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书画产业为甘肃打造华夏文明示范创新区增色添彩

25.08.2014  09:36

  原标题:“中国书画之乡”的文韵墨香

  通渭书画产业为我省打造华夏文明示范创新区增色添彩

  书画艺术节活动现场。

  著名画家陈华民现场作画。

   中国甘肃网8月25日讯 据兰州晨报报道 近日,素有“中国书画之乡”之称的通渭县城镇、乡村格外热闹。第四届书画艺术节暨央视书画频道进万家——走进通渭大型电视现场活动在此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家们齐聚通渭,开展书画创作、采风、交流活动,为省内外游客和书画收藏者呈现了精美作品。通渭书画产业的快速崛起,不仅扩大了通渭在国内的影响,筑起了通渭书画这个响誉全国的文化品牌,也为我省打造华夏文明示范创新区增添了浓墨色彩。

  通渭书画节吸引全国各地300余书画家助兴

  “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这是形容通渭县人民钟情书画的一句俗语,俗语的背后折射出一个庞大而正在发育的大市场。目前全县有书画爱好者1万多人,县级以上协会的创作骨干1200多人;全县不足10万户人家,民间书画收藏总量却达到150万件,户均收藏书画作品超过15件;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业县,却有专业书画经营场所350多家,年书画交易额超过1亿元;虽然地处黄土高原区,却有魄力举办“国际书画艺术节”,节会3天时间完成书画交易4万多件,通渭县发展书画产业的步伐让人刮目相看,被学术界称为“通渭现象”,著名作家张贤亮来通渭采风时即兴题写“人间繁华在长安,世上书香出通渭”。

  8月16日-18日,第四届书画艺术节暨央视书画频道进万家——走进通渭大型电视现场活动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书画家齐聚通渭。其间,现场书画创作和书画点评活动、书画名家精品特邀展、书画名家笔会、书画名家进校园进农户活动、书画名家采风交流活动与在18个乡镇举行的剪纸艺术展、通渭小曲戏、秦腔展演、书画展示交流、民俗文化等活动同步进行,异彩纷呈。记者在通渭县看到,县城宽阔的书画广场上挤满了写字画画的、买卖的、观赏的,温泉度假村的国际书画城内更是人流涌动。据通渭县画廊协会不完全统计,从8月11日到16日,来通渭县开展采风交流的书画家有300多人,其中,中书协、中美协理事86人,中书协、中美协会员203人,参与创作交流的县内书画家有近200人。共交易书画作品近5万件,交易额3.8亿元。

  收藏字画留给子孙的不仅是物质财富更是精神财富

  广场靠近马路的有利地势被通渭荣宝轩画廊占据,一排字画桌前,书法家们挥毫泼墨,引得围观市民凝神观赏,持币待购。画廊屈经理说,在去年的书画节上画廊斩获颇丰,今年又加大了力度,从省内外邀请来12位画家,前来采风献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天静画院副院长李兴亮应朋友之邀首次来通渭,老画家现场挥毫,古朴大气的书法深受群众喜爱,3天就卖出了100多幅。他告诉记者:“我去过国内很多地方,通渭的书画氛围是最浓厚的,真是没想到当地人民这么热爱书法。”省美协会员张祥,祖籍通渭,现在陇西工作,应邀首次前来,他的画接地气,一天就卖出去了4幅画,斩获1万多元。他表示,没想到家乡的文化产业发展这么快,感觉很不错,明年不但自己要来,还要邀更多朋友前来。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客座教授陈华民是参加书画节的重量级画家之一,也是慕名首次来通渭,通渭县画廊协会免费为其提供书画工作室,三天书画交易20余幅。“我主要是想来感受一下当地这个书画市场,相当于投石问路,我去过山东青州等很多市场,但通渭书画市场规模最大,基础设施最好,书画氛围也最好。”陈华民如此评价通渭书画市场。

  通渭民间群众对书画市场到底有多钟爱?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路过的群众。平安乡安堡村李志旺老人天天来市场转,但很少出手。“我很喜欢字画,但家里确实经济紧张,难以购买,但我可以天天来免费欣赏这些知名画家的作品,增长自己的见识。”他有点羞涩地告诉记者。李兴亮则就此表示:“当地群众收入真的是不多,面对有些囊中羞涩又偏爱字画的农民,我有时就免费赠送给对方,因为我们艺术家作画并都不是为了卖钱,也为了卖个艺术,卖个知音。”在平襄镇曹坡村魏家庄65岁村民魏志廷家里,记者看到中堂房间里挂满了各式字画。老人不仅收集有很多字画,也收藏瓷器、奇石,平时还拉胡琴演唱被列为非遗保护对象的“通渭小曲”。他指着中堂上通渭本土书法家张树铭的字画告诉记者:“虽然我知识少,不懂艺术,但我们老百姓挂字画不仅看书画的艺术质量,有时更看重作者的人品,比如这个张树铭,为官时做事公正、孝敬父母,穷人求字时经常不收钱,德行好,人品贵,我借字怀念他。”受他的影响,两个儿子及孙子都喜爱书画,而在老人看来,自己收藏字画留给子孙的不仅是物质财富更是精神财富。

  平襄镇镇长祁小猛认为,曹坡村像魏志廷这样喜欢字画的世家有几十户,也正是因为喜爱书画的文明氛围浓厚,民风淳朴,打骂偷盗事件很少发生。

  将力促西北师大等高校在通渭建培养基地

  通渭书画产业几年内取得如此成就,陈华民分析是有丰厚的传统文化历史沉淀;老百姓骨子里喜欢书画艺术,用以陶冶情操;政府重视,持续狠抓,有识之士推崇书画。而在通渭县常务副县长黄强眼里,通渭县发展书画产业成功的原因是与以下因素分不开的:资源富集、群众基础广泛、品牌明显以及市场优势。中书协会员、北京市艺术创作中心主任陈香玉表示,通渭是甘肃贫困地区,经济水平并不高,而众多书画家能来通渭交流书法,都是看中了这里的氛围和人气,并不计较每幅画能卖多少钱,大家愿意来此将书画送给热爱书画的寻常百姓家,传递正能量。

  就通渭书画市场今后的发展方向,陈华民建议,一要培养几个带头人和领军人物,二要培养后继人才,争取建立高校艺术系通渭分校。陈香玉则认为,要从孩子抓起,提高对书画的鉴赏能力。据记者了解,通渭县政府及相关企业已同西北师大等院校进行了商洽,已上报了相关计划,力争尽快进行落实。

  通渭温泉度假村董事长、通渭画廊协会会长廉牛辉表示,下一步不仅要发挥协会作用,组织书画家抱团发展,打造集体品牌,还将利用公司已在法国购买的两个酒庄,把通渭书画和庆阳剪纸、皮影等甘肃特色的文化产品打包推出,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

  今后目标是打造全国知名书画交易市场

  据记者了解,通渭县书画交流活动频繁,先后在中国美术馆和上海、天津、西安、兰州等地举办农民书画展360多次,展出作品6万余件,其中有600余幅作品在展评中获奖或被收藏;先后邀请刘艺、范扬、李焙戈等270多位书画名家来通渭采风,交流作品达3000余件;组织县内4名书画家应邀赴韩国、日本进行交流。先后成功举办了三届书画艺术节,有效扩大了通渭书画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近年完成书画交易额18.6亿元,成为通渭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最大亮点。本届书画节上展出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晓阳的《晨妆》,著名画家、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郭怡孮的《春光》等绘画作品77幅;展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李铎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申万胜等书法家书法作品42幅。通过各种会展活动的举办,不仅为通渭书画发展聚集了人气,增添了活力,也辐射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黄强表示,县委县政府今后将着力加快书画产业园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实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发展示范区项目,加快实施通渭温泉文化旅游综合开发、秦嘉徐淑公园二期工程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书画交易市场,搭建书画创作、展览、销售、拍卖与交流的平台;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书画信息发布平台,推动建立通渭书画电子商务,实现书画作品网上经营;打造全国知名的书画采风基地,着力打造一批具有田园风情的书画写生采风基地;着力提高书画创作交流水平,着力培育书画艺术后继人才;着力形成劳动密集型文化产业体系,抢抓上级扶持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关政策精神,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书画产业的扶持力度,为书画产业发展提供必要保障,真正使通渭的亮点更靓、特色更优。

  文/图 首席记者 梁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