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群众放在心里的干部,群众也将记住他——柴生芳与信访群众的那些事

24.09.2014  20:08

    新华社兰州9月24日新媒体专电(记者朱基钗 张文静)8月18日,柴生芳出殡。这一天,群众如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入临洮县城大街,送别他们的父母官。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掩面哭泣的妇女、低头哽咽的汉子……

    在前来吊唁、送别的人群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信访群众。

    柴生芳办公室位于临洮县政府办公大楼四层电梯出口第一间。只要他在,办公室的大门就敞开着。除了汇报工作的各部门负责人,来得最多的就是信访群众了。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他接待的信访群众记录备案的共有65人,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直接登门造访的。在柴生芳29本工作笔记里,随处都能看到接待信访群众的记录:

    “2012年3月17日,接待上访户莲儿湾人李春香;

    2012年11月6日,接待上访户李益和、王孝仁、陈小燕、寇凤兰、陈学仁、侯慧清……

    2013年11月14日,接待上访户夏淑芳……”

    “有些信访群众反映的事情积压了很多年,涉法涉诉,难以解决,但他总能耐心反复地和他们讲道理。”临洮县委书记石琳说,在柴生芳看来,只要诚心对待、耐心解释,而不是去消极应付,就能得到他们的理解。“这是他赢得民心的关键。

    8月24日,记者来到柴生芳的墓地。这里已经被花圈所包围,白色的百合高洁无瑕,黄色的菊花肃穆而忧伤。小心扶起一个被花吹倒的花圈,上面落款是——“人民的好县长我们永远怀念您。洮阳镇群众石小平、王会珍”。

    “王会珍三天两头来找,每次来情绪都很激动,有时还拍桌子,破口大骂。柴县长总是大姐长大姐短地热情招呼,还给倒茶喝,心平气和地安慰、劝说,没有红过脸。”临洮县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罗斌说,“她的问题反映过好多次,说实话,我有时都有点烦,听不下去。但柴县长耐心听完,解释完后还要亲自将她送到电梯口。

    但凡来反映问题的群众,心里都郁积着一股愤怒。对于他们,柴生芳的态度非常明确:“上访人反映的问题不管能不能解决,有没有理,都不要回避,要以平和的态度把他的事听完,让他把气发出来。当然能解决的一定要解决。

    在用心接待每一位信访群众的同时,柴生芳还主动将“百姓上访”变为“干部下访”。

    2011年,由于城区道路扩建,家住洮阳镇椒山社区的居民张文卓居住的院子被拆迁。开发商最初答应补偿一套77平方米的房子,但后来没有履行合同,将房子的位置、户型全部改变,就连面积也缩小了10多平方米。就补偿问题,张文卓反映了近两年,但都未得到处理。

    2013年4月,柴生芳来到张文卓家中。“他说他是来‘下访’的,听了我的诉求,看了材料,承诺这个问题会得到公正的解决。他说,‘政府的工作没做好,我代表政府向您道歉,对不起’。

    为此,柴生芳亲自联系相关部门和开发商,很快就将张文卓的问题解决了。2013年7月,根据相关政策,张文卓如愿以偿地分到了一套97平方米的房子。“反映了两年的问题,柴县长3个月就帮我解决了,实在太感谢他了。”张文卓说。

    “他不把接访群众看成是负担。”临洮县政府办公室主任龙小林说,柴生芳多次劝诫工作人员提高修养,学会换位思考,认真对待每位信访群众,“他们无路可走,才来找我们,我们不能随便搪塞敷衍。

    在柴生芳隔壁办公的县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马得江说,由于柴生芳“开门办公”,经常能在他的办公室里看到怒气冲冲的上访群众,听到他们的吼叫和哭闹声,不过过一会儿,就听不到这些声音了。

    罗斌介绍,有个上访群众脾气特别暴躁,一进门就说他的情况是政府一手造成的。实际情况是,他的问题已经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了,找县长也没办法。大骂、大吵后,柴生芳依然耐心劝慰。“一次,这位群众下楼后,又专门上楼为自己的失控向县长道歉。

    对于信访群众,柴生芳在笔记里这样告诫自己:“上访人都是有个性的,上访人眼里容不得沙子,不容易妥协。站在上访人的立场上为上访人着急,了解她的所思所想所愿,切实为上访人解决问题。

    柴生芳去世后,不管是去殡仪馆给他敬献花圈的,还是如潮水般到长街为其送别的,其中有许多他亲自接待过的信访群众。这都足以说明,把群众放在心里的干部,群众也将记住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