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甘肃旅游如何借“世界品牌”扬帆

24.06.2014  15:54

  原标题:“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我省5处遗产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甘肃旅游,如何借“世界品牌”扬帆

   中国甘肃网6月24日讯  据兰州晨报报道 6月15日,来自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十几个省市的游客在甘肃敦煌鸣沙山参观游览。今年1至5月,甘肃接待国内外游客42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5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6.7%,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本报通讯员王将摄

  6月22日,“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我省有5处遗产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也让这条3000多公里的陇原旅游经济带再一次悦目于世界舞台。作为文化大省的甘肃,在这次“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后,能否利用“丝绸之路”影响力,带动全省旅游发展,能否抓住契机进一步推动旅游大省建设,令人期待。

    现状:资源丰富但缺精品线路

  丝路旅游是世界旅游组织向国际旅游市场着力推介的世界级旅游线路产品之一。挖掘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国内外旅游业从中看到了发展的巨大契机。而这次“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更为其添上了一抹光环。然而,丝路旅游依然更多地停留在概念上,尽管沿线省市都不乏相关景点,但是缺乏品牌线路产品,单个景区景点市场影响力因此显弱。

  兰大管理学院李桥兴副教授就此认为,甘肃省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地段,旅游资源丰富,优势明显。“甘肃省内遍布遗迹,但是很多旅游景点知名度不够,实际价值与声名不相符,借助此次申遗成功的东风,对省内文化遗迹进行包装整合,因此,打造品牌线路扩大影响力是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政府:多举措打造丝路旅游

  2011年,甘肃为了扩大丝绸之路和甘肃旅游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向全世界全面推介“精品丝路、多彩甘肃”的旅游品牌形象,举办了首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并在之后几届旅游节中每年选择一个开幕式举办城市进行重点推介,而这些城市无一不是丝绸之路旅游带上的重要节点。2013年,甘肃省紧抓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向西开放重大战略,积极开拓中西亚和中东欧市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27个国家实现进出口20.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6%。

  利用“丝绸之路”影响力,带动全省旅游发展是甘肃省旅游发展的政策之一,就此,兰州文理学院旅游学院院长牛海桢提出建议:“‘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后,甘肃的品牌资源会出现在全世界游客面前,就得加强保护意识,保护甘肃自有品牌。”

  据了解,甘肃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也提出,“十二五”期间,我省将着力提升优化丝绸之路精品旅游线,强化其龙头产品地位。而交通历来是旅游发展的基础,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游客“进不来、出不去、走不动”等瓶颈问题,以兰新铁路二线、兰成、兰渝铁路、西安—宝鸡—兰州高铁建设为契机,我省确定了大力发展铁路旅游,打通丝绸之路旅游线,逐步形成以兰新铁路、兰成铁路、兰渝铁路及陇海线为骨架的铁路旅游网络的规划。

    建言:促旅游需保护开发并举

  得知“丝绸之路”申遗成功,甘肃5处遗产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甘肃兰神国旅负责人裴建宏表示,“这是给旅游企业的一剂强心针!”裴建宏认为,这是用世界的眼光丈量了甘肃的遗迹,也是对甘肃深厚文化底蕴的再次认可,对旅行社来说是令人鼓舞的消息。谈及对未来对旅游业的影响,裴建宏表示,作为旅游从业者还是非常期待,但是申遗后如何加强其影响力和产品力,必须有切实的政策落实到位,才能真正发挥出世界遗产名录的作用。

  而此次囊括了“丝绸之路”甘肃段3/5遗产点的酒泉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酒泉市旅游局副局长陈大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酒泉是丝绸之路旅游线路的节点城市,此次申遗成功的5个遗产点有3个都在酒泉,可以说遗迹资源非常丰富,这次申遗成功也为酒泉的旅游发展增加了新的活力,使打造丝绸之路旅游经济带更加有力。”

  兰州文理学院旅游学院院长牛海桢认为,“丝绸之路”申遗成功,甘肃有5个具有代表性的遗迹进入,强化了丝路旅游的文化内涵,文化影响上树立了标杆和尺度,对甘肃以后旅游发展意义重大。牛海桢表示:“玉门关、锁阳城等这些遗迹景点都是不可复制的,在全世界都是具有唯一性的,从前我们存在一些误区,以为名头大了就是好事,世界遗产的名头是很大,但也意味着会有更多的限制,保护是前提,甘肃必须协调好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

  记者宋鹤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