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不下来的陀螺!”——柴生芳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新华网兰州9月24日电(记者张文静、朱基钗) “他就是个停不下来的陀螺。”许多与柴生芳共事的同事这样评价他。
甘肃定西,“苦痟甲天下”。在这里任职的8年时间中,柴生芳的“字典”里几乎没有休息两个字。与时间争分夺秒地赛跑,他只为再多一次为生活困苦的父老乡亲排忧解难,再多争取一个民生项目,寻找打开贫困枷锁的金钥匙……
“开门办公、马上就办;出门招商、回家下乡”,自定西任职以来,柴生芳给自己和身边工作人员定下“硬规矩”,并带头做起。
临洮县政府办公楼里,只要柴生芳在,他办公室的门始终敞开。约10平方米的办公室内,常挤满了人,有汇报工作的部门负责人,有前来上访的群众。
柴生芳办事不喜欢拖泥带水,当场能解决的马上就办。有时,前来上访的群众所反映问题恰好涉及同来汇报工作的负责人,柴生芳直接落实。不管是部门负责人还是信访群众,柴生芳跟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一次能解决的绝不要拖到第二次。你来一次,我就不会让你来第二次。”
今年5月下旬,有群众上门反映医院就医手续复杂、医生态度欠佳等问题,柴生芳立即回复,“你们提的问题我马上了解。”
在临洮县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罗斌看来,“马上就去”或许是托辞,毕竟县长要处理的事务特别多。但让他想不到的是,当天下午,柴生芳说走就走,给县中医院来了个措手不及的突击检查。他同县政府办公室主任龙小林,到医院“暗访”。
排队等候的柴生芳正准备挂号,却被县中医院院长一眼认出来。柴生芳要求院长就群众反映的就医难题抓紧改进,“我可要随时来暗访检查”。
临洮县副县长郭海莲说,“马上就办、马上就去”是柴生芳尽职尽责的体现。“对他来说,时间是有限的,但为群众服务的责任是无限的。”
“他就像架加满油的战斗机!”因为工作关系,临洮县扶贫办主任常贵勤经常陪同柴生芳下乡。“我虽比柴县长小两岁,但精力不如他好。几天颠簸下来,很累,坐在车里老想打个盹。”
但一上车,柴生芳冷不丁地会询问常贵勤对村落未来发展的看法。听着连珠炮似的发问,困意来袭的常贵勤经常头皮发麻,无言以对。
在临洮工作3年来,柴生芳行车里程达4万多公里,足迹踏遍全县323个行政村的281个村。
“7·22”甘肃岷县漳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柴生芳心中最牵挂的民生大事。在受灾严重的南屏镇,柴生芳实地督导了每一个重建项目。今年4月27日,一次督导结束后,同行人员疲惫不堪,但柴生芳坚持要走访康家沟村最远的社,仅有12户人家的“划不着山庄”。在纳粮征税的岁月,由于太过偏远,征税来回要走几个小时,费时耗力,因此这个藏在大山深处的山沟得名“划不着”。
随行人员劝说,路不好走,阴雨湿滑,车子入不了村。“车能去的地方车去,车到不了的地方步行。”
柴生芳一行从康家沟村部出发,山路越走越窄,蔓延至一处山脚,终结于茂密丛林之中。由此,柴生芳下车徒步,翻越山岭,只为亲眼目睹何为“划不着山庄”。
翠绿山中,欣欣向荣,反衬着这里破落不堪的土坯民房。柴生芳户户驻足、进屋走访、奋笔记录……“要想办法让无人问津的划不着山庄变成人人向往的划得来山庄。”柴生芳低头琢磨着:这座大山潜藏着尚未被开掘的“宝藏”,修好路后,可以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一路上,柴生芳一直叮嘱随行的南屏镇党委书记桑育雄,“打铁要趁热”,扶贫先“造血”,抓紧时间早出方案,尽快落实。
凭着柴生芳今年争取的交通扶贫项目,他为“划不着山庄”带来了通路的希望。“我们期盼项目尽快落地,早日脱贫,不辜负县长期望。”桑育雄说。
“督查调研、争取项目,凡是上了5万元的项目都要上县政府常务会……”即便在繁忙的工作重压下,“工作狂”柴生芳也不会“熄火”,从未放松过学习。
这位曾经的高考文科状元,在同事眼中是名副其实的“学神级别大人物”。“他平时没有别的娱乐活动,一有空就看书学习,随时为自己充电。他学习也是为了更好地工作。”曾与柴生芳共事3年的甘肃省委办公厅调研处副处长韩纲说。
柴生芳爱学好学,还喜欢“劝学”。临洮县发展改革局副局长吴立耀是许多被柴生芳“劝学”的人之一。“他给我推荐了好多书,比如《宏观经济学》和《中国近代史》等。”吴立耀说,之前他不愿买书,怕买了也没时间看。但柴生芳告诫,“时间挤一挤总有的。”如今,这位“80后”干部已通读完了柴生芳推荐的书目,“我能进步,和柴县长磨破嘴皮地劝学分不开”。
工作和学习占用了柴生芳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哪怕通宵达旦都不在话下;而在家庭生活中,他的时间却少得可怜。平时他很少有机会回家,和妻子、女儿多靠电话交流。对此,柴生芳心里非常愧疚。
柴生芳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他把时间给了工作,给了老百姓,而对自己,他却十分“吝啬”,哪怕看病的时间也显得奢侈。
今年8月4日,柴生芳在北京出差时已被查出患有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但怕耽误时间,他没有及时治疗。最终,这个高速旋转的陀螺“停摆”在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上,留下了永远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