡愁。目前,村里已建成农家客栈8家,有床位74张,周末或节假日床位非常紧张,须提前预订。

  过去多年,融资难一直是制约贫困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的瓶颈,为破解这一困局,陇南市大胆探索,盘活农村大量的土地、房屋、林权等资产,2014年成立了全省首家农村产权确权抵押贷款交易中心,农民将自家承包的土地、林地和使用的宅基地进行确权,变成抵押物向银行贷款。目前,全市已累计发放“三权”抵押贷款23亿元,有效解决群众发展产业资金不足问题。同时,各县区扶贫部门还积极扶持贫困村建立扶贫资金互助社,通过互助社的资金支持,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目前,全市已建立扶贫资金互助社704个,注入扶贫资金1.59亿元,撬动了更多的金融资金投入到扶贫开发当中,有效缓解了贫困群众资金掣肘难题。

  山乡贫困群众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帮扶,近年来,陇南市积极搭建平台,促进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深度融合,对全市25个特困片区确定了市、县包抓领导,给市级领导和有实力的单位全部新增了一个特困片区双联点,全市251名市县领导和201个双联单位把452个新增联系点全部放到了全市确定的25个特困片区内。在1365个贫困村全部建立了驻村帮扶工作队,整合安排省、市、县、乡各级帮扶工作队员4300多人,进一步靠实各双联单位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职责,统筹“六大任务”,按照“一户一策”的要求落实帮扶规划,加强对扶贫对象的个性化帮扶。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各级双联单位协调资金合计达50多亿元,为联系村兴办实事3.8万件,极大地改善了联系村的道路、饮水、房屋等基础设施,在壮大核桃、花椒等优势产业的同时,引导群众发展乡村旅游、苗木繁育、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并通过开展科技培训、修建文化广场、搭建乡村舞台等措施,提高了贫困群众的致富能力、文化素质和幸福指数。(记者 周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