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部共建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学术委员会会议闭幕
1月5日下午,省部共建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学术委员会会议在完成既定议程后圆满闭幕。参加会议的学术委员会委员们在听取汇报报告、座谈,查阅资料以及实地走访考察的基础上,全面掌握了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并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合理化、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官春云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南志标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雷廷武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张学勇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师彦平研究员、兰州大学李凤民教授、湖南农业大学陈信波教授、甘肃农业大学王蒂教授、甘肃农业大学吴建民教授;甘肃省科技厅基础研究处处长刘改霞;我校副校长郁继华,实验室、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与会人员集体审议和讨论了省部共建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开放基金指南和2014年开放基金课题。省部共建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负责人从开放基金的运行管理和前两批立项课题所取得的成效、经验及缺陷等方面作了详细汇报。
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官春云教授认为,开放基金首先注重的是开放,这种开放不应该是狭隘的“开放”,应是一种学术上的开放、学科间的开放乃至国家间的开放。通过开放基金的资助,让大家的学术思想互相交融、取长补短,在学术领域内共同受益。今后,实验室要加强与其他兄弟实验室的交流合作,使各实验室间的科研条件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强强联合的目的,促进校内外跨系、跨学科的科研教学工作。要适当将开放基金从较为单一的基础研究扩展到覆盖范围更加广泛的应用基础研究和面向国家需求的应用研究,进一步补充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促进学科间的融合与发展。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教授认为,开放基金和课题在面向对象上应以青年教师为主,因为它对青年教师的资助作用成效明显。因此,要在严格立项的基础上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形成一套完整的激励体系,鼓励青年教师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他说,虽然青年教师在各自的研究方向上还没有太多的科研基础,但他们已经具备了很大的研究潜力。开放基金为他们起到了前期培育和苗圃的作用,学校要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教师通过开放基金的资助进行本领域的基础研究,充分、有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支持课题研究的深入发展,从而为实验室积蓄更多的后备力量。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南志标教授认为,开放基金要针对本实验室所研究的领域范围提出问题,更加凸显干旱生境作物生物学基础研究、干旱生境作物种质创新与品种改良研究、干旱生境作物生产系统调控机理研究的三个方向,既瞄准学科前沿,又注重原始创新和高新技术应用。同时,对基金课题进行跟踪管理,严把立项后的管理和研究过程的评价。学校要组织专家分阶段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较差的项目限期整改或终止项目,对较好的项目适当追加资金支持额度。通过这种动态监督,不仅可以对参与项目的人员起到有力的督促作用,还可对项目进展情况获得全方位的了解,为开放基金项目管理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可靠依据,使开放基金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运行的轨道。
学术委员会委员们表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科技发展方针,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其目标是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的设立是为了促进本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资助更多的科研工作者来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使其在开放基金的支持下,按计划完成项目所规定的任务,并有望取得前沿的科研成果。学校必须加强管理,努力使开放基金能够达到合理使用、高效使用的目的,以保障开放基金获得良好效果,产出更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审议和讨论结束后,学术委员会委员、校长吴建民致闭幕词。他代表学校向冒着严寒、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前来参加会议的3位院士及各位专家表示感谢,感谢他们对实验室建设所给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他说,为了提高实验室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加快实验室建设进程,学校特意邀请了在相关领域有深厚学术造诣、科研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组成学术委员会,共商实验室建设和发展大计。
他进一步说,学校将以此次会议的召开为契机,虚心接受、仔细消化吸收专家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扎实做好整改与落实工作,进一步凝炼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建设特色,积极争取与承担地方和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努力成为开展高水平研究、聚集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并早日实现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