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部共建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我校召开

06.01.2015  12:11

1月5日上午,省部共建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我校逸夫科技馆5号会议室召开。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学术委员会全体成员、我校党委书记王蒂、副校长郁继华出席会议。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校长吴建民主持。

会上,省部共建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负责人从实验室概况、总体定位、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建设进展、存在的问题、未来三年发展规划等12个方面做了详细汇报。

学术委员会各位委员依据工作汇报和实地考察情况,就进一步做好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相关工作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各位委员一致认为,实验室应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计划任务书》规定的任务指标,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各研究方向、各专业学科的融合,实现作物研究思路与方法的交流;要统筹省内领军人才,提升试验设备的使用效率,使支撑实验平台发挥最大功效;要培育更多的标志性品种,以科研实践促进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学校要转变培育战略,促进学校与科研院所的协调合作,不断加强干旱生境作物基础性研究工作;要不断拓展干旱生境作物的研究范围,形成区域产业优势,达到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

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官春云建议,将培育基地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规范要求,不断做深、做大、做强。一是在甘肃特色品种马铃薯、冬油菜、抗旱小麦等作物的研究基础上深入创新,扩大积累推广面积,拓宽应用范围;二是将分子研究和育种紧密结合,实现品种的优化对接;三是合理柔性引进实验室骨干人才,同时加大人才自主培养,使实验室人才工作与国际接轨;四是以研究成果做出的贡献和社会影响力来评价实验室仪器资源的利用情况。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傅廷栋从实验室特色、实验人员配置、学科基础研究、发展目标、实验室硬件设施5个方面提出建议。一是把握特色,创出品牌,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标准开展培育基地建设工作;二是合理安排实验管理人员,节约人力资本;三是以应用型基础研究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凝炼研究方向;四是以高指标制定计划目标,落实农民增产增收服务目标;五是努力跟进硬件设施,保障科研的有效进行。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教授南志标从明确学术目标、明确学科方向、加强实验室系统集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公关宣传、扩大实验室空间六个方面提出意见建议。一是实验室要准确定位于旱农研究,重视国家需求,集中突破;二是将旱境作物生物学基础、作物种质创新与品种改良和作物生产系统调控紧密结合,以产业形成突破口;三是将研究的品种在整体系统中予以体现;四是努力营造科研氛围,培养潜心研究学术的高层次人才;五是要善于借助媒体影响加大实验室宣传力度;六是应举全校之力增加实验室面积,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据了解,省部共建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于2010年2月由科学技术部(国科发基[2010]65号)批准新建,同年9月正式授牌。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要围绕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通过积累科学数据、探索科学前沿、集成与突破重大关键技术,以满足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作物生产的需求,为国家制定区域战略决策提供科学建议,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直接科技支撑。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计划通过3年(2015-2017年)的建设,全面完成《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计划任务书》规定的任务指标,确保“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由“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升格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目前承担了973前期、863课题、国际横向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294项,到位科研资金12479.75万元;培育基地成立四年来,获各类奖励2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4项,地厅级奖4项;育成马铃薯新品种2个、玉米新品种2个,小麦品种新品种4个、超强抗寒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种2个;获得专利11项、制定了地方技术标准27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50篇,其中SCI论文45篇;出版专著19部。 2014年发表论文68篇,其中SCI论文7篇,《Nature Communication》(IF:10.7)、《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IF:5.9)、 《Advances in Agronomy》 (IF:5.0)。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科研团队培育的陇油系列超强抗旱冬油菜品种,能抗-30℃低温,在新疆阿勒泰和黑龙江能够安全越冬,将我国冬油菜种植区向北推移13个维度,成为农业部重点推广项目在我国整个北方地区示范推广,产生效益超过2.3亿元;培育的马铃薯系列品种“甘农薯1号”、“甘农薯6号”和研发的“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在甘、青、蒙、宁、新5省区大面积示范推广,年效益超过3亿元;完成的西北内陆灌区农田循环生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累计推广67万多亩,三年累计增产粮食2.255万吨,核心区农业产值和纯收入分别提高了13.73%和29.11% ;培育的玉米新品种“富农1号”是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主栽品种,年推广面积达100万亩,年净值效益超过1亿元;国审旱地春小麦品种“西旱1号”和“西旱2号”从西北推广应用到华北,年推广面积超过300万亩,年效益超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