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马侧记——万奔跑的人 一座昂扬的城(图)
参赛选手经过中山铁桥。首席记者 裴强 摄
6月的兰州,夏日的热情扑面而来,一年一度的马拉松赛再次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道盛景。
崇尚阳光、热爱运动的人们从地球的不同纬度、经度相聚而来,奔跑在黄河两岸。不同肤色的人拥有着相同的笑容,你、我、他,共同参与、共同祝福,为比赛者加油,为胜利者欢呼。
这一天,我们共享微风与蓝天,同怀欢乐与激情。
我欣赏我感动
早上8时05分,马拉松赛的发令枪响起,4万人的庞大队伍开始起步,荧光色的长龙犹如黄河一般澎湃而出。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参赛者们一起迈开脚步、甩开臂膀,向着目标奋勇而去。
奔跑、奔跑……这是你的姿态;加油、加油……这是我的呐喊!
黄河两岸,有参赛者路过的地方,此起彼伏的都是观众们热情支持的助威声。家住铁路局的王翰阳和儿子早早就来到南滨河路,放上马扎,“占据”好有利地形,等待运动员们的到来。看到几名黑皮肤的运动员最先到来,父子俩激动地站起来,喊起了加油,“估计他们听不懂,但没事,肯定能看懂我们的意思!”
西固的摄影爱好者曾帆每年都会背着相机包赶来看比赛,与几个摄影发烧友一起探讨拍摄照片的角度、选择最佳的拍摄位置。今年,他们选在了中山桥附近,想将比赛和这座百年老桥融合在一起拍摄。国际化的比赛,历史悠久的文物、厚重的黄河文化,碰撞出新的灵感与想象,也吸引着更多人关注的目光。
几位来自湖北的“驴友”一路向西,听说兰州有马拉松比赛后,停留了几天,一起观看比赛后,继续向武威、敦煌进发。西北的风情,自有越来越多的人来领略。
我参与我快乐
今年的马拉松比赛,恰与“六一”儿童节重合,许多孩子们加入到了参赛的队伍中,和爸爸妈妈一起度过了一个更有意义的节日。
东郊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宋培玮和家人一起跑完了5公里的比赛,算是送给自己一份特殊的节日礼物。宋培玮的小姨陪着他一路跑下来,看着7岁外甥的坚持和努力,她笑容满面,不停地夸赞这个小男子汉,同时,她也希望兰州国际马拉松赛能一直办下去:“兰州办这个比赛太好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与大众活动的平台,孩子也从小能感受到一种参与的快乐。”
奔跑的人群中,不管男女、不分老少,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充满拼搏的劲头。一群朝气蓬勃的小伙子们奔跑在路上,只因他们都热爱运动,这个机会不容错过。
来兰州工作了一年多的香港人徐冬凤是第一次参加马拉松赛,60岁的她“一口气”跑完了5公里,中途没有休息。她非常高兴地说:“我这么大岁数能跑完5公里,挺棒的!还有许多和我一样的老年人也一起跑步,很好啊!”
我服务我守责
一场4万人参加、几十万人观看的大型赛事,背后默默付出的人不计其数。各种职业、各种岗位的劳动者们,为了这一天的精彩与顺利进行已经忙碌了好多天、甚至几个月。
6月1日最早到达比赛路段的,应该是身着橙色工作服的清洁工们。43岁的张淑琴和另外几个同事负责5公里终点附近的卫生工作,他们凌晨2时就开始忙碌起来,打扫马路、人行道,犄角旮旯也不落下。比赛期间,他们继续穿行在观赛的人群中,随时捡起垃圾,直到下午2时,另一拨换班的同事到来。
早早到来的还有兰州供电公司的工程师们,他们负责保障转播摄像机的供电正常,检查各处供电情况。女交警小郑一个多月前就提前感受到了马拉松的到来,为保证比赛期间交通顺畅,她所在的单位同事们天天加班,比赛期间继续执勤。4年来,年年如此,小郑每年都和第一年一样认真负责,丝毫不敢懈怠。
大学生志愿者们更是热情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刘兴龙和150多个同学,凌晨4时许就赶到国际会展中心,负责为半程赛的选手们收发行李。
同样是“爱心志愿者”的徐秀江是白银路街道甘家巷社区的一名工作人员,她和同事们边看比赛,边负责保障周围的环境卫生。连续四年,她已经完全熟悉了马拉松的比赛规则、赛事准备情况,还能给观赛的市民们当讲解员。
4年的马拉松比赛,带动了这座城市的发展,让兰州以自信、开放、融合的态度接纳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也带动了城里城外的人们,用更加宽容、文明、友善的眼光看待周围,对待他人。
一座昂扬的城,一群奔跑的人,一脸灿烂的笑,一颗自信的心,如兰之州,因你而美。明年此时,再相聚!
首席记者 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