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氍毹多姿彩

07.12.2015  14:35

    时至寒冬,省城兰州戏剧舞台管弦繁奏,“你方歌罢我登场,谢幕又见好戏来”,院团或曰公司各尽天职,和着温暖与心馨,宣示自己挚著艺术的追索,又在频然演出中倾听观众反馈,致使“惠民”活动社会意义的输出更为深广。

    话剧《红衣女

    石秀、杨雄、潘巧云,连同那一男一女两个家仆,五个人物一台戏,却演绎出“解剖人性,拷问灵魂”兰州小剧场话剧的几幕生动景象。

    取材古典名著《水浒传》,呕之于创作者与出品人的心智与期望,把人们知晓的“杨雄杀妻”故事置于今天文明精神的宏大语境,让观众品味。是张扬人类两性之爱生命激情的恒远存在,还是针砭古代“好汉”因难掩“性无能”而绘织的层层可悲面纱;是为逼上梁山几位英雄扼腕叹惜还是为时下年轻人裸露生命本质而呐喊鼓劲……但凡进入甘话新建六零剧场的人们均在心底私语二三。

    闷了躁了,抱坛子喝酒,或冲在荷花池边撩水冲脸,“哗啦啦”,那水是真真切切的水;想了怨了,露出肩儿臂儿,纱巾半遮玉体,还将洒上花瓣的浴盆全然推在了前台,但那沐浴之水毕竟是虚幻的;铁儿、迎儿两个仆从趁主人不在家也有着他们的男欢女爱,甚或掏出手机来个现代自拍,几条微信时空穿梭,跳进跳出古今映照,煞是有点荒诞作派;“夕阳里,情依旧,且收拾碎红残屑入香丘”,是皮黄京昆还鼓,箫雅曲,由你欣赏,总不要让话剧尽是絮絮叨叨说来说去呀。表演、调度、服饰、舞美、灯光、音响,处处都需要化借他个剧种的创作元素,做到匠心独运,目的只有一个:吸引观众。

    兰州的小剧场话剧并非自此剧始,但《红衣女》却在小剧场话剧的兴起中形成一个活鲜发展的可喜势头。投入少,运营快,青年演员多有实践机会,几个剧组可以交替创作轮番出演,观众又能近距离感受话剧真正的魅力,在网络上订票的人也频频现身。何乐而不为?

    时间在选择艺术的内容与形式。艺术家也在探寻市场多变的文化诉求。上世纪30年代末“话剧”这一舶来品传入甘肃,多系“文化人”的爱好。如今,话剧艺术理应在兰州有所新的衍传。可以见得,观看小剧场话剧已逐步是兰州人一种新时尚、新风采。

    秦腔《大河儿女

    “真主啊,赐我一点智慧与胆略吧!”月亮湾穆斯林大首领杨秉清伸出双臂仰天长啸。这是他的一种迫切求助,一种在“坐不能东、站不可西”无奈的危急情势中向天、向地、向人的訇喊。

    其实,这位老头人心明如镜。1938年,日本军国主义的阴魂已渗透到中国西部,月亮湾回、汉、撒拉族人众平静安怡的生活已被窜掇而呈破碎,儿子世龙因被自己的闪失而苦闷变“”,国军的一只手也伸了进来,山湾里外的族人皆以质询的目光瞭望着自己,是奔向东方去抗击日寇侵略者还是购来机枪成立从来也未听过的什么“回回国”?圈套,是圈套,实在太险恶!如此大的阴谋,确是该在这方漫尽“花儿”的沃土上唱一出《金沙滩》秦腔大本戏了啊!从真实史料中提炼并塑造出真实穆斯林大首领的艺术形象来,这就是省秦创造性的一大独特贡献。

    请留心那场“洞房”戏,花烛尚未燃尽,却活脱脱将爱情至上的花儿王杨世龙与满州国皇帝的表妹牵扯在一起,似乎是不可能构织而成的“人物关系”,但又步步推演出事出必然的道理来。这位红盖头红衣裙的格格确系日本阴谋家手中的一粒棋子;为了求得能有一颗灵魂安宁的芳心而远嫁天边,无奈又坠入血泊之中。她是千金“格格”,却又是高洁无比的大河之女。她的形象塑造灵运而细腻,蕴含着深广的社会信息。她的愤然自刎,终究将杨府少爷的一腔热血点燃了起来,“脱去红装换铁甲”,领动一支“回回兵”杀向东方血战到黄河之畔!

    花儿与秦腔能相融在一出戏中吗?看了演出,谁都为这两个不同的音乐体系所融合成的满台美妙意境而喜悦。细品之,秦腔和花儿都是这方热土中生成的花朵,回民兄弟爱花儿也爱秦声,而且是花儿与秦腔生成与发展的推动者,是故二者魂魄相连神韵相系。于是嘹亮的花儿与高亢的秦腔把回民汉民撒拉人史诗般抗击日寇的坚强意志宣泄了出来,成为正义久远的历史回响。《大河儿女》独特的艺术创造与独到的特色奉献正在这里。

    请不要遗忘,甘肃是古老秦腔的发源地之一。秦腔和花儿都是西部人精神气质的一种挥发。经过“转企改制”的甘肃不能没有地方戏曲的持续传承与文化滋养。十年磨一戏的《大河儿女》把甘肃秦腔的旗帜高擎了起来,一茬秦腔的后起之秀正用这部作品凝结起新生的艺术力量。但要切记,如此创演实践,应该避免现代舞台版的戏曲宣教,打磨再打磨,终究会使这台抗日题材的地方戏曲剧目再度登上全国舞台新境域。

    如是果然,观众乐见不已。

    歌剧《貂蝉

    当笔者翻阅由甘肃青年剧作家李天圣作为编剧之一创作的《貂蝉》剧本时,不能不为他们写的优美唱词叫好,不能不为省歌众多艺术家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而感喟。

    “满耳的杀戳,满眼的血醒。我要走了,不想再忍辱偷生……”能让月里嫦娥自愧不如的貂蝉最终走入了自己故乡的滚滚洮河,化作永远是那样高洁清新满河涌动的万千冰珠。看了演出,人们又不能不被这位中国的古代美女以西洋大歌剧样式的舞台呈现而兴叹。

    难怪在上海“白玉兰戏剧集体奖”评委会有过这样的颁奖词:作品通过对貂蝉生命历程的描写,表现了一个动乱分裂社会对真、善、美的撕裂与摧残,歌颂了貂蝉的善良、真诚,还有她对生命尊严的坚守……该剧恰当地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为合唱队的形象定位,淡化了群众演员的个性化形态,用单色统一的服饰和统一的面具突出群体意志和阵势,从而烘托和突显主要角色。用相对静态的手法让合唱队在大开大合、徐进缓出的阵仗、极其前卫的肢体语言的展现中铺排不同场景,通过男女混声合唱、交代、叙述人物内心独白和事件进展,使群众演员和主要角色的表演达到了层次分明,又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

    在我看来,《貂蝉》真是一出用西洋歌剧的模式讲述中国美女故事的艺术新创。这样的大歌剧,是省歌的艺术家跻身中国大歌剧历程中的一次勇敢的冲锋,是艺术家自由创作范畴的艰苦探索,这本无可厚非。这种呈现,不少本土的观众还需要有一个适应和感受的接纳过程。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对于洋歌剧,我们传统的欣赏习惯需要开放与包容。但也有观众不以为然:“50年前省歌有个歌剧叫《向阳川》,至今我都能唱出那首传遍全国的主题歌,‘身在茅屋想世界,面对陇河看海洋’。可是《貂蝉》里的歌洋腔洋调,我们一句也唱不下来。甘肃的歌剧艺术家为什么不用甘肃土土的民歌来唱貂蝉呢……

    这种看法,先留给大家思索吧。

    走西洋歌剧的路子还是走民族歌剧的路子,还是二者或前或后兼而有之,这是出品人和艺术家最终的抉择。而以中国的表达,中国的方式,或曰西部的甘肃的表达方式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化,那可能会有更多的艺术创造价值,更会让当地审美主体的人众广为认同广为传唱。

    陇剧《徐九经升官记

    这是一台描写为官者的戏。

    心理上,老百姓总是与当官的有着某种难以消除的鸿沟。但是一出戏里将为官者的言行、动机和德性真实披露出来,观众仍然能与这位当官的打消隔阂甚至心心相印,因为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

    明朝玉田知县,满腹经论,才高八斗,中过头名状元,却因其长相不佳太缺“颜值”,只能做个小小七品芝麻官。这次因要断个难堪案子才被保举为大理寺正卿。可他断此难案还有一瓶剧毒“鹤顶红”在旁伺候。“若顺从了王爷,做一个昧心官,阴曹地府躲不过阎王和判官;若是成全倩娘,做一个良心官,怕的是刚做大官我又要被罢了官!

    创作者总是把人物放在两难境地或置于生死关头让这位当官的人宣泄自己的真情实感。此时,舞台上居然一下子出现了三个徐九经,一个是徐九经本人,一个是徐九经“私念”幻化的徐九经,另一个则是其“善心”化作的徐九经,三个人你来我往,争执不休,搅热整个舞台频生悬念,引人入胜。终于,徐九经真身唱出了那一大段“官、官、官”生动、优美的唱腔来,奉劝世人万万“莫当官!”这便是徐九经真实心灵的宣示和剧作核心的主题凸现。“王法条条空自有,大人弄权小人愁;脱袍挂冠我去也,歪脖子树下卖老酒!”最后他说了真言,断了难案,匆匆溜回老家民间营生去了。这便是封建时代一个当官人的艺术形象,忠于职守,无私无畏,淡泊名利而聪明睿智,对那帮邪恶势力中目无法纪、干扰司法、仗势欺人的恶官不是一种痛快淋漓的抨击吗!难怪这出戏现场气氛浓郁,在人民剧院上演基本坐了个满场。

    省陇在惠演中还上演了《凤冠梦》一剧,说的是“官二代”的婚姻趣事:为攀高枝撕毁婚约,将终身聘于严嵩之后,却落了个一场空悲切。而真善美之人全家被查抄,受尽惊吓逃于民间,却得到渔女冒死相助,造化弄人,莲结同心,凤冠霞帔,终作百年之合。这出戏启承转合两相比对,讽喻中多有喜庆祥和。演出也基本满座。

    惠民,惠民,终归要靠好戏来惠民。这是一条艺术归宿的铁律,也是甘肃惠民演出活动的本质涵义。

    □张玉冰

    作为甘肃省陇剧院2015年惠民演出的压轴戏,《徐九经升官记》11月26日在人民剧院演出,受到观众的欢迎。许多情节与唱词、道白引起观众共鸣。

    我在思考,这出老戏为什么能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清官徐九经的位子在哪里?在明朝那个社会黑暗、官场混乱、大人老爷们法律意识淡薄的时期,像徐九经这样的清官只有一生坐个冷板凳的份,遇到大官插手的难办官司,清官甚至连个冷板凳都没有一条了。

    剧中案情并不复杂,徐九经却审得艰难,原因就是在整个案子中,他没有地位。黑暗的封建社会,以貌取人的官员制度埋没了徐九经这样的质朴无华之官;弄虚作假、依势逞强、强抢民女、目无王法的衮衮诸公不给清官一个座位。

    这出戏,看得人痛快,又有些心酸。徐九经这样的清正廉洁、奉公护法、为民做主的好官,在侯爷府没有位子,在公堂上没有位子。而坐在公堂上位的是居官自傲、专横独断的侯爷和那如狼似虎、廉耻丧尽的王爷一类的人。“王法条条空自有,大人弄权小人愁。”徐九经只好脱袍挂冠,与朝夕相伴的书童徐茗回乡去卖酒了。

    在徐九经身上传递和释放出来的是中国古代文人那种忠于职守、勤勉正直、不怕邪恶、勇敢机智、淡泊名利的操守以及与老百姓心相连、情相系的民本思想。徐九经的真诚、善良的优秀品质感染了一代代观众。陇剧《徐九经升官记》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真善美的精神价值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看完《徐九经升官记》,我觉得清官的位子在人民群众的心里,在政治清明的世道上,在廉洁自律的官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