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交1号线一期工程顺利“穿黄”

01.01.2016  03:08

2015年12月31日,一名技术人员在隧道盾构机内检查设备运行情况。□新华社照片

    【本报讯】2015年12月31日上午,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迎门滩至马滩区间右线隧道顺利掘进至黄河南岸河堤,标志着该工程成为我国第一条成功下穿黄河的城市地铁隧道工程。

    当日上午,记者徒步进入隧道,感受地下穿越黄河。虽然此时的井口寒风凛冽,但随着深度的变化隧道内的气温逐步升高,同时,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到耳朵内的刺痛。此刻,在盾构机上作业的仅有不到10名衣着整洁的工作人员,与我们想象中百余人大汗淋漓地掘进场面有着天壤之别,在场的参观者无不惊叹科技的力量。在隧道两旁,排列整齐的电线和管道将空气、水、电力、油料等源源不断输送进隧道,为大型泥水盾构机和施工人员提供充足的能源和生命保障,同时,又将盾构机掘出的碎石和泥土排出至隧道外的大型机械中进行烘干处理。同行的施工人员告诉记者,看上去平坦的隧道实际是成弧形延伸,其最底部位于黄河中心位置。在谈起施工中遇到的困难时,这位施工人员说:“在黄河底部进行盾构施工,最大的困扰莫过于石头和淤泥的混杂,有时盾构机进行一环的作业当中,需要将机头打开四五次来清理无法击碎的大石头。

    据了解,该段隧道位于兰州市安宁区银滩黄河大桥南北两侧黄河河床底下约15米至22米之间,右线长约1906米,左线长约1908米,采用两台泥水盾构机进行施工。2014年11月1日,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迎门滩至马滩区间正式开始施工,由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泥水盾构机“金城5号”从黄河北岸迎门滩站始发,2015年10月8日,盾构机到达黄河北岸河堤,正式开始下穿黄河底部。

    建设单位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铁十六局项目部与参建各方精细组织,前期对穿越黄河施工方案进行了多轮技术研讨和专家论证,提前完成地质勘探、技术方案和设备材料等准备工作。同时,还专门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等多位国内轨道交通领域知名专家,前往施工一线就这一世界性难题进行“会诊”并做现场技术指导。经过415天紧张施工,“金城5号”泥水盾构机先后穿越银安路、黄河北岸中间风井、北滨河路、湿地公园、黄河河道后,于2015年12月31日上午掘进至黄河南岸河堤,顺利完成下穿黄河作业任务,其施工过程中积累的宝贵成功经验也将对今后同类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根据下一步施工计划,“金城5号”泥水盾构机抵达黄河南岸河堤后将继续向马滩站掘进,预计2016年8月底实现区间右线隧道贯通,左线隧道“金城6号”盾构机计划于明年1月底抵达黄河南岸河堤,预计明年10月将实现双线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