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疫苗接种 甘肃省肝炎控制效果显著

12.08.2014  10:50

  护士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资料图片

  中国兰州网8月12日消息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但目前的五种病毒性肝炎中只有甲肝和乙肝是疫苗可以预防的传染病。近日,省卫生计生委召开新闻通报会称,近年来我省开展以提升疫苗接种率为主,防控高危人群、提升大众对肝炎的认知和规范医疗机构治疗等措施为辅的肝炎控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省乙肝感染人数22年减少近485万

  通报数据显示,我省乙肝发病数和发病率居全省各种传染病之首,严重威胁着我省广大群众的健康。2013年全省共报告乙肝病例11862例,发病率46.02/10万。

  通报指出,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并可有效减少与乙肝病毒相关的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经过不断的努力,我省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从2003年的41.85%提高到2013年的95.62%,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由2003年的83.94%提高到2013年的99.87%。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传染病监测数据报告,自1992年以来全省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携带人数减少了81万,乙肝感染人数减少了近485万人,全省控制乙肝工作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此外,我省15岁以下儿童乙肝报告发病率从2004年的83.05/10万下降到了2013年的6.40/10万,降幅达92.29%。

   甲肝发病出现回落

  1992年-2011年,我省甲肝年均发病率28.40/10万。2013年我省共报告甲肝病例829例,报告发病率3.21/10万,甲肝发病率明显回落。

  自2008年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以来,我省在四年内分地区逐步实现了甲肝疫苗纳入常规免疫,对所有年满18月龄儿童接种1剂次甲肝减毒活疫苗,报告接种率由2009年的83.53%上升到2013年的99.76%。另外,2012年11月在我省甲肝高发的7市(州)33个县(区)开展的7-14岁儿童甲肝灭活疫苗的群体性接种工作,共接种甲肝灭活疫苗近77万人,接种率达98.02%。2013年与2007年相比,我省甲肝报告病例数下降了84.64%,报告发病率下降了84.50%。

   预防甲肝、乙肝可接种疫苗

  通报称,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目前将其分为甲、乙、丙、丁、戊五型。病毒性肝炎对世界上数亿人造成影响,导致急、慢性肝脏疾病,且每年使近140万人丧命。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据了解,2013年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系统数据显示,我省疫苗异常反应发生率与全国水平持平。我省早已建立起了覆盖省、市、县、乡、村的全程冷链保障体系,这些措施都有力地保障了疫苗生产、运输、贮存等一系列环节的安全,为预防接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另据了解,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不同型别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不同:甲肝和戊肝经消化道传播;乙肝、丙肝和丁肝主要经过三个途径传播,即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

  各型肝炎中,甲肝和乙肝可通过接种疫苗来有效预防。丙肝目前无法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因此要在生活中避免与别人共用牙具等容易引起皮肤和黏膜破损的器具。此外,拔牙、文身等行为要选择一次性医疗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