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5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甘肃网6月23日讯 据鑫报报道(记者 李雨轩)昨日,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宣布,由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中国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至此,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这一文化遗产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甘肃省包括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锁阳城遗址、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在内的5处文物点作为此次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一部分,大大助力了本次丝绸之路项目的申遗成功。
据了解,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原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是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用的是吉尔吉斯斯坦名额。这是我国的首个跨国申报项目。在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会建议遗产名称修改为“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根据各国代表的表决,大会宣布会议批准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世界遗产名录申请报告。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世界遗产名录的申遗成功,不仅向世界复原了早在2000年以前就形成的这一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经济动脉形象,还必将极大促进全球各种文明间的交流,有利于全球文明多样化,更为重要的是将提升沿线国家政府保护人类遗产的力度,形成一股以政府为主导的保护文物的强大力量,使古丝绸之路再显勃勃生机。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是跨国系列文化遗产,属文化线路类型,线路跨度近5000公里,沿线包括中心城镇遗迹、商贸城市、交通遗迹、宗教遗迹和关联遗迹等5类代表性遗迹共33处,申报遗产区总面积42680公顷,遗产区和缓冲区总面积234464公顷。中国境内有22处考古遗址、古建筑等遗迹,其中包括河南省4处、陕西省7处、甘肃省5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处,遗产区总面积28421公顷,遗产区和缓冲区总面积204011公顷。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各有8处和3处遗迹。
据悉,此次丝绸之路申遗内容包括从中国古代都城长安(今西安)到广大中亚国家地区的大量文物、遗迹、景点等,数量之巨,涵盖之广,世所罕见。这次申遗成功不仅实现了中国广大文物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的多年夙愿,还对未来在这一地区兴起文化遗产保护热潮、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起到积极和重要作用,同时也使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能够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丝绸之路,使这个世界级别的文化遗产得以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扬。这一项目申遗成功,必将进一步加强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的文化交流,扩大三国之间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合作,进而密切三国人民、甚至整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在我国境内的22处申遗点分为中心城镇遗迹、交通遗迹、宗教遗迹和关联遗迹等遗存。在本次丝绸之路申遗中,我省有5处文物点入选其中,分别是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锁阳城遗址。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保障,确保道路安全和畅通,中原王朝在河西走廊屯兵驻守、修筑道路、设置关隘和驿馆,甘肃省境内的悬泉置遗址、玉门关遗址、锁阳城遗址都是重要的见证。除了种类丰富的物产,丝绸之路上发生的宗教、艺术、文化、价值观的交流和民族迁徙更加令人叹为观止、影响深远。而从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中可以清晰地找到佛教在丝绸之路沿线传播时的印记。(更多关注请点击大西北网http://www.dxbei.com)
相关链接
玉门关遗址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一名小方盘城,是长城西端重要关口。相传著名的“和田玉”经此输入中原,因而得名。它是古代“丝绸之路”北路必经的关隘。现存玉门关是汉代玉门关;这里出土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物,如毛笔、砚台、织锦、狩猎工具等。国内第4块西汉纸就是在这里出土发现的。它早于蔡伦造纸100多年。还出土有汉代粮食、汉简等。
悬泉置遗址
从敦煌市西南行至阳关途中,道左不远处即为党河,河床北岸为寸草不生的戈壁滩,南岸是透迄蛇曲的沙山,西千佛洞就位于沙山尽头的河床北岸陡崖上。这里的陡崖深壑上有浓荫蔽天,崖下滩地红柳丛生,古木参天,涓涓小溪流过,环境清幽。巴黎藏敦煌遗书(沙州都督府阁经)有记佛龛之文日:“右在县东(寿昌县)六十里,香旧图云,汉(阙)佛龛百姓更营造。”推测文中所记佛龛当指此。据此可知,西千佛窟始创年代应早于莫高窟,至少应与莫高窟属同时代建造。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海拔1742米,山顶距地面142米,现存佛教窟龛194个,泥塑石雕、石胎泥塑7200余身,壁画1300余平方米,全部窟龛开凿在山崖峭壁之上,分布于东、西两崖。它的开凿年代,大部分学者认为始于后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不断地开凿和修缮,现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
炳灵寺石窟
“炳灵”,是藏语“十万佛”的音译,意译相当于汉语的“千佛山”、“万佛洞”。炳灵寺石窟的正式营建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后历经北魏、北周、隋、唐,不断进行开凿修造,元明时期仍有修妆绘饰。现存窟龛183个,共计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约900平方米,分布在大寺沟西岸长约200米,高60米的崖面上。石窟以位于悬崖高处的唐代“自然大佛”(169窟)以及崖面中段的众多中小型窟龛构成其主体。
锁阳城遗址
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是集古城址、古河道、古寺院、古墓葬、古垦区等为一体的古文化遗存地,这里的古代军事防御系统和烽燧信息传递系统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范本。锁阳城按结构可分为内外两城,外城面积80万平方米,将内城包围,墙体高大;内城面积28万平方米,城墙夯土版筑,底宽7.5米,顶宽4.6米,高10米,四角有角墩,结构极其复杂;城内留有大量土台、房屋及其他建筑物遗迹,陶片、铜币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