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综述
金昌,祖国的镍都,人们印象中一个“铁骨铮铮”的工矿城市。
夏日,记者来此,却领略了“铁骨”城市的“柔情”:亮丽大气的城区里,一方方五彩斑斓的花卉,一条条清香四溢的薰衣草花带,绚丽夺目。广袤的城郊绿洲,成百上千亩大条田里盛开着红绸缎般的虞美人、紫莹莹的琉璃苣、金灿灿的油葵花。就连戈壁荒漠交错的林缘地带,沙生植物郁密成林,一簇簇、一丛丛绽放着星星点点的小花朵。
城市,被一层层绿色包裹,被一块块花地簇拥。粗线条的风,吹来阵阵花香,湛蓝的天空,飘浮着圣洁的白云。一派诗意盎然的田园风光。
这是金昌市打响新一轮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攻坚战,积极探索绿色转型推动生态城市建设之路带来的新变化。
守护生态环境“生命线”
盛夏的金昌市,一片葱翠浓绿。宽阔的马路两边,一排排绿树取代了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的栏杆,绿树下是一条条薰衣草花卉带,时值6月,薰衣草开着一穗穗紫蓝色的花朵,清风徐来,花带随风起伏,送来淡淡的芬芳。
步入金昌市区北部龙首新区,400亩各类花卉构成的金川区紫金花卉种植基地,形成了一片花的海洋。宛如深紫色波浪层叠起伏的大片薰衣草,宛如滚滚金浪绵延无穷的大片油菜花,还有一片片其他各类花草,千屈菜、琉璃苣、蓝亚麻、百日草、矢车菊、松果菊、醉蝶花、麦仙翁、虞美人、向日葵、连翘等,芳香浓郁,壮观无比。与满城绿色交相辉映,与远处黛紫色的群山相呼应,形成了醉人的景致。
令人难以相信,这样一座美丽的城市,在33年前,还是遍布沙砾的亘古荒原,“风吹石头跑,日晒黄泥焦”。几代金昌人用心血和汗水在这片荒漠戈壁上,建起了一座绿城,今天,对绿色充满了特殊感情的金昌人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呵护,增绿、护绿,栽花种草,建起了一座美丽的花园。
金昌市委书记吴明明告诉记者:“生态环境是‘生命线’,必须守护。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我们要积极探索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共赢的新路,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为此,金昌市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田园式城市,突出特色景观花卉种植,实现城市向绿向美的转变。仅近三年市区政府及相关企业共投入绿化资金6.8亿元,新增绿地192公顷,绿地面积达1257公顷,公园绿地达375公顷,绿地率达33.3%,绿化覆盖率达到36.1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0.7平方米。2013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 “2013年城市竞争力报告”,金昌进入全国宜居城市百强,成为省内最宜居的城市。今年初,金昌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选为“国家园林城市”。
绿色如歌,花海如诗。金昌人的生活因为绿树花草而充满了诗意,充满了优雅。
周末时,金川紫金花卉基地游人如织,以基地对面的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居多。他们来此散步漫游,赏花观景。一位学生说:“以前这里是臭气熏天、人们掩鼻而过的垃圾场,我们待在学校里感到孤单,也不咋出来。如今,这里变成了美丽的花园。没有人能够拒绝美丽,我经常来享受花的美丽、自然的美丽。”
另一位学生说:“一听薰衣草的名字,就很浪漫,来这看花,让人平和、让人淡定,感到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及家人之间要包容、要和谐,像花一样互相搭配,才能是一幅绚丽的画面,真所谓‘一枝开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三三两两的市民也带着孩子欣赏花卉。一位市民告诉记者:“我们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待的太久了,特别是孩子们,远离了泥土,不认识植物了。在这接近泥土、贴近自然,看一看油菜花的绚烂,嗅一嗅薰衣草的气息,精神特别放松,感到金昌不是坚硬的城市,而是心灵栖息的家园。还让孩子们增加了科普知识,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美育教育。”
“薰衣草不娇贵、很皮实,耐旱、耐寒、好养活。”金川区区长义战鹰向记者介绍,金川紫金花卉基地引进了需水量少、适合当地生长的新花种、新草种植物23种,具有观赏性和药用价值等广泛用途,如薰衣草有安神功效,可安神助眠;千屈菜全株可入药治痢疾、肠炎等症及外伤止血功效;蓝亚麻抑制特异性皮炎。随着这些花卉种植面积的扩大,为发展花卉深加工产业奠定基础。
构筑多层绿色生态安全屏障
站在金昌市南面的万龙山上远眺,城区北面延绵着一条宛若长龙的绿色林带,阻隔了远处苍凉的巴丹吉林沙漠。驱车行驶在城北,一排排新疆杨、刺柏、国槐、旱柳、臭椿等乔灌木林带如旗如帜,高高耸立;林带中交错着一方方、一片片封育成林的沙枣、山杏、红柳、毛条、梭梭等低矮灌木林。
这是中国西北风沙口沿线26公里长、10条林带平行组成的环城生态防护林带,由人工历时14年精心栽植,在全省乃至全国罕见。防护林带最宽处约1公里,有纵横交错的网格林,最窄处也有200米,都是树干粗壮、枝叶丰盈而饱满的高大乔灌木。
这是金昌市自2001年以来在市区外围实施的绿色长廊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及东环路、西环路、机场路大型防护绿化工程,政府加大投入,全民义务植树,栽植各类苗木60多种、300多万株,建成了总面积2.3万亩的“绿海”。不仅有效抵御了北部风沙侵袭,而且增加了绿色植被,有效改善了市区空气质量。
戈壁荒漠,沙石遍地,种树要挖沟换土、引水浇灌。“在金昌,种活一棵树,比养大一个娃娃还要难。”金昌市林业局副局长周邦才说,但再难也挡不住金昌人每年播绿种翠的脚步。为了打造戈壁绿城,金昌市沙生植物苗圃加快人工繁育苗木,充分挖掘乡土植物种类,培育沙枣、红柳、紫花醉鱼木、黄花矶松、马蔺等金昌土生土长的苗木,广泛运用于城市园林绿化。
“众所周知的胡杨,是戈壁沙漠里一种顽强的沙生植物,这种乔木活着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我们已成功地人工育培出胡杨苗种,准备栽培。”金昌市林业局局长高天福骄傲地告诉记者,胡杨大都是自然而生的树,人工造林上育苗十分困难,通过用胡杨枝条扦插不能生根,采用根蘖苗造林成活率低,而胡杨籽粒播种育苗,可以提供优质苗木。
“由于胡杨籽种特别小,相当于小米的十分之一,所以人工育苗需要精心呵护。播种后,浇的水太少,种苗干渴死了;浇的水太多,不出苗。经过摸索,我们终于种成活了。”高天福说。
记者在苗圃里看到了经过人工培育的胡杨苗。一方方软绵绵的沙土地上,生长着一芽芽胡杨苗,那嫩绿的小苗芽从湿润的沙土里星星点点地探出头来,彰显着旺盛的生命力。
沿环城林带向北,是戈壁沙生植物园。
戈壁滩上不多见的几场雷阵雨之后,原本干燥荒凉、草瘦叶枯的戈壁沙生植物园,眼下已是林草茂盛、绿意盎然,荟萃了多姿多彩的沙生植物。砂蓝刺头、金露梅、刺旋、锦鸡儿都盛开着繁星般的小花。空气潮湿,弥漫着花草的清香味。“这里是戈壁荒漠生态修复区,人工辅助造林,主要靠自然恢复,自然而然生长出许多植物,有100多种、100多万株沙生植物,形成了良好的小气候循环系统。”金昌市北部环城防护林管理站副站长于淑霞介绍。
再向北,盐爪爪、红砂、珍珠等珍贵而稀有的沙生植物生机勃勃,这是荒漠中经过千百年来自然选择的灌木。该区域原有3000公顷梭梭天然林,由于气候及人为放牧樵采,几乎损失殆尽,成为沙尘暴的策源地。市委市政府将北部荒漠天然灌木林纳入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范围,建立了芨芨泉省级自然保护区,经封育保护,脆弱的荒漠植被得以恢复。
为了让生态系统休养生息,金昌市营造的人工环城林带、沙生植物园、自然保护区,构筑起多层绿色生态安全屏障,挡住了肆虐的风沙,再现林草丰茂的景象。
一位市民说:“以前,初来金昌的外地人感到嗓子干、不舒服;那时候沙尘暴也特别多,一吹风,鬼哭狼嚎,隔着两层玻璃窗,桌子上还会落下铜钱厚的灰尘。现在大不一样了,处处鸟语花香。”
在发展中加快绿色转型
金昌市中心的金水湖,碧波荡漾,鱼儿游弋,野鸭和水鸟低低掠过水面。绿野间闪亮着碧水清溪,脉管似的蜿蜒着,呈现出戈壁荒漠中罕见的绿湖盈盈的景观。
金昌市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仅100多毫米,而蒸发量高达2000毫米。谁能想到,这座位于沙漠腹地的城市竟然湖泊水光,呈现出碧水绿岸、自然闲适的塞外江南风光。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成为重要措施。金昌市投资上亿元建成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8万立方米,处理后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用于林带绿化。金水湖聚集了金川公司和市区处理的中水,浇灌各类树苗草木。目前,金水湖水面约60顷,蓄水量230万立方米,为市区绿化用水起到调蓄、储存功能。
站在金川国家矿山公园里,垂柳依依,芳草萋萋。这里是上世纪60年代废弃的露天矿,历经50余年矿产资源开发,采矿剥离产生上亿吨废弃物。金川集团公司经过5年艰辛努力,整治环境、挖坑换土、引水上山,将废弃的矿渣山变成了风景宜人的“花果山”。金川集团公司已累计投入20多亿元,刮骨疗毒,治理污染。
绿色转型,更体现在产业发展上。走进绿树葱茏、草坪如茵的新材料工业园区,金昌万隆公司10万吨无机纤维材料项目,利用冶炼废渣生产无机纤维及墙体保温材料,将工业废渣变为有价值的产品;金昌振新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量可达2亿千瓦时,是目前全球技术最先进的自适应对日跟踪光伏电站之一;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河西堡化工产业园,金川公司的各类工业副产品及废弃物被“吃干榨尽”综合利用,推动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金昌市努力实现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美丽转身。行行绿树、簇簇花地、花园式循环产业园,为这个昔日的大漠小城增添了无限柔情。(记者王朝霞 刘兴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