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企“走出去”如何踢好“临门一脚”

03.06.2014  03:22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将联动亚欧涵盖30亿人口的巨大市场,绘出了惠及经济带沿线各国、甚而影响更深远的亚欧经济新版图。而在这新版图的布局中,甘肃似乎“一夜醒来”惊喜地发现自己站在了“前排”,既是连接我国和这条经济带的枢纽,又是处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上。我们绝非有意渲染和夸张这份喜悦,这对与地处西部、相对封闭、渴求改变和发展的甘肃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如何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促进区域合作与发展,首先要向西开放,跨出国门,开展对外贸易交流与合作成为我省众多企业为之努力的一个目标。然而,当企业意欲“走出去”,突然发现,“临门一脚”却并不好踢:除了对各种风险的担忧外,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企业无法获取欲投资合作国权威的信息。为此,5月29日至30日,省商务厅针对甘肃与中西亚及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举办了扩大向西开放实施“走出去”战略培训班。邀请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邢厚媛、海外投资研究部副主任李志鹏、对外投资合作研究所副主任金锐来兰,分别就“全球视野下‘走出去’的战略机遇与挑战”、“西亚地区投资环境”、“中东欧及中亚地区投资环境”等专题与来自我省各地的商务工作者和部分企业家进行研讨交流,本报借嘉宾来兰的机会,结合四场专家演讲,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涉及的重点地域投资环境、政策及专家所做的分析呈现在这里,以期为甘肃企业向西开放“走出去”有所帮助。

    甘肃外经外贸“双轮”并进“走出去

    省商务厅副厅长肖立群在开班致辞中说,向西开放务实合作,甘肃得天独厚。在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我省企业积极扩大对外投资、开展境外工程承包、实施援外项目、加大外派劳务人员力度,为全省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提高了甘肃在海外的知名度。

    截至2013年底,全省累计完成对外直接投资逾28亿美元,初步形成多形式、多渠道、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格局。显然,甘肃的“走出去”已经从商品输出、劳务输出、技术输出转到资本输出,以外经带外贸,形成了外经外贸携手并进,共同发展的格局。下一步,省商务厅将探索建立与中西亚及中东欧国家政府、民间、企业多层次交流合作机制,力争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经贸合作战略协议。邀请我国驻中西亚各国大使馆商务参赞和中西亚各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以及友好城市、民间友好团体参加下月举办的第20届兰洽会,将兰洽会办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品牌展会。支持省内矿产企业、优势农业、畜牧业、机械电子设备生产等企业在中西亚及中东欧国家和地区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开发境外资源,开展农业生产、制种培育、农机具制造、畜产品加工等投资合作,参与当地铁路、桥梁、房屋建筑等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举办面向中西亚及中东欧地区的设施农业、旱作农业、风能太阳能利用、医疗卫生等技术培训交流。加大面向中西亚及中东欧地区的劳务输转力度。充分利用国家和省上各项扶持政策,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优先支持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民营企业拓展中西亚及中东欧市场,引导更多的企业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努力扩大向西开放。

    甘肃省商务厅厅长杨志武在接受采访时说,我省在向西开放中机遇和挑战并存。向西开放是在沿海开放与我国改革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实行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具备了适应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力的大背景下提出向西开放,就是要发挥整个国家的综合优势,以西部地区为前沿和桥头堡,以内陆重点经济区为腹地,以东部地区为战略支撑,面向内陆国家、面向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开放。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就是要加强甘肃与中西亚、中东欧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推动我省新一轮改革开放,构建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力求探索走出一条西部内陆省份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路子。可以说,我省作为全国的新能源基地、有色冶金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作为循环经济示范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实验区,还有兰州新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独特的区位优势、快速发展的经济态势、国家赋予新的功能,使得我省在向西开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中的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发展潜力更加巨大。

    3个商务代表处承接需求付诸行动

    目前,我省在中西亚国家已有12家境外投资企业,7家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中西亚及中东欧9个国家承包了27项工程项目。总体上,我省与中西亚及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已经起步并逐步扩大。为了不断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今年年初,甘肃省商务厅分别在白俄罗斯明斯克市、伊朗德黑兰市和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设立了3个商务代表处,作为我省向西开放的窗口,为省内企业开展经贸合作提供协调服务。这3个代表处自设立以来,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实地考察对接活动,并积极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靠实了一批合作项目,其服务作用已经显现。

    杨丽平是甘肃省商务厅外经处处长,也是此次培训班的主要组织者,因为多年的外经工作,她对企业“走出去”需要做什么准备,存在什么问题更有发言权。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使企业更好地防范风险,有效解决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和矛盾,提升“走出去”的质量和效益,省商务厅组织了此次培训。只有企业进一步掌握政策,了解中西亚国家情况,有针对性开展经贸合作,才能推动我省外向型经济突破发展。

    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中再次提出,要发挥“走出去”的贸易促进作用,加快推进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鼓励企业采取绿地投资、企业并购等方式到境外投资,支持企业开展重大项目国际合作和工程承包,带动中国装备、材料、产品、标准、技术、服务“走出去”。支持企业开展境外品牌、技术和生产线等并购,提高国际竞争力。杨丽平认为,这是国家对“走出去”提出的新要求,而在省委省政府5月19日印发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也明确提出,要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加强对外投资与技术合作,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省内企业开展面向中亚西亚及中东欧市场的境外投资,参与中亚西亚国家资源勘探开发利用,积极承揽铁路、桥梁、建筑、水电等承包工程,加强科技交流合作,进一步拓宽技术劳务合作渠道,建立面向中亚西亚地区的劳务培训、输转基地。但是,甘肃企业怎样谋划自己“走出去”对接经济路线图,杨丽平认为:首先还是要以企业为中心、以项目为重点,以市场化来操作这些合作。企业家要选择好市场、项目、合作伙伴,发挥好你的特长。政府部门只是做好中间推介,像裁判员一样的,告诉运动员沿着怎样的路线图跑,至于运动员跑得好坏全靠他自己。

    小贴士

    甘肃企业“走出去”该做好哪些“预习功课”?

    最基本重点:要掌握和了解当地的政治环境、能源电力价格、对外资市场准入规定、金融环境、税收体系和制度、土地政策、辐射市场、外商禁止投资目录等;

    附加重点:考察当地的承包工程履约限制、双边条约保障、当地未来规划、特殊经济区的建立、新开放的投资领域等;

    “因地制宜”的细节重点:适应法律环境的特殊性、处理好政府和议会的关系、处理与工会的关系等。

    举个例子:以伊朗为例吧,伊朗政府官员和议会议员多兼具宗教学者身份,政治地位较高,在宗教和社会事务中有重要话语权,中国企业在伊朗投资合作,应该重视与议会议员特别是议会派驻各地议员代表加强联络,听取议员意见获取议员支持;别被外商投资优惠政策“迷惑”也很重要,伊朗政府修改并出台过新的《鼓励和保护外国投资法》,还设立了自由工业贸易区、经济特区、工业特区、保税区等,虽然各区都制定了不少优惠政策,但配套政策不够完善,尤其在签证、工作准证、居住证、社保费、所得税等方面往往会有牵绊,延误工期导致成本增加。兰州晚报记者赵文瑞

白银市靖远县获“全国文冠果之乡”称号
   中新网甘肃新闻电  据甘肃林业网披露,商务之窗
兰州新区旅游接待量创新高
     2019年“十一”国庆黄金周期间,兰州新区旅游市场火爆,接待量再创新高,接待游客突破15.商务之窗
靖远举办第三届“小口大枣”采摘旅游节
      绿树爽朗映硕果,惠风和畅迎嘉宾。商务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