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官数据怕公开难道还暗藏猫腻?

07.08.2014  17:20

  至7月底,各省份“裸官”摸底调查基本结束。各省份组织、纪检等部门,已基本掌握了本省的“裸官”数量。而调岗则最快要待本月底才能到位。绝大多数地区特别是各省份,只有广东公布了“裸官”摸底排查结果,全省查出2190名“裸官”,其他省份均对“裸官”摸底结果讳莫如深。(8月6日《新京报》)

  中组部名为在《配偶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任职岗位管理办法》的文件中,已经明确了“裸官”任职岗位“负面清单”,规定“裸官”不得在“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法院、检察院领导成员岗位”、“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企业正职领导人员”等5类岗位任职。文件下发后,各省份分别制定了各自的“裸官”排查“时间表”和“路线图”。各省摸底排查“裸官”的方式,都是填写“配偶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情况报告表”,都将排查的覆盖面,定位在囊括乡镇、街道和企事业单位在内的所有国家工作人员;都将注销外国国籍作为重要环节。但,初步排查发现了多少名裸官?目前只有个别“零裸官”的地市在官网公布,十余省市均回应“具体数据不便透露”。这不由使人疑惑,难道排查出的裸官数量不敢公开?这里面又隐藏着什么?

  想来,排查出的裸官数量不公开,无非有三点原因,一是摸底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一些特殊案例。如新闻中提到的,一名副处级官员即将退休,但妻子已经去世,儿子早年出国,由于工作原因,短期内不能回国。这样的官员符合‘裸官’标准,但子女不能回国确实有特殊原因,算不算“裸官”还有待进一步商榷。二是摸底过程中,可能会摸排出部分重要岗位领导干部,所以有的地方不敢报,不敢公开。试想,如果摸排出本地一把手是裸官,这个信息怎么公开?能否上报?三是摸排工作已经完成,数字已经统计出结果,但摸排过程没有全程监督,摸排出的数字没有进行核查,初步统计数字有待进一步核实确定,不敢公开。

  “裸官”底数不清,何谈治理?摸清数量是“裸官”治理的“首要条件”,但从2008年“裸官”一词产生至今,这个数字一直没搞清楚。这次起底科级及以下干部的全国性摸底排查,终于能搞清“裸官”底数。不管什么理由,各地都不应对“裸官”数据加密,“裸官”治理需要借助公众监督的力量,所以“裸官”数据应该公开,甚至名单应该公开,以方便群众监督举报。一方面,要摸清底数,调整岗位,公开名单、数量、调整情况,对现有“裸官”进行治理。另一方面,“裸官”治理的根源,还在于官员个人事项报告制度的贯彻落实。目前,关于“裸官”的发现,主要依靠官员个人事项报告,但报告内容主要依靠个人自觉,报告内容的抽查核实也不到位。所以,对领导干部个人财产、配偶子女出国出境情况不仅要申报,还要公开,引入群众监督,才能从根源上查清楚、查明白“裸官”问题。

  文/管德英