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营门滩至马滩区间 右线河底隧道顺利贯通

01.01.2016  15:34

  原标题: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营门滩至马滩区间右线河底隧道顺利贯通

   中国甘肃网1月1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记者 杜志超 文/图) 昨日,2015年的最后一天。对于生命的个体而言,即将迈入崭新的阶段;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城市发展也将迎来新的篇章。万象更新之际,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营门滩至马滩区间右线隧道顺利掘进至黄河南岸河堤,这标志着该工程成为我国第一条成功下穿黄河的城市地铁隧道工程。轨道建设者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献礼新年。

  “穿黄”面临世界难题

  2014年11月1日,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营门滩至马滩区间正式开始施工,由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泥水盾构机“金城5号”从黄河北岸营门滩站始发。这也标志着我国首条地铁穿黄河隧道正式开建。

  2015年12月31日,通过连接地上地下,长约26米的钢架扶梯,记者来到隧道内部,通过架设在隧道一侧的钢制步道,往黄河南岸进发。经过盾构的隧道一次成型,如果没有安装在隧道内的线路指示牌作为指引,穿黄隧道的内部结构与市内其他正在建设的隧道差别不大。

  步行大概10分钟左右,施工人员开始介绍,“我们现在所处位置就是黄河的中间点。”据了解,该段隧道位于安宁区银滩黄河大桥南北两侧黄河河床底下约15米至22米之间,右线长约1906米,左线长约1908米,采用两台泥水盾构机进行施工。为了避开银滩黄河大桥桥桩,该区间选择在银滩黄河大桥上游约30米至50米位置下穿黄河,其中左、右线下穿黄河段长度均为404米。

  施工过程中,由于受黄河北岸湿地公园及周边地质环境影响,盾构机穿行于黄河上游水域高富水、大粒径、高硬度砂卵石地层的施工环境,将有可能面临盾构机漏浆失压、击穿河床、河水倒灌、刀盘卡死等巨大风险。

  说到下穿黄河的难度,多次来兰指导地铁修建工作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防护工程专家钱七虎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这样说:“兰州地铁工程的‘穿黄’隧道难度是世界级的”。相比南京、武汉长江隧道和南水北调工程“穿黄”,作为中国首座下穿黄河的城市地铁隧道,兰州地铁“穿黄”的条件更恶劣、施工更困难。

  克服万难415天“盾穿”黄河

  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下穿任务,建设单位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铁十六局项目部与参建各方精细组织,前期对穿越黄河施工方案进行了多轮技术研讨和专家论证,提前完成地质勘探、技术方案和设备材料等准备工作。

  盾构掘进过程中对盾构机进行维护检修,并针对黄河下易失稳等特点,及时采取水下注浆加固、洞内超前支护等多项措施,以确保盾构机掘进过程安全平稳可控。“下穿黄河过程中,盾构机曾遭遇过粒径在60厘米左右的卵石群。一天,有时甚至是两天时间仅能掘进一环。”中铁十六局项目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克服施工难题,兰州轨道建设者们,专门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等多位国内轨道交通领域知名专家,前往施工一线就这一世界性难题进行“会诊”并做现场技术指导。经过前期缜密安排部署,2015年10月8日,盾构机到达黄河北岸河堤,正式开始下穿黄河底部。

  “‘金城5号’泥水盾构机先后穿越银安路、黄河北岸中间风井、北滨河路、湿地公园、黄河河道后,历经415天,于2015年12月31日上午掘进至黄河南岸河堤,顺利完成下穿黄河作业任务。”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红斌高兴地说,“施工过程中积累的宝贵成功经验也将对今后同类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今年10月实现双线贯通

  根据下一步施工计划,“金城5号”泥水盾构机抵达黄河南岸河堤后将继续向马滩站掘进,预计2016年8月底实现区间右线隧道贯通,左线隧道“金城6号”盾构机计划于2016年1月底抵达黄河南岸河堤,预计今年10月将实现双线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